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会是天津民间花会中一个最为主要的会种,在其最为鼎盛的清代,最多的时候有130余道,据现存的《天津天后宫过会行会图》记载,这次于嘉庆年间举行的皇会共有老会89道,其中法鼓会就有16道之多。刘家园祥音法鼓老会于道光年间成立,依据大多数法鼓会命名的规则,以老会所在地刘家园村冠名,辅以“祥音”二字,预示着老会百年来的祥和、安乐。实际上,刘家园祥音法鼓老会自成立之日起,每每遇到天灾人祸,总是能得到贵人相助。在老会成立之初,得到衣锦还乡的曹克忠大帅资助置齐会具;在战争年代,为了避免侵略者对于会具的破坏,又有村民将其藏匿于五仙庙之中;到了“文革”时期,在红卫兵即将把会具砸毁之时,为魏彭祥老人所喝退;等到“文革”结束,百废待兴,又恰逢时任村书记的张振贵联合田文起等人终于将本已处在危机之际的老会复兴起来。但纵使有贵人相助,村民无人响应也是枉然,每每遇到危机情况,村民们都能够齐心协力,正因如此才使得老会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不断发展壮大。成长至今,已经发展出六代传承人,有着非常明晰的传承谱系,并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刘家园祥音法鼓老会》由路浩和张彰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