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沿着雷锋的足迹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纪红建
出版社 湘潭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纪红建编著的《沿着雷锋的足迹》从雷锋的家乡湖南望城出发,沿着他当年的足迹,去感受雷锋精神的魅力。将通过自己耳闻目睹,以一种探寻的眼光,剖析、审视五十年来“雷锋”在中国历史变革和文化变革中的生存状态,努力展示出中国五十年来高擎雷锋精神火炬的历久弥新的图景。

通过本书的探寻与讲述,向读者诠释为何望城、鞍山、辽阳、营口、抚顺等地会孕育出雷锋这样一个中华民族苦苦寻找了千年的道德化身,为何苦难中长大的雷锋的笑脸总是那样灿烂……

内容推荐

《沿着雷锋的足迹》由纪红建编著。

《沿着雷锋的足迹》面向广大青少年读者,以作者实地走访雷锋生前足迹为线索,娓娓讲述一个纯真、朴实、善良、智慧、勇敢的雷锋,让读者感受雷锋成长过程中一个个生动的瞬间,真实记录五十年来人们沿着雷锋足迹传承雷锋精神的坚定步履,客观呈现雷锋精神在中国乃至世界的传播传承和广泛影响力。

目录

序曲 雷锋!雷锋!!/1

上篇 故乡情深/7

 十婆桥的德,真人桥的真/9

 温暖笑脸/19

 逆境中成长/24

 有一种力量源于顽强/37

 爱心如火/46

 抢眼的小男生/61

 治沩模范/77

 炽热团山湖/93

 作家梦/106

 有一种情无须澄清/116

 改名看志向/127

 中篇他乡历练/133

 先进工人/135

 艰苦点怕什么/143

 韧劲如松/154

 两次挨批评/161

 结缘抚顺/168

 认错是美德/173

 节约是本色/177

 让守纪成为一种习惯/183

 温暖如春/187

 知心哥哥/190

 人民的代表/198

 哭祭英灵/206

 普通青年/214

下篇 大地回声/219

 伟人与士兵/221

 家乡的报告/229

 建设雷锋纪念馆/244

 总书记的承诺/251

 离开雷锋的日子/259

 恒温的热流/266

 从未离开/282

 薪火相传/287

 永远在身边/293

 雷锋之城/296

 国际化/302

 人心向善/307

后记/312

试读章节

入团,当然是积极要求进步的雷锋的追求目标。县委机关团委看到雷锋这个小伙子苦大仇深,工作积极认真,学习勤奋,又乐于助人,决定培养他人团,并安排县委办的干事、青年团员解国良找他谈了一次话。

解国良的回忆,将我带到了那个满月的夜晚。

那天晚上,解国良与雷锋走出县委机关,沿着石板铺成的道路,朝湘江边走去。他们一边散步,一边谈心,谈过去,谈将来,也谈理想。

“解大姐,你还不知道吧,我是一个孤儿,出身穷苦。有年冬天,我到山里砍点柴,被地主砍了三刀,至今伤疤还在。”雷锋说着,把袖子捋起。

“哟,你还有如此苦难的过去啊!”解国良心情沉重地说道。

“搭帮共产党、毛主席,把我从苦海里救出来。今天,你们要好好帮助我,我要报党恩。”雷锋接着说。

“小雷,你今后有什么打算,为什么没有写入团申请书呢?”提到要自己帮助,解国良也有意识地谈到了入团的事。

“青年团是一个先进组织,是党的得力助手,只有先进青年才能人团。我刚参加工作,还不够条件呢!”雷锋说。

看着雷锋那诚实的样子,解国良说:“条件是可以创造的,申请入团是靠拢组织、争取团组织帮助的表现。你参加工作以来,组织上对你的工作很满意。”

“真的?”雷锋显得很激动,“解大姐,我明白自己的条件不够,但我一定努力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加入团组织,并随时接受团组织的考验。”

“这就对了!”解国良进一步鼓励雷锋。

解国良与雷锋谈得非常投入与开心。

事后,解国良向团支部负责人汇报了这次谈话的情况,并提出了加快培养的建议。

1956年冬末的一天。机关下晚班了,雷锋打扫完走廊的卫生后,来到了县委办干部钟光仁的房里。

“老钟,我很想加入共青团组织,不晓得我够不够入团条件?”雷锋进门就说。

“小雷,你先坐下。”钟光仁说,“你先谈谈家庭情况和入团的想法。”

