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意志”师的生涯可以说是一部“活历史”,从一支小分队发展到团、再到师、最终扩编成军,其间参加西欧、南欧、东线几乎所有重大战役。它赢得了德军中最显赫的荣誉:总共84人获得骑士十字勋章,被誉为“东线消防队”;然而也付出最惨重的代价:总共5万人伤亡,其中包括1500名军官。他们就是德国陆军由起步到壮大,最终步入毁灭的历史写照。《二战德军最强部队(大德意志师战史1939-1944)》从纯军事的角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客观地讲述了大德意志师的组建、训练、装备及其典型的作战过程。本书由马文俊、宓秩捷著。
大德意志师是二战时德国国防军的最精锐部队,被称为“东线德军消防队”,哪里战况危急,它就会被调往那里稳定战局。它是一个著名的攻防兼备的部队,战绩烜赫,给同盟国军队造成过重大损失,不过其最终也逃避不了被苏军消灭的结局。大德意志师的命运可以说就是德国陆军由起步到强大。最终陷入毁灭的缩影。
《二战德军最强部队(大德意志师战史1939-1944)》从纯军事的角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客观地讲述了大德意志师的组建、训练、装备及其典型的作战过程。
《二战德军最强部队(大德意志师战史1939-1944)》由马文俊、宓秩捷著。
5月20日,GD团奉命转移至圣·康坦地区并交由古德里安亲自指挥。即使在当前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英国的飞机还是会给GD团造成不少麻烦,往往能迫使前进中的德军停下步伐、狼狈寻找隐蔽。23日晨,新命令指示朝北挺进敦刻尔克附近的圣·奥梅尔,从当天中午开始,GD团开始向英军法军共同驻守的欧德吕克展开新一轮攻势,但这次多了英国佬压阵,联军的顽强抵抗远超乎想象;仅仅在第一波攻势中,光第1营第2连就阵亡了波赫曼中尉、加百列上士、彼安科上士和雷特芒登下士,如此惨重的代价让上级决定强行穿越圣·皮雷尔至布洛克一线。炮火声中,天色已渐渐变黑,走在这路人马最前面的是第19突击连;由于伸手不见五指,整个强行军过程可以用一片混乱来形容,走丢的车辆不在少数;上级随后令GD团着手向圣·尼古拉斯方向前进并占领那里的桥梁。
那时,原先殿后的第1营也已运动到了圣·皮雷尔至布洛克一线,而团部更是加派人马竭力确保亨纽因一圣·皮雷尔公路这一交通线的安全,也就在这个晚上,第1营找到一辆废弃的火车车厢,舒韦林营长马上下令将受伤战士集中到那里接受治疗,其他人到路旁的农舍里歇息。
24日晨,第1营开始靠前安排火力点,与此同时第2营继续挖掘战壕,第3营和第2营一部则留驻在亨纽因。快中午时第6、第8连逐步强渡埃运河并决心在河岸另一头建立桥头堡;依仗着突击炮支援,快被阳光烤熟的德国人成功了,可纵深只有1000米,不免让人心惊胆战。与此同时,第3营主力仍滞留在亨纽因附近,不久,第10连拿下欧德吕克、控制了整个村庄和附近高地,并俘获一名英国远征军营长、14名军官、1100多名士兵;连德国人自己都奇怪,哪儿冒出来这么多俘虏?
