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现代散文分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风靡教育图书界!全国百家媒体先后报道,数百名特级语文教师推荐阅读!众多家长人手一套的现行语文教材补充!让孩子从小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胡适、梁启超、朱自清、戴望舒、萧红、郁达夫、徐志摩、陶行知、林徽因、弘一法师…… 联袂奉献!

叶开选编的《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把你从对现行语文的无感和疲惫中解放出来,重新领略汉语文之大美!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现代散文分册)》为《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第六册,入选了一批优秀的现代散文,其中包括一系列现代中国优秀作家,如鲁迅、胡适、朱自清、梁启超、夏丏尊、蔡元培、许地山、郁达夫、郑振铎等,旨在让中小学生了解他们的创作,阅读他们的作品,让更多的人可以透过这些作品来认识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心。

内容推荐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是一套系列丛书,本书是第六册。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现代散文分册)》分为 “梦回故乡”“读书之美”“人在旅途”“思萦亲友”“公民生活”五个部分,选入胡适、梁启超、郁达夫、戴望舒、朱自清、徐志摩、弘一法师、陶行知、萧红、林徽因等众多名家的优秀作品。

本册打破教材里多选用游记散文和抒情散文的局限,继续扩大散文的外缘,将知识类散文、历史类散文、社会政治类散文都囊括其中,大大地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增进了我们的阅读经验。

编者叶开在每篇文章后特别写有分析短文,并设有相关的“延伸阅读”板块,供读者继续进阶阅读。读者可以在阅读中关注到思想、文化、社会、生活、教育等各方面知识,从而以丰富的视野来学习、感受大师们独特的思考、独立的人格和独异的文风。

丰富有效的阅读,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开阔我们的心胸,还能优化我们的谈吐,改变我们的气质。就让我们在阅读现代散文的过程中,展开一场与现代大师们的心灵交谈吧。

目录

自序 个性特异的现代散文世界

第一编 梦回故乡

 呼兰河集会 萧红

井然有序的分节方式

 我老家 蒋廷黻

条理清晰地写好回忆录

 少年游 郁达夫

尝试用文字去探索世界

 登高 胡也频

欲扬先抑写文章

 说扬州 朱自清

开门不一定要见山

 旧宅 穆时英

“新旧”对比,感染力强

 编末总结 记忆就是你的故乡

第二编 读书之美

 为什么要读书 胡适

以身示例,将心比心

 读书杂谈 鲁迅

不功利地去读书

 阅读什么和怎样阅读 夏丏尊

有目标地分类阅读

 我的读书经验 蔡元培

阅读的“专心”

