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真正的飞翔
鸟类有鸟类的飞行方式,人类有人类的飞行方式。
鸟类拍拍翅膀便能够飞翔,是造物主的恩赐。人类想要自由飞翔,却唯有在将自身智慧转化为有效发明之后才可以实现。这一过程是如此漫长却又如此妙趣横生,以至于吸引无数人才投身其中,乐此不疲。即便是遭遇数不清的失败和打击,甚或还要赔上性命,他们也还是怀抱梦想和希望,继续在图纸上演算写划,在试验场翻倒重来。或许正是这种钻研的精神和持续的热情,才是人类飞翔必须要依靠的双翼。
于是,我们在三月的春风里看到风筝的飘逸,在七月的夜空中看到孔明灯的缥缈,在月圆之夜遥想广寒宫里的仙子,在晨曦初现点燃热气球的火种,在万米高空亲近机窗外的白云,在银屏前面加入火箭发射前的倒计时数数。
……
插上科学的翅膀,明天太空见
一直以来,人类就梦想着更加自由地飞翔,也渴望着更加近距离地去探索太空的秘密。随着我国“神舟”系列飞船的陆续升空,以及新一轮登月竞赛在各国间的迅速展开,全球的目光再一次被吸引到辽阔的天空以及更加浩瀚的星际空间。那些关于飞翔的梦想也更深入地植根于青少年朋友的心灵之中。
航空航天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工业、经济、国防等综合实力的水平,航空航天文化渗透于经济、文化、教育旅游、娱乐和体育等各个领域。而航空航天科普更是科普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朋友对航空航天科技知识的了解,将直接影响到航空航天事业未来的发展。早在1998年召开的全国首届航空航天科普教育研讨会上,就有学者指出:“要发展我们的航空航天事业,也需要从娃娃抓起。”对广大青少年进行航空航天科普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国防建设的客观需要。
当站立在月球之上的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说:“我现在迈出的是一小步,但在人类历史上却是一大步!”时,我们都知道,即使那“一小步”中,也包含了无数的知识积累、无数的理论探索、无数的发明创造、无数的试验模拟,以及无数的失败。那之中凝结了多少代人的梦想与激动,也就凝结了多少代人的智慧与汗水。在我们的国家航天员训练中心,训练时航天员因为要承受非常大的加速度,面部都会变形,眼泪也会止不住地流下来,鼻子堵塞,十分痛苦。航天员若实在承受不了,只要按一下手边的报警器,工作人员就会把训练器械停下来,但多年来,从没有一个人按过那个报警器。这不过是航天员系统中航天员训练的一个小小细节。而整个载人航天工程是规模宏大的现代化系统工程,除了航天员系统外,还包括空间运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等6大系统,涉及航空、船舶、兵器、机械、电子等诸多领域,参与的人员更是数以万计。从1999年到2009年,每一年都是科学攻关年;从“神一”到“神七”,每一次发射都是新的突破。正是这么多人这么多年的精诚合作,才保证载人航天工程的顺利进行。正如俄罗斯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所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这句话不仅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航天工作者,还将激励着今天和以后的年轻朋友们。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航空航天科普活动,寓教育于娱乐之中,不仅仅给予青少年朋友航空航天科普知识教育,而且还能发挥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智力启发教育和手脑并用教育的作用。今天,年轻朋友们除了怀有比先辈更多的好奇与梦想之外,还应该插上科学的翅膀,拥有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更为扎实的知识储备。如果你们在探索精神和勇敢精神方面同样不输于先辈,那么我真诚地欢迎你们,欢迎你们加入英雄的航天人团队,让我们相约——明天太空见!
一直以来,人类就梦想着更加自由地飞翔,也渴望着更加近距离地去探索太空的秘密。随着我国“神舟”系列飞船的陆续升空,以及新一轮登月竞赛在各国间的展开,全球的目光再一次被吸引到辽阔的天空以及更加浩瀚的宇宙,那些关于飞翔的梦想也更深入地植根于青少年朋友的脑海里心灵中。
本书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流畅,融科学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是一册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科普读物。人类很早就憧憬像鸟一样在空中自由飞翔。但想归想,人类总飞不起来。正因为如此,我们人类总把飞行视为一件超凡的、只有神祇才会具备的能力。不管哪个民族、哪个国家,其崇拜的诸神大都会展翅飞翔。那些优美的传说和神话不仅是几千年人类文明的结晶,也包含了人类对飞行 的最初构思,我们今天在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