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尼采,既是哲学家,也是诗人。他的诗歌语言优美,诗意浓郁。他的论文文章,思想深邃,文笔犀利。但是他的作品也不乏晦涩之处。
百年以来,对尼采的评论毁誉不一,颇有争议。他的哲学有批判现存制度的一面,尤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的揭露批判极为有力。但是他是站在精神贵族的立场上反对资本主义,强调天才、“超人”。
《瞧这个人(尼采自传)》是最能代表尼采的作品,他以主要著作为线索对自己的思想主张加以描述,为尼采本人及其著作提供了某些心理学和传记性的材料。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瞧这个人(尼采自传)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作者 | (德)弗里德里希·尼采 |
出版社 | 花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弗里德里希·尼采,既是哲学家,也是诗人。他的诗歌语言优美,诗意浓郁。他的论文文章,思想深邃,文笔犀利。但是他的作品也不乏晦涩之处。 百年以来,对尼采的评论毁誉不一,颇有争议。他的哲学有批判现存制度的一面,尤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的揭露批判极为有力。但是他是站在精神贵族的立场上反对资本主义,强调天才、“超人”。 《瞧这个人(尼采自传)》是最能代表尼采的作品,他以主要著作为线索对自己的思想主张加以描述,为尼采本人及其著作提供了某些心理学和传记性的材料。 内容推荐 弗里德里希·尼采,德国哲学家、诗人。尼采既是哲学家,又是诗人。他的诗歌语言优美、诗意浓郁。他的论战文章,思想深邃,文笔犀利。尼采是个颇有争议的哲学家,近百年来,对他的评论毁誉不一。 《瞧这个人(尼采自传)》是最能代表尼采的作品,他以主要著作为线索对自己的思想主张加以描述,为尼采本人及其著作提供了某些心理学和传记性的材料。尼采在书中严厉地抨击了道德、灵魂、精神、自由意志和上帝。这本书具有绝对的重要性,这是一本无与伦比的表达智慧的书。 目录 绪论 我为什么这样有智慧 我为什么这样聪明 我为什么能写出这样优秀的书 《悲剧的诞生》 《不合时宜的考察》 《人性的,太人性的》及其两个续篇 《朝霞》——论道德即是偏见 《快乐的科学》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本为所有人、也不为任何人写的书 《善恶的彼岸》——未来哲学的序曲 《道德的谱系》——篇论战的文章 《偶像的黄昏》——怎样用锤子探讨哲学 《瓦格纳事件》—一个音乐家的问题 为什么我是命运 附录1 茨威格笔下的尼采 附录2 尼采与希特勒 附录3 尼采简历 附录4 尼采主要著作 试读章节 我生活的幸福,也许还有生活的独特性,来自于厄运:用奥妙的方式来说,假如像我的父亲,我已经去世了,假如像我的母亲,我仍然活着,并且渐渐地变老。这双重根源,如同生命阶梯中最高的一级和最低的一级,既是没落也是新生——这种说法如果有什么意义的话,这说明了派别的中立性和自由性与人生的全部问题有关联,这就使我出类拔萃。我对上升和下落的标记比任何人都要敏感,我在这方面是非常内行的——我熟知这两方面,我自己就是这两方面。我父亲36岁时就去世了:他体贴别人,和蔼可亲,文弱而多病,就像是一个命中注定的匆匆过客——与其说对生命本身的亲切回忆,不如说对其人生的亲切回忆。在我父亲生命衰老那年,我的生命也开始衰老:在我36岁那年,我的生命力降到了最低点——我仍然活着,但是我看不见离我三步以外的地方。那时候(1879年)我辞去了巴塞尔大学的教授职务,整个夏天就像幽灵一样生活在圣摩里茨,第二年冬天也是我一生中最寒冷的冬天,像幽灵那样在瑙姆堡度过。那是我生命的最低潮,《漫游者及其影子》就是这个时候写的。无疑,那时我把自己看作幽灵……第二年冬天,也就是我住在热那亚的第一个冬天,愉快和超脱——这种愉快和超脱几乎是伴随着严重的贫血和肌瘦而来的——带来了《曙光》这部作品。这本书反映出的开朗和愉快以及精神上的旺盛,不但符合我本人生理上严重的弱点,而且也符合极度的痛感。我连续三天三夜备受头痛和剧烈呕吐的折磨。在这痛苦中,我仍然具有辩证学家清醒的头脑,极其冷静地去思考许多事情,而我在健康状况较好时对这些事情的思考反而缺乏毅力,不够周全,也不够冷静。我的读者可能知道,我是如何把辩证法看作颓废的征兆,比如最著名的例子,即苏格拉底的例子。——理智上错乱,甚至那种发烧后处于半昏迷状态,对于我来说至今还是很少见的事情,要想知道它们的性质和反复性,我还得找人请教一下。