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最后的民谣(当代中国散文名家典藏)
分类
作者 史小溪
出版社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最后的民谣》是当代中国散文名家典藏,作者史小溪是近年来西部大散文概念的青年散文家;他以宏大的气势构筑了独特的充满激情的精神高地。

黄水荡荡,天风浩浩!我看见了禹,高大而模糊,他的声音浑厚若来自空临天外:尔等后辈,敢不敢向脚下的壶口黄河,那么一跳?……

内容推荐

《最后的民谣》是史小溪的散文作品集。作者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系,深造四川大学中文系。为陕西省作协理事,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审。《最后的民谣》收录了《信天游浸泡的陕北》、《高原和她最后的民谣》、《乡村的忧伤叙述》、《大地有光》、《捍卫人的价值》、《旷世的西部高地》等作品。

目录

信天游浸泡的陕北

陕北八月天

野艾

黄河万古奔流

陕北高原的流脉

冬日高原

根在黄土

北方的冰河

北地春韵

喙声永不消失

那土战壕土碉堡

荒原苍茫

高原和她最后的民谣

延河远去的延河

遥远的家园

荒村

高原草木图

暖窑

雪路一对摩登青年

蝉鸣夕阳

豆角丝丝

彼岸

北斗消失苍穹

乡村的忧伤叙述

月夜夜莺声声

走过黑夜

独树

神树

怪树

草店行迹

寒谷

那时我为什么不认识迎春花

五羊河的雕像

母亲儿向你忏悔

大地有光

古寺梵音

大地日记

西部泊旅笔记

唯天有汉鉴亦有光

南国物华

古刹花魂

江上纤夫

捍卫人的价值

尊严勇气硬汉子精神

思想者

透过沙文主义的帷幔

西藏牧羊犬及其他

四十岁的羽翮

飞翔的高度

世纪风雪黄昏致碧野老师

高原秋清也鹿鸣

张扬生命的天宇

旷世的西部高地

西部散文一片明朗高远的天宇

遗留胎气贲张血性的西部散文

四月黄昏的对话

西部散文的精神牧师

大散文的放牧者

试读章节

陕北八月天

长风朔雨,切割陕北高天厚土;日精月华,铸造出高原层层褶皱中一个五谷丰登的八月。熬过冬,长过春,苦过夏,八月,陕北金灿灿的收获季节到了……

我的朋友,你知道么,如果说陕北最美丽最明媚的季节是农家四月山丹丹花开的时候,那么,我告诉你吧,陕北,她最美丽最富饶的季节是农家八月天。

当节气渐渐进入八月的时令,博大慈祥的黄土高原便摇曳着、鼓荡着、喧哗着,向你袒露出丰满、迷人的秋色。

惟有这个季节,高原才暂时隐去了她荒凉贫瘠的本色,向人们宽厚而无私地奉献出果实和收获。

现在,面向八月的高原,你不妨先粗粗领略一番她的景致吧:糜谷是黄灿灿的,高粱是红彤彤的,荞麦是粉楚楚的,棉花是白生生的,绿豆荚是黑玖玖的,白菜是绿莹莹的,玉蜀黍亮开自己金黄肤色,烟草袒露出它青油油的胸脯……五彩斑斓的秋色错落有致地塞满沟沟壑壑,山山洼洼,川川畔畔。轻风刮过,山洼沟壑的庄稼间,散发出甜蜜的气味;川野河谷,像少女的黄裙子灼灼燃烧。

田野上最后几株迟放的向日葵也黄澄澄的,吸引着几只翩翩起舞的黄蝴蝶,充满黄色芳香。宁静温馨的小径边,孩子们推着自己用高粱秸穿南瓜折叠而成的独轮小车,尽是这样的小车,吱吱呀呀,黄皮子大南瓜旋转,旋转,徐缓地伸展。呵,许久未见到这样的情景了,它令人想起比利时象征派诗人维尔哈伦笔下的风轮……

如果你有兴趣跟随农人们到田野劳动一会儿,你即刻又会产生一种微妙变化,你会不知不觉为高原劳动人民那种驾驭自然的高超本领折叹。“东山里的糜子西山里谷,祧黍地里带豇豆”。祧黍是陕北人对高梁的俗称,那□黍套种豇豆,美如彩虹落到了地上。侧看,一层泛红,一层湮绿,一层透黄,美丽而层次鲜明;俯视,则轻软、虚幻、朦胧,一种颜色融于另一种颜色,像花蝴蝶的翅膀一样自然、贴切。

