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名曰“名句中国丛书”的小丛书,虽本意在于通过对一万余条中国古代经典名句意蕴的剖析,为人们的读写实践指点迷津,并提供“引经据典”的参考方便;但在名句意蕴解构的过程中,读者也许可以由此及彼而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个“管中窥豹”的粗略印象。
这本由吴礼权编写的《治国安邦》是其中一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治国安邦/名句中国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吴礼权 |
出版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套名曰“名句中国丛书”的小丛书,虽本意在于通过对一万余条中国古代经典名句意蕴的剖析,为人们的读写实践指点迷津,并提供“引经据典”的参考方便;但在名句意蕴解构的过程中,读者也许可以由此及彼而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个“管中窥豹”的粗略印象。 这本由吴礼权编写的《治国安邦》是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名句中国丛书”共收中国历代经典名句一万余条。人选的各名句,一般都是编者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与互联网技术,在认真调查了其引用频率的基础上精选出来的。 本丛书所收名句依据特定的标准,共分为十二大类。每一大类又细分为若干小类。每一小类所收辞目,根据实际情况和“宁缺毋滥”的原则而多少不等。 这本由吴礼权编写的《治国安邦》是其中一册。 目录 前言 凡例 治国安邦 立法执法 经济民生 军事外交 人本民心 试读章节 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 【注释】出自先秦《荀子·强国》。好,喜爱。士,指贤士。而,连词。 【译文/点评】爱民则天下安宁;爱士则国家昌盛。既不爱民,又不好士,国家必亡。这是苟子游说齐相之语,也是其治国主张,更是当政者应该时刻牢记的执政理念。因为爱民就会得到万民拥戴,天下自然安定;好贤任能,政治必然清明,国家必然兴旺。否则,民怨沸腾、小人当道,国家岂能不亡?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注释】出自先秦《周易·系辞下》引孔子语。 【译文/点评】天下安宁不能忘记有危险,国家存续不能忘记有可能灭亡,天下大治不能忘记有天下大乱的隐患。这是孔子对当政者提出的劝告,也是治国安邦的金玉之言。这句话与今天我们常说的成语“居安思危”其意一矣,包含了深刻的哲理。 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 【注释】出自先秦《韩非子·安危》。 【译文/点评】国家的安危在于执政者明辨是非,而不在于国力的强弱。这话是有道理的。因为强弱是可以转化的,而是非则是不可颠倒的。如果执政者是非不分,国家政治必然混乱,即使是国力强大,也会因不断内耗而削弱,终至灭亡而后已。 百世之患,以小利而不顾者有之矣。 【注释】出自宋·苏轼《思治论》。百世,概指,即长远、长久之意。以,因为。顾,顾及、考虑。矣(妒),句末语气助词。 【译文/点评】一项国策的实施,如果不认真权衡利弊,不考虑长远,只图眼前小利,必然祸及后世,有无穷之患。这个道理虽然简单,但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往往当局者迷,以致造成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遗憾。即如北宋开国之君赵匡胤所定下的重文抑武的国策,其本意是要防止武人作乱,以保赵家江山永固。实行之初虽收到了稳定政局之效,但却从此埋下了武力不振的大患,由此造成了宋王朝数百年的积贫积弱,辽与西夏之患由小而大,以致先是丢了中原,而后则偏安江南,对金人屈节称臣,终亡于蒙古人的铁骑之下。宋王朝之所以有此结局,多因开国之策只图稳定之小利,而不思百世之大患。历史的教训值得记取,苏轼的话永远值得我们反思。 百姓安,则乐其生;不安,则轻其死;轻其死,则无所不至也。 【注释】出自唐·陈子昂《上军事利害事·人机》。则,就。乐,以……为乐。轻,以……为轻。至,到。也,句末气助词。 【译文/点评】老百姓生活安定,就会热爱生命;生活安定,就会置生死于不顾,那么他们就什么事都能做得出了意为治国安邦一定要解决民众的温饱问题,给他们一个安定生活环境。这样,老百姓就会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社会就稳定,国家就会长治久安。反之,他们活不下去,就会铤而险,无所不为。那样,天下就没有不乱的。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注释】出自唐·白居易《新制绫袄成》。亦,也。 【译文/点评】此言治理天下者要有“为天下开太平,为万民谋幸福”的志向和与人民同甘共苦的决心。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注释】出自先秦《孟子·梁惠王上》。保民,安民、爱民。王,称王。莫,没有人。御,抵御、抵挡。也,句末语气助词。 【译文/点评】安民、爱民而称王,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得了他。这是孟子与梁襄王论治国之道时所发表的政治主张。强调的是“仁政”在治国安邦中的特殊作用。 备豫不虞,善之大者也。 【注释】出自先秦《左传·成公九年》。豫,事先有了准备、预先。不虞,意外之事。“……者也”,古代汉语的一种判断句形式,相当于“……是……”。 【译文/点评】事先考虑到各种意外的情况而有所准备或预防,这是最好的。此言有备在先、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注释】出自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载魏徵语。豫,事先有了准备、预先。不虞,意外之事。为国,治国。常道,常用的方法。 【译文/点评】事先考虑到各种意外的情况而有所准备,这是治国的常规方法。此言治国要有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意识。