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著名的科幻三部曲之一。小说讲述了法国博物学家阿龙纳教授应邀登上一艘驱逐舰,参与追捕当时盛传的海上“怪物”,不幸被“怪物”俘获的故事。而所谓的“怪物 ”竟是一艘当时无人知晓的潜水艇。潜水艇艇长邀请阿龙纳教授一行三人做海底旅行。沿途,他们饱览了海底变幻无穷的奇异景观和形形色色的生物,经历了种种危险。最后,当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等三人不辞而别,将他们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诸于世。小说悬念迭出,高潮频起,趣味盎然,蕴含着鲜明的爱憎和广博的地理知识,使人们在获得极大的精神享受的同时,感受自然的神奇和科学的力量。
儒勒·凡尔纳编著的《海底两万里》是世界科幻小说选粹之一,《海底两万里》讲述了:海上出现了“海怪”,阿龙纳教授和仆人康赛尔,鱼叉手尼德·兰乘着林肯号军舰追捕怪物。林肯号被怪物攻击,他们意外落水,成了俘虏,并发现怪物其实是一艘非常先进的潜水船鹦鹉螺号。他们跟随鹦鹉螺号在海底旅行了将近十个月,饱览了海底奇景和各种神奇生物。他们在海底狩猎,参观海底森林、海底煤矿,打捞沉船宝藏,与鲸鱼、章鱼搏斗,去南极海域探险……整个航程惊险刺激、高潮迭起。
看来,只有一国的政府才有实力建造这种船只。为了相互制衡,一个国家很可能瞒着其他国家制造这种破坏力极强的武器。但这一假设因为各种政府的声明而不攻自破,因为这关系到人类的公共利益——既然各个洲的海上交通都受到了威胁,那么各国政府的真诚态度不应该受到质疑。
关于这个庞然大物的谈论似乎又回到了原点,人们开始继续发挥想象,炮制出许多荒诞不经的说法。
就在我逗留纽约期间,不少人就此事来征求我的看法。因为我曾经出版过一本有关深海秘密的专著,受到了科学家们的青睐,这样一来,我就成了自然历史这个冷门学科的专家。人们很想知道我的观点,因为疑点众多,我无法明确自己的想法,但在《纽约先驱报》的一再要求下,我只能勉为其难地从政治和科学的角度谈了这个问题。而且,我还选录了以前精心撰写的文章,发表在4月30日的报纸上。
我是这样写的:
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一现实,即海底确实有某种力量非凡的海洋生物存在。
地球上生活着形形色色的生物,有的我们了解,有的我们不了解。
如果我们对所有的生物还没足够的了解,如果大自然还对我们保守着某些海洋生命的秘密,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承认新型鱼类或鲸类的存在。它们生活在我们现有的探测器无法触及的水层,因为发生了某种未知的事情,或者只是因为在海底待久了,想出来透透气,就突然浮到海面上来了。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如果我们已经彻底了解了所有的生物,那我们就必须从已经分过类的海洋生物中找出我们正在讨论的这种动物。在这种情况下,我倾向于认定它是一种大型的角鲸。一般的角鲸长度约60英尺,假如将其放大5至1 O倍,再赋予它相应的致命武器和力量,就是现在这个海上动物了。它与香农号军官们测定的长度相符,也有撞穿斯科蒂亚号所需的力量。
角鲸有一枚坚硬如钢的长牙,它虽能像钻头轻松穿透木桶那样穿透船体,却无法轻易地从船体里抽出。巴黎医学院的博物馆里就有这样的长牙,长7英尺4.5英寸,根部达1 9英寸厚。
如果把这种武器放大1 O倍,让角鲸也强壮1 O倍,再想象其以每小时20英里的速度航行,甚至这种速度再提高一倍,其威力可想而知。
因此,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我坚持认为这是一种比例异常的独角鲸,大小和力量与一艘战舰相当,身前长着的长牙与军舰上的金属撞角一样,它还具有战舰的重量和动力。
这种神秘的现象只能这样解释了,不管人们看到的、感觉到的是什么,但也有可能是一种幻觉。
其实上面的几段话说得很含糊,明显底气不足,但为了保全我的专业名声,避免成为美国人的笑柄(因为他们总喜欢嘲笑别人),我给自己留了个台阶下,事实上,我是承认这个巨兽存在的。
我的文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因此反响很大,文中提出的观点为大家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海洋的神秘又成了想象的载体。因为海洋里孕育了我们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或许其中还蕴藏着叫人难以置信的巨型软体动物,让人望而生畏的甲壳类动物。为什么不呢?很久很久以……
P7-8
儒勒·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
——西蒙·莱克(蒂艇发明者)
凡尔纳的小说启发了我的思想,使我按一定方向去幻想。
——齐奥尔斯基(俄国宇航之父)
现代科技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预言付之实践的过程。
——利奥泰(法兰西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