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起诉高盛--中国企业当直面金融欺诈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张晓东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高盛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公司呢?是鬼还是神?是人还是妖?是战无不胜的“最后的赢家”,还是一个章鱼似的“吸血鬼”?

高盛到底对中国企业做了什么?如果高盛欺诈了中国企业,用了什么手法?为什么中国企业不敢起诉高盛?

张晓东的这本《起诉高盛》通过真实的案例对高盛的欺诈手法进行分析和解密,告诉你一个真正的高盛。

内容推荐

《起诉高盛》是中国第一本深入分析和研究高盛如何欺诈中国企业的专著。同阴谋论不同,《起诉高盛》没有揣测、没有杜撰,而是基于真实的案例号和作者同高盛的直接对抗的第一手材料,有坚实的证据和事实基础。

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作者张晓东将复杂的衍生产品欺诈陷阱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使读者不必像作者那样需要受过严格的金融工程训练,就能了解高盛是如何在产品结构上设下陷阱来欺诈中国企业。

这本书对于在国际市场上开展业务的企业来说,对于关心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相关人员来说,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目录

自序/001

第一章 濒临死亡:惨遭高盛杀戮的中国企业

 第一节 拯救中国航空公司:美国金融海啸,中国败走麦城/003

 第二节 巨额亏损的真相:“套期保值”原是“死亡陷阱”/007

 第三节 历史惊人的相似:杀死中航油的幕后元凶/017

第二章 “毒”霸天下:高盛欺诈中国企业手法揭秘

 第一节 金融鸦片:高盛与中国航空公司的合约详解/031

 第二节 静脉注射毒品:高盛与深南电台约的定价分析/038

 第三节 阿Q正传:中国”富豪”香港“破财”探秘/044

 第四节 没有吸毒?中国企业航运指数合约巨亏的迷雾/059

 第五节 穷则思变:海升果汁的自我救赎/070

第三章 金融枭雄:高盛在美国是“鬼”,在中国是“神”

 第一节 吸血鬼:美国人眼中的高盛/083

 第二节 最后的赢家(神):中国人眼中的高盛/094

 第三节 高盛的历史:一部欺诈和被起诉史/100

第四章 对抗高盛:与毒枭正面交锋

 第一节 证明实力:中信泰富外汇衍生品交易合约详解/118

 第二节 说服受害企业和监管机构对抗高盛/127

 第三节 寻找击败高盛的命门/129

 第四节 艰辛的谈判历程: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谈判/138

 第五节 布满荆棘的起诉之路:一定要对高盛停止赔付/172

第五章 狼遇到羊:为何“中毒”的总是我

 第一节 阴谋?战争?还是“狼遇到羊”?/188

 第二节 当羊遇上狼:中国的金融机构太弱小/196

 第三节 当羊遇上狼:中国的金融市场太简单/211

第六章 影子挤兑:2008金融危机的真相

 第一节 保尔森的崛起:金融危机的演化史/219

 第二节 “影子银行”系统挤兑:“崩盘”的根源/240

 第三节 金融危机:中国“独善其身”?/252

 第四节 中国的致命伤:不是敌人强大而是我们太弱小/267

第七章 大国自强:没有一流的金融,只能是二流的大国

 第一节 禁毒:再一次“虎门销烟”?/283

 第二节 变管制为监管:培育发达的金融市场/287

 第三节 向对手学习:锤炼国际一流的金融机构/290

附录:美国最大的泡沫制造机器/299

参考文献/320

试读章节

2009年2月13日清晨5点,一辆奥迪轿车从北京北三环牡丹园出发。此时北三环上的车辆屈指可数,车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东三环开去。我坐在车上,看着窗外的高楼、灯光和繁华的城市,脑子里想:这么繁华的城市需要多少的石油及其他能源来支撑和维系。我打开手机上的彭博,查看最新的石油价格。此时,万里之外的纽约商品交易所里石油的价格仍在下跌,已经从半年前的147美元/桶跌到了33美元/桶。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消费增长率最快和大部分石油都依靠进口的国家,石油价格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来说太重要了。但是,此刻的石油价格下跌并没有让我感到轻松和高兴,相反,更多的是沉重和压力。因为很多中国的企业非但没有因石油价格下跌而受益,相反却因石油价格的下跌而在死亡线边缘挣扎。这其中就包括中国S航空公司。

