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茅盾小说经典/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名著一本通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茅盾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茅盾是讲究小说结构艺术的大师,他的小说呈现一种蛛网状的复式结构,把众多的人物,复杂的情节,纷繁交错的线索,全都有机地黏合在各个结点上。人物的性格命运便由这一个个密集分布的结构点展开,丝丝入扣,严谨完整。漂亮的结构,丰满的人物,是艺术的灵与肉,自然会成就写实主义的杰作。

《茅盾小说经典》选收了茅盾先生最经典的短篇小说7篇,中篇小说2篇。包括:《创造》、《小巫》、《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水藻行》、《幻灭》、《动摇》等。

内容推荐

茅盾的长篇小说蜚声文坛,影响广泛,开创了史诗式长篇小说文体,促成了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文体的成熟。他的中、短篇小说创作,与长篇小说一样,始终秉持着对社会对人生深刻变化的剖析,在剖析中科学地记录社会的深刻变化。

《茅盾小说经典》选收了茅盾先生最经典的短篇小说7篇,中篇小说2篇。

为了帮助青少年读者更准确地理解现代文学经典名著,编选者对原著中生僻的字和词做了必要的注释,并在每篇小说后附有简短的解读评点。相信读者朋友翻开《茅盾小说经典》的同时,一定会体验到高效通畅的阅读快感。

目录

导论

创造

小巫

林家铺子

春蚕

秋收

残冬

水藻行

幻灭

动摇

茅盾年表(1896—1981)

试读章节

创造

靠着南窗的小书桌,铺了墨绿色的桌布,两朵半开的红玫瑰从书桌右角的淡青色小瓷瓶口边探出来,宛然是淘气的女郎的笑脸,带了几分“你奈我何”的神气。冷笑着对角的一叠正襟危坐的洋装书,它们那种道学先生的态度,简直使你以为一定不是脱不掉男女关系的小说。赛银墨水盒横躺在桌子的中上部,和整洁的吸墨纸版倒成了很合式的一对。纸版的一只皮套角里含着一封旧信。那边西窗下也有个小书桌。几本卷皱了封面的什么杂志。乱丢在桌面,把一座茶绿色玻璃三棱形的小寒暑表也推倒了;金杆自来水笔的笔尖吻在一张美术明信片的女子的雪颊上。其处凝结了一大点墨水,像是它的黑泪,在悲伤它的笔帽的不知去向;一只刻镂得很精致的象牙的兔子,斜起了红眼睛,怨艾地瞅着旁边的展开一半的小纸扇,自然为的是纸扇太无礼,把它挤倒了,——现在它撒娇似的横躺着,露出白肚皮上的一行细绿字:“娴娴三八初度纪念。她的亲爱的丈夫君实赠。”然而“丈夫”二字像是用刀刮过的。

织金绸面的沙发榻蹲在东壁正中的一对窗下,左右各有同式的沙发椅做它的侍卫。更左,直挺挺贴着墙壁的,是一口两层的木橱,上半层较狭,有一对玻璃门,但仍旧在玻片后衬了紫色绸。和这木橱对立的,在右首的沙发椅之右,是一个衣架,擎着雨衣斗篷帽子之类。再过去,便是东壁的右窗;当窗的小方桌摆着茶壶茶杯香烟盒等什物。再过去,到了壁角,便是照例的梳妆台了。这里有一扇小门,似乎是通到浴室的。椭圆大镜门的衣橱,背倚北壁,映出西壁正中一对窗前的大柚木床,和那珠络纱帐子,和睡在床上的两个人。和衣橱成西斜角的,是房门,现在严密的关着。

