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莉著的《笨拙的土豆(江右新散文)》所收集的作品,既写时代里卑微地活着的人,从人的微小和最寻常处追寻到深藏不露的内部,并在结尾最陡峭的地方揭示人性深层的奥秘,又善于从动物、植物、静物等不同对象中,寻找内在于斯的变化、内在于斯的精神联系,写出对“物”的心心念念的迷恋和珍惜,由此真正进入“物”的真趣,发掘出奥妙的宇宙,也因此看到人自己的存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笨拙的土豆(江右新散文)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晓莉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王晓莉著的《笨拙的土豆(江右新散文)》所收集的作品,既写时代里卑微地活着的人,从人的微小和最寻常处追寻到深藏不露的内部,并在结尾最陡峭的地方揭示人性深层的奥秘,又善于从动物、植物、静物等不同对象中,寻找内在于斯的变化、内在于斯的精神联系,写出对“物”的心心念念的迷恋和珍惜,由此真正进入“物”的真趣,发掘出奥妙的宇宙,也因此看到人自己的存在。 内容推荐 王晓莉著的《笨拙的土豆(江右新散文)》既写时代里卑微地活着的人,又善于从动物、植物、静物等不同对象中,寻找内在于斯的变化和精神联系,并由此进入“物”的真趣,发掘出奥妙的宇宙,也因此看到“人”自己的存在。 目录 碎花图(自序) 辑一 识人 怀揣植物的人 手牵猴子的人 素食者 卖麦芽糖的人 高度近视的人 象湖边的钓鱼客 假装打电话的人 话多的女人 弯人 辑二 有所思 铺深墨绿色丝绒布的会议桌 卫生间里的神 茶味 弟弟的树 一棵树的消失和一个人的消失有什么不同079双鱼 鱼迹 第六天的新城 密码 暗房 就这么旁逸斜出下去 秘密站台 再见,陌生人 姑姑的自传 沿着走惯的路走回家去 保护 深夜食堂 愤怒的房子 细毛与茶 辑三 物恋 碎花隐 笨拙的土豆 假如连一只鸡蛋也没有的话 老姜和他的自行车 烟 手势 米虫 深蓝中年 站台 老宋的旅行 黑色日记 必需之物 剪刀与一个从前的故事 加满油,加满冰箱 台灯 辑四 纸上游 王戎 砍凿之书 “安娜死了” 起头如握手 茶 “再来一本,劳伦斯·布洛克” 厚朴与深情 试读章节 那一幕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 那天傍晚我买菜回家,家门前的石阶沿上坐着个中年男子。他衣衫褴褛,眼神有些涣散,一望可知是个精神有问题的人。 他安静地坐着。眼前的车流与人群都视而不见。 我就要从他身边穿过去了。突然,我看见他有点诡秘且天真地笑了起来。他的笑,就好像是偷了件宝物却不能示人的那种欣喜。 也许是看见了我手中青菜的缘故,他解开个衣服扣子,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棵小树苗来。 那树苗总有尺把长了,根上尚留有不少黄泥土,只是捂在他怀里太久了,泥已有些板结。而树苗本身,也已呈现出枯萎的征象。叶子稀落得只七八片,光剩下一些枝枝杈杈了。 他双手捧着树苗,瞥了瞥我和我手中的青菜,似乎要和我比试,谁手中的植物更强。 然后他感到这毫无可比性——他的植物比我的要强一万倍。他不再管我。只是盯着那树苗,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看不够的样子。 很快,他就完全沉浸到他和手中植物组成的“二人世界”里去了。这条街上的人们总是用一种喊话的方式说话,车铃也哗哗响个不停。这一切却完全不能够干扰他。 他手捧植物的样子,几乎就是一幅画。如果我来命名,那也许可以叫作《植物,或爱》。 我心中是受到很大震动的。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个神志已失常,终日在大街上流浪的人,独独这样宝爱着一棵植物?按说,这植物实际上已死了,于他却虽死犹生。他是把自己的生命当作了那植物的土地,一块四处漂泊的土地。 在他与这植物之间,曾经有过怎样铭心的故事? 也许,这植物是他与从前的爱人一起种的,后来她离开了他?也许,他把这植物完全当作他死去或远走高飞的某个孩子?