车很快驶进了东三环附近的一个小区的地下车库。几分钟后,一名面带睡意,但穿着整齐的西服革履的男子从电梯出来,上了我们的车。车子开出车库,上东三环向首都机场开去。

刚上车的是中国投资证券的总裁杨总,我们二人将乘第一班飞往上海的早班飞机,受中国S航空公司刘董事长之邀,前往中国S航空公司,参加一项行动计划:拯救大兵S航空公司,和S航空公司的高层商讨如何处理其62亿元人民币石油交易的亏损。

此时,在西伯利亚的上空,一架S航空公司的波音747飞机正在飞往上海。飞机上坐着一位乘客,美国康奈尔大学金融学教授黄明,他将在几小时后到达上海,参加由S航空公司董事长召开的关于拯救大兵S航空公司的会议。

黄明是一位著名的学者,研究领域包括衍生产品定价和行为金融学。1980年,他以湖北理科状元考入北大物理系。四年后,通过李政道的CUSPEA项目,进入当时物理学研究的最好的机构之一康奈尔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五年后,他又进入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攻读金融博士,师从著名的学者Darrell Duffie。1995年博士毕业后,美国前十名大学的商学院都向他伸出橄榄枝。最后他选择了芝加哥大学商学院。1996年,商业周刊将他列为封面人物。2007年,我受聘中国投资证券组建金融衍生品部,我随即邀请黄明教授做顾问,黄明教授欣然接受。他在衍生品定价模型的开发上提供了很多理论上的指导和支持,帮助我建立了一个强大的金融衍生品团队。

拯救大兵S航空公司计划是S航空公司新任掌门刘董事长主导的。一个月前,他刚刚从中国G航空公司的掌门人任上临危受命,接掌中国S航空公司。

然而,他接收的是一个巨额亏损、气息奄奄的企业。S航空公司2008年亏损139亿元,其中,通过金融衍生品进行的石油套期保值业务亏损62亿元,公司2008年末的净资产为负的116亿元。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S航空公司早就破产倒闭了。虽然国家注资70亿元,暂时得以喘息,但仍然无法摆脱被上海证券交易所ST的处理。更严重的是,这些衍生品合约每月都有数千万美元的赔付,加之金融危机导致全球商贸活动的减少所导致的客运和货运收入的降低,S航空公司的现金流压力非常大,经营已经陷入困境。如果能够对现有的衍生品合约进行有效处理,减少赔付,削减损失,那将对S航空公司的起死回生起关键作用。在2009年初,另外一家大型航空公司,B航空公司已经跟交易对手重组了部分合约。重组之后,损失非但没有缩小,相反,却变大了。而且,又付给对手一笔重组费。S航空公司的合约重组也面临同样的风险,搞不好的话,跟B航空公司一样,亏损没减少,反倒增加了。

2008年中信泰富147亿港元远期交易巨亏后,我和我的团队对中信泰富的合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定价。因为合约很复杂,定价分析的难度很大。不仅需要用复杂的数学模型,还需要编写计算机程序进行大量的计算和仿真模拟。我们的研究和分析得到了市场和投资者的广泛认可,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事情的真相:高盛没有参与中信泰富跨国金融机构的恶意欺诈是中国企业和投资者亏损的真正原因。正是看到了我们在衍生品业务上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刘董事长邀请我们作为财务顾问,对S航空公司的石油衍生品合约进行分析和定价,提出解决办法以降低合约亏损。

