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思乐泮水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玉贞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夏历6月12日,我应市作协组织的“荷花笔会”之邀,雨后畅游微山湖。

微山湖6月,当正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时节,所以,在游湖动身之前,满脑子都是荷叶荷花了。

我想起离家不远的春秋桥北那池荷来。那里虽然没有“莲花过人头”的景致,却也热热闹闹,莲叶密密层层,荷花袅袅娜娜,很有一些看头。我也曾触景生情,谄成一首打油诗:“莲叶参差铺水中,芙蓉抱羞开娉婷。最美还是荷苞箭,万千水弩对苍穹。”不知怎的,末两句竞露出一点杀气来。然而这确是实景:一枝枝菡萏未放之时,错落挺秀于莲叶间,不恰如引弦待发的箭镞么?

我十分欣赏王昌龄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人与自然和谐相融,意境奇妙,别有情趣。

微山湖呢,一向有“万亩荷花”之称的微山湖,究竟是怎样一幅美景呢?

10时许,我们一行八人在微山县供电局王聪书记和两位副局长陪同下,乘上“鲁电号”游艇,向湖纵深驶去。游艇开足马力,疾驶在湖中运河航道上,犁出的雪浪花似无数洁白的荷花在跳跃,很美很美。近岸,菰蒲青青,芦苇青青,像是迎送游客,特有情味。

忽然,一首小诗从脑子里跳出:“芦草青,蒲草青,两岸青青相送迎,都是微湖情。”是啊,我们应该感谢微山湖的盛情,感谢微山湖人的盛情,尤其是供电局领导对我们“荷花笔会”参与者的热情接待呀。

前方,扁舟往来,游人如织,那一定是观荷的好去处了。然而进入我们视野的依然多是芦苇、菰蒲,根本没有想象中“万亩荷花”的阵势。

王书记不无遗憾地说:“这并不是万亩荷花的所在,那里今年也没多大看相。去年大旱,湖里没水,荷花长势不好;今年接连几场大雨,湖水猛涨,长起来的荷叶荷花也大多淹没在水下了。所以大煞景致。”

我们八九人分乘三只小舟,荡进了蒲苇自然围成的一片较宽阔的水域。莲叶,稀稀落落地睡在水面上,并不显神气,零星的荷花悄然怒放于蒲苇间,倒十分醒目。荷花粉红色,在蒲草、莲叶的映衬下,娇姿欲滴,鲜丽动人。我们的摄影艺术家老董,认真拍下了一个水红莲的镜头。我想,他该为这帧小照题名“一枝独秀”或“花香不在多”什么的。

“花香不在多”,是啊,眼下微山湖的荷,的确没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壮观,也没有“莲花过人头”的长势,甚至连春秋桥下的池荷都不如。但这又有什么?赏千花和赏一花有多少不同?观千荷和观一荷又有几许差别呢?能把莲的美丽、洁净、朴实留在我们心中,足矣!

我们离开微山湖的时候,王书记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们:“国家划拨了十五亿人民币开发微山湖,我们供电局也规划买下千亩湖田投资开发,为建设微山湖作贡献。我和陈副局长后天就动身到白洋淀考察。我们诚邀各位明年再来观赏荷花,明年的微山湖一定更加富饶美丽。”

我们被王书记的信心和诚心感动着,谈起明年游湖的计划。这倒好,今年的一点遗憾倒成了明年的无限希望。我听着,想着,眼前仿佛幻化出万亩荷花的动人神采来。

(本文首发于2003年8月2日《曲阜作家报》)

7月9日下午,游武吉知马山。

据基督堂中学的林老师讲,武吉知马山不高,仅有海拔162.13米,但在新加坡,却是第一高山。我们乘车到达山脚。新加坡的老师讲了进山的规则,我们作好登山准备,开始爬山。

说是爬山,不如说是走山,一路缓坡,水泥铺路,路旁却是树木参天,百草丰茂。今天担任导游的是一位教生物的老师,她边走边为学生讲解,指指点点,走走停停,不到半顿饭工夫,便来到一个高岗上。高岗上有间木屋,说是木屋,倒不如叫木亭更合适。由四根木柱支撑着,上盖儿倒像普通屋子的样式。木椽木瓦,全是木料。我们在木屋下休憩,照像,看猕猴。