沙发榻上乱堆着一些女衣。天蓝色沙丁绸的旗袍,玄色绸的旗马甲,白棉线织的胸褡,还有绯色的裤管口和裤腰都用宽紧带的短裤:都卷作一团,极像是洗衣作内正待落漂白缸,想见主人脱下时的如何匆忙了。榻下露出镂花灰色细羊女皮鞋的发光的尖头;可是它的同伴却远远地躲在梳妆台的矮脚边,须得主人耐烦的去找。床右,近门处,是一个停火几,琥珀色绸罩的台灯庄严地坐着,旁边有的是:角上绣花的小手帕,香水纸,粉纸,小镜子,用过的电车票,小银元,百货公司的发票,寸半大的皮面金头怀中记事册,宝石别针,小名片,——凡是少妇手袋里找得出来的小物件,都在这里了。一本展开的杂志,靠了台灯的支撑,又牺牲了灯罩的正确的姿势,异样地直立着。台灯的古铜座上,有一对小小的展翅作势的鸽子,侧着头,似乎在猜详杂志封面的一行题字:《妇女与政治》。

太阳光透过了东窗上的薄纱,洒射到桌上椅上床上。这些木器,本来是漆的奶油色,现在都镀上了太阳的斑剥的黄金了。突然一辆急驰的汽车的啵啵的声音——响得作怪,似乎就在楼下,——惊醒了床上人中间的一个。他睁开倦眼,身体微微一动。浓郁的发香,冲入他的鼻孔;他本能的转过头去,看见夫人还没醒,两颊绯红,像要喷出血来。身上的夹被。早已撩在一边,这位少妇现在是侧着身子;只穿了一件羊毛织的长及膝弯的贴身背心,所以臂和腿都裸浴在晨气中了,珠络纱筛碎了的太阳光落在她的白腿上就像是些跳动的水珠。

——太阳光已经到了床里,大概是不早了呵。

君实想,又打了个呵欠。昨晚他睡得很早。夫人回来,他竟完全不知道;然而此时他还觉得很倦,无非因为今晨三点钟醒过来后,忽然不能再睡,直到看见窗上泛出鱼肚白色,才又朦朦的像是睡着了。而且就在这半睡状态中,他做了许多短短的不连续的梦;其中有一个,此时还记得个大概,似乎不是好兆。他重复闭了眼,回想那些梦,同时轻轻地握住了夫人的一只手。

梦,有人说是日间的焦虑的再现,又有人说是下意识的活动;但君实以为都不是。他自说,十五岁以后没有梦;他的夫人就不很相信这句话:

“梦是不会没有的,大概是醒后再睡时遗忘了。”她常常这样说。

“你是多梦的;不但睡时有梦,开了眼你还会做梦呵!”君实也常常这么反驳她。

现在君实居然有了梦,他自觉是意外;并且又证明了往常确是无梦,不是遗忘。所以他努力要回忆起那些梦来,以便对夫人讲。即使是这样的小事情,他也不肯轻轻放过;他不肯让夫人在心底里疑惑他的话是撒谎;他是要人时时刻刻信仰他看着他听着他,摊出全灵魂来受他的拥抱。

他轻快地吐了口气,再睁开眼来,凝视窗纱上跳舞的太阳光;然后,沙发榻上的那团衣服吸引了他的视线,然后,迅速的在满房间掠视一周,终于落在夫人的脸上。不知道为什么,这位熟睡的少妇,现在眉尖半蹙,小嘴唇也闭合得紧紧的,正是昨天和君实呕气时的那副面目了。近来他们俩常有意见上的不合;娴娴对于丈夫的议论常常提出反驳,而君实也更多的批评夫人的行动,有许多批评,在娴娴看来,简直是故意立异。娴娴的女友李小姐。以为这是娴娴近来思想进步,而君实反倒退步之故。这个论断,娴娴颇以为然;君实却绝对不承认,他心里暗恨李小姐,以为自己的一个好好的夫人完全被她教唆坏了,昨天便借端发泄,很犀利的把李小姐批评了一番,最使娴娴不快的,是这几句:

“……李小姐的行为,实在太像滑头的女政客了。她天天忙着所谓政治活动,究竟她明白什么是政治?娴娴,我并不反对女子留心政治,从前我是很热心劝诱你留心政治的,你现在总算是知道几分什么是政治了。但要做实际活动——嘿!主观上能力不够,客观上条件未备。况且李小姐还不是把政治活动当作电影跳舞一样,只是新式少奶奶的时髦玩意罢了。又说女子要独立,要社会地位,咳,少说些门面话罢!李小姐独立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社会地位?我知道她有的地位是在卡尔登,在月宫跳舞场!现在又说不满于现状,要革命;咳,革命,这一向看厌了革命,却不道还有翻新花样的在影戏院跳舞场里叫革命!……”

