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读章节 2.用亲子互动培养独立人格 那天,有一个年轻的妈妈来到咨询室,看到她愁眉苦脸的样子,就知道她一定遇到了很棘手的教育问题。经过倾听得知,她有一个4岁的女孩叫美子,很听话,家长说什么就做什么,邻居们也觉得是个好孩子。可是,她总觉得美子缺少一些自己的想法,害怕美子长大以后会变得人云亦云,没有主见。美子妈妈希望美子可以勇于说出自己的观点,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 我在学校做团体辅导的时候,总会发现有一种人,他们不太容易表达个人意愿,就像“沉默的羔羊”。这一点缺少让他们在社会中失掉了很多机遇,非常可惜。幸运的是,美子正处在3~6岁这个黄金时期,很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归根结底,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独立意识的培养,创造一个平台,让孩子了解自己,表达自己。 3~6岁是独立意识培养的关键时期。如何培养独立意识呢?一味地说教肯定是起不到作用的,我们要将独立意识的培养与亲子互动结合起来。儿童需要借助父母的沟通与评价,全面认识自己并非是和母亲一体的,而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方面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另一方面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进而完善自己的人格。我的建议是这样的: 1.提供《富兰克林表》,帮助孩子客观认识自己。 《富兰克林表》,简单而且容易操作。在一张空白的纸上,中间划上一条线。左面让孩子写10个优点,右面让孩子写10个缺点。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可以比较清晰地了解自己。如果有“胆量”,家长也可以与孩子共同完成,然后分享一下。还有一个游戏叫作《个人档案》。我们经常会看到明星介绍自己时列举到了姓名、生日、血型、星座、爱好等诸多信息,这是给粉丝看的。其实,我们可以制作一个表格,争取让个人信息全面覆盖,然后让孩子来填一填。你会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变化与成长。 2.进行圆桌式会谈。 把孩子当孩子,孩子永远是孩子。让孩子尽快成熟起来的方式,就是用理性的方式与她商谈。我们可以针对近来发生的新闻热点、孩子的梦想甚至是学校里发生的故事展开交流,关键是让孩子能够当众讲出自己的观点,同时倾听别人的想法。值得一提的是,家里的一些决定,包括买房、买车或装修等,可以听听孩子的想法,这样做既培养了儿童的理性思维,又锻炼了表达能力,最终有助于独立意识的形成。 3.提供家务劳动的机会。 有人问我什么是最好的亲子活动?我说是家务劳动。能体现家庭温暖与归属感的,除了大家一起共进晚餐,还有晚饭后大家有说有笑一起做家务。我们允许儿童量力而行,从最简单的做起,但是我们决不能用奖品进行家务劳动的奖励。这样做不但容易养成不良的习惯,而且会破坏孩子的责任意识。家务劳动不用花一分钱,却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与自理能力,善莫大焉! 4.进行亲子阅读。 3~6岁是进行亲子阅读的最佳年龄,一方面阅读为亲子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另一方面功能性绘本的阅读,可以让孩子通过书中人物的经历,学会独立思考及如何与人相处。此外,孩子一旦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与方法,就会将阅读伴随一生。众所周知,读书本身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也必将成为儿童独立成长的一大助力。 5.多进行亲子运动。 运动是令人着迷的,甚至是发狂的。一方面是因为运动会锻炼出健康的体魄,另一方面运动体现了个人的独立意志与合作意识。可以说在亲子运动中,孩子学会了包括进取、体会挫折、团结等品质,也学会了如何适应社会环境,争取帮助与助人。 其实,以上这五点,只是举例,对于儿童独立意识的培养完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比如购物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进行选择,同时说出选择的理由;在看完电影之后,让孩子谈谈自己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事先做好示范,让孩子明白这样做是“值得提倡的”。对于儿童独立思考的“成果”,我们要给予必要的奖励。可以说,孩子太听话,就是因为“听的话太多”。听得多,就会想得少,而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他们说出来。 P8-10 书评(媒体评论) 勇赫是一个很有才华,也很勤奋的青年专家,他投身于亲子教育领域的研究,一干就是7年,义务为上百名家长与孩子提供教育咨询与心理辅导。