听完雷锋的讲述,钟光仁特别感动,他紧紧地握着雷锋的手说:“我和你一样,都是在旧社会的受苦人啊!是共产党和毛主席把我们从苦海中解救出来,翻身做了主人。我们都应该是为党和人民努力做好工作,来报答我们的国家和毛主席……”

不久后,雷锋再去钟光仁那里,要求加入团的组织。

“你到县委机关虽然时间不长,但在工作、学习、劳动、助人为乐等方面表现得很出色,已具备了入团条件。小雷,要不这样,你写一份入团申请,交给我,我立即向团支部汇报。”钟光仁说。

“我一定要更好地工作和学习,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入团。”雷锋听后,非常激动,立即表态。

雷锋走出房间,连晚饭都忘记吃了,跑进宿舍,琢磨思考,连夜写了一份入团申请书,并请钟光仁和谭以新作为介绍人。后来,这份人团申请书由钟光仁交给了机关团支部。

此后,雷锋一有空就到钟光仁的宿舍里谈心,征求意见。在钟光仁和团支部其他同志的热情关心和帮助下,没多久,团支部专门召开团的会议,讨论雷锋入团的问题,参加会议的全体团员一致举手通过吸收雷锋为共青团员。

雷锋进县委机关工作,还只有八十三天,就于第二年的2月8日加入了共青团。入团后,雷锋工作更加积极,进步更快。

入团不久,雷锋就被评为机关的“优秀团员”和“建设社会主义青年积极分子”,还出席了青年积极分子会议。

在这个会上,雷锋分内分外的事都争着做,既是代表,又是服务员。他和交通班的张建文等同事一起布置会场,打扫场地,擦桌椅,打开水,等等。招待所开餐时,他又帮厨房端饭端菜,忙个不停。

雷锋是第一次出席这样隆重的表彰大会,心情自然格外激动。他主动与代表谈心、交流经验,并热情地为他们服务。

据当时的与会者后来回忆,因为雷锋是代表中最年轻的,又是县委书记身旁的公务员,大家都熟悉他,知道他叫雷正兴。因此,大会开始之前,坐在台下的代表有人提议欢迎小雷给大家唱支歌助兴。雷锋呢,很不好意思,涨红了脸低着头,一双手不知道往哪儿搁才好,想上台又不敢去,想唱又不会唱。这时,礼堂里掌声不断,非让他上台唱首歌不可。团县委书记黎国平看到这情景,拍了拍雷锋的肩膀,给他鼓气说:“小雷,别怕,唱你最喜欢的歌就是了,快上台去。”于是,雷锋鼓起勇气上了台,唱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得虽然不怎么好,但他以饱满的激情唱出了他对党、对新社会的热爱之情。

入团后,雷锋对加入党组织的愿望也很强烈。据时任县委农村部、县委办公室干部的李炳生后来回忆:

我是1956年6月5日入党的,他见我来县委机关不久即成为一名新党员,非常羡慕,所以总是询问我:“作为一名新党员,要具备些什么条件?”我简要地告诉他“要听党的话,服从党的领导,要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不懈地为党为人民的事业努力工作”等等,并帮他找到一本胡乔木同志所著的《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的书,雷锋喜不自禁。后来,他告诉我,他认真读了这本书,懂得了许多的革命道理,还说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自己条件还很不够。我鼓励他说:“只要你听党的话,努力学习,提高觉悟,积极工作,你的理想是一定会实现的。”

雷锋为他的同事张建文结婚送来光明的故事,一直在望城广为流传。  雷锋与张建文都在县委机关交通班工作,且张建文的家就在机关附近,下晚班和星期日,雷锋经常去他家玩,两人关系很好。

那是1956年底的一天,张建文举行婚礼,雷锋去祝贺并帮忙办喜事。当时,客人很多,婚礼也办得热闹。晚上,张家还请了一个花鼓戏班子,准备唱几出戏,庆祝新婚。可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望城,还没有电灯,煤油灯的灯光亮度也不够,怎么办?