君实说话时的那种神气——看定了别人是永远没出息的神气,比他的保守思想和指桑骂槐,更使娴娴难受;她那时的确动了真气。虽然君实随后又温语抚慰,可是娴娴整整有半天纳闷。

现在君实看见夫人睡中犹作此态,昨日的事便兜上心头;他觉得夫人是精神上一天一天的离开他,觉得自己再不能独占了夫人的全灵魂。这位长久拥抱在他思想内精神内的少妇,现在已经跳了出去,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见解了。这在自负很深的君实,是难受的。他爱他的夫人,现在也还是爱;然而他最爱的是以他的思想为思想以他的行动为行动的夫人。不幸这样的黄金时代已成过去,娴娴非复两年前的娴娴了。

想到这里,君实忍不住微微喟了口气。他又闭了眼,冥想夫人思想变迁的经过。他记得前年夏天在莫干山避暑的时候,娴娴曾就女子在社会中应尽的职务一点发表了独立的意见;难道这就是今日趋向各异的起点么?似乎不是的,那时娴娴还没认识李小姐;似乎又像是的,此后娴娴确是一天一天的不对了。最近的半年来,她不但思想变化,甚至举动也失去了优美细腻的常态,衣服什物都到处乱丢,居然是“成大事者不修边幅”的气派了。君实本能的开眼向房中一瞥,看见他自己的世界缩小到仅存南窗下的书桌;除了这一片“干净土”,全房到处是杂乱的痕迹,是娴娴的世界了。

在沉郁的心绪中,君实又回忆起娴娴和他的一切琐屑的龃龉来。莫干山避暑是两心最融洽的时代,是幸福的顶点,但命运的黑丝,似乎也便在那时走进了他们的生活;似乎娴娴的变态,最初是在趣味方面发动的,她渐渐的厌倦了静的优雅的,要求强烈的刺激,因此在起居服用上常常和君实意见相反了。买一件衣料,看一次影戏,上一回菜馆,都成为他们俩争执的题材;常常君实喜欢甲,娴娴偏喜欢乙,而又不肯各行其是,各人要求自己的主张完全胜利。结果总是牺牲了一方面。因为他们都觉得“各行其是”的办法徒然使两人都感不快,倒不如轮替着都有失败都有胜利,那时,胜利者固然很满意,失败者亦未始没有相当的报偿,事过后的求谅解的甜蜜的一吻便是失败者的愉快。这样的争执,当第一二次发生时,两人的确都曾认真的烦恼过,但后来发现了和解时的澈骨的美趣,他们又默认这也是爱的生活中不可少的波澜。所以在习惯了以后,君实常常对娴娴说:

“这回又是你得了胜利了。但是,漂亮的少奶奶,娇养的小姐,你不要以为你的胜利是合理的,是久长的。”

于是在软颤的笑声中,娴娴偎在君实的怀中,给他一个长时间的吻。这是她的胜利的代价,也是她对于丈夫为爱而让步的热忱的感谢。

但是不久这种爱的戏谑的神秘性也就磨钝了。当给与者方面成为机械的照例的动作时,受者方面便觉得嘴唇是冷的,笑是假的,而主张失败的隐痛却在心里跳动了,况且娴娴对于自己的主张渐渐更坚持,差不多每次非她胜利不可,于是本不愿意的“各行其是”也只好实行了。这便是现在君实在卧室中的势力范围只剩了一个书桌的原因之一。

