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条件下环状碳酸酯的催化合成》由吕小兵著,从CO2的催化活化着手,研究在超临界状态下CO2和环氧烷烃的环加成反应。探索超临界化学反应中,CO2即左反应溶剂又左反应底物的优势。吕小兵,多年来从事超临界条件下环状碳酸酯的催化合成,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超临界条件下环状碳酸酯的催化合成/大连理工大学学术文库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化学 |
作者 | 吕小兵 |
出版社 |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超临界条件下环状碳酸酯的催化合成》由吕小兵著,从CO2的催化活化着手,研究在超临界状态下CO2和环氧烷烃的环加成反应。探索超临界化学反应中,CO2即左反应溶剂又左反应底物的优势。吕小兵,多年来从事超临界条件下环状碳酸酯的催化合成,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 内容推荐 《超临界条件下环状碳酸酯的催化合成》由吕小兵著,从CO2的催化活化着手,研究超临界状态下CO2和环氧烷烃的环加成反应,探索超临界化学反应中,CO2既作反应溶剂又作反应底物的优势。 为了解超临界状态下均相催化CO2和环氧乙烷生成碳酸乙烯酯反应过程中的相变化,研究了恒定组成的CO2/环氧乙烷二元体系在不同温度下和CO2/环氧乙烷/碳酸乙烯酯三元体系在反应温度下的相平衡,发现了CO2/环氧乙烷二元体系的混合临界性质,推测出超临界状态下CO2和环氧烷烃的环加成反应过程中必将发生相分离。 《超临界条件下环状碳酸酯的催化合成》实现了超临界条件下均相催化CO2和环氧乙烷生成碳酸乙烯酯,探讨了反应过程中的相变及其对环加成反应速率的影响。 目录 1绪论 2文献综述 2.1引言 2.2超临界流体及其性质 2.3超临界流体作为化学反应溶剂的优势 2.4超临界化学反应装置 2.5超临界化学反应的研究现状 2.5.1超临界流体中的均相催化反应 2.5.2超临界流体中的多相催化反应 2.5.3超临界流体中的酶催化反应 2.5.4超临界流体中的高分子合成 2.5.5超临界化学反应新的发展方向 2.6小结 2.7本书研究工作 3超临界条件下二氧化碳/环氧乙烷二元体系以及它们与碳酸乙烯酯三元体系相行为调查 3.1引言 3.2实验部分 3.2.1原料及其提纯 3.2.2实验设备 3.2.3分析及数据处理 3.3结果与讨论 3.3.1超临界二氧化碳/环氧乙烷二元体系中相行为的调查 3.3.2CO2/环氧乙烷混合物的虚拟临界性质 3.3.3超临界二氧化碳/环氧乙烷/碳酸乙烯酯三元体系的相平衡 3.3.4超临界条件下均相催化CO2和环氧乙烷环加成反应过程中相行为的推测 3.4小结 4超临界条件下碳酸乙烯酯的均相催化合成 4.1引言 4.2实验部分 4.2.1原料及其提纯 4.2.2四齿席夫碱配体的合成 4.2.3四齿席夫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4.2.4仪器 4.2.5环加成反应 4.3结果与讨论 4.3.1超临界二氧化碳/环氧乙烷混合物的性质 4.3.2四齿席夫碱铝配合物的催化性能 4.3.3路易斯碱对席夫碱铝配合物催化性能的促进效应 4.3.4席夫碱铝配合物/季铵盐或季膦盐双功能催化剂的协同效应 4.3.5SalenAIX中苯环上取代基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 4.3.6反应时间的影响 4.3.7影响CO2与环氧乙烷环加成反应的其他因素 4.3.8其他四齿席夫碱金属配合物的催化性能 4.3.9超临界条件下碳酸丙烯酯的催化合成 4.4小结 5四齿席夫碱铝配合物催化CO2与环氧烷烃环加成反应机理的研究 5.1引言 5.2四齿席夫碱铝配合物催化的反应体系 5.2.1环氧乙烷的开环 5.2.2CO2的活化及活化CO2对Al-O键的插入 5.3Lewis碱性配体对席夫碱铝配合物催化CO2和环氧乙烷环加成反应的促进效应 5.4四齿席夫碱铝配合物/季铵盐或季膦盐双功能催化剂的协同效应 5.5小结 6环加成反应催化剂的负载化研究 6.1引言 6.2实验部分 6.2.1原料 6.2.2合成 6.2.3环加成反应 6.2.4化学分析 6.2.5仪器 6.3结果与讨论 6.3.1MCM-41介孔材料负载可溶性氯铝酞菁 6.3.2MCM-41负载席夫碱铝、钴配合物 6.4小结 7超临界条件下由C02和环氧乙烷连续化合成碳酸乙烯酯 7.1引言 7.2实验部分 7.2.1席夫碱钴配合物的负载化 7.2.2仪器设备 7.2.3连续化反应装置(图7.2.2) 7.3结果与讨论 7.4小结 8超临界流体用于萃取母体MCM-41介孔材料中的模板剂 8.1引言 8.2实验部分 8.2.1原料 8.2.2萃取工艺 8.3结果与讨论 8.3.1搅拌式反应釜中的超临界流体萃取 8.3.2连续流动超临界流体萃取MCM-41介孔材料中的模板剂 8.4小结 9MCM-41介孔材料中模板剂的超临界萃取和材料表面的同时改性 9.1引言 9.2实验部分 9.2.1原料 9.2.2铜配合物[(TPED)2CuCl2]的合成 9.2.3MCM-41材料的改性 9.2.4铜含量分析 9.3结果与讨论 9.4小结 10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创新点摘要 作者学术成果索引 致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