张建文和他的父母极想解决这一难题。但,他们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别着急,这件事由我来帮你们解决。”雷锋知道后,立即向他们表态说。

说完,雷锋就一溜烟地跑出门,走机关,进商店,不久后,他用竹竿肩挑两盏煤气灯来了。他将灯挂在楼梯柱子上,安上纱罩,打足气,不到半个钟头,就把灯搞亮了,照得庭内和外坪如同白昼。

这时,戏台上的锣鼓响了,没多久,戏台下就挤满了来看戏的群众,个个兴高采烈。

P72-75

序言

雷锋!雷锋!!

近些年,许多人有这样的感受:这个社会到底怎么啦?还要不要学雷锋?“雷锋”哪儿去了?

看吧!

重庆一名初二学生因为责任心与爱心使然,扶起一名摔倒的老太太,但老人及其子女称该学生是肇事者,提起诉讼并要求学生父母赔偿,让少年饱尝苦果;山东一名女子好心扶起倒地老人反成被告,让她痛苦万分;天津一名司机驾车时见到一位老太太横穿马路被护栏绊倒,便下车上前救助,却被当作肇事者起诉……

比起他们,江苏南通汽运集团飞鹤快客公司的驾驶员殷红彬倒算幸运。殷红彬看到一位老人倒地受伤,停车后将老人扶起,虽然他同样被人误认为是肇事者,并被带到交警队接受处理,但车内的监控录像,将他整个救人过程记录下来,还了他的清白,老人的儿子后来还送来了锦旗致谢。但是,话说回来,如果殷红彬师傅的车没装监控器,或者是监控器坏了,他还能逃脱成为被告的命运吗?这不得不让我们心生悲凉,还殷师傅清白的,不是人性良知,竟然是没有血液流通的冰冷的监控器。

佛山接连被两辆车碾过的两岁女童小悦悦事件,更是引发了人们对道德的巨大反思。小悦悦离世后,全国网民纷纷在微博、论坛为小悦悦祈福、寄托哀思。而小悦悦事件所引发的关于道德、法律、人性等的讨论、反思,也随着小悦悦的离世达到了一个高潮。就连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的汪洋也在中共广东省委常委会议上呼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

因为在自己向别人伸出援手后却被反诬是肇事者,不但名声受辱,甚至还要惹上官司、付出巨额赔偿,于是,社会上又刮起了这么一阵风,遇到他人需要帮助时大家都不愿伸出援助之手,或者不敢“轻易”帮助。如一位八十八岁的大爷摔倒后无人敢扶最后窒息死亡,这样的事情各地都不鲜见。

让人惊奇的是,就连被帮助者都对别人的帮助持怀疑态度。2012年6月_3日下午,绍兴市区儿童公园门口的马路上,七十六岁的王大爷连人带电动车摔倒。一位鲁姓先生将王大爷扶起,王大爷腿部擦伤,双方为是否撞到人争执不下。交警闻讯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并勘察现场,并未发现双方的车子有明显刮擦痕迹,交警将双方的车子暂扣,要双方到事故处理中心接受处理。鲁先生非常恼火,他对王大爷说:“我好心好意来扶你,你却讹上了我!”王大爷说:“你没撞到我,怎么可能来扶我?”

“雷锋不好当”、“扶不起的老人”成为民众广泛关心的话题。三聚氰胺奶粉、化学火锅、苏丹红……媒体接二连三爆出食品安全事件,这让百姓忧心,甚至感到“没什么可吃了,吃什么都不安全”。这些问题涉及人性中最基本的善与恶,触碰着人们对于“助人为乐”的情感底线,拷问着社会诚信和道德。

如此看来,我们这个社会倡导的道德文明、学雷锋,是不是越来越苍白与形式化?我甚至扪心自问起来,这到底只是个别现象,还真是整个社会的道德滑坡呢?卡莱尔说,一代人最糟糕的征兆莫过于对精神之火光的普遍无视。当前,社会上这些信仰物化、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精神滑坡现象,既刺痛了人们的神经,更促进了社会的警醒:忘记雷锋精神,必然迷失我们自己;丢掉雷锋精神,必定戕害整个民族。

即便这是活生生的社会现实,但在我的思维最深处,总有个声音在不断地提醒我自己:这不是社会的主流,不是那种能够体现人民大众的人性良知的本质。或许是因为信息时代的便捷,这个社会的一些缺失总能轻而易举地被放大,使人产生错觉。但无论如何,让雷锋精神融人这一代人的精神血脉和道德肌体,是广大人民的呼声,是整个社会的呼唤。

人们在呼唤——雷锋!雷锋!!

