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冬季里的一天,他正在西伯利亚的茫茫原始森林里行走,忽然听到有人在密林里呻吟。父亲向传来声音的矮树林里走去,走近一看,只见雪地上躺着一头驼鹿,已经死了。矮树林后面,有一个人在那里挣扎,拼命想爬起来,却怎么也起不来,就不住声地在那里痛苦地哀吟。
父亲从地上抱起那人,背进自己的小木屋里。他把那伤势很重的人留在自己家里。我父亲和我奶奶照料他,直到伤完全好了。
那人是西伯利亚的曼西族猎人。曼西人都长得个头高大,鼻子中腰凸起,个个都是好样儿的猎手,对于飞禽走兽的种种习性了如指掌。但是这个曼西人却因为犯了点急性子毛病,一时沉不住气,差点儿丢了性命。
那一天,这个曼西人打伤了一头驼鹿。驼鹿倒地后,四腿痉挛,浑身哆嗦,一阵抽搐过后,就不动弹了。曼西人没留意到驼鹿的耳朵是紧贴在脑后的,就向它走过去。万没想到,驼鹿竞突然蹿跳起来,伸开前腿猛踢了他一脚,踢得他从矮树丛上面飞过去,就像一截木头桩子似的掉在雪地上。这驼鹿腿脚的力道还真大,就这一下,踢断了他的两根肋骨!
这个曼西人叫希陀尔卡。他伤好后,就跟父亲告别,离开了。他道别时说:
“你救了我一命。我该怎么报答你呢?这样,一个月后,你到我家来,我家里有一条跟狼混血的莱卡种狗。它很快就要下崽了,会有几条。我把你最中意的一条送给你。你从小养它,它能成为你最忠实的朋友。你也一定会愿意做它的朋友的。你俩在一起,就谁也打不过你们了。”
过了一个月,父亲到他家去。他的莱卡种狗下了六个崽儿,眼睛都还没睁开。它们在小木屋的一个角落里蠕蠕爬动着。这六只小狗中,有几只是黑的,有几只是斑斑花的,只有一只是灰颜色的。
“你就自个儿挑吧。”希陀尔卡诚恳地说。
说着,他用外套下摆兜起所有的小狗,去放到门外的雪地上,不过,他故意把小木屋的门洞开着。
那些小狗在雪地上挣扎着,扭动着,转来转去,一个劲儿“依安依安”地尖声叫唤。狗妈妈想跑过去救自己的孩子,然而希陀尔卡紧紧摁住它。狗妈妈只得用狂吠声来把自己的孩子唤过来。
过了不多会儿,一只小狗,就是那只灰色的小家伙,爬到了小木屋的门槛边,随后翻过了门槛。虽然它的眼睛还不会看东西,却还是拖着它的四条小腿,瘸瘸拐拐地向自己的妈妈爬去。
过了好一阵,才有第二只小狗出现在门口,接着第三只,再接着第四只跟在它后面,最后,六只小狗全都回到了狗妈妈身边。狗妈妈舔掉每只小狗身上的雪渣,把它们藏在自己温暖、绒柔的肚子下面。
希陀尔卡关上了木屋门。
“我知道我该选哪一只了——当然,”父亲说,“我要最先回到母亲身边的这一只。”
希陀尔卡把那只灰色的小狗从母狗肚子底下抱出来,奉送给了我父亲。
第二章 教 育
我的父亲和我的奶奶一起,用一个装了奶嘴的瓶子把小狗喂养大。
这只小狗罕见的活泼,甚至有些调皮。它长出牙齿后,就什么都啃,见什么咬什么。但是我父亲对它非常有耐心。他不仅没打过它一下,就连一句不好听的话都没有对它说过。
莱依长大一些后,就开始追村里的鸡和猫,追得它们飞飞跳跳,藏藏躲躲。就是在这样的时候,父亲也不过是吆喝一声:
“莱依,回来,回来!”
等莱依回来,父亲就用温柔的语气开导它:
“哎呀呀,小莱依,你这样可不好啊!知道吗?你这样可不行哪!”
也就只需要父亲这么点拨一下,聪明的小家伙就明白了。它夹上尾巴,两只眼睛惭愧地看向一边。
P2-4
我要来做一个很重要的改动。
它很重要。
这就是我们以后再提起“文学名著”“文学经典”,一定要把儿童文学的名著和经典放入!要不然会显得无知和滑稽。我们对孩子们说,要阅读文学名著和经典,那是应当包括安徒生,也应当包括《爱丽丝漫游奇境》的……它们都要被写在孩子们阅读的大书单上。我们也可以列一份文学名著的书单,再列一份儿童文学名著的书单,但那就等于是告诉孩子们,儿童文学名著不是文学名著,文学名著是《悲惨世界》,不是《爱丽丝漫游奇境》。如果一份文学名著的书单是给成年人的,那么没有安徒生和爱丽丝,没有《柳林风声》,而且也没有《小王子》,我们不会非要挑剔,我们会说:“理解。”可是一份给孩子们的文学名著的书单上,没有它们,我们难道也会说“理解”吗?那么不等于就是说,我们理解无知,理解滑稽,原谅无知的滑稽吗?
