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桑兵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总说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2

 第二节 观念与取向7

 第三节 做法与释疑18

概念篇分说:解释一词即是作一部文化史29

第一章 近代中国“科学”观念的生成与歧变35

 第一节 “科学”人华36

 第二节 中国“科学”的生成40

 第三节 救亡语境下的“科学”限度56

 第四节 革命立宪论争下的常识之“科学”61

 第五节 结语64

第二章 清末“美术”概念的输入及衍化67

 第一节 “美术”与“雅艺”并存67

 第二节 形而下的“美术”81

 第三节 形而上的“美术”95

 第四节 结语106

第三章 清季外官改制的“地方”困扰108

 第一节 “中央”、“地方”与内外官制不对称110

 第二节 外官改制的“地方”考量113

 第三节 改制症结:直省归属问题的凸显116

 第四节 化解之道:集权与分权的抉择120

 第五节 预备立宪的“地方”困扰124

 第六节 督抚去留的权衡128

 第七节 第二次外官制讨论133

 第八节 制度变动与利益调整139

 第九节 结语144

第四章 中国“少数民族”的生成与演变(1905—1937)148

 第一节 从满汉对比而生“少数民族”149

 第二节 国际视野下的“少数民族”157

 第二节 苏维埃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观171

 第四节 结语177

学科篇分说:分科的学生与分科的历史181

第五章 中国考古学的形成189

 第一节 中国上古史的真相192

 第二节 信史与“文”、“物”195

 第三节 考古学的专门化205

第六章 “中国哲学”发源213

 第一节 “东洋哲学”与“支那哲学”213

 第二节 “泰西哲学”与中国固有学问219

 第三节 “中国哲学”的取向224

 第四节 结语228

第七章 从“经济”到学术:北京大学政治学科的建立230

 第一节 议设京师大学堂:立学宗旨与教学分科231

 第二节 法政科大学的规划及设立238

 第三节 法科改革及其学术化转向245

 第四节 现代政治学科的建立250

 第五节 结语258

第八章 中国“文化学”的学科构建262

 第一节 文化、文明与文化史、文明史263

 第二节 启动与倡导:进入学人视野的新领域271

 第三节 文化论战对“文化学”的激励282

 第四节 建构学科:课程、理论体系与学术共同体294

 第五节 结语:从文化自觉到知识“自觉”305

第九章 近代学术的转承与分合:中山大学人文学科的设置及取向(1926—1949)308

 第一节 从国学到史学308

 第二节 经史致用315

 第三节 从民俗学到人类学329

 第四节 结语345

教育篇分说:“教”与“育”的古今中外347

第十章 “旧有”遭遇“新式”:清季“私塾”与“私塾改良”351

 第一节 清末“私塾”话语的形成353

 第二节 嘈切错杂的“私塾改良”360

 第三节 新话语遭遇活事实370

 第四节 结语374

第十一章 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转型:国立广东(中山)大学的建立与变制376

 第一节 文化争胜与筹建国立大学377

 第二节 学制变更与高专升大384

 第三节 广东高等教育界的统一与国立广东大学变制393

 第四节 整合与提高401

 第五节 结语406

第十二章 政教合一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408

 第一节 政教的分与合409

 第二节 乡村建设政教合一的模式与纠葛418

 第三节 新县制政教合一的合作与分32439

 第四节 政教合一的背景和成因450

 第五节 结语458

文化篇分说:近代中国国字号事物的命运463

第十三章 “以变通文字为最先”:清季社会思潮与切音字运动467

 第一节 文字与富强470

 第二节 中西学战与切音字运动476

 第三节 言文合一的文字观484

 第四节 文字与进化491

 第五节 文字的“双轨制”方案498

 第六节 结语505

第十四章 清季军、警、学冠服因革507

 第一节 清代冠服与礼制源流508

 第二节 清季新军改易西式制服513

 第三节 西式警察服装的制定521

 第四节 文学堂冠服的以中纳西526

 第五节 军、警、学西化服饰推行中的阻碍532

 第六节 军、学界自行剪辫易服543

 第七节 社会风尚变化与民众剪辫易服548

 第八节 西潮与清季冠服变制554

第十五章 复制知识:晚清《国粹学报》的博物图画558

 第一节 复兴古学:国学保存会博物学知识的传播560

 第二节 察其形状:绘图者蔡守的田野工夫561

 第三节 考诸蕃书:蔡守参考的西洋博物学书籍566

 第四节 粗谙九译:蔡守的西书来源与英语能力573

 第五节 濡染画风:晚清岭南绘画的实用主义与写实主义577

 第六节 创新技术:神州国光社采用的印刷技术与经营手法584

 第七节 结语:知识体系的裂变589

第十六章 “国医”:近代中医的转型与再造592

 第一节 重省中西医汇通史:差异何在594

 第二节 国医建构之初:国学与国粹形象597

 第三节 国医转型的关键年代601

 第四节 型塑科学国医的困境605

 第五节 国医的国家民族责任617

 第六节 结语:一次失败的“成功”转型625

制度篇分说:章程条文与社会常情及其变态631

第十七章 清季财政改行预算制637

 第一节 新知引介638

 第二节 局部尝试653

 第三节 “老树接新枝”658

 第四节 旧制排异672

 第五节 结语683

第十八章 从“置邮传命”到“裕国便民”:晚清邮驿与邮政制度转型686

 第一节 官民两分的清代邮递体系687

 第二节 欧美新式邮政知识的传人695

 第三节 大清邮政的试办与正式开办699

 第四节 官制改革下的大清邮政714

 第五节 结语724

第十九章 从吏部到内阁铨叙局:清季文官铨选机构变迁727

 第一节 晚清吏部地位逐渐下降729

 第二节 吏部挽回颓势的努力741

 第三节 吏部裁撤753

 第四节 内阁叙官局初步运作761

参考文献767

后记785

编辑推荐

桑兵主编的《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分为概念、学科、教育、文化、制度5篇,共19章,分别探讨与主题密切相关的解释一词即是作一部文化史、分科的学史与分科的历史、“教”与“育”的古今中外、近代中国国字号事物的命运、章程条文与社会常情及其变态等重大问题。概念篇以科学、美术、地方、少数民族为例,由史事展现概念的发生、演化进程及其含义的复杂;学科篇以考古学、中国哲学、北京大学政治学科的成立、中国“文化学”的学科建构以及中山大学人文学科的取向为例,显示以分科为科学的影响以及古今中外学问的不同条理系统的缠绕;教育篇分别考察了所谓私塾及私塾改良、学制改变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政教合一与乡村建设的复杂纠葛,可见以外来观念认识中国事物的偏差以及不同学说体制影响近代转型的详情;文化篇则从汉字、冠服、绘画、中医等改革,体察国人在把握民族性与国民性(或时代性)的尺度及其平衡关系方面的困扰;制度篇由改行预算制、邮政与驿传、铨选变更等方面检讨外来体制取代固有制度进程中的种种纠结变异。

内容推荐
本书由概念篇“分说: 解释一词即是作一部文化史”、学科篇: “分说: 分科的学史与分科的历史”、教育篇“分说: ‘教’与‘育’的古今中外”等五篇, 共19章组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9:3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