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家庭教育,是将其置于与个人、家庭、社会的相互关系中进行的。依据系统研究的步骤,各部分要形成一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从而使整个研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理论体系。据此,关颖著的《家庭教育社会学》由导论和3篇15章构成。
导论,主要阐述家庭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意义、学科视角、理论参考框架与研究方法。上篇:第一至六章,在个体层面探讨优化人的社会化的家庭因素。中篇:第七至十章,在家庭层面探讨家庭诸要素与家庭教育的关系。下篇:第十一至十五章,在社会层面探讨家庭教育的外部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
导论
上篇
第一章 社会运行中的家庭教育
第一节 家庭及其教育功能概说
第二节 家庭教育的界定及其基本特征
第三节 家庭教育的社会意义
第二章 人的社会化:家庭教育的基本目标
第一节 从自然人到社会人:本能与教养
第二节 家庭的社会教化责任
第三节 社会化的内在动因:个体内化
第四节 反向社会化:两代人共同成长
第三章 儿童权利实现:家庭教育的起点和归宿
第一节 家庭中的儿童权利
第二节 家庭教育失误的根本原因:漠视儿童权利
第三节 捍卫童年:儿童权利的家庭保护
第四章 父母角色履行: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
第一节 父母角色的特点和规范
第二节 父母角色的内在要素:父母素质
第三节 父亲、母亲角色:差异和作用
第四节 父母的角色差距、角色冲突与角色学习
第五章 独生子女:中国家庭教育的特殊问题
第一节 中国独生子女问题的特殊性
第二节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新特征
第三节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
第四节 独生子女政策的调整——“单独二孩”新政出台
第六章 未成年人犯罪:首要责任在家庭
第一节 未成年人犯罪——给家庭教育敲响警钟
第二节 犯罪未成年人的家庭背景
第三节 家庭教育功能的不良和缺失与未成年人犯罪
第四节 未成年犯矫治——家庭义不容辞
第五节 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预防
中篇
第七章 家庭结构:家庭自然生态的教育要素
第一节 家庭结构的含义及类型
第二节 不同结构家庭的教育特征
第三节 有关家庭结构的几个认识问题
第八章 家庭关系:和谐与冲突的正负效应
第一节 认识家庭关系
第二节 夫与妻:家庭教育的合力
第三节 亲子关系决定家庭教育效果
第四节 “隔辈亲”的利与弊
第五节 兄弟姐妹:在互动中共成长
第九章 家庭生活方式:“生活即教育”
第一节 家庭生活方式及其教育意义
第二节 家庭生活环境的教育因素
第三节 家庭消费中的家庭教育
第四节 闲暇生活中的家庭教育
第五节 家务劳动中的家庭教育
第十章 家庭文化:积淀与传承中的育人功能
第一节 “立德树人”家庭为基——家庭文化的意义和功
第二节 社会文化冲突中的家庭责任
第三节 家庭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路径选择
下篇
第十一章 学校:家庭履行教育职能的“同盟军”
第一节 家校合作——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
第二节 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主渠道
第三节 家庭——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
第四节 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家庭责任
第十二章 社区:指导和服务家庭教育的新领域
第一节 社区功能强化对家庭的积极作用
第二节 社区诸要素与家庭教育的相互影响和制约
第三节 居民需求助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
第十三章 大众传媒:挑战当代家庭教育
第一节 大众传媒及其对儿童生活的渗透
第二节 未成年人犯罪:大众传媒不良影响大
第三节 家长在新媒体时代的地位和作用
第十四章 社会分层、社会流动与家庭教育
第一节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概述
第二节 社会分层与父母教育行为
第三节 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家庭教育的“重灾区”
第十五章 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
第一节 家庭教育需要社会支持
第二节 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障碍
第三节 家庭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思路
附录一: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二:相关调查简介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