26日,古德里安在这天下午2点驱车来到亨纽因一处贵族庄园里,对着数百名第3营的士官兵发表激情洋溢的演说。又是一天在平静中过去了,27日,全团奉命支援斗志高涨的武装党卫军(LAH)发动进攻,目标是克罗奇特至德林查姆外围高地,并突破联军沿圣·皮雷尔一里内科一洛贝赫所筑起的防线,拖住当面敌军,阻止他们登上停泊在敦刻尔克的渡轮;第1、2、3营沿党卫军战友们的左翼向前运动,掩护侧翼同时向东发展,泥泞和沼泽毫无疑问放慢了部队前进的步伐,还得时刻提防随处可能杀出的英法联军。当营主力将掩护炮火前推到德林查姆纵深时,联军意识到自己大难临头,竟然百十成群地举着白旗向德国人这边走来,而跑得快的残部则往敦刻尔克一带溃散而去。
5月28日,GD团继续向东北挺进。联军这次学聪明了,废弃田间火力点,集中力量并靠近树林和高地构筑战线,显然想为敦刻尔克撤退争取更多时间!在这天,上级的作战目标是迫近皮特伽姆至斯特尼一线,而侦察人员则要前出至贝尔格附近;团主力于当天正午抵达上级指定的战线,开始加固阵地。而英国人则从运河后方调来人马,重新组织起一道新防线,在他们从敦刻尔克全部撤走前显然是不会放弃这里的。但人算不如天算,GD团原定于29日对贝尔格发起的总攻却由于“天灾”而不得不推迟,周围地区的路面被倾盆雨水冲得一塌糊涂,各营只能留驻原地;据说这片离海岸线还算有些距离的阵地还遭到了英国军舰的重炮蹂躏。
当天晚上6点,第3营被划出GD团和第19摩托化军,归入第11步兵旅;该部摸黑上路,在深夜12点时到达目的地,当场接到攻占西卡佩尔城堡的命令。同样在这晚,第1营1个排绕过贝尔格、竭力向西北方挺进,一个晚上把整个团的战线前推了12公里;另在贝尔格城外,第2营曾在这个晚上派出一支突击队对城内守军力量进行了一下试探,结果让人沮丧,侦察人员确认要拿下该城镇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所有试图向敦刻尔克作进一步推进的部队都不得不绕道而行,其间英国飞机仍不停地朝GD团实施小规模空袭。与此同时,第3营没放一枪就拿下城堡,聪明的英国人其实在入夜前就将城堡放弃了,可上级的新命令又来了——连夜随第11步兵旅攻打比利时国界与敦刻尔克间的海岸地带,迫使当面英法联军投降。一场苦战后他们突破了位于本锑至缪伦一线的联军阵地;然而由于后方道路遭到法军部队攻击,第3营的进攻戛然而止。
5月31日一觉醒来,躺在泥里的GD团士兵们失望发现,接下来几天将无所事事,尽管他们中一些人已经可以眺望毗邻皮特伽姆地区的英伦海峡。而眼前在敦刻尔克的那个包围圈被收得更紧了,有不少法国人打着白旗走过战线,由于“斯图卡”的频繁轰炸和大口径火炮猛烈射击,兵员损失日益惨重,联军已经岌岌可危。此刻佛兰德斯的战斗逐渐接近尾声,敦刻尔克桥头堡的抵抗也持续减弱。
到了6月第一天,GD团大部滞留在贝尔格城外战壕里。后方有2个步兵团(第51和第54团)到达贝尔格城外的第2营驻地,古德里安为了保存GD团实力,特命这两个团担负起攻城拔寨的使命。2日,对于被挤压在敦刻尔克的联军而言,唯一还能表现他们存在的活动就是零星几声炮响。到傍晚,贝尔格城已经见不到联军踪影,史托克豪森团长下达向城内全线推进的命令,之后GD团又配合友军于深夜对贝尔格以西展开一次干净漂亮的突击,完全肃清那里的法军残余。3日早上9点,休整补充的指令传达到团部,团长当即命令第2营随同第14侦察营转移至后方的贝尔兹勒,在那里已经有人为他们搭起了帐篷;第3营则继续在泽格尔一卡佩尔地区接受补给、重组部队;损失不大的第1、4营就留驻在原地,由卡车为他们送去燃料和食物。P27-29
“大德意志”(Grossdeutschland,简称GD,下文同)师的生涯可以说是一部“活历史”,从一支小分队发展到团、再到师、最终扩编成军,其间参加西欧、南欧、东线几乎所有重大战役。它赢得了德军中最显赫的荣誉:总共84人获得骑士十字勋章,被誉为“东线消防队”;然而也付出最惨重的代价:总共5万人伤亡,其中包括1500名军官。他们就是德国陆军由起步到壮大,最终步入毁灭的历史写照。
在“上帝—荣誉—祖国”这一铿锵有力的呐喊声中,走在当年的柏林街头,那一队队满身戎装、神采奕奕的高大青年;中午12:00整,他们步伐整齐地穿过勃兰登堡门,担负起战争纪念碑的守卫工作。他们,就是“大德意志”步兵团(前身是柏林卫戍团),一支承载着期望和荣誉的部队。
很难想象哪个国家会特地颁布一道法令来定义一支部队,可的确发生了——该团第一任指挥官冯·史托克豪森(W.von Stockhausen)中校在部队命名典礼上激情洋溢地发言道:“大德意志步兵团的名字多么让人感到自豪,我希望在场每一个人都能体现出伟大德意志军人的精神,像数百年来那样圆满、漂亮地完成我们的使命。正如同我们走在游行队伍最前面一样,如果将来有机会,我们也将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吹响进攻的号角!每个德国士兵都应该时刻忠于他们的座右铭——在军旗下庄严宣誓的他,再也没有属于个人的东西了!他们自豪地服役,效忠自己的誓言,正如对父母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