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精华版共2册)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智汇
出版社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同学们,如果想在日趋激烈的考场上脱颖而出,独领风骚,要靠什么呢,靠天分,靠勤奋,靠思考,靠多问,……不,这些都不够。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同学们,聪明的你要学会借助外力!如果你想鹏程万里,你要借助「风」,如果你想成为『君子』,你要借助「物」,如果你想「撬动整个地球」,你要借助「支点」,如果你想『比别人更远」,你要借助「巨人的肩膀?…同学们,你再也不用「众里寻他千百度」了,为了你能登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由智汇精心编写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精华版共2册)》,旨在给你「风」,给你「物」,给你「支点」,给你「巨人的肩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瞭望,你看到的将是更远的视野,更新的天空。

内容推荐

由智汇编著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精华版共2册)》收集整理古今中外历史文化名人80多位,以哲理故事、人物事略、精彩片断、诗歌链接等专栏的形式进行介绍。古代的人物如孔子、孟子、庄子、陶渊明等。

目录

第一周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瞿秋白

 “何妨一下楼先生”——闻一多

第二周

 清者自清,出泥不染——朱自清

 这颗心燃烧了一百年——冰心

 中国的良心——巴金

第三周

 “文艺界尽责的小卒”——老舍

 边城的守望者——沈从文

 想飞的诗人——徐志摩

第四周

 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张爱玲

 伤心故国梦千回——郁达夫

 “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梁思成与林徽因

第五周

 铮铮铁骨——徐悲鸿

 这眼神整整练了十年——梅兰芳

 十里蛙声出山泉——齐白石

第六周

 脱心志于俗谛——陈寅恪

 “民国第一才子”——钱钟书与杨绛

 亦可归于本然的心——季羡林

第七周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钱学森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让我的生命为你燃烧——钱三强

第八周

 儒家之刚者——傅雷

 把悲观认识清楚了就是乐观——史铁生

 风云际会中的时代弄潮儿——马云史玉柱牛根生

第九周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特立独行奇女子——三毛

 其他中国历史文化人物

 外国卷

第十周

 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

 伟大而善良的美国国父——华盛顿

 爱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法则——圣雄甘地

第十一周

 奇迹创造者——拿破仑

 最伟大的解放者——林肯

 我有一个梦想,为了平等与自由——马丁路德金

第十二周

 思想的接生婆——苏格拉底

 新时代的开端人物——卢梭

 存在主义的鼻祖——让—保罗萨特

第十三周

 晴天青翠的飞鸟——泰戈尔

 文学上的拿破仑——巴尔扎克

 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托尔斯泰

第十四周

 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燃亮——普希金

 硬汉——海明威

 欧洲的良心——罗兰

第十五周

 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

 火中取栗的人——梵高

 永恒的思想者——罗丹

第十六周

 世纪伟人——爱因斯坦

 人生的斗士——霍金

 美国精神最完美的代表——富兰克林

第十七周

 提灯女神——南丁格尔

 理想的乌托邦的建造者——柏拉图

 教导人民走向自由的先驱——伏尔泰

 决不,决不,决不放弃!——丘吉尔

 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莎士比亚

 百花广场上的涅槃者——布鲁诺

 失去自我的甲壳虫——卡夫卡

 