P1-3 序言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名句,特别是那些历久不衰、传诵不绝的经典名句,既是作者千锤百炼的思想成果,更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精华之浓缩,很是值得我们仔细玩味。因为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增加人生智慧,得到为人处世的人生启发,获取精神心灵的慰藉,由此开创我们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美好人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秦《论语·卫灵公》)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先秦《荀子·修身》)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先秦《孟子·告子下》)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成大功者不小苛。(汉·刘向《说苑·政理》) 读一读这些充满哲理睿智的先贤名言,对我们今天如何为人处世,相信会启发多多、获益无穷的。 中国自古便有一句老话:“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现实生活并不是诗词歌赋,更不会事事都充满诗情画意。因此,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种种的人生挫折,那是“司空见惯浑闲事”。假如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我们是否就此一蹶不振、意志消沉下去呢?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先秦《周易·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读一读先贤的这些经典名言,相信我们定能由此振作起来,重新燃起希望之火,顿起奋发进取之志。 有奋发进取的国民,才会有奋发进取的民族。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正是因为我们自古以来就不乏仁人志士。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先秦《孟子·公孙丑下》)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汉·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晋·陆机《文赋》)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唐·白居易《新制布裘》)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近思录拾遗》) 读一读这些气壮山河、豪迈超逸的传世名言,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由此洞悉中华民族之所以伟大、中华文化之所以渊博的内在原因。 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一个民族,那是因为有一种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之所以在历经无数苦难之后仍然屹立不倒,并不断自强崛起,那是因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无数以国家天下为己任、舍身报国、爱国忘家的优秀儿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先秦·屈原《楚辞·离骚》)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也!(汉·司马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唐-杜甫《重经昭陵》)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 一年湖上春如梦,二月江南水似天。(元·适贤《次段吉甫助教春日怀江南韵》) 水流曲曲树重重,树里春山一两峰。(清·郑燮《潍县竹枝词》) 读一读这些描写山水花木的诗句,相信我们都会顿生“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的情感共鸣,在观照自然万物中得到心灵的净化。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从军十八首》) 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唐-杜甫《重游何氏五首》)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唐·王维《酬张少府》)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南唐·冯延巳《鹊踏枝》) 欲归还小立,为爱夕阳红。(宋·陆游《东村》)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宋-李清照《醉花阴》) 题诗石壁上,把酒长松间。(元·倪瓒《对酒》) 闲窗听雨摊书卷,独树看云上啸台。(清·吴伟业《梅村》) 读一读这些诗句,相信我们会尘虑顿消。而对照于古人的生活情趣与潇洒的人生态度,相信今日忙忙碌碌的我们都会惭愧不已,不得不对自己的人生态度进行深刻的反省。 这套名曰“名句中国”的小丛书,虽本意在于通过对一万余条中国古代经典名句意蕴的剖析,为人们的读写实践指点迷津,并提供“引经据典”的参考方便;但在名句意蕴解构的过程中,读者也许可以由此及彼而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个“管中窥豹”的粗略印象。“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透过名句,我们虽然不敢说能由此窥见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深度,但最起码会给大家留下一点“浮光掠影”式的印象。 吴礼权 2008年4月8日记于复旦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