思想上的不同,也慢慢的来了。这是个无声的痛苦的斗争。君实曾经用尽能力,企图恢复他在夫人心窝里的独占的优势,然而徒然。娴娴的心里已经有一道坚固的壁垒,顽抗他的攻击;并且娴娴心里的新势力又是一天一天扩张,驱逼旧有者出来。在最近一月中,君实几次感到了自己的失败。他承认自己在娴娴心中的统治快要推翻,可是他始终不很明白,为什么两年前他那样容易的取得了夫人的心,占有了她的全灵魂,而现在却失之于不知不觉,并且恢复又像是无望的。两年前夫人的心,好比是一块海绵,他的每一滴思想,碰上就被吸收了去,现在这同一的心,却不知怎的已经变成一块铁,虽然他用了热情的火来锻炼,也软化不了它。“神秘的女子的心呵!”君实纳闷时常常这样想。他现在唯一的办法是讽刺;希望讽刺的酸味或者可以溶解了娴娴心里的铁。于是李小姐成了讽刺的目标。君实认定夫人的心质的变化,完全是李小姐从中作怪。有时他也觉得讽刺不是正法,许会使娴娴更离他远些。但是,除了这条路更没有别的方法了。“呵,神秘的女子的心!”他只能叹着气这么想。

君实陡然烦躁起来了。他抖开了身上的羊毛毯,向床沿翻过身去;他竞忘记了自己的左手还握住了夫人的一只手。娴娴也惊醒了。她定了下神,把身子挪近丈夫身边,又轻轻的翘起头来,从丈夫的肩头瞧他的脸。

君实闭了眼不动。他觉得有一只柔软的臂膊放到胸口来了。他又觉得耳根边被毛茸茸的细发拂着作痒了。他还是闭着眼不动,却聚集了全身的注意力,在暗中伺察。俄而,竟有暖烘烘的一个身体压上来,另一个心的跳声也清晰地听得;君实再忍不住了,睁开眼来,看见娴娴用两臂支起了上半身,面对面的瞧着他的脸,像一匹猫侦伺一只诈死的老鼠。君实不禁笑了出来。

“我知道你是假睡咧。”

娴娴微笑地说,同时两臂一松,全身落在君实的怀中了。女性的肉的活力,从长背心后透出来,沦浃了君实的肌骨;他委实有些摇摇不能自持了。但随即一个作痛的思想抓住了他的心:这温软的胸脯,这可爱的面庞,这善蹙的长眉,这媚眼,这诱人的熟透樱桃似的嘴唇——一切,这迷人的一切,都是属于他的,确确实实属于他的,然而在这一切以内,隐藏得很深的,有一颗心,现在还感得它的跳动的心,却不能算是属于他的了!他能够接触这名为娴娴的美丽的形骸,但在这有形的娴娴之外,还有一个无形的娴娴——她的灵魂,已经不是他现在所能接触了!这便是所谓恋爱的悲剧么?在恋爱生活中,这也算是失恋么?

他无法排遣似的忍痛地想着,不理会娴娴的疑问的注视。突然一只手掩在他的眼上;细而长的手指映着阳光,仿佛是几枝通明的珊瑚梗。而在那柔腴的手腕上,细珍珠穿成的手串很熨贴的围绕着,凡三匝。这是他们在莫干山消夏的纪念品,前几天断了线,新近才换好的。君实轻轻的拉下了娴娴的手。细珍珠给他的手指一种冷而滑的感觉。他的心灵突然一震。呵,可纪念的珠串!可纪念的已失的莫干山的快乐!祝福这再不能回来的快乐!

君实的眼光惘惘然在这些细珠上徘徊了半晌,然后,像感触了什么似的,倏地移到娴娴的脸上。这位少妇的微带惺忪的眼睛却也正在有所思的对他看。

“我们过去的生活,哪些日子你觉得顶快活?”

君实慢慢的说,像是每个字都经过深长的咀嚼的。

“我觉得现在顶快活。”

娴娴笑着回答,把她的身体更贴紧些。

“你不要随口乱说哟。娴娴,想一想罢——仔细的想一想。”

“那么,我们结婚的第一年——半年,正确的说,是第一个月,最快活。”

“为什么?”

娴娴又笑了。她觉得这样的考试太古怪。

“为什么?不为什么。只因为那时候我的经验全是新的。我以前的生活,好像是一页空白,到那时方才填上了色彩。以前的生活,现在回想起来,并不感到特别兴味,而且也很模糊了。只有结婚后的生活——唔,应该说是结婚后第一个月,即使是顶琐细的一衣一饭,我似乎都记得明明白白。”

君实微笑着点头,过去的事也再现在他眼前了。然而接踵来了感伤。难道过去的欢乐就这么永远过去,永远唤不回来么?