 牛津的书虫 许地山

真正的书虫

 烧书记 郑振铎

学会深入阅读

 编末总结 养成自己的读书习惯

第三编 人在旅途

 伦敦初旅 梁启超

学会选取特殊的写作对象

 我所知道的康桥 徐志摩

写散文也要有细节意识

 在一个边境的站上——西班牙旅行记之三 戴望舒

散文也可以修炼情致

 柏林 朱自清

规矩中仍有神来之笔

 荷兰鸿爪 王统照

与历史结合的游记更深刻

 南行杂记 叶紫

游记一样可以写人

 编末总结 多讲故事少议论

第四编 思萦亲友

 世上没有不好的东西 夏丏尊

以小见大展现人物性格

 丏尊先生故后追忆 王统照

让总体评价与细节描写相得益彰

 谒见哈代的一个下午 徐志摩

写散文也可以性情所致

 泰戈尔在我家作客 陆小曼

平淡自然的文字更打动人

 完全诗意的信仰——悼志摩 林徽因

层层推进,呼之欲出

 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

用精练平实的文字来呈现细节

 编末总结 知识积累少不了纵向阅读

第五编 公民生活

 好公民的宗教 辜鸿铭

逻辑清晰,说服力强

 我在北大的经历 蔡元培

以平实的记述来传达观点

 个人自由与社会进步——再谈五四运动 胡适

从论说风格来体会议论技巧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弘一法师

详略得当才不会记成流水账

 “春朝”一刻值千金——懒惰汉的懒惰想头之一  梁遇春

勇于打破常规写法

 创造的教育 陶行知

抓住扼要生动的演讲技巧

 编末总结 观察是另一种积累

后记 好的阅读是心与心的交流

试读章节

登高

胡也频

张妈在厨房里用竹帚子洗锅,沙沙嚓嚓的响,也像是昨夜的雨还没止,水落上涟涟地流下的雨漏……

偏是这一天就下雨!初醒来,在睡后的惺忪中,听见这声音,我懊恼。其实,像一清早乍开起眼睛来,在床上,当真的,就发觉是雨天,这在平常,却是妙极的一件乐事。因为,落起雨,雨纵不大,南门兜的石板路全铺上烂泥,是无疑的,那末,我们便借这缘故,说是木屐走到烂泥上,会溜滑,会翻跟斗,就可以躲懒不上学了。倘是落大雨,那更好,假使我们就装作好孩子模样,想上学,大人也要阻止的。早晨下起雨来真有许多好处!像念书,作文,写大字,能够自自然然的免去,是一件;像和那肮脏的,寒酸气饱满而又威严的老秀才不生关系,这又是一件;但给我们顶快活的,却是在家里,大家——几个年纪相似的哥姝们聚在一块,玩掷红,斗点,或用骨牌来盖城墙,弹纸虾膜,以及做着别种饶有小孩子趣味的游戏:这之类,是顶有力的使我们盼望着早晨的雨。因此,几乎在每一天早晨,张开眼,我就先看窗外,又倾耳静听,考察那天空是否正密密杂杂的在落雨。雨,尤其是早晨的,可说是等于给我们快乐的一个天使。

但今天,因是九月初九,情形便异样了,怕落雨。在昨夜里听到了雨声,我就难睡,在担忧,着急,深怕一年中只有一次的登高,要给雨送掉了。所以,把张妈洗锅的声音,就疑为雨漏了。

证明是晴天,这自然得感谢金色的太阳!阳光照在窗外的枣树上,我看见,满树的枣子还映出红色,于是狂欢了:这真是非同小可的事!实在,像一年只有一天的登高,真须要晴天。要是落雨,你想想,纸糊的风筝还能够上天么?想到小孩子们不多有的快乐日子,天纵欲雨,是也应变晴吧。这一天真比不得中秋节!中秋节落起雨来,天阴阴的,这对于要赏月的大人们是扫兴极了,但小孩子却无损失,我们还可以在房子里,照样的吃我们所喜欢吃的烧鸡,喝我们的红色玫瑰酒……登高就不同了,若落雨,那只是和我们小孩子开玩笑,捣鬼,故意为难,充满宣战意味的,等于仇敌,使我们经过了若干日子以后还会怀恨着。

天既然是晴,不消说,我心头的忧虑就消灭了。

爬下床,两只手抓住不曾束紧腰带的裤头,匆匆地跑到房外找锵弟。他也像刚起床,站在天井边,糊涂的,总改不掉初醒后的那毛病,把鼻涕流到嘴唇上,用手背来往的擦,结果手背似乎净了些,满嘴却长出花胡髭了。

“妆一个丑角你倒好!”这是斌姊常常讥笑他。

“丑角,这是什么东西呢?”他反问。

“三花脸!”

因为三花脸是顶痞而且丑的,锵弟知道,于是就有点怕羞。关于他的这毛病,我本来也可以用哥的资格去责备他,但我也有自己的坏毛病在,只能把他这可笑的动作看作极平常的一件事,如同吃饭必须用筷子一样的。要是我也学斌姊那样的口吻去讥笑他,虽使他发臊,可是他马上就反攻,撅起嘴,眼睛一瞪,满着轻蔑的说:

“一夜湿一条裤子,不配来讲!”

想到尿床的丑,我脸红了。因此,这时看见他,为了经验,就把他很滑稽的满嘴花胡髭忽略去,只说我们的正经话。

“见鬼,我以为还在落雨……”我说。

他微笑,手从嘴唇上放下来,又把衣衫的边幅去擦手背。

“你知道昨夜里落雨么?”

“知道。”他回答,“可是我要它晴;若不晴,我必定骂他娘的……”

“你又说丑话了!”我只想;因为这时的目的是贯注在登高,放纸鸢,以及与这相关的事情上面。

无意的,我昂起头去,忽看见蓝色无云的天空中,高高低低,错落的,飘翔着大大小小的各样纸鸢:这真是一种重大的欢喜,我的心全动了。

“我们也放去!”我快乐的喊。

“好的!”他同意,“到露台上还是到城楼顶去?”

