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生能动的伟大学问(保富法与心相篇)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聂云台//陈抟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聂云台、陈抟编著的《人生能动的伟大学问(保富法与心相篇)》是《保富法》《心相篇》两部古代著作的合集。《保富法》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所作。此书写于1942 至1943 年间,聂云台将自己一生所见所闻的官宦家族盛衰实例,与历史的经验教训相融合,阐明了获得财富与保住财富的方法。《心相篇》为宋朝初年的道家传人陈抟所著,用一百多句话,揭示了相与心,也就是行为结果与存心之间的因果关系,阐发了事相吉凶与心念善恶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两部著作虽然距今年代较远,但谈论的问题仍然是现今人人关心的切身问题:如何获得和保有财富?如何庄严自己的身相?本书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手册,它告诉我们如何从根本上如理如法地获得和保有财富以及修炼出端正相好。

内容推荐

聂云台、陈抟编著的《人生能动的伟大学问(保富法与心相篇)》是《保富法》《心相篇》两部古代著作的合集。《保富法》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所作。此书写于1942至1943年间,聂云台将自己一生所见所闻的官宦家族盛衰实例,与历史的经验教训相融合,阐明了获得财富与保住财富的方法。《心相篇》为宋朝初年的道家传人陈抟所著,用一百多句话,揭示了相与心,也就是行为结果与存心之间的因果关系,阐发了事相吉凶与心念善恶之间的密切联系。

目录

保富法(聂云台 著)

序 一

序 二

序 三

上 篇

中 篇

下 篇

书 后

节录云台居士卧病随笔

心相篇(陈抟 著)

《心相篇》研习报告(钟茂森 讲述)

试读章节

再说一家,是上海十几年前的地皮大王陈某,家中的财产有四千万银圆,兄弟两房,各分两千万。一九二五年,我到他家吃过一次饭,他住的公馆十分华贵,门前有一对石狮子,是上海所少见的。他的客房,四面的墙壁全部都装了玻璃架,陈列的铜鼎,都是三千年的古物。有一位客人,指着告诉我说:“这一间房子里的铜器,要值银圆一百五十万。中国的有名古铜器,有一半在此。"这几句话,正是主人最高兴听的。原来一般富人的心理,就是要夸耀我有的东西,都胜过一切的人。而唯有道德名誉是钱办不到的,这些富人无可奈何,只好在衣服、珍宝、房屋、器具上,争豪斗胜,博得一般希望得到好处的客人来恭维奉承。(骄奢两字是相连的,骄就是摆架子,奢就是闹阔。上海常看见的是大出丧,一日之间,花费一二十万的银圆,以为是荣耀,但是若要请他们出几千元帮助赈灾,就不大容易了。这是普通人多有的卑劣自私的心理,并非是单说某一家。这一位主人,当然也未能免俗。)在我看见他之后,不过才七年的时间,上海地价忽然惨落,加以投机的损失,以至于破产。陈家的古铜珍宝,房屋地产,一切的一切,都被银行没收变卖,主人也搬到内地家乡去了。

再说一个实例,就是上海哈同花园的主人,近日报纸上常有讥讽的评论,说他们生平,对于慈善事业不肯多多帮助,并说他有遗产八万万银圆。试一设想,财产八万万的收入,就照二厘的利息来计算,每年也应该有一千六百万,如果他们肯将这尾数的六百万元,用作救济贫民之用,那么全上海的难民,就可以得救了。在三年前,上海的难民所中,有十万人,每人的粮食,以每个月两元计算,全年不过才两百余万元。到去年米贵的时候,难民所中的难民才不过一万几千人,每人的月费三十元,一年共五六百万元,也还不过是他们收入年息的三分之一罢了。再说上海死在马路上的穷人,去年大约有两万多人,前年不过一万多人,再前年不过是几千人,就单说去年米贵,死人最多的时候,如果办几个庇寒所和施粥厂,养活这两三万人,也不过一年花个五六百万元就够了。这在他们来说,不过是九牛的一毛,然而这一毛,却是舍不得拔。如果能花几百万元,救几万个穷民,它自己家用,若是没有特别的挥霍,就是无论如何的阔绰,还是可以将一年所余的利息若干万来用作储蓄的。这样一来,一方面得到了美名誉,一方面做了救人的大功德,再一方面又仍然每年增加了若干万的积蓄。这样的算盘,实在是通极了。然而他们却没有这样智慧的眼光,一心只想这一千六百万元,一滴不漏,全部都收到自己的银行账上,归为己有,任意挥霍,竟然没有想到这肉身是会死的,自己既无子女,结果财产全归了他人。几万万的财产,一旦变为空花,只是徒然地带了一身的罪业,往见阎王,而且又遗下了一片不美的口碑,留在这个社会。