也许是高大茂密的丛林遮掩的缘故吧,到现在我还没看到山的影子。我以为稍事休息后,攒足了劲儿,就该爬山了。因为从山脚到这里,我们还没看到一块山石,也没有体验到爬山的感觉。可导游老师却说:这就是武吉知马山的山顶了。

我们哈哈大笑起来。这是山吗?充其量不过一大土丘而已。在我们中国,尤其在我们北方,谁要把大土丘叫做山,人们会笑掉大牙的。

这不是在新加坡么,这不是中国的北方。就是这样的山,在新加坡也是唯一。

我默默想:把家乡任何一座叫不出名的小山搬到新加坡,也算一大名胜呢!

开始下山了,我们是沿羊肠小道下山的,这倒更增加了游山的趣味。

落叶铺了一路。我们踏着落叶,一路行来,领略着大自然的奇趣。

也许是赤道附近太阳直射的缘故吧,这里的树、藤、草都高而长,长藤并不缠络,几乎与树干平行。导游老师告诉我们,长藤是从树上往下长的,它的种子落在高树上,就生了根,寄生在树干上,多沾些太阳的光,就势发达起来。如果你将下端藤梢斩断,会有一小截儿流出水来,这水很好喝,有点甘蔗的味道,只是不甜。若依次而截,会得到更多的水。缺水的年代,不少当地人就是这样取水解渴的。我们没这口福,只是听听,姑妄信之。我们还时或看到,有一种类似爬山虎的草,长蔓笔直地爬到树的半腰上去了。

还有一种树,树根多半裸露出地面,盘根错节,呈网状散布,奇美无比。另有一种树的根,居然长成半堵墙,真是妙不可言。P9-13

后记

《思乐泮水》是我第一本散文集。

2009年4月,我出版了诗集《泮水行吟》。我在诗集的《后记》中解释说:“入选集子的169首诗,大部分是校园诗、教育诗,故名之以《泮水行吟》。《诗经·泮水》云:‘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泮水就指曲阜古泮池,在故城东南一隅。教化若水,古代学堂便建于泮水之侧。我想这更符合我教育者的身份。”这册散文集取名《思乐泮水》,其意也本于此。此外,《思乐泮水》也是文集中一篇散文的题目——以一篇文章的标题作书名也不乏其例。如此,诗与散文相映,共同记录了我的教育生活,见证诠释了我的教育情结。

选入文集的散文,以诗意为主线,辑为“诗性自然”、“诗意生活”、“诗意校园”和“诗化教育”四个专辑。这些文字,有的是即时记下的,也有的是记忆的沉淀,都是我之所见所闻、亲历亲为,是我的真实感受和感悟。苏立康先生《序》里评价说;“玉贞校长是个热爱诗的人,因而他的散文也常常充溢着诗意,透出文学灵性。”我清楚,先生的评价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我就是一个普通的教育者,一个普通的语文教师,一个普通的中学校长而已。我只想用我一支笔,尽我绵薄之力,去唤醒周围的师生、亲友乃至更多的人,让他们的生活因我而多几分诗意。

我感谢苏立康先生,她是全国中语会会长,七十多岁高龄,工作又特别多,能在百忙之中为我的文集作序,让我十分感念。感谢徐寿嶂先生,是他为我的文集题写书名;感谢朱蒙和刘振佳先生,是他们为我出谋划策、整理书稿;感谢我的同事和朋友,是他们一直帮助我、鼓励我,催生了这册文集;感谢所有关心帮助我的人们,并借此献上我最美好的祝福!