我的血液流动很慢。没有人能够在我身上查出发烧的原因。有位医生很长一段时间把我当精神病人来医治,最后他说:“不!您的神经没有问题,倒是我自己有点神经质。”绝对无法证明某个局部出了毛病;虽然胃系统十分虚弱,总是引起全身疲惫,但也查不出胃的器质性病变。我的眼病也是如此,虽然暂时有接近失明的危险,但这也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因此,随着生命力的增强,视力也提高了。对我来说,漫长岁月的流逝就意味着康复,但是,很遗憾,这个漫长的岁月同时也意味着旧病复发、衰弱和某一种颓废的周期。不管怎么样,我对颓废问题是富有经验的,这还要我说吗?我十分精通这些问题。甚至那种领会和理解的精致艺术,那种精细人微的感觉,那种明察秋毫的心理以及我所具有的其他本领,都是那个时候学会的,也是那个时期应得的馈赠。那个时期,我身上的一切——不论是观察力,还是每个观察器官——都变得更加敏锐了。从病人的角度去看比较健康的概念和价值,反之,从丰富的生活和对生活的自信心去看颓废本能的隐蔽活动——这是我进行的最长时间的训练,是我真实的经历,假如这里面有什么收益的话,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成了大师。现在我对此得心应手,我有一双扭转乾坤的手: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只有我才能“重估一切价值”的首要原因吧。P10-12 序言 尼采(Friedrieh Wilhelm Nietzsehe,1844—1900),德国哲学家、诗人,1844年10月15日出生于普鲁士一个宗教家庭。父亲是牧师,母亲是清教徒。他还不到五岁时,父亲去世。此后,这个家庭除了尼采,全是女性:祖母、两个姑姑、母亲和妹妹。 1858年,他14岁时,在瑙姆堡文科中学读书,这间学校的课程都是古典的,训练很严格。他对文学和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绩优异,特别是希腊语更为突出。 1864年,尼采20岁时,进入波恩大学,这所大学在古典语言学方面享有国际声誉。他除了古典语言学之外,还选修了艺术史、宗教史、神学和政治学。 由于他尊敬的古典语言学里奇尔教授接受了莱比锡大学的聘请,尼采从第三学期开始也转到了莱比锡大学学习。 在莱比锡大学学习时,叔本华的哲学和瓦格纳的音乐对尼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865年(此时尼采21岁,叔本华已去世6年),尼采在莱比锡第一次读到叔本华的大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本书的中心是意志论,认为人的本质是意志,世界的本质也是意志。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对尼采影响很大,后来他成了继叔本华之后意志论的重要代表。但是,尼采的意志论不同于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叔本华的意志哲学追求佛教,使人意志消沉,陷入人生的虚无主义,而尼采否认叔本华的佛教信念,否认他的人生虚无主义。尼采的强力意志是一种推动力,是一种潜力,代表向上的有作为的精神。另外,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反对叔本华的悲观主义。 正当尼采陶醉于叔本华哲学时,1868年秋,尼采第一次在莱比锡见到了瓦格纳。瓦格纳比尼采大3l岁,是继贝多芬之后19世纪德国重要的音乐家。尼采对瓦格纳的一世天才很钦佩。瓦格纳是尼采一生最有名的朋友。而后,由于观点不同,两人分道扬镳。后来尼采在许多著作中都批判瓦格纳的观点,比如《人性的,太人性的》、《瓦格纳事件》和《尼采反对瓦格纳》。 尼采在莱比锡上大学期间,于1867年报名参加一年的服兵役。后来在行军途中骑马摔伤,服役半年后提前退伍,又回到莱比锡大学继续学习。 1869年2月,莱比锡大学根据尼采发表的论文,不用考试就授予尼采博士学位。经导师里奇尔教授推荐,他应聘到瑞士巴塞尔大学任古典语言学副教授。一年后,也就是1870年3月,25岁的尼采就当上了正教授。 当年8月,他参加了普法战争,上前线当卫生兵。两个月后他得了重病又回到巴塞尔大学。他在这间大学待了10年,一直都是担任古典语言学教授。 1871年,也就是踏进巴塞尔大学三年后,他完成了第一部哲学专著《悲剧的诞生》。