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校六记(精)》编著者杨绛。
本书写于1980年,香港《广角镜》杂志1981年4月号最早刊登,三联书店1981年初版。书中记述了1970—1972年间作者夫妇在河南干校的种种“琐细的旧闻和飘忽的感受”,作者用温婉淡然、近乎白描的手法为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画了一幅意味深长的剪影。钱锺书在《干校六记·小引》中说:“干校两年多的生活是在这个批判斗争的气氛中度过的……‘记劳’,‘记闲’,记这,记那,都不过是这个大背景的小点缀,大故事的小穿插。”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干校六记(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杨绛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干校六记(精)》编著者杨绛。 本书写于1980年,香港《广角镜》杂志1981年4月号最早刊登,三联书店1981年初版。书中记述了1970—1972年间作者夫妇在河南干校的种种“琐细的旧闻和飘忽的感受”,作者用温婉淡然、近乎白描的手法为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画了一幅意味深长的剪影。钱锺书在《干校六记·小引》中说:“干校两年多的生活是在这个批判斗争的气氛中度过的……‘记劳’,‘记闲’,记这,记那,都不过是这个大背景的小点缀,大故事的小穿插。” 内容推荐 《干校六记(精)》编著者杨绛。 《干校六记(精)》是中国现代散文的高峰和典范。书中记述了1970~1972年间作者夫妇在河南干校的种种“琐细的旧闻和飘忽的感受”,作者用温婉淡然、近乎白描的手法为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画了一幅意味深长的剪影。钱锺书在《干校六记·小引》中说:“干校两年多的生活是在这个批判斗争的气氛中度过的……‘记劳’,‘记闲’,记这,记那,都不过是这个大背景的小点缀,大故事的小穿插。” 目录 小引 (钱锺书) 一 下放记别 二 凿井记劳 三 学圃记闲 四 “小趋”记情 五 冒险记幸 六 误传记妄 试读章节 一 下放记别 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前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简称学部。我们夫妇同属学部;默存在文学所,我在外文所。一九六九年,学部的知识分子正在接受“工人、解放军宣传队”的“再教育”。全体人员先是“集中”住在办公室里,六、七人至九、十人一间,每天清晨练操,上下午和晚饭后共三个单元分班学习。过了些时候,年老体弱的可以回家住,学习时间渐渐减为上下午两个单元。我们俩都搬回家去住,不过料想我们住在一起的日子不会长久,不日就该下放干校了。干校的地点在纷纷传说中逐渐明确,下放的日期却只能猜测,只能等待。 我们俩每天各在自己单位的食堂排队买饭吃。排队足足要费半小时;回家自己做饭又太费事,也来不及。工、军宣队后“连锅端”——就是拔宅下放,好像是奉命一去不复返的意思。没用的东西、不穿的衣服、自己宝贵的图书、笔记等等,全得带走,行李一大堆。当时我们的女儿阿圆、女婿得一,各在工厂劳动,不能叫回来帮忙。他们休息日回家,就帮着收拾行李,并且学别人的样,把箱子用粗绳子密密缠捆,防旅途摔破或压塌。可惜能用粗绳子缠捆保护的,只不过是木箱铁箱等粗重行李;这些木箱、铁箱,确也不如血肉之躯经得起折磨。 经受折磨,就叫锻炼;除了准备锻炼,还有什么可准备的呢。准备的衣服如果太旧,怕不经穿;如果太结实,怕洗来费劲。我久不缝纫,胡乱把耐脏的绸子用缝衣机做了个毛毯的套子,准备经年不洗。我补了一条裤子,坐处像个布满经线纬线的地球仪,而且厚如龟壳。默存倒很欣赏,说好极了,穿上好比随身带着个座儿,随处都可以坐下。他说,不用筹备得太周全,只需等我也下去,就可以照看他。至于家人团聚,等几时阿圆和得一乡间落户,待他们迎养吧。 转眼到了十一号先遣队动身的日子。我和阿圆、得一送行。默存随身行李不多,我们找个旮旯儿歇着等待上车。候车室里,闹嚷嚷、乱哄哄人来人往;先遣队的领队人忙乱得只恨分身无术,而随身行李太多的,只恨少生了几双手。P1-P3 序言 《干校六记》是中国现代散文的高峰和典范。作者杨绛(19ll-),原名杨季康,著名作家、翻译家和学者,江苏无锡人。毕业于东吴大学,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肄业。1935年与钱锺书结婚后共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1952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及随笔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杂忆与杂写》、《我们仨》、《走在人生边上——自问自答》等,译作有《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本书写于1980年,香港《广角镜》杂志1981年4月号最早刊登,三联书店1981年初版。书中记述了1970—1972年间作者夫妇在河南干校的种种“琐细的旧闻和飘忽的感受”,作者用温婉淡然、近乎白描的手法为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画了一幅意味深长的剪影。钱锺书在《干校六记·小引》中说:“干校两年多的生活是在这个批判斗争的气氛中度过的……‘记劳’,‘记闲’,记这,记那,都不过是这个大背景的小点缀,大故事的小穿插。” 杨绛的散文洗练畅达、蕴藉有致、涉笔成趣;她既受中西文化之熏陶,又极富文学才华,写人记事喜从细节着手,或工笔或写意,常寥寥数语即使笔下世界形神兼备,姿态宛然,体现了她通达的心智与对人情世相的悉心洞察。她文章中还常透出一股机智俏皮,尤擅勾画和讥诮人性的弱点,所谓婉而多讽——而对这弱点,她则抱着一种同情之理解与宽容,讥诮背后的温情和悲悯让人回甘无穷;而她表达情感的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则最为人称道,认为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胡乔木先生对此书有脍炙人口的十六字评价:“悱恻缠绵,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句句真话。”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