是优秀“80后”青年的代表,也希望他的这本《让孩子快乐的亲子关系》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团中央中华儿女报刊社党组书记、社长兼总编辑,全国青联副秘书长李而亮 尤其在父亲角色普遍缺席家教位置的当前环境下,刘勇赫以父亲身份在育儿过程中观察、体会与认识到的一些经验之谈,无疑是可贵的“他山之石”,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为人父母者,让更多的家长们有所借鉴,从中受益。 ——全国妇联中国妇女杂志社社长,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韩湘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生之行始于童年。勇赫撰写的《让孩子快乐的亲子关系》很好地诠释了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科学地使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和教育方法;如何陪伴孩子在人生最重要的环节上赢在起点,是确立孩子未来走向的重要一课,是一本值得年轻父母细细品读的好书。 ——著名诗人,北京市海淀区作家协会秘书长王威 作者刘勇赫坚持实地研究,以便近距离地接触第一手家庭教育资料。他在北京市育英学校担任心理教师与资源教师期间,每天接待来自小、初、高年级学生、教师、家长各类个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善于将这些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与总结。如何处理亲子关系,我相信家长、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们可以通过《让孩子快乐的亲子关系》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与帮助。 ——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市育英学校校长于会祥 在北美,学校都设有心理老师,帮助学生疏导心理压力,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并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回国后我欣喜地发现,国内的学校也开始越来越重视学生和家庭亲子关系,有些学校还专门配备了心理教师这个职位。本书作者就是这样一位在中学肩负着调适学生心理和家庭关系桥梁的老师。希望作者多年积累的关于亲子关系的体会能让更多的家庭受益。 ——少儿教育专家,畅销书作者安妮鲜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堂。如何才能让自己成为优秀的老师,去成功开办第一学堂,敬请关注《让孩子陕乐的亲子关系》,让刘勇赫给我们父母上一堂最及时的亲子教育课。 ——新浪百万博主,育儿达人睿爸 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悉心照料。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打开孩子的心灵窗户。刘勇赫老师用心陪伴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造就孩子好的人格。 ——著名阅读推广人fefe喆妈 原本想把此书当作亲子阅读的指导,睡前慢慢看,结果被其生活化和粲然的文字“俘获”,太温暖治愈,太有启发了。 孩子,这比我们想象的更有韧性,他们需要更有意义的人生,如果您有幸拿到了《让孩子快乐的亲子关系》这本书,或者正在为孩子的问题所困惑,就让刘勇赫这位来自一线的亲子教育专家和“超级奶爸”给您最实用的点播和指导。 ——北京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雅淇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但,好的“亲子关系”是怎样的?如何创建又如何让它发挥作用?这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部分思考就凝结在这本书里,透过每一个小话题的阐述,知微见著,读者或许能萌生更多的见解和想法。我所了解的作者思维奔逸,行文朴实又不拘,重要的是,他身上总有一股温暖的力量。爸爸妈妈们,去感受他传递的支持吧! ——著名心理专家朱虹 后记 有一个朋友曾经对我说,你不是中国“计划生育第一人”,但你是中国“计划养育第一人”。一方面嫌她过赞,另一方面也对自己的经历感慨一番。在自序中,我交代了我与我父母的亲子关系,这可能是我研究亲子教育的真正源头。在给中学生讲课的时候,我经常和他们说,做任何选择之前一定要寻本溯源,答案不在未来而蕴含在历史之中。有意思的是越早期的历史产物,例如,宗教、传统文化,对于现代人的影响反而越深。如果把一生当作历史的话,你会发现你的早年经历恰恰是构成了你一生行动的驱力。 知识的获得方式包括权威、经验、思辨还有科学,你会发现不同国家的人对于知识的获得习惯有很大区别。德国人有哲学的传统,英国人注重经验,法国人更倾向于科学,中国人则对于权威有着更多的青睐与信任。