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论语/小夫子学国学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孔嘉
出版社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小夫子学国学”丛书的第一辑《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增广贤文》作为国学中经典之经典,铸就“国学蒙学之最、中华不可或缺之魂”。这些经典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前后连贯,朗朗上口;内容丰富,包含有诸如天文、地理、历史、治国、修身、道德、伦理等丰富的知识,堪称国学经典。古往今来,无数少年儿童从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本书为《论语》,由孔嘉编著。

内容推荐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论语》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典籍,影响了中国几千年,自古以来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誉。在当今社会,它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对少年儿童来说,它融品德教育、科学教育、语文教育、情商教育于一体,是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

从小熟读《论语》可以使人洞察人性,了悟人生。一个人无论是学习、工作、经商、从政。甚至生活中认识人、结交朋友等,都能从《论语》中得到巨大启发。

《论语》是小夫子学国学之一,由孔嘉编著。

目录

学而篇第一

学而时习之

孝弟为仁之本

巧言令色

曾子三省

入则孝,出则弟

贤贤异色

过,则勿惮改

观其志,观其行

不患人之不已知

为政篇第二

为政以德

十有五而志于学

视其所以

温故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知之为知之

八佾篇第三

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礼之本

君子无所争

每事问

射不主皮

里仁篇第四

里仁为美

富与贵

朝闻道,夕死可矣

士志于道

君子怀德

不患无位

君子喻于义

见贤思齐

事父母几谏

父母在,不远游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

耻躬之不逮

公冶长篇第五

闻一以知十

朽木不可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巧言令色足恭

雍也篇第六

贤哉回也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

文质彬彬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述而篇第七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德之不修

子之燕居

举一反三

乐在其中

三人行,必有我师

君子坦荡荡

秦柏篇第八

任重而道远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罕篇第九

有美玉于斯

逝者不可夺志

匹夫不可夺志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

乡党篇第十

孔子于乡党

先进篇第十一

过犹不及

颜渊篇第十二

君子成人之美

子路篇第十三

欲速则不达

君子和而不同

乡人皆好之

宪问篇第十四

以直报怨

卫灵公篇第十五

杀身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小不忍则乱大谋

季氏篇第十六篇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生而知之

阳货篇第十七

道听而涂说

患得患失

微子篇第十八

殷有三仁

子张篇第十九

日知其所亡

君子之过

尧曰篇笫二十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试读章节

学而时习之

注释 ①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②说: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③愠:恼怒,怨恨。④君子:指且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进行温习,不也是很让人高兴的事情吗?有目月友从远方来,不也很愉快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感悟 俗话说:“熟能生巧。”我们所学的知识,要经常地复习,才能在脑海中扎根,才能够熟练地运用它们。朋友是我们成长历程中的伙伴,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待朋友我们要能够付出真心,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才能体会到友谊带来的快乐。

◎孔子敏而求学

孔子三十多岁的时候,带着学生南宫敬叔去周天子的都城洛阳学习周礼。因为他听说学识渊博的老子就在洛阳,并且掌管着周朝的文化典籍(jí),非常渴望向老子请教。

孔子见到老子后,恭敬地说:“我们知道先生为周朝保管着珍贵的典籍,所以不远千里来拜见先生,向先生求教,并请求先生允许我们阅览这些难得一见的书籍。”

老子被孔子的诚心感动了,不仅让他们每日去收藏室读书,还带领他们参观了周太庙、明堂等古代祭(jì)礼、议政的地方。孔子非常好学,遇到书中不理解的地方就诚恳(kěn)地向老子求教,并向老子打听周礼的许多仪式细节。老子觉得孔子是千古贤人,对他的每一个问题都细细作答。

转眼间,一个多月过去了,孔子和南宫敬叔要回去了。辞别时,老子对他们说:“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越是道德高尚的人越谦虚,有学问的人追求实际的东西不求虚名。切记,满则溢(yì),骄必败。”

孔子把老子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回到鲁国后,他感叹地对学生们说:“我并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我只是爱好古代文化,又肯勤奋求学。”

孝弟为仁之本

注释 ①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字子有。②孝弟:孝,尽心奉养和孝顺父母;弟,同“悌”,即弟弟要尊敬兄长。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③鲜:很少。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欢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