“那么,你呢?你觉得——哪些日子顶快活?”

娴娴反问了。她把左手抚摩君实前额的头发,让珍珠手串的短尾巴在君实眉间晃荡。

“我不反对你的话,但是也不能赞成。在我,新结婚的第一年——或照你说,第一月,只是快乐的起点,不是顶点。我想把你造成为一个理想的女子,那时正是我实现我的理想的开端,有很大的希望鼓舞着,但并未达到真正的快乐。”

“我听你说过这些话好几次了。”

娴娴淡淡的插进来说。虽然从前听得了这些话,也是“有很大的希望鼓舞着”,但现在却不乐意听说自己被按照了理想而创造。

“可是你从来没问过我的理想究竟是成功呢抑是失败。娴娴,我的理想是成功的,但是也失败了。莫干山避暑的时候,你的创造刚好成功。娴娴,你记得我们在银铃山瀑布旁边大光石头上的事么?你本来是颇有些拘束的,但那时,我们坐在瀑布旁边,你只穿了件vest,正和你现在一样。自然这是一件小事,但很可以证明你的创造是完成了,我的理想是实现了。”

君实突然停止,握住了娴娴的臂膊,定着眼睛对她瞧。这位少妇现在脸上热烘烘了;她想起了当时的情形,她转又自怪为什么那时对于此等新奇的刺激并不感得十分的需要。如果在现今呀……

但是君实早又继续说下去了:

“我的理想是实现了,但又立即破碎了!我已经引满了幸福之杯。以前,我们的生活路上,是一片光明,以后是光明和黑暗交织着了。莫干山成了我们生活上的分水岭。从山里回来,你就渐渐改变了。娴娴,你是从那时起,一点一点的改变了。你变成了你自己,不是我所按照理想创造成的你了。我引导你所读的书,在你心里形成了和我各别的见解;我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我不相信书里的真理会有两个。娴娴,你是在书本子以外——在我所引导的思想以外,又受了别的影响,可是你破坏了你自己!也把我的理想破坏了!”

君实的脸色变了,又闭了眼;理想的破灭使他十分痛苦,如梦的往事又加重了他的悒闷。

P7-13

序言

王健

茅盾是我国“五四”以来现代文学运动的先驱者和开拓者之一。他以具有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创作、精深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众多的文学翻译作品,在文学史上竖起了一座丰碑。茅盾的小说因应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社会现实的变化,对鲁迅开创的中国现代短篇小说文体进行了新的拓展,并向中长篇延伸,大大提高了中国现代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反映人的心灵的深度。由于茅盾的创作,中国的现代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开始走向了成熟。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的一个大家庭中,1981年在北京逝世。茅盾的一生始终置身于时代运动的浪潮中。并从中汲取营养来指导他的文学创作。茅盾自小就接受了比较开明的家庭教育,读过私塾,也读过“新学”。其父沈永锡思想开明,是当时的“维新派”人物。由于父亲早逝,茅盾是在母亲的教育下成长的。

中学时代的茅盾就开始积极地投身于辛亥革命的浪潮之中,因学潮被嘉兴府中学斥退后,茅盾转入杭州的安定中学。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预科三年期满后,由于家境窘迫,茅盾于1916年8月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工作。此时,他开始翻译、编辑中外书籍,并开始发表文章。

五四运动期间,茅盾以新文学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和拥护者的姿态为之呐喊助威。1920年,他发表《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和《新旧文学评议之评议》等论文,开始倡导“为人生而艺术”的文学主张。1921年,他与郑振铎、叶圣陶等人创建“文学研究会”,并接手曾被鸳鸯蝴蝶派占据的《小说月报》的编辑工作,将之改革成了新文学的坚固阵地之一。茅盾不仅编辑了大量“新潮小说”,而且还从理论上予以大力支持,发表了一系列文学论文,进一步阐述和完善“为人生而艺术”的文学主张,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学运动的发展。这一时期,茅盾还致力于介绍和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特别是对俄国文学和前苏联文学,做了大量介绍和翻译工作,并给予高度的评价。

