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版自然科学新导向丛书》几乎囊括了整个自然科学领域,内容包括浩瀚无穷的宇宙、多姿多彩的地球奥秘、日新月异的交通工具、稀奇古怪的生物世界、惊世震俗的科学技术、源远流长的建筑文化、威力惊人的军事武器……,丛书将带领我们一起领略人类惊人的智慧,走进异彩纷呈的科学世界!
本书为该系列之《历史的见证(印刷技术)》分册,书中内容丰富、文字流畅,并配有大量精美图画,适合广大青少年朋友阅读,也可作为中小学教师的参考资料。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历史的见证(印刷技术)/图文版自然科学新导向丛书 |
分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
作者 | 谢宇 |
出版社 |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图文版自然科学新导向丛书》几乎囊括了整个自然科学领域,内容包括浩瀚无穷的宇宙、多姿多彩的地球奥秘、日新月异的交通工具、稀奇古怪的生物世界、惊世震俗的科学技术、源远流长的建筑文化、威力惊人的军事武器……,丛书将带领我们一起领略人类惊人的智慧,走进异彩纷呈的科学世界! 本书为该系列之《历史的见证(印刷技术)》分册,书中内容丰富、文字流畅,并配有大量精美图画,适合广大青少年朋友阅读,也可作为中小学教师的参考资料。 内容推荐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的出现为各种知识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印刷技术的发展,印刷已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范围,应用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本书内容丰富、文字流畅,并配有大量精美图画,适合广大青少年朋友阅读,也可作为中小学教师的参考资料。 目录 第一章 印刷概论 印刷术的萌芽——印章、拓石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活字印刷的发明与发展 我国印刷术向国外的传播 信息时代的印刷工程 印刷的定义 印刷要素 印刷的作用 印刷的分类 传统印刷工艺过程 数字印刷工艺过程 第二章 印前图文信息处理 文字字体和大小的处理 文字排版规则与发展 连续调图像复制原理 原稿分析 反射原稿分析 透射原稿分析 打样 打样前景 机械打样 预打样法 第三章 常用制版技术 常用制版设备 平印版制版 单色平版照相制版 彩色胶印制版 电子分色技术 孔版制版 丝网制版材料与用具 常规丝网制版 凹版制版 机电雕刻制版 能量束雕刻制版 凸版制版 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 第四章 常用印刷工艺 凸版印刷原理 凸版印刷工艺 平版印刷原理 平版印刷工艺 印刷压力的调整 油墨的传递和转移 平版胶印特点及发展趋势 无水平版胶印 凹版印刷 数字印刷技术 数字式直接印刷工艺 数字式印刷的优点 数字印刷系统的工作原理 第五章 特种印刷工艺 特种印刷的定义 木刻水印 盲文印刷 激光全息印刷 立体印刷 转移印刷 直接转移印刷——电子移印 转移印花法 贴花印刷 第六章 印刷作业管理 色序的决定 单色机印刷 双色机印刷 四色机印刷 样张观检 试印样张观检 印刷阶段的观检 水、墨的变化控制 水墨平衡 水分不当的弊病 水墨关系的掌控 第七章 印后装订技术 折页 配页 订联 包本 切书 印刷品表面整饰加工技术 覆膜 烫箔 上光 模压 试读章节 雕版印刷术是人类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印刷术,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雕版印刷术也被称为整版印刷术,所用版材一般是梨木或枣木,版材要求厚薄适度,表面平滑,尺寸合适。