第一周

 金声玉振第一人——孔子

 故有斯人慰寂寥——孟子

 飘然一往何时得——庄子

第二周

 兴利除害的行者——墨翟

 春秋第一相——管仲

 成大功者不谋众——商鞅

第三周

 将略兵机命世雄——韩信

 雄才大略,威强睿德——刘彻

 千古英雄未展才——贾谊

第四周

 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

 《春秋》高义薄云天——关羽

 赤壁楼船扫地空——周瑜

第五周

 横槊赋诗慨而慷——曹操

 巾帼不让须眉——蔡文姬

 率意独驾穷途哭——阮籍

第六周

 东市索琴弹绝唱——嵇康

 岂能折腰向小儿——陶渊明

 琅琊众望标千古——王羲之

第七周

 气吞天下的旷世明君一一李世民

 英雄何必在男身一一武则天

 业精于勤荒于嬉一一韩愈

第八周

 江流曲似九回肠一一柳宗元

 青云之志穷益坚一一王勃

 天生我材必有用一一李白

第九周

 富贵干我如浮云一一杜甫

 文章合为时而著一一白居易

 明月来相照一一王维

第十周

 沧海月明珠有泪一一李商隐

 作个才人真绝代一一李煜

 先天下之忧而忧一一范仲淹

第十一周

 不畏浮云遮望眼一一王安石

 醉翁之意不在酒一一欧阳修

 衣带渐宽终不悔一一柳永

第十二周

 一蓑烟雨任平生一一苏轼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一李清照

 守正直而佩仁义一一朱熹

第十三屑

 亘古男儿一放翁一一陆游

 了却君王天下事一一辛弃疾

 怒发冲冠壮怀烈一一岳飞

第十四周

 留取丹心照汗青一一文天祥

 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一一郑和

 知行合一的哲学大儒一一王守仁

第十五周

 二分明月故臣心一一史可法

 风尘怀抚剑,天地一征鞍一一顾炎武

 人生若只如初见一一纳兰性德

第十六周

 养得胸中一恬静一一曾国藩

 苟利国家生死以一一林则徐

 我自横刀向天笑一一谭嗣同

第十七周

 独上高楼一一王国维

 十年辛苦不寻常一一曹雪芹

 写鬼写妖有性格一一蒲松龄

试读章节

什么是大学?蔡元培理想的大学是他在德国观察到的大学,即拥有独立地位的、追求纯粹学问的一个思想与知识的生产、交流和传播的机构。早在100年以前,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就提出:“学术应该是自由的、纯粹的,是不应该包含任何功利主义思想的。”洪堡尤其反对大学教育的功能只是为了就业,他认为大学是“对各学科进行研究的机构”。蔡元培力图引进德国的教育理念,纠正中国自古以来就根深蒂固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教育模式,他就像与风车作战的堂·吉诃德,怀着单纯的理想、无私的心灵和坚贞的信念出发了。他的梦想在北大只是得到了部分的实现,但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在他捧起的双手中慢慢成形了。

大学的灵魂是“兼容并包”。蔡元培执掌北大的时代,差不多实现了“和而不同”。

蒋梦麟先生在《苦难与风流》中写道,蔡元培时代的北大“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谈。”

新潮社的骨干杨振声回忆说:“可能有一些学生正埋头阅读《文选》中李善那些字体极小的评注,而窗外另一些学生却在大声地朗读拜伦的诗歌。在房间的某个角落,一些学生可能会因古典桐城学派的优美散文而不住点头称道,而在另一个角落,其他几个学生则可能正讨论娜拉离家后会怎样生活。”这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风格在同一个地方交错重叠的现象,在北大的历史上、甚至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

当然,自由是有限定的,即“自由”是学术研究的自由。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主张学术研究自由,可是并不主张假借学术的名义,做任何违背真理的宣传,不只是不主张,而且反对。”他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强调说:“教育事业应当完全交给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政党或各党派教会的影响。”他坚持认为,只有教育从各党派的纷争中独立出来,才能使教育方针保持一贯而不会因政权的交替而屡屡变迁,这样的教育才可能有实效,学术才可能有发展,学者才可能成为独立的“知识分子”。

“兼容并包”的前提是自身的独立,而独立的支撑点则是人格的完整。所以,蔡元培特别关注大学教育对人格的培养。1917年1月9日,他在北大的就职演说中谈到:“诸君为大学生,地位甚高,肩次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唯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辱,更何足以感人。”大学是精英的圣地,是孜孜不倦地探求真理的人们的一个栖居所在。当时还是一名普通学生的罗家伦,后来回忆听到蔡元培先生讲话时的感觉说:“那深邃、无畏而又强烈震撼人们心灵深处的声音驱散了北京上空密布的乌云,它不仅赋予了北京大学一个新的灵魂,而且激励了全国的青年。”

把人格的培养作为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当时的中国看起来有些迂阔,但这恰恰是大学的真义所在。蔡元培多次说:“人言有良社会斯有良大学,吾谓有良大学斯有良社会。”他把因果关系颠倒过来。中国社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社会道德的沦丧,是人心的死灭,所以大学有责任去扭转这种趋向。培养健全的人格,甚至比第一流的研究成果还要重要。

在蔡元培先生看来,道德教育是国民教育之根本,一个民族的道德水平才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他指出:“公民道德为中坚,旧世界观及美育皆所以完成道德,而军国民教育及实利主义,则必以道德为根本。”他呼唤一代新型的知识分子的诞生,这将是具备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纯洁的道德情操、具备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敏锐的审美能力的一代人,他们就是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遗憾的是,蔡元培先生的这一教育理想,在他之后成了空谷回音。

蔡元培既是一个理想主义气质很浓重的人,又是一个实干家。他采取了种种措施,让自己的理念在北大得以贯彻下去。美国学者魏定熙特别注意到蔡元培支持创办《北京大学日刊》的意义。《北京大学日刊》定期报道关于评议会和教职工会议的情况,使校方负责的内部事务公开化,从而取得了学生的信任。顾颉刚回忆说:“如果学生们的建议有助于学校的进步,而且这些建议又是可行的话,那么它们将登载在《北京大学日刊》上,这将是促成校方把这些建议付诸实施。这样,学生与学校之间就不再有距离感,而且,长期以来他们所深恶痛绝的校方的官僚习气将不复存在。”这是一个利用舆论的力量进行监督的典型例子。这样的做法,对于一般的领导人来说,无疑是自掘坟墓。而对于蔡元培先生而言,则是“泰山不让寸土,乃成其大”。

蔡元培先生在北大的作为,真正能够领会其实质的,罕有人在。即使是陈独秀、胡适、沈兼士这些他的亲密朋友,也未能全面理解他的大学理念。他是孤独的,他的思想与时代相差太远,时代所给予他施展的余地只有方寸之大。

他执掌北大期间,北大获得了崇高的地位,但是这只是昙花一现,随着他的离去,北大很快沉寂下来,正如鲁迅先生叹惜的那样,20年代中期以后的北大,“射一支响箭也没有一点回音”。这在中国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蔡元培先生既不幸又很幸运。