我们不可以理解!
因为我们继续理解,那么意味着孩子们可能继续缺少最适合他们的文学阅读。
至少是在雨果的《悲惨世界》前后,孩子们已经有了安徒生,有了他们自己的文学和童话,他们的阅读不太悲惨了。安徒生们的到来,是儿童阅读生活里的一个大浪漫景象!儿童文学的渐次到来,渐次成熟,是人类文学中的一个最彻底的浪漫主义运动。比雨果们浪漫得多了多了,多了多了!
现在可以继续讨论,如果在一份开给成年人阅读的书单上,没有安徒生,没有《小王子》之类,是不是特别情有可原呢?那就要看你是什么标准,你的阅读口味里有多少诗意和浪漫,你的生命心态里还有没有天真和稚气。
我们一直都听说,安徒生活着的时候,他的国家的国王喜欢他的童话;他小时候崇拜、长大后继续崇拜的海涅们喜欢他的童话;还有当时的作曲家,当时的普通劳动者和住着城堡的王公们喜欢他的童话;我们还听说当时的女王喜欢《爱丽丝漫游奇境》,当时的美国总统喜欢《柳林风声》……这都是著名的童话阅读的故事、文学的故事,我们都是从传记的书中读到的,我们宁可都很相信,所以我们也就要说,如果把这些书,这些童话也放进成年人阅读的书单,那么难道是羞辱了他们的水准吗?还是丰富了他们的趣味?
这些童话童书中的文学名著、文学经典,是值得放进成年人的阅读书单的。现代和后现代,已经不是继续地只让童年阅读成年,也是成年热情洋溢地阅读着童年了。多少成年的人在图画书的阅读中,盛开天真心情!
高处经典
我想说另一个认识。
我也觉得很重要。
是不是只要尊重儿童现在的阅读口味和兴趣,就是真的尊重儿童、敬重童年?就是天天在说的“儿童本位”?
小的时候,很多的孩子,甚至都不好好吃饭。他们喜欢吃零食,喜欢雪糕、冰激凌。在正经的一日三餐前懒懒散散、漫不经心。很多的孩子,在玩耍和念书之间,也是更乐于玩耍,而不是更乐于上课、做作业和考试。我们是不是应当很尊重他们这样的本位,就让他们整天地在永无岛上玩耍,永远保持长不大的心智?教育去除?学校关门?
我们不是还是要教育、引导他们好好吃饭,好好念书并且好好考试吗?只不过,我们的教育和引导应当合乎他们的理解,合乎他们的年龄、心理,不要把他们教育得厌烦起来,哇啦哇啦哭了。
儿童文学的名著和经典,很可能不是一个孩子立即就爱学、童话、名著、经典的意义,会在逻辑深处语无伦次。
文学、童话,在逻辑上都是写的另一种生活。尤其是文学里的童话,是鼓励着人不要只在真实的生活中来回徘徊,看尽琐碎,那实在是很容易日渐狭小,日渐短浅,日渐猥琐的。
它风趣地进行想象、讲述。它把生命分布给任何的东西,也把语言、语气、丰富的性格都给它们,让它们成为他们。
它们的故事也是常景之外的。狼把戴法兰绒红帽子的小姑娘吃进肚子,可是她并没有死。小姑娘掉进很深很深的洞,也没有骨折,一下子变大,一下子变小,更多的好玩事情还在后面。黄鼠狼们不暗算鸡,暗算起风流、疯狂的癞蛤蟆,可是哪怕只要有三个真正的朋友,一只风流、疯狂的癞蛤蟆也能反败为胜,收回家园,还收回智慧和人品。
童话里都是有智慧和人品的。
童话只不过是在以自己的想象力对你说智慧和人品。
文学也是大体这样的道理。
所以我们不要说是假的。
我们不说假的,那意味了我们知道童话的艺术、文学的方式。知道了就是修养。修养的意思里包括我们懂得为自己的说法安排一个适当的概念和词语。有的地方我们应当有草根的朴实,有的地方我们倒是应当华贵些的。
更何况,经典的童话、文学,对于人类的心情、日子,甚至政治和哲学,都有着真正可靠的照耀。
我们应当学会用内行的口气说:“文学、童话是真的。”
所以我们就格外喜爱地把它们当成自己的生活内容。
一个孩子,一个成年人,都经常阅读它们。
维·比安基的作品分许多种类型,《雪地寻踪/经典童书阅读指导版》表现了作者引导孩子去多多掌握大自然知识,鼓励小读者去辨别鸟兽踪迹,熟悉自然环境。在一些关键时刻,这种知识和经验不仅大有用处和益处,而且还能用以自救,帮助孩子们脱离置人于死地的险境。
维·比安基编著的《雪地寻踪》讲述的是一位护林员寻找自己儿子的故事。叶郭尔卡在丛林打猎失踪了,他的爸爸去寻找她。护林员利用自己多年的森林生活经验,从大自然这本打开的神奇的书上寻找发现儿子行踪的蛛丝马迹,最后终于成功找到了被狼群围困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