“你快瞧,”我却指着从隔屋初飞上去的一个花蝴蝶,“这个多好看!”

“那就是癫头子哥哥放的。”

这所谓的癫头子哥哥,他的年纪虽比我们都大,却是我顶看不起的一个人;其鄙薄的原因,也就是那个癫,痴得使人讨厌,把头发变得黄而且稀少,在夏天总引了许多的苍蝇盘旋那顶上。并且,他除了会哼“云淡风清近午天”的这句《千家诗》之外,别的他全不懂,这也是使我这个会作文的年轻人不生敬意的一个原因。但这时,看那只多好看的花蝴蝶纸鸢是他放的,心中却未免有了愤愤,还带点嫉妒。

“是癫头子放的,不对吧。”我否认。

“谁说不是?”锵弟说出证据了,“昨天在下南街我亲眼瞧他买来的,花一角钱。”

我默然!心中更不平了,就说:

“癞头子都有,我们反没得!”

“可不是?”

“我们和妈妈说去……”我就走;锵弟跟在我脚后,他又把衣衫的边幅去抹嘴上的花胡髭。

母亲正在梳头。

“妈妈!”我说,一面就拉她往外走。

“做什么?”她问,“这样急急忙忙的?”蓖梳子停了动作,一只手挽住披散的头发,转过脸来看我们。

“你瞧去,多好看的一个纸鸢——花蝴蝶!”

“这也值得大惊小怪?”

“那是癫头子哥哥放的。妈妈!他都有,他还只会哼《干家诗》……我们却只有两种纸平式的。”

母亲笑了。

她说:“忙什么?等一忽陈表伯转来,他会买来一个比谁都好看的纸鸢——”

P42-44

序言

个性特异的现代散文世界

《红楼梦》有名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段话广为传诵,类似金科玉律,看起来很有道理,仔细琢磨更有道理。我极不喜欢这两句话。这两句话我读得毛骨悚然,一片白茫茫。一个人真要是“世事洞明”了、“人情练达”了,一定是个极大怪物,坐在山洞里发功作法,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给死对头的小人身上钉钉子。我不能接受这个,一个人要如此洞明、如此练达干什么?什么都明白,什么都知道,多可怕啊。

妙手著文章者,一定很有真性情,一定很有意思,倒不一定多么洞明和练达。

刚读过一篇文章,从胡适相貌写起,现代文化大师中相貌他最好,身材适度,气质佳,温良恭俭让什么的,道德上也符合各种传统标准;同时,他又受过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真正中西兼通,博古通今。他的散文平白如话,简明扼要,看不出有多少才华,但越读越觉得有启发。胡适先生开创了两千年来大变之白话文新风,当过北大教授、北大校长,做过民国政府驻美大使,人生经历不可谓不丰,著作不可谓不厚,而一直到老去,他都是一个脾气温和、宽宏大度、性格单纯的人。同时,他也个性独立,思考深邃。这些几乎矛盾的事情都在他身上体现,让人觉得民国确实是一个怪异的时代。胡适先生一点都不“洞明”世事,跟民国老大蒋介石先生合影,他竟悠闲自在地跷着脚,倒是蒋介石先生双手贴膝略显拘谨。他热心助人,不管那些人是三轮车夫还是论敌;甚至在遭到自己帮助过、栽培过的学生如罗尔纲等人大批判时,他仍不生气,只是很同情留在大陆的这些学生们。他对旁人说,他们批判我也是没有办法的。鲁迅先生逝世后,在出版鲁迅先生全集遇到困难时,许广平曾向胡适求助,胡适立即给予切实的帮助。他对历史学家顾颉刚极赏识,在一次演讲时作为例子大加褒扬,认为顾颉刚认真、深入,将是历史大家之才。做了这么多事情得不到任何直接的好处,胡适这人可谓一点都不“练达”人情。胡适先生就是这么一个真人,真实、真诚、真挚、真心实意。读他的文章,你看不到飞扬文采,但他很真心,就像一个热水袋,让你感到安宁。顺着他文章的思路,如能深入思考,再找他谈到过的作品来读,你或许就能体会到他的阅读广泛,思考博大,人格独立之魅力。