这个社会需要雷锋!

这个社会离不开雷锋!

雷锋——这位共和国历史上被亿万人民铭记的普通士兵、一代中国人的偶像,没有举过炸药包,也没有舍身堵枪眼,他只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人,做了平平常常的事。然而,当我们深入了解他后会发现,在他身上有很多与我们的时代相通的东西,甚至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如阳光心态、团队精神、感恩的心,等等,被这个半个世纪以前的“时髦青年”自发地实践着。了解他、思考他,会让青少年在学习和成长中受益,会让成年人在人生和事业上受益良多。

雷锋十岁上学,十六岁参加工作。二十二岁的时候,因为一场意外,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六年的社会生涯,从打水扫地开始,从农村的记工员到乡政府的通讯员再到县委机关的公务员,从农场的拖拉机手到鞍钢的推土机手再到部队的汽车兵,雷锋一步步地向前进。伴随他的每一步,荣誉接踵而至。不管走到哪里,雷锋都能够很快地脱颖而出,成为骨干、模范、典型、重点培养对象。  。

他到底做了什么,又是怎样做的?其实并不复杂,在短短的二十二年生命历程中,他时时有目标,处处有追求,始终坚定地朝着既定的方向不懈地努力,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把理想和行动结合起来,把未来转变为现在,这就使他成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永生的人。

雷锋相貌清秀,娃娃脸,总是面带微笑,衣着整洁,还很时髦。他戴红领巾、主动回乡当农民、当政府公务员、拍照片、发表文章、成为炼钢工人、穿皮夹克戴手表、参加解放军、学习《毛泽东选集》……这些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尚生活。雷锋确实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小伙子,他性格活泼开朗,能说会写,还有文艺表演的天赋;他与领导、同事相处融洽,受了委屈懂得克制和容忍;他有年轻人的激情和理想,又能认认真真、高高兴兴地做好打水、扫地这样的琐事;他爱学习、爱思考,连毛泽东看了他的日记之后,都说:“此人懂得一点哲学!”从雷锋生平的点点滴滴中,我们可以领悟到某种共通的人生智慧和成功真谛。

过去,我们总是把偶像高高地举起,让人们顶礼膜拜,却又在内心里感到陌生和疏远,甚至无法企及。随着时间的流逝,偶像最终蜕化为苍白、冰冷的塑像和空洞、抽象的符号,失去了启发思考、温暖人心的力量。现在,我们需要把雷锋轻轻地放下,面对面地靠近他、观察他,用一颗同情、理解和探索的心,去感受这个前途一片光明、却遗憾地早逝的年轻人。他的生命虽然短暂,却活得很快乐、很精彩。虽然相隔半个世纪,我们仍然需要用他的光亮来照亮自己的前程。

我决定从雷锋的家乡湖南望城出发,沿着他当年的足迹,去感受雷锋精神的魅力。我将通过自己耳闻目睹,以一种探寻的眼光,剖析、审视五十年来“雷锋”在中国历史变革和文化变革中的生存状态,努力展示出中国五十年来高擎雷锋精神火炬的历久弥新的图景。

我希望,通过我的探寻与讲述,能向读者诠释为何望城、鞍山、辽阳、营口、抚顺等地会孕育出雷锋这样一个中华民族苦苦寻找了千年的道德化身,为何苦难中长大的雷锋的笑脸总是那样灿烂……

后记

本书的写作得到了湖南雷锋纪念馆、抚顺雷锋纪念馆、鞍钢雷锋纪念馆、弓长岭雷锋纪念馆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他们热情地提供了大量关于雷锋的珍贵照片和文字资料。在此,谨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本书参考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编著的关于雷锋的各类书籍、论文,也借鉴了一些媒体关于雷锋和雷锋事迹的报道,文中未一一标明出处,尚祈见谅!由于条件所限,无法一一查明书中所选照片的摄影者,因而也就无法署名,尚祈见谅!在此,谨对他们为宣传和弘扬雷锋精神作出的巨大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另外,本书的出版还要感谢湘潭大学出版社社长章育良教授的大力支持!

纪红建

2013年2月15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