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属于你的那颗小星星》亚洲顶级畅销书作家刘墉经典之作,畅销30年,影响三代人。
最温馨私密的私房书。犹如日记一样记录了刘墉的生活和心情,展示了一个有血有肉、丰富饱满的形象。依然是清新、直白的文字,却能让你感同身受,仿佛在听一个知己倾诉,体会他的悲、忧、喜、乐,看到自己的影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抓住属于你的那颗小星星(全彩图文珍藏版)/刘墉谈人生书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美)刘墉 |
出版社 |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抓住属于你的那颗小星星》亚洲顶级畅销书作家刘墉经典之作,畅销30年,影响三代人。 最温馨私密的私房书。犹如日记一样记录了刘墉的生活和心情,展示了一个有血有肉、丰富饱满的形象。依然是清新、直白的文字,却能让你感同身受,仿佛在听一个知己倾诉,体会他的悲、忧、喜、乐,看到自己的影子。 内容推荐 刘墉先生九岁失去了父亲,十三岁失去了童年的住处,十六岁患病休学,二十岁失去了父亲留下的故居……人生的开端并不美妙,他为什么能够超越极限,取得辉煌成就? 有人曾告诉刘墉,他手上有一颗星星状的纹路,所以可以把命运抓在自己手中。而刘墉用一生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也有这么一颗小星星,我们就可以走自己想走的路,做自己想做的事,因为,每一个超越了命运的人,都抓住了自己手中的那颗小星星。 《抓住属于你的那颗小星星》是刘墉先生又一部至真至美的感性之作,集诗、书、画、摄影于一体,全面而立体地展示刘墉的人生轨迹,引领我们探寻他柔软温热的内心,发掘他辛辣人生哲学的根源。 目录 前言 每人都有一颗小星星 亲情五帖 远行是为了归乡(引言) 围炉小太阳(一) 父亲的浴缸(二) 女儿的鼾声(三) 母亲的矛盾(四) 我的第一次婚礼(五) 冰雪四帖 雪的千种风情(引言) 细雪(一) 湿雪(二) 风之雪(三) 雾凇(四) 威尼斯十帖 在威尼斯流浪(引言) 到威尼斯不能怕水(一) 浮在楼顶的海床(二) 飞起的岁月(三) 叹息桥下的情歌(四) 苦难的财富(五) 跳跃与静止的时光(六) 西城的故事(七) 暌违已久的心情(八) 梦中之梦(九) 等待的灵魂(十) 诗四帖 老顽童的诗与画(引言) 小帆(一) 别了(二) 做个快乐读书人(三) 睡了(四) 问园三帖 别是一种滋味(引言) 春雨(一) 迟到的春耕(二) 问萧条庭院(三) 童年四帖 初恋的故乡(引言) 河(一) 品尝一种回忆(二) 年年无悔(三) 跑回故乡的小巷(四) 漂泊三帖 旅雁的那首歌(引言) 走在月亮的前面(一) 半生中夜长开眼(二) 神仙镜子碎落的地方(三) 试读章节 远行是为了归乡 九岁那年,有一天下午,我蹲在门口玩沙,母亲苍白着脸坐车回来,我小小的心突然沉落,惶恐地跟进去,看她倒在地板上哀号。 从那天开始,我成了孤儿。 十三岁那年,大年初二,我白天去阳明山玩,晚上在家,等母亲做完礼拜回家,带点心给我吃。突然一声巨响,客厅里的暖炉爆炸,我逃到院子,回头看见一团火冲出房顶。 从那天晚上开始,我没了童年的房子。 十六岁那年,我常觉得胸痛,看医生,说是神经痛。有一天下午体育课,我拿手的跳远又创佳绩,但是晚上回家,又胸痛,半夜咳嗽不止,哇一声,要吐,母亲拿盆来接,接了半盆鲜血。 从那天开始,我失去了健康,休了学。 