他们也挂信佛的招牌,但是全不知道《药师经》上开宗明义,就详细地说明了悭贪不舍的罪过。经上说:“有诸众生,不识善恶,惟怀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报;愚痴无智,缺于信根,多聚财宝,勤加守护。见乞者来,其心不喜;设不得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心生痛惜。如此之人,由此命终,生饿鬼界,或畜生道。”因为大富之人,钱财有余,自己也没有用处,明知道多数人将会饿死,却不肯施财救济。若是从道德上责备起来,这简直是间接的杀人。积钱最多,力量最大,而不肯布施的,他所负的杀人罪就更重了。

P20-22

序言

序 一

从某个角度探究人生的遭遇,往后望是无尽的苦难,向前看又是一片的茫茫,不论是蒙昧无知,或者是智虑过人,都是声声无奈!也许有短暂的梦里欢乐,仍只是苦多乐少,过眼云烟。只要稍有思想,总得要想想办法—趋吉避凶,这也是人类的本能。然而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谓“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切均凭自己的努力;不怨天,不尤人,都是自业自得啊!了解这种道理,不仅有助今生,而且还有益于无限的未来,不论是个人,或是群体,均蒙其利。当前世人所追求者,莫非“名利”,如果手段公平,无可厚非,问题出在,只知有自己个人的名利,常否定并伤害别人的正当名利;人人痛恨特权,却又不断地制造新特权,这就是全部世事纷乱的根源。道理极简单,但人们就是会健忘,需要举出更多血淋淋的事实,或许可以唤醒许多人的迷梦。在清代历史中,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中兴名将的阵营里,许多权倾朝野的人物,由于对财物的取舍,有宽有严,因此与后代子孙的昌达与否,有很大的相关,也就是说,权势愈大、聚敛愈多者,其子孙愈易衰败。这是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先生统计分析大批显要家世子孙的实际情况所得的结论。他在一九四二年撰成《保富法》一书,刊登上海《申报》,激发了读者的爱心,数日之间,收到助学金四十余万银圆,成为一时佳话。

《保富法》是根据极多的实例,证明不义之财越多,对后代的不良影响越大,因果规律不爽。说到此,不得不提及《了凡四训》(可参见《了凡四训:注音版》[一心不二堂编] 和《了凡四训讲记》[蔡礼旭著],世界知识出版社)。该书是根据个人资料,说明命运好坏,取决于自己的努力。两书所讲人事物件虽不相同,但是劝人主宰自己前途的宗旨则一,且更能互相扩大证明因果理论。为了增进大家的重视,我特再列述若干事例理由,请读者多多参考。唯有深信因果,行善积德,才是改造命运的最好途径。许多世界级的知名人物,因为一念贪心,自导自演了最坏的命运。其报应之快,及身而至,不必等到二代、三代。至于一般年龄较长人士,不妨就你周遭所知情况,仔细观察分析,你将发现《易经》所讲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之说乃是宇宙的真理,绝对的科学,不是浅薄之士所易了解的。因果之学,贯通人生,复杂万分,除了个人的果报之外,还有共同的业报,彼此交互影响,使整个人生形成一个业力网,需要同舟共济,绝难独善其身。今天社会的不安,沉默多数同样是难辞其咎,绝对互有连带因果关系。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本书所涉及的因果,只不过极少数理论中的一项原则,即能如此简便地解释命运问题,如能多去涉猎,收获当会更多。

很多人真聪明,很会赚钱,将投资变成投机。例如股票市场的大起大落,地下投资公司的兴起,害惨了多少聪明人,投资公司能够支付投资人比银行多几倍的利息,谁都知道这是很危险的事情,奇怪的是,相信的人还是很多,对各方的警告也充耳不闻,一直等到美梦破碎,投资人还要责怪政府取缔非法,忘记了自己才该负责,真令人啼笑皆非啊!如果任由此类恶因恶果继续扩大,不仅投资人的命运不会好,全体国人的命运都会受到影响。倘若这些人都信因果,用他们的“财”和“智”做更理性的工作,其结果必定是正面而惊人的。人生何去何从?命运是有是无?如何趋吉避凶?如何掌握命运?本书已有充分与肯定的答案,既有云台先生搜集的集体范例,更有读者们自己周遭的见证。剩下来就看自己的行动了。世人无不愿自己与子孙有好运,希望五世其昌,那就请仔细地、静心地来读本书,并起而行吧。说食不饱,道理再好,并不能救人,要改命运,还是靠自己理智的行动,具有“良知”与“人性”的理智行动!

傅益永

一九九五年八月于台北,时年八十又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8: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