谨记。

2011年6月19日于曲阜

目录

诗性自然

游湖小记

武吉知马山游记

草原行

雨中游石门山

红豆

思乐泮水

读石

台湾行

奥运公园小记

瞻鲁台看景

印象三清山

觅茱萸

绝壁风景

诗意生活

赶集

乘车一得

撒网·收网

观钓

哦,鱼儿哟

无题

生日

感受父爱

我与大卫·汤姆

我和姜葆夫老师

我的诗生活

养花

新加坡日记二则

结识赵津生

2010年我的十件大事

曲阜网事二则

儿时那些事儿

一束康乃馨

诗意校园

校园诗话(一)

校园诗话(二)

校园诗话(三)

老校情

木槿花开

榆钱儿

沟通

扬州中学考察记

红蓼

校园春花次第开

雪梅

雪里迎春

诗化教育

问题提出以后

节外生枝

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在人群里

第四点

把诗发表在墙上

访问新加坡记事

新加坡印象

新加坡七日

新加坡行吟

曲阜市实验中学赋

提醒,也是教育

让我感动的几件事

眼见未必为实

自然与生活的启示

新年寄语

后记.

序言

曲阜是孔夫子故里,出圣贤的地方,自然也是出人才、出文章的地方。所以,在曲阜的文化教育史上,文章之事不仅是一种久远的历史传统,对于地方上的文化教育工作者们来说,它似乎还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境界。尤其长期从事教育的人,或者说是真正懂教育,深谙教育真谛的人,尽管孔子当年有“述而不作”的教诲,但是孔子以德施教的教育传统,使后来的仁人士子还是喜欢用写作来深化对生活的理解,用写作提升个人的内在修养。他们以一种使命意识来完善自己,同时也拓展和丰富了莘莘学子人生教化的内涵与空间。

正因为如此,当曲阜市实验中学王玉贞校长的散文集《思乐泮水》书稿交给我时,我并没有感到意外。早在去年的《中国教师》和《中国教育报》等报刊上,我就曾看到过他们学校诗化教育的长篇报道,他们为了追寻“弘扬传统文化,构建诗意校园”的教育理想,学习和践行孔子当年的“诗教”理论,全方位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好效果。诗化教育也是我非常认同的一种教育理念,所以当我读着书稿,不仅感到十分亲切,而且从中读出了他的为教和为人。他的散文作品内容涉及很宽——历史与现实,自然和社会,亲人、师友和学生,校园生活和风貌,当然更多的是针对上述内容而生发的感受和感慨。在这些散文中,教育散文占了一定的比例,因此也使我想到了一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话题。

玉贞校长以“诗意”作为他散文作品的主线,这固然与他推行“诗意教育”、建设“诗意校园”有关,他希望他所领导的学校始终洋溢着浓浓的诗意文化氛围,人类优秀文化的沐浴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并且让学生们如同春风化雨般地享受整个教育过程。这就要求校长不但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的精神成长始终放在首位,还要有深厚的文化以及文学的修养。而玉贞校长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在学校管理上,我始终认为不仅仅是科学的问题。前几年有些地方大力提倡科学化、规范化的教育教学管理,不无偏颇之处。因为教育单纯靠管是管不住的,一个校长靠文件和表格也难以有大作为,课堂教学更不能用“科学”取代一切。办好一所学校,首先校长要凭自己的品德、为人、学识、作风带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再凭借这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去影响和教育自己的学生。因此校长的境界有多高,文化素养有多高,学校办学品位才会有多高。我们看历史上一些著名校长,一些能为后人所记住的著名教育家,他们无一不具有深厚的文化和教育的功底,具有高尚的情怀,而且诗文功底也极好。他们惯于用文化的方式来办文化的事情,用自身的道德风范,将高层次的人格文化渗透于无形的教育教学之中,于是整个教育过程,便有了足够的底气,有了丰富的内涵,有了追求的高度,自然也是成绩卓然。不仅如此,他们还长于写作,留下不少文学或非文学的传世名篇。由此我想到玉贞校长的散文之作,它的价值就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玉贞校长能在浮躁的世风中让自己安静下来,思考教育,思考人生;不受流俗的影响,把自己炽热的情怀投入到教育学生的工作当中去。夜深入静之后,能沉下心来,把点点滴滴的见闻感受写成文章;同时在写的过程中,深化自己的思考,净化自己的心灵。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