二十岁那年,有一天早上,还在梦中,突然天摇地动,掉到床底下多年的弹珠,都滚了出来。房子歪了,楼梯斜了,墙壁裂了,原来父亲生前服务的单位,出动怪手,已经把小楼的半边拆除,好逼我们母子搬家,搬到铁道边的仓库。 从那天开始,我又失去了美丽的家。 熟识我的人都知道,我可能常不在家,不能算是个标准丈夫,但是我很爱家。每年春天,离家前,我一定先把花播了种,把地施了肥,把瓜棚搭上、支架扫好;每年秋天,离家前,我一定把番茄清理好,将黄瓜拉了秧,将雪窗放下,并为暖气机加润滑油。 我爱家,因为我从小没有个安定的家,一而再的痛苦遭遇,使我深深感受人生的无常。 最近离家前,我照例把桌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将未发表的稿件分类包好,妻笑说这是我的美德。我说:“因为年岁大了,气喘又随时可能犯,今天不知明天,所以总为自己的‘近行’和‘远行’有个准备。” 或许这种幽幽的、忧忧的感触,就是我创作的原动力吧!爱就注定了一生的漂泊,远行的人总是为了归乡,归乡是为了守那个家。我的漂泊总为了回家。 这里的“亲情五帖”,收了一些我幽幽的感怀和私房的故事,由四十多年前父亲的浴缸,到现在家里的火炉;由三十年前母亲的泪,到现在七口之家的笑。文章不尽然好,但绝对地真。 围炉小太阳 小时候看电影《欢乐满人间》,一群扫烟囱的工人,拿着毛茸茸的扫帚,在屋顶上唱歌跳舞。然后,镜头拉开,一片入晚的城市,成千上万的烟囱,一起冒出青烟。 我就想,那每个烟囱的下面,一定都会有一炉火、一家人。白天出去工作的爸爸妈妈、去上学的孩子都回来了,回到自己的小窝。然后,下起密密的雪,屋子外渐渐白了,屋子里渐渐黄了。点起一炉火,火光跳跳的,跳出一屋的黄晕,大家围坐在炉边,多美呀! 后来,上了师大美术系,倒是常在教室里,有那么一炉火。冬天,画裸体模特儿,校工先在外面把炭火烧红了,再端进来,模特儿在屏风后面更衣,披件罩衫,走到炉火旁的台子上,把罩衫扔在一边,光着身子,让我们画。 温温的火,也会隔着炉子的孔眼,透出一抹闪动的光,从下往上,映在模特儿的大腿侧、乳房边,和颈项间,成为一种特别含蓄的中间色调,最难画,也美极了! 有时候,同学会买些番薯,挂在炉子上烤,两堂课将尽,日已斜,番薯也散出香味。于是教授、学生、模特儿,一起偎着炭火享用。这画面,竟是我大学四年最深刻的,觉得一班同学,像一家人。又好像是农家,收割完了,打理好农具,聚在一起,围着红红的炭火。 又过了二十年,搬到纽约长岛,我也有了一个壁炉,壁炉由一楼向上,穿过二楼,伸出个长长的烟囱。烟囱上不知怎地,居然长了一棵小树,可见那壁炉从上一任屋主,就很少使用。 我也不曾点过,因为在有中央系统暖气的房子里,壁炉只是个装饰,倒是小女儿总盯着炉子看,说听到里面传出奇怪的声音。相信在她的心底,那壁炉有着另外一种神秘。 有一天,开车出去,女儿一路看人家的房子,碰到有两根烟囱的就大叫,问:“那家的小孩会不会得到两份圣诞礼物?” 又有一回,我带女儿上楼,拉开窗帘看屋顶上的积雪,她不看雪,只往上看烟囱,回头问:“圣诞老公公,怎么爬上烟囱,又怎么钻进去?” “说不定明年她就不信了。”妻偷偷对我说,“儿子就是过了八岁,突然不再相信圣诞老人的。” 果然,生日才过,小丫头就讲她犹太裔的同学说,根本没有圣诞老人,那全是爸爸妈妈扮的,所以圣诞礼物上才不是写“北极制造”,而是写“MadeinChina”。 今晚,出奇地冷,不久前在加州造成许多灾情的大寒流, 移到了美国东岸。气温骤降,居然到了零下十六度。冷空气向低处跑,冰寒从玻璃窗透进来,虽然暖气开着,仍然感觉脚下的寒意。 看看壁炉,还有儿子买来的柴。