与胡适各方面都可以成为对照的现代文学大师,是鲁迅先生。

鲁迅和胡适是两类人,不仅文学态度不同,性格不同,政见不同,连趣味也不同。他的写作风格,也与胡适完全不同。鲁迅的文学才能远高于胡适,他在现代白话文小说上是开山鼻祖,而且达到了极高水平,同辈中无人能及。他的散文词语独特、文风犀利,有极大传染力;他的杂文,更是讽刺、揶揄、挖苦、幽默,各种手段熔冶一炉,有独特的风格。一个时代同时出现胡适与鲁迅,是有活力和有宽容的标志。

徐志摩算是胡适一派的,他们合作成立了“新月派”,努力推动白话文的创作。“新月派”中最有贡献、最有实绩、最有名的却是徐志摩和林徽因。胡适是文学行动家、学问家,但文学创作上确实天分不够,比不上鲁迅,也比不上徐志摩和林徽因。这两位的散文与诗歌都达到那个时代最高水平了。现在读徐志摩散文,会发现他也确实是文如其人,文风飘逸、想象瑰丽,不拘俗套,熔铸中西,有独特魅力。林徽因回忆徐志摩说,徐志摩在诗歌上固然是天才,但要恰当地理解和评价他,可能要到孙辈以后。而徐志摩的温和、宽厚、容闳,都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中难得的品质,他的热情与浪漫,也是那个时代独特的现象。

此外,梁启超、郁达夫、朱自清等人的散文,都各有独特个性,使得现代散文精彩纷呈,百花争妍。阅读现代散文是一种难得的自我拓展和自我修炼的过程。

因缘际会,中西交融,清末民初成为世界现代史中仅有的文化大交融、大反思的时代。那时的知识分子,当着国家衰败、外敌侵侮、文化沦落之际,不仅要努力学习西方先进文明,还要极力保存本文化菁华。胡适等人试图激发一个中国式文艺复兴,以能推陈出新,凤凰涅槃,让中国文化能够在短时间内浴火重生。清末的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等先生的日本游、美国游及欧洲游文章,极大影响了后来的知识青年。顺着他们的行迹,徐志摩、朱自清、王统照、巴金、钱锺书等人通过海路和陆路,前往欧洲和美国。中国和欧洲的海上航线,是从上海、香港出发,经新加坡、马六甲海峡到斯里兰卡,然后横渡印度洋到东非,再入亚丁湾溯红海北上,过苏伊士运河入地中海,然后到达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再向西出直布罗陀海峡,经英吉利海峡,可到英国、荷兰、丹麦、德国、瑞典等国。而自从沙俄1916年修通西伯利亚大铁路之后,远东到欧洲有了一条陆地大动脉。朱自清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去英国访学,与去法国留学的李健吾等人从北平出发到哈尔滨,然后入苏联境内搭乘火车,横穿广袤的西伯利亚到达莫斯科,从莫斯科换车途经波兰华沙、德国柏林直达法国巴黎等地。这些旅行的路线,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熟悉了。如今我们搭乘喷气飞机前往欧洲,只需不到十个小时。人们过去搭乘海轮去欧洲需时一个半月,梁启超先生的《欧游心影录》里记载,他们一路上轮船停靠时就上岸游览,在船上时则写作、学外语。火车旅行,从北京到巴黎,为时两星期左右。这些海上旅行和火车旅行的经验,诞生了一大批杰出的游记作品。连钱锺书先生的名作《围城》的开头,都写了海上航行的隐秘魅力。

技术上突飞猛进,让空间尺度变成了时间尺度。我们不再说中国到欧洲有一万多公里,我们只说需十个小时。如天文学家谈到行星系与行星系之间的距离时,不用多少公里,而是用多少光年。

速度的变化也影响了文学的表达。今天的游记中,很少人描述搭乘交通工具时发生的趣闻,大家一上飞机就忙着吃喝、瞌睡或者看片,一天之内几乎可以到达地球上的所有角落,世界已经没有了神秘性。旅行者,也没有沉思默想的时间。而沉思默想的过程,才是文学灵感乍现的主要通道。