也许,他感到冷,感到这世上只有植物犹可相依? 这一切都成了谜。 眼前的情景就是:当世界都遗弃他的时候,还有一棵树苗在陪伴着他;或者说,当他连这世界也遗弃的时候,他却不忍遗弃一棵植物。 这一幕令我有种泪湿的感觉。那一刻,我对他怀中,乃至整个世上的植物,充满了感激与温情。 植物,慰藉了多少人的心。即使是这样一个有精神疾病的,在世界之外游离的人。 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人精神尚健全之时,一定是个植物爱好者。就像我身边的许多人,就像我。 一位退休老同事,腿脚不便,是个狂热的植物爱好者。有次闲谈,他偶然听人提到,在江西南部山区,有一种奇怪的树,那树栽种时,旁边必须要同时栽下另一种树作陪。当这树成活以后,陪伴的那棵树却一定会死去。 一棵树要陪着另一棵树生,并且要先于它而死。它的命运如此古怪,甚至悲壮,仿佛生来就是为了成全他人。 从此,老同事心心念念要到那座叫“阳岭”的赣南山中去。他请那个告诉他这个信息的人,给他画地图,留当地向导的电话号码。有次,他告诉我,他甚至某个晚上做梦梦见了那相邻的两棵树。“可惜,我一醒就再也记不起它们的样子了。”他充满憾恨地说。 那位古代的伯牙,干山万水,只为听一曲钟子期。在我看来,我的这位植物爱好者同事,就像植物们的伯牙。 人们热爱植物的理由形形色色。我的一个朋友说,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做到令身边十个人愉悦的人,已经不多。植物,却几乎令所有人愉悦。 而在我看来,从一棵植物那里,我们可学的东西,也并不比向一个人学习到的要少。 有次我在郊外,看见一棵受伤的老槐树,齐腰处的树皮被人凿去了完整的一圈,露出了本白色的树身。我想它是肯定活不长了。等下次我再经过它时,我看见它的上半部分的确是死去了,但是在挨近地面的地方,它的叶子又重爆发出来。绿而茂密的,像围了一圈冠冕。 生命是如此顽强。这树又活了。 P002-004 序言 碎花图(自序) 关于自序,与创作谈一样,对我而言竟是桩难干的活。我喜欢初发现一个灵感点时的那份欣喜与初动笔时的那份新鲜——这是种创作一样新东西时特有的喜悦。才华与生活在最初被调动起来的那一瞬间是最美的。这也是人们喜爱各种“侃大山”的理由。因为侃着侃着,连自己也会好奇:咦,我怎么注意到这样一件毫不起眼却又乐趣无穷的事的?关于这事我怎么能说这样有才的话、我怎么能有这样新鲜的发现的?——这都是相当悦人悦己的事情。 但是,之后的一切就变得有点不耐烦起来。写作,在技术上与造房子极相似——要讲求结构、输送材料,要各项填充、四处敲打,还要修修补补。房子的效果,既要空灵飞逸又要结结实实。随时住得进去又要随时步得出来。最后有必要的话,屋内还要挂上某些装饰以达到画龙点睛之效——天知道这一切有多麻烦。 所以我的文字都比较短。我总是急急地就刹车住笔——久而久之,这竟也落了个“行文简洁”的小评价——只有我自己知道,一旦写长了,那份不耐烦就要露出马脚,文章就难看了。 序言与后记,就更是如此。嚼甘蔗,清甜的甘蔗水流入喉头,这是创作与享受创作。而一地的甘蔗渣子,嚼过的,随地扔在那里,再扫扫拢——这是创作谈。 因此仅有的两本个人之书,也都是请较熟悉的朋友代序或代后记的——因为对于朋友而言,此人好歹也算一节值得一嚼的“甘蔗”。 这回自己却是躲不过了。 这本书的稿,大部分写于二〇—〇年以后。二〇〇七年,家中有大变故。整三年我无心提笔——当痛感生命消失无常时,写作有何意义呢?我不免会起这样“肤浅”的追问。到二〇—〇年,又下意识地提笔,断断续续写起来。也许我所感兴趣的、所愿意着墨的依然是那样一些内容。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内在还是有改变的。并且,那改变与什么有关。 我曾写过《碎花隐》一文。碎碎的花,散落在广大的暗色底子上,一朵两朵美则美矣,却难成气候,也并不被人过分注意。可一旦它们绵密而又疏朗地连成一片,你会发现它们是如此地结构精美、秩序分明。它们符合自然规律,又契合人之审美。它们没有一朵刻意突出自己,可是少了哪一朵也不成。 我对自己的写作,也有这样的理想。希望每一篇彼此独立,又彼此连缀。最后构成属于我自己的碎花图。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