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百年旗袍的审美文化,读懂民国名媛旗袍华姿下的红尘隐痛。
陈云飞的这本《旗袍与名媛》是中国人都该了解一段关于旗袍与名媛的历史,那是光阴的故事。
是女人都该拥有一件或几件旗袍,那是和爱情有关的心事。不懂旗袍,就不解风情。不识名媛,就不知女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旗袍与名媛 |
分类 | 生活休闲-时尚娱乐-服饰搭配 |
作者 | 陈云飞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解读百年旗袍的审美文化,读懂民国名媛旗袍华姿下的红尘隐痛。 陈云飞的这本《旗袍与名媛》是中国人都该了解一段关于旗袍与名媛的历史,那是光阴的故事。 是女人都该拥有一件或几件旗袍,那是和爱情有关的心事。不懂旗袍,就不解风情。不识名媛,就不知女人。 内容推荐 解读百年旗袍的审美文化,通过穿旗袍的名媛们的故事,传达旗袍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审美特性,从一个侧面展现中国独特的服饰文化。读旗袍,除了丰富的审美元素,还有厚重的文化元素,旗袍的发展历史,就是中国女性的解放史。那些穿旗袍的名媛,是秀色可餐的风景,也是中国独有的文化景观。读陈云飞的这本《旗袍与名媛》,让你震撼于旗袍的恰到好处、典雅高贵,以及它的梦幻与迷失之美。 目录 001 推陈出新——旗袍的起源 003 “旗袍”的源头在北京 004 满族女子的“旗服” 006 汉人的袄裙与裤 007 文明的“新装” 009 民国时期旗袍的雏形 011 百年霓裳——旗袍的流变 013 《更衣记》里的旗袍流变史 016 民国初年混乱的服制变迁 020 二十年代“女袍”初具反叛和时尚色彩 023 三十年代旗袍在改良中流行至顶峰 027 四十年代旗袍在乱世中倾向于简洁、无望 030 渐行渐远渐凋零的五十年代 032 六七十年代旗袍在“灰蚂蚁”的世界里沉寂 035 新时期,旗袍在影视作品中惊艳回归 037 地域风情——旗袍流派与中华地域文化 039 旗袍的“海派” 040 旗袍的“京派” 042 “苏式”旗袍的起源与特征 045 穿旗袍的西湖 049 东方神韵——品味旗袍文化之美 051 历久弥新的概念美 053 举世瞩目的色彩美 055 介乎“色”与“戒”之间的线条美 059 诗情与歌意并合之神韵美 062 传统与时尚并行之经典美 064 短暂与永恒结合之旷世美 067 旗珍艺宝——解读旗袍工艺之美 069 材之美 072 形之美 076 真真正正纯手工 076 量身步骤:全身上下36处 079 栩栩如生的盘扣装饰 082 美轮美奂的饰边工艺 085 嵌条与荡条 086 旗袍的刺绣工艺 087 旗袍的纹饰风情 088 旗袍传统制作工艺的现代保护 091 清宫布衣——旗袍与权势的连理 093 黑姑娘的传说:在宫廷剪掉“江山地理裙” 095 慈禧太后:用旗袍左右江山 098 婉容皇后:宫廷争宠赐予旗袍“今生” 103 似水流年——追忆民国女子的旗袍韵事 105 旧上海的旗袍盛事 108 那些年,电影明星和纱厂女工一起穿过的旗袍 109 当月份牌遇见花旗袍 112 旧上海的金枝玉叶: 张爱玲: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 郭婉莹:“民国时尚小姐”的“旗袍范儿” 严幼韵:“84小姐”的摇曳年代 盛爱颐:旗袍素净,爱恨都已倾城 张充和:民国最后一位才华出众的旗袍名媛 129 红衣女子的美丽“战袍”: 关露:在旗袍的掩映下深度革命 郑苹如:旧上海著名美人中统女间谍的“旗袍季” 丁玲:穿黑色旗袍的“红色女子” 英茵:也将柔情酬知己 143 政坛名媛的魅力“符号”: 宋庆龄:演绎完美“旗袍主义” 宋美龄:她将旗袍之美推向世界 王光美:风云乱世,两生花 吴贻芳:玫红色旗袍见证联合国大会 赵一荻:绮霞的风采,揭开尘封的爱情 王映霞:斑斓旗袍诉说如烟往事 陈香梅:穿旗袍的总统特使 165 文、画坛才女的轻灵羽衣: 庐隐:那件淡绿色撒花印度绸旗袍 萧红:呼兰河女子的爱情羽衣 许广平:旗袍上的纽扣洗脱了 张幼仪:穿着旗袍远赴重洋 林徽因:清新一如人间四月天 陆小曼:素色旗袍下掩不住的绝世曼妙 潘玉良:黑丝旗袍包裹下的红尘隐痛 孙多慈:丹青布旗袍陪衬下的青春之歌 孟小冬:绝世名伶的刹那芳华 施绛年:《雨巷》里穿旗袍的丁香姑娘 曹珮声:山风吹不散心头那个着旗袍的丽影 202 明星交际花的风韵之魂: 唐瑛:她用旗袍迷乱了整个上海滩 沈秋水:一袭素色旗袍的秋水伊人 胡蝶:“胡蝶旗袍”的开创者 阮玲玉:凋零的旗袍丽质,桃花泣血 