晚饭后,我径自移开外面的护网,打开烟囱的铁门。隐隐约约从烟囱里传来呼呼的北风。 先将那泡过蜡油的引火柴放在铁架上,再堆上些长形的木条,最后放上大块。只用一根火柴,火引子就着了,嗞嗞地滴着蜡油,冒出熊熊的火光。很快地,木条也被引燃了,发出啧啧的声音,相信有些是松桧之属,散出一种特殊的香味,把原来坐在餐厅的家人都引了过来。 “爸爸点了一炉火,好好!”女儿说。接着若有所思地冲到壁炉前,从下往上望,看那烟囱的铁门。 炉子里的火光突然暗下来。原来中型的木条已经烧得差不多,上面大块的木料还没被点着。 “一定要有小木柴帮忙,大木块才能燃烧。”我一边往里添较小的木条,一边机会教育地对女儿说,“爸爸妈妈是大木头,你和哥哥是小木条,你们帮助我们,一家的火才会旺。” 大木块总算点着了,从边缘流出火焰,还闪着火星,发出小小的爆裂声。 我盘腿坐在地上,又把女儿放在腿间坐着,再将她的两只小手放在我的膝头。 “多舒服的椅子!”我在她的耳边说。 小丫头没吭气,突然转过脸:“原来火炉里的铁门那么小,烟囱那么窄,圣诞老公公那么胖,怎么进得来?”停了几秒钟,很不高兴地问,“圣诞老公公是不是你和妈妈?” 我怔了一下,笑说:“圣诞老公公是会变的,他不一定从烟囱走,否则那些没烟囱人家的小孩,不是就都没礼物了吗?圣诞老公公甚至不用开窗子,免得小孩受凉,也免得警铃响。” “圣诞老公公会穿过窗子,好像太阳。”女儿大声叫着。 “对,好像太阳!”我环着肩膀,把她拥在怀里,“圣诞老公公是你的大太阳,你是爸爸妈妈的小太阳。” 女儿睡了,火也渐渐小了,一块块的焦炭,从架子上崩落,溅出些火星,再变成灰色。我拿浇花的水壶,往余烬上淋了些水,嘶嘶地冒出几缕白烟。炉壁还是烫的,不知这重温炉火的烟囱,会有怎样的感触。关上烟囱的铁门,发出清脆的“当”的一声,好像一出戏,落了幕。 窗外开始飘雪,我对妻说:“明天再点一炉火。” P3-P11 序言 每人都有一颗小星星 大学时候,一个很会看手相的同学,有一天要我把手伸过去。左瞄瞄、右看看,她叫了起来:“天哪,太棒了!你手上有个星星纹耶!就是三条一样长的短线,交叉在一点上,成放射状的掌纹。” “星星纹有什么好呢?”我问。 “当然好,那表示有颗星星抓在你手里。”她说,“这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星座,每个人都能在天上找到属于他的那颗星,但是大部分的人,星星在天上,他只能跟着天上的星星走,听那星星的支配。”指指我手上的星纹,“可是你不一样,星星抓在你手里,你可以自己走自己的路。” 一转眼,三十年过去了,她的话还响在我的耳际,我也确实自己走自己的路,做了许多重大的决定。 大学毕业的第二年,我辞去高中教职,到中视主持益智节目《分秒必争》,广告满档的时候,又推掉节目,去只有十分之一收入的新闻部。新闻部做了几年,当选“全国最受欢迎电 视记者”的第二天,我又辞职去了美国。在美国大学念书、教书,好不容易升上副教授,我再辞职回了台湾。 三十年来,我真像是手里抓着属于自己的那颗小星星,勇往直前,甚至有点一意孤行地去做,连婚姻大事,都没征得岳父母同意。大学三年级,进教室,抓两个同学当见证人,就去 法院登记,结了婚。 影响更大的,是我的书。 当我写成生命中第一本书—《萤窗小语》的时候,我去找一位出版商,他翻了翻,笑笑,把稿子斜斜地递还给我:“小小一本书,你自己印吧!” 我又拿给《中视周刊》,希望我服务的公司能为我出版,他们也翻了翻,说同样的话:“小小一本,你自己出吧!” 于是我抓住手里的小星星,自己印了几千本。没想到很快卖光了,一版接一版,一本接一本,写到今天,出了五十多本。 我常想,如果当年那出版商接了,随便应付一下,只怕我没有今天,所以我第一要感谢那些拒绝我的人。 