这部书论述了古希腊艺术起源干太阳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并且谈到古希腊悲剧如何从音乐中诞生,如何没落。全书对基督教表现出深沉的敌意,认为基督教就是虚无主义。接着,1873一1876年,尼采一连出版了四部《不合时宜的考察》。第三部的副题《教育家叔本华》,把叔本华当作哲学的表率,实际上是借叔本华谈他自己。他认为哲学家应是一个伟人,鄙视名誉地位,探讨人生意义,甘心为真理而受苦,成为世人的教育者。第四部的副题是《理查德·瓦格纳在拜罗伊特》。这部书提出了更高的文化概念和重建文化的概念,开始看到瓦格纳的弱点。1878年,尼采出版了《人性的,太人性的》第一部,这部作品清楚地表明,尼采已经与瓦格纳疏远。 尼采终身未娶,一生只谈了两次恋爱。他在巴塞尔大学任教期间谈了一次恋爱,1876年他32岁,在日内瓦旅行时认识了荷兰女子,他们在湖畔散步四个小时后,他向她写了一封求婚的信,结果他被拒绝了。 尼采第二次恋爱是在他38岁那年。那时他的朋友邀请他去罗马,并给他介绍了一个女学生,是个名叫莎乐美的俄罗斯人,她聪明美丽,喜欢哲学。尼采爱上了她,她对尼采也有好印象。他们相处5个月后,尼采请朋友们向莎乐美求婚,结果被拒绝了。 1879年,尼采因健康状况更加恶化,向学校提出辞职。从此,尼采结束了10年的教学生涯。 1879年起尼采开始了漂泊的生活,在瑞士、意大利和法国一带漫游。他四海为家,住过一百多间旅店。在漂泊期间,他带着病痛,顽强奋斗,完成了十多部作品,比如:《漫游者和他的影子》(1880)、《人性的,太人性的》第二部(1880)、《曙光》(1881)、《快乐的科学》(1882)、《善恶的彼岸》(1885)、《道德的谱系》(1887)、《重估一切价值》(1888)、《瓦格纳事件》(1888)、《偶像的黄昏》(1888)、《反基督教徒》(1888)、《尼采反对瓦格纳》(1888)和《瞧,这个人》(1888)。 这些著作的思想十分丰富,有反对基督教的,有强调“超人”意志的,有主张悲剧主义和重估一切价值等。这里重点介绍一下他的代表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书写于1883—1885年间。这是一部用散文体写成的哲学诗。查拉图斯特拉是公元前1000年的波斯预言家,尼采借他的口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查拉图斯特拉就是尼采的化身。这部书的主要内容,一是宣布上帝的灭亡,宣称“超人”的诞生,重估一切价值;二是宣布“永恒回归”的思想。尼采认为这部书的基本观点就是“永恒回归”的思想。他说:“万物方来,万物方去;永远地转动着存在的轮子。万物方生,万物方死,存在的时间,永远地运行。”许多学者认为,这部书是世界上罕见的、独一无二的优秀著作。 1889年1月,尼采在意大利都灵街头摔倒,从此神经错乱。他在母亲和妹妹的照料下,在巴塞尔和魏玛度过了一生中的最后11年,于1900年8月25日,在魏玛去世。 尼采既是哲学家,也是诗人。他的诗歌语言优美,诗意浓郁。他的论文文章,思想深邃,文笔犀利。但是他的作品也不乏晦涩之处。 百年以来,对尼采的评论毁誉不一,颇有争议。他的哲学有批判现存制度的一面,尤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的揭露批判极为有力。但是他是站在精神贵族的立场上反对资本主义,强调天才、“超人”。 《瞧,这个人》是一部最能代表他的作品,他以主要著作为线索,为自己的思想主张加以描述。这部书为尼采本人及其著作提供了某些心理学和传记性的材料。尼采在书中严厉地抨击了道德、灵魂、精神、自由意志和上帝。这部书具有绝对的重要性,是一部无与伦比的表达智慧的书。 书评(媒体评论) 如果人们根据一位哲学家的著作对后世的影响来评判他的重要性,那么弗里德里希·尼采是可以同黑格尔、马克思、克尔凯郭尔和叔本华匹敌的。他是19世纪少数几个大思想家之一。他们远远超越了自己的时代,没有他们,20世纪就不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德国尼采学者伊沃·弗伦策尔:《尼采传》 在存在主义的演进过程中,尼采占着中心的席位:如果没有尼采,那么雅斯培、海德格和萨特是不可思议的,并且,卡缪《薛西弗斯的神论》的结论,听来也像是尼采遥远的回音。 ——美国哲学家考夫曼:《存在主义》 尼采是“近来偶像破坏的大人物”,“不单是破坏,而且是扫除,是大呼猛进,将碍手碍脚的旧轨道不论整条或碎片一扫而空。”“旧像愈摧毁,人类便愈进步。” ——鲁迅:《随感录四十六》、《再论雷锋塔的倒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