中国人有学习模范,服从专家的集体意识,这是其他国家所罕见的。在亲子教育领域,人们迫切地想找到权威,但很显然事实并不能随人愿。亲子教育的专家不是生了多少个孩子,而是针对于不同的孩子做了多少次横断面研究与纵贯研究。真正的教育家应该扎根于一线,而不是研究所或科研机构,想想研究所的研究员闭门造车是多么的荒唐可笑!无奈的是,中国人喜欢听权威讲话,所以他们的发言才显得有市场。 我辞去了出版社企划部主管的工作,而来到了一所很有特点的公立学校——北京市育英学校。这所学校有5000名学生,是一个非常大的样本总体,而且是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学校。在这片“田野”中,可以更为全面地了解孩子们想什么,孩子们需要什么,找到整体的特征与性质,帮助更多的孩子。值得一提的是,与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是非常开心的事情,举一个例子:受好友推荐,我参加了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连胜4人,最后被一个北京八中少年班的学生打败。有段时间北京雾霾非常严重,学校觉得我的那期节目非常“励志”就全校“公映”,让我一下子成为学校的焦点人物,学生们见到我更加地热情主动。小学生见到我会问,刘老师,您怎么能被一个小女孩打败呢?初中生见到我则会说,刘老师,从那个座位摔下去了疼不疼?里面是什么样子的?高中生见到我的时候,则会直截了当地说,老师,节目奖品的双开门冰箱给您了吗?……是不是非常有趣? “比较”是生物学的科学方法,更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接触不同的学生,而了解不同的亲子关系;通过重塑亲子关系,而激发学习动机与生活态度。在近两年内,我分析与总结少年儿童的个案,实际上就是对我的早期育儿理念的证明或证伪。 然而,科学不是一切,权威不是一切。在国人对科学不冷不热的态度下,西方人已经进入到了后现代主义,或者说后科学时代。一方面科学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而不是唯一、方法,另一方面科学只能解答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内容。值得注意的是科学不总是对的,还要考虑更多的人性、情感因素。在这一方面,德国的韦伯是一个先驱者,我想这对于亲子教育也具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在做教育研究的时候,我们注重定量的方法,比如调查问卷与量表,但同时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定性的方法,比如访谈法与扎根理论,只有与学生和父母保持最为亲密的接触,才可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具备说服力,才能真正帮助到家长与孩子。 这件事情是有意义的,甚至是有价值的。除此之外,我也开始关注随班就读现象。由于获得法律的支持,具有智力障碍、学习障碍、注意力缺陷或孤独症的儿童可以选择正常学校来上学,而放弃去培智学校。在这种大背景下,资源教师诞生了。我曾经在三所学校工作过,参与了资源教学的方案讨论、资源教室的设计和资源器材的选购,还有我正在做的关于孤独症儿童的个案研究。我总是觉得可能上帝是派我来拯救这些不一样的孩子,可能是我的多心,但这种多心让我有一种莫名的存在感。我想如果我有机会一定会在这方面继续攻读,对于特殊儿童的帮助体现了我的“精神慈善观”。 最后我想说,亲子关系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就像土壤关乎植物的重要性。不是唯一的,却也是第一的。 这本书是送给我的父母刘东明先生与张爱英女士的。 “大爱无言,大爱无谢。”我想这八个字实际上就是中国人的本性:我们不太善于表达爱,不太善于接受爱,不太善于理解爱。我要在这里对我的爸爸、妈妈说一句,爸爸妈妈,我永远爱你们,谢谢你们! 刘勇赫 2014年5月27日于思聪楼 目录 第1章 亲子关系是一生幸福的基础 1.亲子关系让“小我”变“大我” 2.用亲子互动培养独立人格 3.亲子关系让母亲成为孩子一生的典范 4.亲子关系让家庭更和谐 5.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走得更远 6.亲子教育为孩子搭建了发展的舞台 7.亲子训练让儿童拥有创造力 第2章 不得不重视的亲子人格 1.父母就是孩子的心理咨询师 2.服从期训练与性格面具 3.如何把爱传递给抑郁质的宝宝 4.走进抑郁症女孩的心门 5.大学生跳楼的起跳点在童年 6.妈妈发裸照伤了谁的面子谁的心 7.从女生节看性别教育 第3章 父爱是亲子教育的重要力量 1.早教有分工,父母都轻松 2.奶爸,用智慧哺育孩子的人 3.父亲决定了孩子是金鱼还是金龙鱼 4.奶爸边吃边育儿 5.11条让你成为中国好爸爸 6.兴趣狭窄的父亲不是好父亲 第4章 亲子活动让孩子受益无穷 1.不容错过的感统训练 2.1岁孩子是这样被教坏的 3.早教用具“彩虹隧道”的七种使用方法 4.亲子阅读,从爱上绘本开始 5.用一枚硬币教孩子写作文 6.一张A4纸打破定势思维 7.反向家庭教学法 第5章 如何让亲子沟通更加畅快 1.亲子关系和谐的秘方 2.亲子沟通的方式与话题 3.你的这句话是引导还是误导了你的孩子? 