与此同时,茅盾积极参加社会革命活动。茅盾是最早从事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革命知识分子之一。1920年他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并参与筹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1925年直接参加了“五卅运动”,并于同年作为左派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代表,赴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留广州工作,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茅盾返沪。1926年底,北伐军占领武汉,成立国民政府,茅盾赴武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官。1927年春,出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编。1927年“四一二政变”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茅盾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

从1925年至1927年这一阶段,可以说,茅盾一直处在革命运动的中心,接触了大量的人和事,极大丰富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不仅为他今后的小说创作提供了大量生动的素材,而且对他创作思想的形成也颇为重要,影响深远。“四一二政变”,给许多思想上没有充分准备的革命知识分子带来了精神上的沉重打击。茅盾正是在这种情状下,带着极为痛苦与矛盾的心境开始从事小说创作。从1927年秋至1928年6月,茅盾很快完成了小说处女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的创作。

1928年7月,茅盾东渡日本,这一时期完成了短篇小说集《野蔷薇》和《泥泞》、《陀螺》、《色盲》等短篇小说,同时还潜心撰写关于中国神话和欧洲神话的论著,先后出版了《神话杂论》、《中国神话研究ABC》、《六个欧洲文学家》、《骑士文学ABC》《近代文学面面观》、《现代文学杂论》等著作,并以《读<倪焕之>》等论文参与国内关于“革命文学”的争论。

1930年4月,茅盾从日本回国,积极参加了刚刚成立不久的左联的活动,并一度担任“左联”执行书记,与鲁迅先生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和社会斗争,促进了左翼文学的蓬勃发展。同年冬天,茅盾开始写作两部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中篇小说《路》和《三人行》。

在左联期间,特别是1932年前后到1937年抗战爆发,是茅盾创作的鼎盛时期,长篇小说《子夜》的问世,奠定了茅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代表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创作由此走向成熟。而《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等短篇小说的发表,不仅拓展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土小说的题材范围,而且赋予了更广泛的社会意义。充分展示了茅盾强大的创作生命力。

 抗战时期,茅盾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先后发表了长篇小说《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和剧本《清明前后》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文革”时期,曾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 1981年辞世。他以自己的积蓄设立文学奖金(后定名为“茅盾文学奖”),奖励优秀的长篇小说创作,茅盾文学奖已成为当代中国文坛最重要的文学奖项之一。

在长达六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茅盾作为“为人生而艺术”最热切的主张者和实践者,站在社会前列,深入现实,正视现实,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揭示社会矛盾,表现时代精神。茅盾不仅是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也是重要的文学理论家,在其大量文学理论和文学研究的论文中,茅盾反复强调“为人生而艺术”的主张,认为文学作品必须反映时代精神和广阔的社会人生,这不仅要求作家能洞察社会生活的各个横断面,而且还要透视社会发展的方向,从而真实地全面地反映社会现象和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思想状况,使文学成为社会历史的画卷。与此同时,茅盾成功地刻画了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绘制了规模宏大的历史画卷,成就了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作品。

茅盾主要是以小说创作闻名于世的。他的长篇小说蜚声文坛,影响广泛,开创了史诗式长篇小说文体,促成了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文体的成熟。他的优秀中短篇小说也因思想的深刻和精湛的艺术表现而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茅盾根据一年多来经历的大革命中的一些人物、事件,以及原来写下的一个小说提纲,创作出了他的第一部小说《幻灭》o发表时用什么笔名却颇费周折。后来,他想到当前革命与反革命的矛盾、革命阵营内部的矛盾、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这大变动时代的矛盾,以及自己生活和思想上的矛盾,就随手在《幻灭》的题目下面写了个新的笔名:矛盾。叶圣陶认为小说写得很好,但是对于笔名,则建议把“矛”改为“茅”,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就有了“茅盾”。不久,茅盾又发表了《动摇》、《追求》,两年后与《幻灭》合成三部曲以《蚀》为名,由开明书店出版。在《蚀》的扉页上,茅盾写下这样的题词:“生命之火尚在我胸中燃炽,青春之力尚在我血管中奔流,我眼尚能谛视,我脑尚能消纳,尚能思维,该还有我报答厚爱的读者诸君及此世界万千的人生战士的机会。营营之声,不能扰我心,我惟以此自勉自励。”193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子夜》,则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拥有着独特的地位,与同一时期的其他长篇小说创作,如老舍的《骆驼祥子》、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李劫人的《死水微澜》等,共同标志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及其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成熟。