如果刻书,先把正写的文稿誊写到薄而透明的纸上,校对无误后,将文稿朝下贴在版材上,用刀将字刻出来,便成为一块印版。书版经校补后,在凸起的文字表面刷上墨,铺上纸,用毛刷轻轻刷,稍干后揭下,文字就转印到纸张上了。 雕版印刷的出现,标志着印刷术的诞生。雕版印刷发明于何时?现在说法不一,大多数人认为在隋末唐初之际比较可信。相传唐人冯贽所著《云仙散录》中记有玄奘用回锋纸印普贤菩萨像,施送四众。玄奘在贞观10年(645)西访印度回国,逝世于公元664年。这说明唐贞观年间佛教徒已经开始利用雕版印刷术了。最能说明唐代印刷术水平的是甘肃敦煌千佛洞发现的印有“成通九年(868)四月十五日”字样的《金刚经》印本,其字体大小一律,笔画印刷墨浓清晰,图画线条细柔光滑。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日期的印刷实物。 到了宋代,雕版印刷术已经相当发达,推广的范围日益扩大,从官方到民间,从京都到边远的城镇都有刻书行业,雕版印刷业空前繁荣。官方刻书的内容除儒家经典外,还涉及地理、医药、农业、天文算法等方面的经典。私刻书的内容范围就更广泛了。宋代雕版印刷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楷书的基础上渐渐产生了一种适合于手工刻版的手写体,为以后的印刷字体——宋体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其二,在印刷、装帧形式上,由卷轴发展到册页。册页装帧的出现使得印刷时,每页在格式上统一、对折准确。公元10世纪后,这种册页装帧的形式就被固定下来。 其三,发明了彩色套印术。彩色套印最主要的形式是套版印刷。套版印刷是将同一版面分成几块同样大小的印版,各用一色,逐次叠印在同一纸张上。北宋初年,在四川流行的朱墨两色交子(中国古时的一种钞票)和以后出现的青、蓝、红三色印刷的钞票就是套印技术的开端。现存最早的木刻套印本是1340年中兴路(今湖北江陵)资福寺所刻印的《金刚般若波罗蜜注解》。 其四,出现了雕版印刷的图画——版画。版画的发展首先是宗教画,如《金刚经》的扉画;其次是实用画,如《营造法式》中的工程图和南宋杨甲编的《六经图》中的《十五国风地理之图》,再次是艺术画,如南宋刻本《列女传》。 其五,发明了蜡版印刷。蜡版印刷也是雕版印刷的一种,不过所雕刻的基质不同罢了。雕版一般在枣木或梨木上直接雕刻,蜡版则是在木板上涂上蜡,在蜡上快速地刻出字来。蜡版印刷术的特点是雕刻快,所以蜡版印刷术主要用于朝廷发表重要消息、命令时,要求一夜间快速印出的印刷品。如宋绍圣元年,京城开封人为急于传报新科状元名单等不及雕刻木版,就用刻蜡代替。宋人何远在《春渚纪闻》记有:“初唱第,而都人急于传报,以蜡版刻印。” 由于宋朝在字体、册页装帧和套印等技术上的改进,使得雕版印刷在宋以后得以广泛流行。17世纪初期浙江关兴的闵齐级所刻的《春秋左传》和凌蒙初、凌瀛初等人三十多年间共刻印了100多种套印书籍,由此可见16、17世纪我国套版印刷术已经相当流行和成熟。 北宋初年,书籍的印刷量和印刷品种大为增加,利用雕版印刷书籍,要-将全书的每个字都刻在版上,其中许多重复出现的字要一一刻出,雕刻工作量大,刻出的字也不能重复使用,雕版印刷术已很难适应大量、快速印刷的需要。因此,发明新的印刷术已经成为客观的需要。 北宋庆历年间的毕舁,发明了胶泥话字印刷术,这是世界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印刷术的一大贡献。毕舁活字印刷的原理是:预先用胶泥制成一个个的单字,用火烧烤使其坚硬,制好的活字按字韵排在木格里;根据要付印的文稿拣字依次排在铁板上,铁板上已放一层掺和纸灰的松脂蜡,字排好后将铁板在火上加热,待蜡稍熔化,用平板压平字面,铁板冷却后,胶泥活字便固着在铁板上,形成类似雕版的活字版;待印刷完毕后,用火烘烤铁板,使其松动取出活字,放回木格以备后用。毕舁活字印刷中的制活字、排版和印刷,与现今铅字排版、印刷的原理是一致的。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相比,既经济又方便,因而活字印刷术逐渐成为现代印刷的主流。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