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勋主编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NO.9(2011)转型与战略》是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经济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第13次学术年会的论文集,共收集了国内十多个著名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资深专家学者25篇文章。本书主题是基于转型是未来中国发展主旋律这一出发点,围绕转型重要意义、转型背景、转型方向、转型主要领域、转型路径与方法以及国际转型经验等展开讨论、书中的理论观点具有较强论据性与较高学术性,并提出了合理可行的政策建议,对经济领域的研究者以及相关政府决策者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2011NO.9转型与战略)/当代经济发展战略丛书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作者 | 李成勋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成勋主编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NO.9(2011)转型与战略》是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经济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第13次学术年会的论文集,共收集了国内十多个著名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资深专家学者25篇文章。本书主题是基于转型是未来中国发展主旋律这一出发点,围绕转型重要意义、转型背景、转型方向、转型主要领域、转型路径与方法以及国际转型经验等展开讨论、书中的理论观点具有较强论据性与较高学术性,并提出了合理可行的政策建议,对经济领域的研究者以及相关政府决策者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内容推荐 转型是一国维持经济持续稳健发展保障机制的基本途径。国内外环境变化、经济运行中各种扭曲与失衡、体制机制的不适应、发展战略目标调整等,均需要不断加以校调、修正,这些均与转型密不可分,甚至是转型的基本元素。转型不仅涉及发展方向、结构、模式、方法、途径等领域的调整变化,还包含与经济主体刺激、利益保护与调节、正常运行、包容与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等的改革创新。因此,转型几乎是个包罗万象的复杂大系统,转型具有相当大的普适性,是人类社会更好发展的永恒要求,就连发达经济体也并不意味着其发展模式与体制机制达到了至善至美的境地,同样需要不断调整、创新,这实质上也就是转型过程。事实上,发达经济体在从不发达到发达的飞跃过程中,从来没有停止过转型。如美国、日本等一直在沿着两条路径进行创新——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生产方式转型,通过制度创新推动管理转型——实现持续转型与发展。次贷危机的发生昭示美国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管理机制依然存在巨大的问题,反危机中美国反思并采取了包括金融监管、财政体制、新能源技术创新等在内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以克服危机、稳定增长和谋求后危机时代抢占创新发展制高点,维持大国霸权地位。 对于经济发展模式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的国家,如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中国、俄罗斯以及中东欧、越南、古巴等其他国家,转型更是重要而持久的课题。持续转型让这些发展模式与制度落后国家不断挣脱体制机制束缚,解放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并加速融人全球化进程,成效明显。如中国通过30余年的转型,现代经营方式改革与相关制度创新建设都获得了巨大变化,转型持续推进与深化,为经济发展以及国际化进程开辟了广阔通道,中国经济实力、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俄罗斯以及其他一批转型国家也取得了程度不同的成就。转型成为贯穿每个时代和覆盖几乎所有国家的主题,是世界文明进步发展永不过时的关键词。 同时,这样或那样的旧的发展模式与体制机制缺陷及其残余,或者新产生的不适应成分,依然是很多国家尤其是转型期国家取得更大经济发展成就、提升国民财富水平、加速融入国际化以及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障碍和桎梏。 对于正处于转型攻坚阶段的中国来说,转型更是有效化解过去30多年改革转型不彻底、解决经济快速发展中增长方式落后、各种扭曲和矛盾积聚、可持续性不高、经济社会不够和谐等诸多严重问题,促进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也是刚刚开启的“十二五”时期真正落实创新发展与又好又快新阶段的根本出路和不竭动力源泉。 2010年10月18日举行的中共十七大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NO.9(2011)转型与战略》正是基于转型是未来中国发展主旋律这一出发点,围绕转型重要意义、转型背景、转型方向、转型主要领域、转型路径与方法,以及国际转型经验等展开讨论。在第一篇“转型方向”中,给出了中国经济转型进入新阶段的判断,指出了切换经济增长动力、推动经济社会大转型的意义,并提出了构建转变发展方式的科学机制和评价准则对于推动转型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为使转型切实落到实处、进一步探讨转型方向路径奠定了基础。在第二篇“转型路径”中,从不同视角具体考察了转型方向与路径选择,如强调了调整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绿色产业、新能源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对于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重要意义,并指出进一步推进财税改革、金融改革,促进公平消费与绿色消费,推进对外开放、外贸发展转型,促进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走出去步伐,有效应对新时期劳动力成本上升与通货膨胀压力,等等,通过对上述一些重要领域问题的解析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使经济发展转型建立在比较系统、扎实的基础之上,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转型落到实处,无疑为政府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转型政策提供了参考。在第三篇“转型比较”中,对中国与俄罗斯的改革转型进行了综合比较,并在金砖国家框架下对经济增长模式进行了比较,从国际视角清晰地观察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与问题,以及其他金砖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对于中国的积极借鉴意义。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NO.9(2011)转型与战略》由李成勋担任主编。 目录 第一篇 转型方向 中国经济增长进入转型新阶段 切换经济增长动力推动经济社会大转型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中国面临的挑战与下一改革方向 经济发展方式评价准则初探 第二篇 转型路径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要素与实现途径 基于以人为本视角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产业革命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产业转型与我国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 清洁消费是清洁生产的源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路径之一 税收调控、税制改革与社会发展转型 科技创新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消费公平、起点公平与社会公平 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心态与经济体制转型 强化资产负债双边主动管理向资源节约型银行转变 农村信用社体制转型的研究 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表现及化解措施 减税、扩大内需与发展转型——基于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型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我国服务贸易及生产性服务业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 科技型企业:通过“走出去”实现跨越与转型 科技型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成本分析 第三篇 转型比较 后金融危机时期转轨国家经济发展态势分析 金砖国家增长方式比较 经济转轨与制度变迁方式比较研究——以中俄改革战略演变为背景的分析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