说蔡先生幸运,是因为他在新旧政权交接的空当里出任北大校长,可谓把握了千钧一发的时机。

P6

序言

作者把一本厚厚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书稿,放在我的案头,让我作序。我仔细看了这些稿子,觉得应该写一篇序。一者是很多名人的事略感染了我,一者是值得推介给如我一般的语文爱好者们。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是牛顿的话。试想一下,我们,以及我们的前人,甚至我们的后人,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所以,我们是承前启后的,我们要把我们的智慧建筑在前人智慧的基础上,再前进一步。

何谓巨人?就是为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这些巨人,或在思想、意志、品行、精神,甚至创造方面,帮是独树一帜的,是令人景仰的。这让我想起了清代学者沈德潜的一句话:“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有了第一等的襟抱、学识,才有真正的人生。

有人会问:何为第一等襟抱?

有人这样作答:太史公虽受腐刑,犹忍辱负重苦作《史记》;曹孟德酒酣赋诗,放眼四海,昂然超拔;李元礼高自标持,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杜少陵流离颠沛,写尽民间血泪,书生愤懑;王介甫锐意革新,罔顾天变人言;文丞相屡遭解难,一心向南,矢志不渝;李卓吾不同俗音,与腐儒割席,殉道守身;林文忠公不避祸福,宁为国家兴亡以碎骨。凡此种种,皆第一等襟抱也。

这种襟抱,是一种精神的铸炼,意志的守望,情感的孤寂,善恶的清明,以身为之倾献的独绝。

这些人物,以及我们看到的本书涉及的中外人物,都有一种高贵的襟抱与学识,自然他们就创造了高贵、高尚、高雅、大气磅礴的人生。

如果我们的学生,借助这些事例,借助中外名人的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的人生经历,写入作文中,就丰富了写作的素材,丰厚了作文的文化底蕴,因而你的作文就会异彩纷呈、纵横捭阖。

高尔基说:。t文学是人学。,,就是说。文学是写人的,文学的主体是人,文学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那么,我要说,中学生的作文,也是“人学”,也是写人的。学生作文,也离不开写人,记叙文是写真实的人,人的真实生活;而议论文,是展示自己观点的,也要用典范的人物事例来证明观点。本书涉及的中外典范人物,都可以经过你的联想、加工、提炼、升华,成为你文章论证的组成部分。一篇优美的议论文,必须用典范的事例来支撑,而这些丰富的中外名人素材,是你作文最佳的选择。

周恩来曾有一副对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如果我们每一个中学生都能与“有肝胆人”对话,跨越时空的隧道,肯定会在人生的认识上、写作的灵感上、作文的丰厚上,进一大步。你可以捡起牛顿在海边遗漏的贝壳,你可以激越贝多芬在琴键上忽略的音符,你可以凝望托尔斯泰那新做的皮鞋,你可以沉浸瓦尔登湖那一份纯静、超脱与惬意;甚而,你可以同李太白一起追随仗剑报国的丹心,你可以携杜工部踉跄奔突在石壕与潼关的荒野,你可以为文天祥的··不指南方不肯休’’担心,你还可以与郑板桥一同写下“八分半书”的创新书法,嘘叹不已。

如何使用这些事例呢?

下面是我试写的两个段落。一个是“点”的段落,就是重点列举一个人物的段落:

秋风吹拂起他那零乱的发丝。他为了仁,为了爱,为了义,周游列国。泰山登临,齐国闻韶,沂河咏归,杏坛施教。在风雨飘摇中,七十二贤人逐渐壮大。一部《论语》洋洋洒洒,仁义、礼治、施教、安邦,儒学大方,代代流芳。他积极入世,为拯救民众,为国家长治久安而不辞辛劳,碰壁、讥讽、嘲笑、无助,甚至问津无途,饥饿冷落。他无悔。他就是孔子。入世,积极地入世,是一种对人生的选择;他选择了参与,积极地参与,为治国安邦。参与,是刻在孔子心头的神圣。他没有学庄子的旁观,没有“游曳于涂”。

当然,旁观也是人生的选择。姜太公的垂钓是等待,介子推的旁观是躲藏于森林,陶潜的旁观是回归田园,归去来兮与世外桃源。(《参与与旁观》)

一个是“面”的段落,就是连续用事例来证明:

万物静观皆自得。曹雪芹在怡红院中沉思,红楼十二钗的命运是那样令人怜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那静静的钟楼里思考,卡西莫多与爱斯梅拉达那些普通人身上展示的人性美,竞超过威严的教皇;堂吉诃德也在静静的河岸上思考,为何富人总是欺负穷人,列强总是欺负弱者,我的长矛要发挥作用啊!简爱也在静夜中体悟:我与你站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我要追求我的自由。

静观万物。静是思想的根,静是思维的条件,是认识的前提,是思想的基石。有了静才会拒绝烦杂喧嚷,才会心有所得。(《万物静观皆自得》)

我想用哲学家蒙田的话来作本序的结旬:“最伟大的学者,不是最聪明的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9: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