中午,刘董事长在S航空公司自己宾馆的一家日式餐厅用简单的工作餐招待我们。他说,他自己临危受命,从G航空公司到S航空公司。工作多了,压力大了,工资少了。希望杨总裁能够体谅S航空公司现在的困境,帮助S航空公司在石油合约上减少损失,尽快使S航空公司恢复健康和活力。杨总裁表示,将尽最大的努力帮助S航空公司重组合约、减少损失。为了表示诚意,如果不能帮S航空公司减少损失,我们将不会收取任何费用。如果帮助S航空公司减少了损失,由S航空公司决定给予我们多少顾问报酬。席间,刘董事长指定S航空公司集团总会计师徐总作为S航空公司方面衍生品重组的负责人,杨总让我作为中国投资证券方面的负责人。

当天下午,徐总主持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参会的有中国S航空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CFO、S航空公司负责衍生品交易的财务部负责人、财务部衍生品交易员李××、S航空公司法律部的负责人、S航空公司下属期货公司的负责人、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副总经理、黄明教授、我以及其他相关人员。P3-5

序言

“他们(中国人)卖给我们有毒的玩具和污染的食品,我们(美国人)卖给他们欺诈性的金融产品”。

这是2008年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在2009年4月2日《纽约时报》的专栏中写的。他的这句话用来概括高盛在中国的所做所为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当中国公司卖到美国的食品和玩具发生问题的时候,我们的监管部门和相关企业马上采取措施,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迅速的解决和妥善的处理。但是,至今未见任何一个美国公司因欺诈中国企业而遭到惩处。

当2008年大批中国企业倒在高盛的枪口之下的时候,当高盛被美国政府起诉、遭受巨额罚款的时候,当希腊政府在高盛的“帮助”下走向破产、引发欧元危机的时候,高盛在中国的名气却越来越大,大到被神化的程度。看看市场上有关高盛的书,就可以发现高盛在中国的地位有多“崇高”,高盛的形象有多伟大。从“高盛帝国”、“最后的赢家”、“干掉一切对手”这些用语中就可以看到高盛在中国的声誉有多高、影响有多大。从金融行业的高管到普通的股民,从政府的官员到普通的市民,都膜拜在高盛的脚下。

那么,高盛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公司呢?是鬼还是神?是人还是妖?是战无不胜的“最后的赢家”,还是一个章鱼似的“吸血鬼”?

高盛到底对中国企业做了什么?如果高盛欺诈了中国企业,用了什么手法?为什么中国企业不敢起诉高盛?

本书通过真实的案例对高盛的欺诈手法进行分析和解密,告诉你一个真正的高盛。

首先,通过高盛欺诈中国公司的真实案例分析,通过作者跟高盛的直接对抗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高盛历史的深入挖掘,本书还原、展现了一个真实的高盛:一个在美国是狐、在中国是狼的高盛,一个在美国是鬼、在中国是神的高盛,一个在美国夹着尾巴、在中国横行的高盛,一个将毒品当作补品、将金融鸦片当成套期保值工具卖给中国企业的高盛。

其次,在揭露高盛等跨国金融机构欺诈中国企业的同时,也对中国企业上当受骗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中国企业,尤其是央企,在风险管理、业务开展、企业治理上等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深入分析为何中国企业在上当受骗之后却讳疾忌医,在有理有据的情况-下却不敢诉诸法律、起诉高盛的深层原因。

最后,本书对高盛为何能在中国横行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分析。从我国金融市场的成熟度和金融机构实力的角度进行分析,找出更深的症结:过于简单的金融市场和非常弱小的金融机构是“为何受伤的总是我”的症结所在。然后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好的老师是敢手”。解决中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问题,高盛是我们最好的老师。高盛追求卓越的成功文化、高盛的高效公司治理结构、高盛的求贤若渴和人尽其才以及儒雅谦卑背后的铁血悍猛,都是我们中国金融机构学习的方向。所以,本书对高盛的欺诈进行分析和批评的同时,也对高盛取得成就和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寻找差距,发现那些我们可以向高盛学习的地方。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膑刖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国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是司马迁在遭受酷刑之后以先贤来激励自己,最终写下鸿篇巨制的《史记》。

