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玉红所著的《城乡交错区土地配置效率与机制改进——基于多主体决策的视角》选择从参加城乡土地配置利用活动各相关主体的决策行为特征的角度出发,将这些主体按照其参与到土地配置利用活动的方式划分为行政配置机制主体和市场配置机制主体,从而将众多主体之间纷繁芜杂的博弈作用归纳到行政机制和配置机制这一城乡土地配置的双规机制之间的作用力上来。通过比较在中国内陆特有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市场配置机制和行政配置机制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并结合各参与主体的行为决策倾向与土地配置效率损失的产生、传播和积累过程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思考可以促进该地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法,探索可以促进土地资源在农业生产部门和非农业生产部门之间的“度”、时间和空间层面上的科学配置。
单玉红所著的《城乡交错区土地配置效率与机制改进——基于多主体决策的视角》从参与城乡土地资源配置活动的各主要主体的行为决策以及博弈活动的角度出发,对城乡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损失的产生、传播和积累途径进行了分析,探索了当前改进土地配置机制的有效途径。并以居住用地为例对现行土地配置机制的改进进行了实证研究,借助于多主体建模技术,构建了基于土地利用主体决策的情景规划模型,对土地配置机制改进的方向、可行性和目前存在的障碍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研究。
《城乡交错区土地配置效率与机制改进——基于多主体决策的视角》适合从事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规划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阅读。
序言
上篇 理论研究
第1章 绪论
1.1 对当前土地资源配置相关问题的思考
1.2 本书的研究体系
第2章 城市化与城乡交错区土地利用
2.1 城市和城市化
2.2 中国的城市化阶段及城乡结构变迁
2.3 中国内陆的工业化/城市化特征
第3章 土地配置的双轨机制及效率损失分析
3.1 土地资源配置利用的双轨机制
3.2 城乡土地配置利用活动特征
3.3 土地资源配置效率问题
第4章 土地资源配置利用活动中各参与主体行为分析
4.1 行政配置机制——政府主体的行为决策和博弈
4.2 市场主体——供给主体的行为决策
4.3 市场主体——需求主体的行为决策
第5章 土地资源配置机制的改进
5.1 双轨机制与土地配置效率损失
5.2 土地配置效率损失的产生、传播和积累
5.3 土地资源配置机制的改进措施
下篇 城乡土地配置利用优化的实证分析——以住宅用地为例
第6章 城市住宅用地配置的情景模型
6.1 城市居住空间演化的内在机制
6.2 模型的总体框架
第7章 模型的实现
7.1 城市居住空间演化多主体情景模型的运行机制
7.2 环境主体模块
7.3 模型运行背景设置情景分析模块
7.4 基于规定情景的模型演化规则的解算
7.5 模型的实验环境
第8章 基于主体决策的城市住宅用地配置情景模型的实证研究
8.1 实验区自然及社会经济特征概述
8.2 环境主体数据处理
8.3 城市居民主体属性项设置
8.4 实验区情景构建
8.5 基于规定情境的模型运行结果分析及评价
参考文献
后记
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