4.如何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进行社会交往训练? 5.孩子成熟靠“权商” 6.为别人着想的第一步,就是不干扰别人 第6章 父母如何为孩子搭建发展的舞台 1.父母是孩子最大的贵人 2.站在孩子发展的角度教育孩子 3.培养孩子的国际化视野 4.对儿童的新媒体教育 5.从赴美交换生申请表看美国教育观 6.有差别的特殊教育,无差别的爱 第7章 亲子间的社会经验交流 1.儿童性侵犯的“预防” 2.校园诅咒卡诅咒了谁? 3.中国人为什么不阅读? 4.好教师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好感 5.“到此一游”不是孩子的错 第8章 亲子关系案例讨论 1.让孩子从多动到“合理动” 2.离婚了怎么育儿? 3.成人化童装的影响不亚于教育环境 4.你的孩子是高消费吗? 5.幼小衔接的压力疏导 6.父母不要做孩子的家教 7.如何让孩子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 后记 序言 亲子关系和亲子教育,是当前社会及众多家长格外关注的一个话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对孩子单纯的智力投资已不能适应日渐复杂的社会环境,知识之外,情商和人际关系成为孩子顺利进入社会的重要支撑。婴幼儿时期的亲子关系和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品质的培养,意志的磨炼,与他人交往模式的建立等,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一个家庭中,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教育,是人一生当中,情商学习与训练的基础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刘勇赫先生致力于亲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担任过多家杂志和机构的育儿顾问。他为我们《中国妇女》杂志撰稿,也是《婚姻与家庭》杂志的专栏作者。做父亲之前,他大量阅读国内外早教书籍,并开通了新浪教育博客,在线义务解答家长的各种育儿困惑。在帮助家长答疑解惑的过程中,刘勇赫逐步积累起丰富的育儿经验;孩子的出生,更为他提供了理论付诸实践的机会。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日日夜夜,让他深切地感受到,亲子关系是健康人格的摇篮,是家庭和谐的基石,是综合素质的训练场,是社会交往的学校。尤其在家教中父亲角色普遍缺失的当前环境下,刘勇赫以父亲身份在育儿过程中观察、体会与认识到的一些经验之谈,无疑是可贵的“他山之石”,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为人父母者,让更多的家长们有所借鉴,从中受益。 我相信,随着阅历、见识的不断增长,在亲子关系和教育这个领域,刘勇赫先生将会分享给我们更多、更全面、更深刻的见解。 全国妇联中国妇女杂志社社长、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韩湘景 2014年10月 内容推荐 《让孩子快乐的亲子关系》的作者刘勇赫先生,是著名亲子教育专家,心理作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员,北京心理卫生协会会员,海淀区作协委员。担任《妈咪宝贝》、《时尚育儿》、《中华家教》、《婚姻与家庭》等多家杂志专栏作家。代表作有《奶爸经》、《孩子独立“靠”父母》等。本书包括八章内容,分别是第一章“亲子关系是一生幸福的基础”、第二章“不得不重视的亲子人格”、第三章“父爱是亲子教育的重要力量”、第四章“亲子活动让孩子受益无穷”、第五章“如何让亲子沟通更加畅快”、第六章“父母如何为孩子搭建发展的舞台”、第七章“亲子间的社会经验交流”和第八章“亲子关系案例讨论”。每一节篇幅不长,都是作者结合自己的育儿经验和亲子教育工作案例写成的,教给为人父母和即将为人父母者最直接的育儿方法和最宝贵的亲子建议。 编辑推荐 《让孩子快乐的亲子关系》用平实且幽默的语言回答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中国父母与孩子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亲子关系?是完全否定传统的家长式?还是直接照搬西方的民主式?作者刘勇赫经过长达八年的一线研究和案例咨询,提出了著名的“互助式亲子关系”,当很多家教书都在着眼于亲子问题的纠正与修补时,本书提倡通过亲子沟通、亲子游戏、亲子训练、亲子阅读、亲子运动、亲子旅游等方式建立一种积极的亲子关系与家庭结构,在“互助共需”的路上直通家庭成员各自的梦想。 那什么是“孩子的快乐”呢? 快乐是孩子得到了父母的陪伴; 快乐是孩子在父母的看护下完成了第一次翻、坐、爬、走、跑; 快乐是孩子与妈妈一起看图画书; 快乐是孩子与爸爸一起做亲子游戏; 快乐是孩子得到了父母的倾听、信任与鼓励; 快乐是孩子感受到父母之间的和睦与家庭的温馨; 快乐是孩子得到了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