我也常想,如果不是由我自己写、自己编、自己设计、自己校对、自己出版,恐怕很多书都出不来。 许多读者以为我写的都是畅销书,岂知我也写了许多理论书、工具书、有声书、画卡和画谱。其中有声书和画卡只用来义赠或义卖,绘画理论和画谱,则能滞销到一压就是十几年。 所幸我有极畅销的书,使我能用那些钱,去做赔钱的事,包括出我所谓的私房书。 私房书,顾名思义,是比较私密的东西,也可以说是写自己内心世界的东西。早在二十二年前,我就出版了第一本私房书《萤窗随笔》,而后有《真正的宁静》和《做个飞翔的美梦》。 前两年,发奇想,以十八万字写一只螳螂,出了《杀手正传》。而今,则推出《抓住属于你的那颗小星星》。 由于私房书是出好玩的,但求娱己,而非娱人,所以文章比较多样,也比较“纯文学”。 在这本书里我以上万字写威尼斯、写田园、写冰雪、写九寨沟。那些文章都很孤独、很流浪、很随意,也可能很“冷”,全非我写情书的样子。而且无论“亲情五帖”“童年四帖”还是“漂 泊三帖”,在那字里行间,都泛着一抹淡淡的哀愁。 淡淡的哀愁,正是我三十多年来创作的原动力。因为有哀愁,才有感喟,才有心情的不平衡,也才有不吐不舒坦的胸中块垒。“文学是苦闷的象征”,厨川白村如此,我亦如是。 其实,哪个人没有那种淡淡的哀愁呢?鹤唳猿啼、病酒悲秋,鹤与猿、酒与秋,都无情,有情的是人。古往今来,无论北固亭上的稼轩、赤壁下的东坡、桃李园中的太白、“松菊犹存”的陶潜、“月明星稀”的曹操还是“星垂平野”的杜甫,哪个人不是“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哪个人面对“江山如此多娇”,不觉得人生如此短暂?所以我比较阳刚的励志文,其实都源于那面对人世无常自觉渺小的挣扎,希望喜爱我辛辣处世学的读者,能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找到我辛辣的源头。 此外,因为我平常总以文字、绘画和摄影记录,所以私房书也少不了照片和图画。许多照片是冒着大风雪,在北美、加拿大和阿拉斯加拍的,集了十多年,才发表。 谈到画,我已经十年没开画展,许多朋友都会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你现在还画吗?” 我的答案很简单!“欢迎到我办公室来。” 我在台北的水云斋,布置得像个专业画廊,虽然从不公开展览,但我总可以使自己的新旧作品并陈,随时做个检讨。 现在,我更能用这本书向大家证明我的画笔是不会停的,而且我由台湾画到了纽约,画去了威尼斯,又画到了长江和黄河,甚至曾经冒险,坐船穿过疾流,到随时可能涨水的沙洲上, 画乐山大佛。 当然,我更常画花,画我园中自己种的牡丹、芍药、辛夷、鸢尾和石斛兰,这些花除了印在书中,也印成画卡,捐给慈善团体义卖。 想想二十六年前,我连出一本一百多页的《萤窗小语》都觉得辛苦,而今能有这些成绩,我必须感谢家人对我的支持,更感谢读者对我的厚爱。 我也感谢那位大学同学,拉着我的手,说那个星纹。她说不定只是瞎扯,却激励了我,敲自己的锣、打自己的鼓,“不负我心、不负我生”地一路走来。 我相信每个人不论手上有没有那个星纹,在天上都会有一颗为他守望的小星星,只要他在心里念着它,告诉自己是人海星河里不可或缺的一员,认清方向、坚持到底,一定能成功。 谨以此书献给每一位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愿每个人都能抓住属于你的那颗小星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