现代文学大师们的努力,使得我们能在他们筚路蓝缕的基础上,继续向内向外、向前向后地思考和定位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以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阅读他们的作品,不能仅限于读游记、抒情文,更要读他们写的与历史、社会、思想、文化相关的更多作品,这样才能以更丰富的视野来学习、感受他们独特的思考、独立的人格和独异的文风。

这本《现代散文分册》的编写过程,完全是阅读的盛宴。这让我一直享受其中,快乐地工作着。我继续分类择选优秀作品,读者可以按照不同门类进行阅读,加深自己的阅读感受。

写故乡记忆,是现代散文家最常见的写作题材,鲁迅的名作《朝花夕拾》,即以记忆中的故乡为主题。那个时代交通不便,通信缓慢,少小离家,独自一人在异类文化氛围中和陌生的人际关系中独处,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感受。回想少年儿童时代,会有更深刻的感慨。

我们不必追求“练达”与“洞明”,但要真挚、真诚地生活,要学会在复杂的社会人生中做减法。李叔同先生转变为弘一法师的过程,就是抛弃一切身外之物质羁绊,独自走向灵修深密世界的过程。我们不可能都学习弘一法师,但如果能减轻一点负重,就会发现人世间有各种好处。弘一法师修养精深,认为“世上没有不好的东西”,我们也可以做减法,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阅读一个有趣的人,本身就是一种趣事。读夏丐尊先生写弘一法师的文章,我们熟悉了弘一法师,读王统照先生写夏丐尊先生的文章,我们又对夏丐尊先生有了认识。写师友的文章,是了解一个人的最好方法。萧红写鲁迅,朱自清写叶圣陶,都是这种杰出的作品。

阅读现代散文,就是与现代大师们进行秘密的心灵交谈。我们的幸福所需不多,一本书,一杯茶,一杯咖啡,一片叶子,一缕阳光。还有,偶尔要走神,要胡思乱想,或者,神思杳渺。

二〇一五年四月二十六日

后记

好的阅读是心与心的交流

寒冬腊月时,我在编写这本书;春暖花开时,我在编写这本书;天气和煦时,我在编写这本书;风雨大作时,我在编写这本书。

在写作中眺望时间的流逝,看着墙上的爬山虎从一根根枯藤,再次萌发新叶,于风雨中不断长大,已经枝丰叶润,满眼青翠了。

当我写下这些文字时,已是仲春好景。江南草长,柳絮飘飞,有各种令人愉悦的美好。好的阅读是一种心对心的交流,那些现代大师虽未谋面,却宛如亲睹其飞扬之丰姿。这种阅读,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心灵滋养和精神乐趣。这样,我们就超越了表面世界,从仅仅是看到春天,闻到春天的实感状态,而调入了精神愉悦的香氛。

就如同果树的萌芽、开花、结果,一本书的编写也是这样的。确立体例是萌芽,搜集和校对各种文章是开花,为这些文章编定章节,撰写解读是结果。因此,编写是一次开花和结果的过程,时间在创造这一切,我们只需要每天积累,每天都编写下一些字,然后就慢慢地结果了。

编写这本现代散文分册是没有预想到的大挑战,我选择的文章至少有两百篇,而且为此重读了鲁迅的《朝花夕拾》《二心集》等作品,挑选了《五猖会》《无常》《范爱农》等我一直很喜欢的作品,但发现早已经选入各类教材或各类辅助教材,只好作罢。我还曾选入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分析也完成了,最终觉得不合适而放弃。另外我也喜欢鲁迅一篇《略论中国人的脸》,写得真是鞭辟入里,但也不知道放在哪一编才好,只能放弃。如果各位读者朋友喜欢这些篇目,可以自己找来看,鲁迅的作品实在是容易找。

我也重读了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徐志摩的《自剖》、朱自清的《欧游杂记》、萧红的《呼兰河传》、巴金的《海行杂记》等作品,从中挑选合适的篇目。这样阅读与选择的过程,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自我增进,自我涵养。这样丰富地去阅读,让我读到很多过去忽略的作家,从而扩大了我的视野,打开了更多的窗。