顾兰君:她把旗袍的长衩开至大腿深处 袁美云:西子湖畔的旗袍明星 周璇:优雅旗袍背后一场璀璨的误会 王人美:有旗袍,“野玫瑰”更销魂 龚秋霞:四十年代最妩媚的旗袍明星 上官云珠:乱世风云,终逃不过苦情戏 秦怡:令人景仰的沪上红颜沉香 231 华装风姿——展现当代丽人的旗袍靓影 233 影视作品再现当年旗袍盛事 234 各式旗袍展是流动的东方风景线 237 当代知名女性的旗袍盛装: 邓丽君:一代歌后与旗袍的不解之缘 赵雅芝:旗袍与女人天衣无缝 张曼玉:她穿旗袍最有味,让香港恍惚之间移了魂 巩俐:传统旗袍的含蓄在她的美艳中彻底颠覆 好莱坞美女对旗袍的“不了情” 247 风华永恒——关于旗袍的时尚新主张 249 收藏故事:金梅和她的老旗袍 252 旗袍设计:“妖精”出没,秦可和她的“盘扣年代” 259 没有旗袍,怎对得起“女人”二字 260 光阴之恋,旗袍让女人不怕老 264 爱旗袍是对生活的尊重,人人皆宜 265 在民国等你,穿着旗袍去旅行 试读章节 旗袍(Cheongsam)是我国一种富有民族风情的妇女服装。提及旗袍,现代人几乎本能地和民国时期老上海的风流婉转、江南丝绸的温润细腻联系在一起,殊不知,旗袍的发源地却是“帝都”北京。 旗袍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因为满族分为八色军旗,分管着八部军民,通称“八旗”,也被称为“旗下人”,简称“旗人”,而他们穿着的衣服也被人们顺理成章地称作“旗袍”,即“旗人所着之袍”的意思。而北京是旗人聚居最多之地,所以直至清末民初,“旗袍”都是属于京派文化的。 服饰是文明的产物。满族人是一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在1644年入关之前,他们长期居住在东北长白山一带,以游牧渔猎为生。他们在半耕半牧的生活和频繁征战中,为了遮挡风沙烈日而逐渐形成了穿着宽腰直筒式的服装:圆领或立领,侧面开襟,四面开衩,长及脚面。有衬衣和氅衣两种。这种满族长袍与耕种文明的汉族人所穿的长袍大不相同,他们穿起来很适宜,当需要骑射或做比较激烈的活动时可以随便将袍的前襟撩起来系在腰间,有明显的游牧民族特色。当时旗人无论男女都穿这种服装,男的穿着叫长袍,女的穿着叫大衫。 满族人入关以后,生活不可避免地汉化,“旗袍”也按性别逐渐分化,男人的主要服装变为长袍、马褂和长裤,女人的主要服装仍是宽腰身直筒子式的长袍,此时女子的长袍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旗袍的真正始祖。 满族女子的“旗服” 入关之前,满族妇女的生活十分简朴,所穿的袍服非常朴素简洁,色调也比较素雅,不重装饰。入关后袍服的装饰逐渐变得繁复起来,原本用来保护领口、袖口及下摆免受破损的素色衣缘逐渐被绣上了纹饰,变成了道道镶嵌,并逐渐以多镶为美,从开始的三镶三滚、五镶五滚发展到“十八镶滚”,极尽奢华。 从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慈禧太后和皇后婉容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出,整件袍服全用花边镶饰,几乎掩盖了衣服面料的本色,绣、盘、镶、嵌、滚、荡、钉,各种如意纹样等样样俱全,早期袍服的简洁朴素风格不见了,被繁冗的装饰所替代。但袍服宽腰直身式的造型却没有变,直到清晚期,袍服还是属于直筒式平面化的样子。这种袍服从外形上看大多采用平直线条,衣身宽松,两边开衩,腋部略有收缩但不明显,胸腰围度与衣裾的尺寸的比例较为趋近,根本不能凸显女人的任何曲线美。 这样一袭上下一般粗细直筒形的旗袍,从清初的庄妃一直穿到了末代皇后婉容,在三百年间基本上没什么变化。 满族女子穿着“旗袍”,一般都喜欢再套一件绣花的坎肩,围一条领巾,再配上醒目的“大拉翅”(又称“旗头”,满族妇女的主要发式),并以“花盆鞋”限制穿着者的行走姿态,显现出妇女的妩媚和婀娜,形成了完美的旗装打扮。P3-4 书评(媒体评论) 女人的衣服往常是和珠宝一般,没有年纪的,随时可以变卖,然而在民国的当铺里不复受欢迎了,因为过了时就一文不值。 时装的日新月异并不一定表现活泼的精神与新颖的思想。恰巧相反。它可以代表呆滞;由于其他活动范围内的失败,所有的创造力都流入衣服的区域里去。在政治混乱期间,人们没有能力改良他们的生活情形。他们只能够创造他们贴身的环境——那就是衣服。我们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 旗袍的作用不外乎烘云托月忠实地将人体轮廓曲曲勾出。 ——张爱玲《更衣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