本书无法跟《史记》相比,那是天壤的差距。但是,从作者心中所怀的愤懑来讲,是共同的。正是怀着对高盛欺诈行为如此恶劣的不平,对中国企业在被欺诈后表现得如此懦弱的愤怒,才激发了我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写下这本书。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揭露高盛的欺诈,警醒中国的企业,减少中国企业在未来犯同样的错误。更希望通过这些分析,让更多的中国企业在未来能够敢于同欺诈者抗争,敢于进行国际诉讼,借助法律来保护自己。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每一个金融从业人员的参与。希望本书的一家之言、一己之见,能够为中国的金融发展填一块砖、尽一份力。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其中,尤以下面这些人帮助最多,需要特别感谢。

首先,感谢中国经济出版社的编辑乔卫兵先生、崔清北先生和黄静女士。他们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努力,并提出了很多修改建议。崔清北先生总是对我的问题耐心地解答,对我提出的要求,不论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都妥善地进行处理。尤其是乔卫兵先生,对本书的出版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如果没有他的约稿,我不会这么快就下决心写这本书;如果没有他在写作过程中的支持和鼓励,我的写作很可能被繁忙的工作扼杀,半途而废;如果没有他的全力推动,这本书不会这么快地出版和发行。同时,感谢《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益民先生和《财经》记者马国川先生,他们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很多帮助。

其次,要感谢我的父母。自上大学开始离家,20多年一直天南海北,鲜有时间陪伴父母。但是,我的母亲却总是在我需要的时候,出现在我的身边,无私地帮助我,在我开始新的征程的时候,默默地回到老家,毫无怨言。母爱的伟大,非言语所能表达;母爱的报答,非一生所能完成。感谢我的父亲,没有他,我就没有能力进行写作。是他引导我在童年时背诵了很多古诗词,是他在我少年时强迫我背诵《古文观止》,是他在我上高中和大学的时候鼓励我常写文章,为学理工出身的我打下了一个写作的基础。

最后,感谢我的太太王丹红和我的儿子。我太太是本书的第一个读者,为我提供了很多的建议。最重要的是,她帮助我控制住了我的愤怒,让我的愤怒化成我写作的动力,而没有让我被愤怒摧毁。今年是我们两个相识20周年,结婚15周年。20年里,从北国到南疆,从北京到纽约,我们同甘苦、共患难,一起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命运的浮浮沉沉。这本书就是我送给她风雨20年的礼物。感谢我的儿子。每当我写到头发麻、手发软的时候,我儿子就是我最好的玩伴、最放松的开心果。再过几天,他就要过8岁的生日,这本书也是我送给他的生日礼物,祝他永远快乐。

书评(媒体评论)

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石油金融市场,以及石油衍生品工具的缺乏,国内企业只能到海外市场上进行交易,而在诸如新加坡等石油金融市场上,活跃着高盛、三井等“江湖老手”的身影。它们利用中国企业缺乏经验的弱点,设计出结构复杂的高风险、高杠杆性的石油衍生品,并不惜采用欺诈性手段向中国企业兜售。

——前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陈久霖

央企投资金融衍生产品业务普遍发生浮亏和损失,当然首先要从企业自身找问题,但也与国际投行恶意兜售带有欺诈性的、设计复杂的高杠杆产品有很大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说,中国企业遭遇金融衍生产品投资滑铁卢,一些国际投行是罪魁祸首。

——原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 李伟

经验丰富、善于调查分析的高盛,早就瞄准了中国金融监管的漏洞,才能屡屡在对赌协议中得手。对于金融体系还不健全的中国来说,应该尽早填补漏洞,规范国际投行在中国的金融行为,才能避免更多的企业在金融风险中遭受巨大损失。

——摘自《环球视野》第291期

高盛在中国的所作所为目前是没有界限的,他剥削所有的人,所以我在这里呼吁,要透过规则跟立法,打击这个国际金融大鳄。

——著名经济学家 郎咸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