梁遇春说他在翻译英国小品文时给作家写介绍文章,常常不能自已,我理解为是一种心灵的交融,外化而为写作的快乐。就跟他自封“迟起大师”一样,怎么着都是有意思的。生活中,各种事物,投射到我们的内心,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反应。如果内心忧愁,看到春天也是愁的,是“泪眼看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或者是“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想来想去,春天自然是花开烂漫好时节,可是如日本人伤感樱花的短暂一样,想到美好事物转瞬即逝,又是一种忧愁。

但也有看什么都是好的,如弘一大师这样超凡脱俗的心灵,已经能够自如地摆脱世俗物质的羁绊,“不以物喜,不以物悲”了。或者说,他的真实境界更高,是“世上没有不好的东西”,他满眼看过去,什么都是好的。这是内心平静、温和、善意而投射到万物之上的反映。我们看他写杭州及西湖,文章也呈现一派好意。

我一直提倡扩大散文的外缘,打破教材里主要选用游记散文和抒情散文的局限,知识类散文、历史类散文、社会政治类散文,都能大大地拓宽我们的视野,增进我们的经验。

阅读这些作品,会发现它们涵盖了思想、文化、社会、生活、教育、智慧的各个方面,但是都跟我们的个人生活有关。

做一个有趣的人,就是睡个懒觉都会变成“迟起大师”,而能结合社会和行动的教育,可能会解脱我们身上的束缚,而成为有创造力的教育。但更好的愿景,可能是如胡适先生所展望的那样,做一个有独立思想、具独立人格、能够负责担当的个人主义者,才能更有效地推动社会进步。胡适先生自己,或许也可以说是一个“行知合一”的人。

读好文章,能与内心产生共鸣,放眼望去,万物皆好。这就是乐读。

我们要提倡乐读,反对苦读。苦读是传统教育模式,陶行知先生极力反对;乐读是创造的教育的现代模式,我们现在需要大力鼓吹快乐的阅读。

现在的中小学生作业太重,不胜重负,那么怎样做到快乐阅读呢?小学生还有时间,但中学生确实很难有整块时间来阅读,只能自我调整,用碎片化时间来阅读。综合夏丐尊、胡适、蔡元培诸位先生的观点,我个人再推荐“分类深读法”。

人的爱好生而不同,阅读趣味也各有不同,因此要通过分类进行深阅读,逐渐有效累积阅读数量,慢慢形成一个人自己的书架。

如果你喜欢阅读武侠小说,就把经典武侠小说如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的作品都读完,并进一步阅读最早的武侠小说如《史记》中的《游侠列传》,唐传奇中的《昆仑奴》《聂隐娘》等作品,再读一下例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之类的进阶著作,让自己成为一个方面的小专家。这样,你的阅读就成为有效的累积知识。当你提笔写作文时,这些极其熟悉的素材就能灵活调用,灵感会纷纷闪现。如果你喜欢阅读科幻小说,则要把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等科幻大师的作品都尽量找来读完,还可顺藤摸瓜,发现雪莱夫人写的《弗兰肯斯坦》竟然是第一部科幻小说,凡尔纳的《八十天环游地球》等小说,威尔斯的《世界大战》等小说,都是科幻小说的早期代表。回到中国,我们才惊讶地发现,原来清末最早的现代小说。是梁启超等人写的科幻小说。虽然还比较原始,但努力运用了科幻的元素——白话文的最早题材,竟然是科幻小说,这点很多人都还不知道呢。然后读老舍的《猫城记》、郑文光的《飞向人马座》、童恩正的《珊瑚岛上的死光》、刘慈欣的《三体》等作品,再读一下例如英国奥尔迪思和温格罗夫合写的《亿万年大狂欢:西方科幻小说史》这种进阶著作。这样,你就成了科幻小说的小专家了。至于侦探小说爱好者,除了要把《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读完,还要去阅读阿加莎·克里斯蒂全集,再扩展开去,阅读各种侦探小说名作,然后再能读几本相关的研究著作,你就成为侦探小说的小专家了。

祝大家都在分类阅读中成为一名愉快的乐读家:

我的写作都要献给我的女儿和我的太太。

愿我们天天都有愉悦的内心。

二〇一五年四月二十六日初稿

二〇一五年七月一日修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4:2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