感悟 在漫长的岁月中,是父母含辛茹苦地养育着自己的儿女。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父母和家庭的支持。懂得孝川页父母,尊敬兄长,是一个人成才的基石。孝顺父母,并不是要我们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而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做起,比如经常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多陪爸爸妈妈说说话等。

“母”字的来源

在甲骨文中,“母”的字形与“女”相近。甲骨文“女”作“□”,“母”作‘□’,两个字都表示一个人跪在地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只是“母”字在表示胸脯的方框中比“女”多了两点,强调“乳房”,因为母亲要给孩子哺乳。后来为了字形的美观,“母”字的两点慢慢由横排改成竖排,成了今天的样子。

“母”字的原意当然是指“母亲”,后来也可泛指女性长辈,如“姨母”、“舅母”等,进而可指雌(cì)性。随着语言的发展,“母”的含义更引申为能够孳(zT)生繁衍(yǎn)的事物,如“酵(xiào)母”、“字母”等等。

母爱是伟大而无私的,给人以无限温暖和力量,因此,我们常把自己的故乡比喻为母亲,把我们上过的学校称为“母校”,把本民族语言称为“母语”,把黄河和长江叫做“母亲河”。这些词语,都体现了“母”带给我们的文化感受。P2-4

序言

为什么孩子从小就要开始学国学呢?因为学国学不仅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孩子儒雅、淳静的气质,而且可以储蓄孩子丰富的语言知识。语言具有一种储蓄的功能,从小接受的知识,一点一滴积累在脑海里,渐渐成为潜移默化的“常识”;运用时,便可以任意支取、对答如流。古人提倡的“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

0~13岁是人一生中记忆的最佳年龄。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儿童与青少年心智的发展,十三岁以前注重在记忆,之后理解力逐渐增强,故十三岁以前应注重记忆背诵,理解次之,不可本末倒置。多读多诵,为一生积淀。日久天长,必出口成章,博古通今。

国学就像是一枚中华文化的缓释胶囊,能量要慢慢释放。等到孩子长大了,曾经学过的知识在环境的刺激下就能慢慢释放出来,其能量是巨大的。国学其实是很朴素的东西,学起来并不难。诵读经书是被我们的老祖宗验证了几千年的行之有效的读书办法,我们让孩子从小接触国学,并不是让他们“死读”,而是让他们在诵读中接受华夏文明的启蒙教育,在内心深处与中华文化、中华智慧相通。

中国近现代的许多伟人,如政治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文学家鲁迅、郭沫若、钱钟书,科学家钱学森、苏步青、竺可桢,华人首富李嘉诚等都是在少儿时期奠定了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这在他们成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古

往今来,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文人墨客,他们多是从小熟读中华经典,长大后才会善用中华经典,治国安邦。教育专家统计,凡参加过国学教育的少儿,无论在智力提升、知识积累、品行修养、才艺开发等方面都大大高于同龄人。

“小夫子学国学”丛书的第一辑《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增广贤文》作为国学中经典之经典,铸就“国学蒙学之最、中华不可或缺之魂”。这些经典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前后连贯,朗朗上口;内容丰富,包含有诸如天文、地理、历史、治国、修身、道德、伦理等丰富的知识,堪称国学经典。古往今来,无数少年儿童从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本套丛书在编写过程中,注意吸取国学的精髓而弃其糟粕,并辅之以孩子们易接受的拓展感悟和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在古典和现代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使久远的古老经典更能打动孩子们的心。

经典一部,胜过杂书万本。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熟读国学经典,我们就可以直接从人生之源,轻便地吸收人生的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古典中,找到心灵的家园,在紧张的21世纪,健康、诗意、安详地栖居于大地上。

“小夫子学国学”编委会

书评(媒体评论)

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长大之后在学习、工作、待人接物中自然运用出来。

——南怀瑾(著名国学家、作家)

少儿读经是中华文化的储蓄银行,中华文化最好的货币就是经典,在年幼时将最好的货币存在他们心中,他们长大后一定会知道怎么用。

——牟宗三(著名国学家)

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却是文明传代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争空廓,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余秋雨(著名作家、学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20: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