茅盾的中、短篇小说创作,与长篇小说一样,始终秉持着对社会对人生深刻变化的剖析,在剖析中科学地真实记录社会深刻变化。正因如此,茅盾的小说创作被评论家归类为社会剖析派。这种“深刻的剖析”是建立在对社会对人生深刻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的。正如当年郁达夫所指出的,茅盾“唯其阅世深了,所以行文每不忘社会”。

他说:“我严格按照生活的真实来写,我相信,只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就能打动读者的心,使读者认清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我是经验了人生才来做小说的,而不是为了说明什么才来做小说的。”茅盾与其他写自我经历为主的作家最大的不同,在于他是理性的小说家,他有着较大的气度、气势和气魄。茅盾认为,“一个做小说的人不但须有广博的生活经验,亦必须有一个训练过的头脑能够分析那复杂的社会现象”;“伟大的作家,不但是一个艺术家,而且同时是思想家,——在现代,并且同时一定是不倦的战士”。

茅盾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对丰富的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从各个阶级的人与人的关系分析中,揭示出特定历史时期生活内容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从作者的许多作品对人物活动及其社会环境的描写中就可见一斑。例如《蚀》三部曲,其对革命知识分子心灵世界的描摹就是建立在大革命前后动荡时代的背景之上的,以客观描述的方法艺术地再现大革命失败前后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心灵历程。描绘和记录时代的史诗性质的作品《子夜》,充分表现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民族工商业陷于困境的时代特征,通过各式各样的人物描写,反映了不同社会集团与阶级和人与人之间尖锐的矛盾和斗争。

茅盾小说史诗般的宏阔和厚重,在于它所展现的广阔的历史画卷式的社会生活。茅盾的小说,异常注重题材的选择及在立意上的开掘,总是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敏锐的洞察力去捕捉那些能够充分把握时代脉搏的重大题材。他的小说,无一不与剧烈的社会变革密切相关。

茅盾在1920年代末的早期创作,以《蚀》三部曲、《虹》以及收入《野蔷薇》中的短篇小说为代表,集中取材于从“五四”到大革命失败期间青年知识分子的生活,透过他们的心灵历程来反映当时中国由社会革命所引起的剧烈的社会变革。1930年代初期和中期的创作鼎盛阶段,以《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与长篇巨著《子夜》为代表。这一时期,茅盾着眼于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波澜壮阔地表现了整个1930年代中国社会的都市、城镇、农村的阶级矛盾和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相交织的社会现实和发展趋势。茅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小说创作,如《第一阶段的故事》、《走上岗位》与《惊蛰》、《春天》等,也无不取材于当时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

茅盾小说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刻性与广阔性,表现在作者在描摹社会生活、展现社会背景、揭示时代精神的同时,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征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茅盾的小说中,人物形象是多种多样的。农民、工人、小市民、知识分子、时代女性、买办资本家、民族资本家、地主恶霸、地下革命者、市井恶棍等,可谓无所不包。在准确把握人物阶级属性的同时,他还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去揭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因而他笔下的诸多人物都具有典型意义。如“农村三部曲”中的老一代农民老通宝、新一代农民多多头,《创造》与《蚀》三部曲与《虹》等小说中的时代女性娴娴、静女士、孙舞阳、章秋柳、梅行素,《子夜》中的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等,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茅盾小说所呈现的宏阔的史诗性和创作态度上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而这也恰恰是今天的文学创作所忽视和欠缺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4: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