从玉贞校长的散文中,我们还知道他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从20世纪80年代就是济宁市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于是,我由此又想到了当前的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无庸讳言,在我们的语文教师队伍里,确有一些非常优秀的老师,学生们会说:遇到这位老师,是自己一生的幸运。但这样优秀的教师太少了!我们有相当数量的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平平。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会觉得收获很少,甚至心生厌倦。为什么会这样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教师始终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甚至连认真读课文的习惯也没有。他们上课,只是照搬“教参”。试想:教师自己都没有经历一个认真阅读的过程,都没有获得自己的阅读理解和体验,怎么会指导学生去理解和体验呢?真正好的语文教学不是技术,而是一种艺术。教学艺术是教师个性化的创造,而进行这种艺术创造的基础是教师深厚的语言的和文学的功底。像吕叔湘、张志公这样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他们自己都是文章高手。叶圣陶、夏丐尊、朱自清等老前辈,以及当代的刘国正先生等,本身就是著名的文学家。还有许多语文名师,都早已经著作等身。说来说去只有一点,就是要做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得在功底上下功夫,就得多读多写。惟其如此,在语文教学中才能深得文章的意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语),进而引导学生将语文学好学活、读出新意、读出个性来。所以我想:像玉贞校长这样勤于阅读和写作的人,他如果还在一线上课,那么他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别有一道令人神往的风景。

玉贞校长是个热爱诗的人,曾有教育诗集《泮水行吟》问世。因而他的散文也常常充溢着诗意,透出文学灵性。他的游记散文,以一个教育者的独特视角,行走于天南海北的自然山水之中,注重在一枝一叶、一花一石、一言一语中感悟异域风情和自然兴味,在历史的追述与比附中探求事物的深意;细微的捕捉和精到的表达,见出他的艺术眼光和能力。他的生活散文,不仅写出了曲阜古城的文化意蕴,也写出了鲁地久远的特殊的乡土风情;他写自己的家人,还有师长、同事、伙伴、挚友,乃至自己的学生,在看似散淡的生活情景描写中,尽显出作者对人对事的情真意切,透露出他的真诚和仁爱。他的校园散文,用诗的眼光和笔法将校园作了勾画和描绘,写的看似是花草树木、师生交往的细枝末节,其实,他在用心、用情渲染校园的文化氛围,反映诗意盎然的校园生活。还有他的教育教学随笔,尤其表现出他在教育思想上的育人精思,在“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中将诸多的教育原理上升到艺术的高度,予以开掘呈现,展现出一个痴心教育者的宽阔胸襟和为师境界。这是思的功夫,更是行的功夫,是他多少年来对于教育教学的独特领悟和积淀。

我欣赏玉贞校长这样的校园散文创作,欣赏他以创作推进教育教学,以创作不断完善自我。读着这些散文,我们会鲜明地感觉到,作者非常自觉地在学习和实践着我国传统教育家的精神和风范,学习他。们以宏阔的社会大视野和使命感,身在校园,心怀天下;学习他们以“任重而道远”的社会意识观察人生、认识教育的真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希望大家都能够来读一读玉贞校长的这本集子,它或许会让你从中悟出很多。

是为序。

2011年5月9日

(苏立康,北京教育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内容推荐

王玉贞,男,1961年11月生于山东曲阜,大学学历,中共党员,现任曲阜市实验中学校长。

《思乐泮水》是王玉贞的第一本散文集。

选入《思乐泮水》的散文,以诗意为主线,辑为“诗性自然”、“诗意生活”、“诗意校园”和“诗化教育”四个专辑。

编辑推荐

王玉贞,男,1961年11月生于山东曲阜,大学学历,中共党员,现任曲阜市实验中学校长。先后任教于曲阜市董庄乡中学、曲阜市第一中学、曲阜市实验中学。被评为济宁市首届初中语文教学能手、首批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和全国优秀语文教师,1996年破格晋升中学高级教师。曾任山东省青年教师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全国文化名城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现为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员。近年来,荣获济宁市名校长、济宁市“十佳校长”等荣誉称号。

《思乐泮水》是其散文作品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22: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