陕北盛产小米,糜谷自然是这里的主要的农作物。“憨老婆生的好儿子,圪里圪崂种的好糜子”。老实憨厚的山野庄稼人,从不鄙薄自己的命运,敢于声称自己才是这块贫瘠土地上的主人。你看看那漫山遍野、种类丰富的糜谷吧,那谷子有:粱谷、酒谷、掐谷、小黄谷、干捞饭、马鞭梢、牛尾黄、刀把齐、延水号;糜子有:大软、紫盖头、瓦灰、焦底、马尾巴、红小糜、黄条帚、高原丰……陕北农民,多少年在这些土地上播种,在这些土地上收割,他们很难为世风所动,他们只是苦心经营那些农家最需要的、耐旱耐寒或小日月的庄稼——这些千百年来一代代流传下来的最适合本地生长的庄稼。自然,地里还是多起来一片片这里自古从未长过的烟草,芍药,甚至日本北海道荞麦,波兰糖萝卜。这些农村产业结构巨大变革中的新品种呵,舒缓地弹着节奏,把迷人的秋色点缀得更加瑰丽多彩。

现在,八月的馨风掀动川野和山梁的糜海、谷浪、红高粱。那些豆菽、黍稷荡漾着,它们锥型的筒状的帚状的纺锤一样的穗子摇晃着,它们宽阔的窄厚的狭长的针形的线状的叶片碰撞着,不断飒飒作响。听吧,听吧,河谷山川的庄稼是在怎样地鸣响着啊!那浑厚的沉甸甸的声音,仿佛小泽征尔在指挥一个庞大的交响乐团。陕北高原,五谷杂粮的故乡!不到陕北,你是领略不到这种五谷杂粮丰收的气势和景象的。呵,这时你温慰陕北那些形容庄稼大丰收的农谚吧:“荞三麦四豆八颗”,“好了刀把齐,不好端挖起。”是的,当你抚摸一爪结三粒的饱满荞麦,当你剥开一荚八颗的滚圆豆粒,当你挥镰割着又粗又壮、刀把子般齐刷刷的金谷,你想到过农家为这丰收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么?“三伏鸡刨出,强似立秋细搂锄”。“七遍棉花八遍瓜,九遍老麻子实圪爪。”实圪爪(当地念zhua),是果实累累的陕北土语,而这累累果实,需要农家九番精耕细锄啊!于是,高原褐黄色的土地上,高原三伏莽烈而粗野的太阳下,一群高原的子孙,蘸着心血、汗滴,调配着丰秋最初的色彩……

俗话说:秋风糜子寒露谷,霜降之前刨红薯。进入这些八月的农家节气,紧张的收割便开始了。

这时候,长天辽远高爽,蓝格瓦瓦的。蓝天下的金山碧野,到处可见赤脚裸膀的农人,他们挥镰开割,任八月的艳阳浴着他们黧黑的脊梁……

偶尔,那高一声低一声的古老的信天游就顺着山洼飘过来:

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

受苦人盼望过好光景。

打碗碗花就地开,

你把你的白脸脸转过来。

——八月山野袅袅回应的山歌呀,浑厚而悠长!歌手是蓄着小胡髭的年轻后生,身材展展扬扬,壮实得像一头公牛犊。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酸曲儿,是陕北广泛流行的山歌。赶脚的人吆上牲口唱,妇女在家里纺线线、纳鞋底唱,农人们用它来消除疲劳,石匠们用它来驱逐寂寞。它是农人发泄自己情趣、寄托自己美好感情的歌声呵。那么,小伙子在期待什么呢!也许,隔着小河你就会听到这样的回答:

哥哥你人穷志不穷,

小妹子最爱这号人。

一根干草十二节,

谁卖良心吐黑血。

……表白的纯真、甜美、大胆、热辣辣的。

不用说,歌手是位留着长辫子的丰满俊俏的女子。也许那女子就大着胆儿,红着脸儿,颤着声儿对着山沟那边唱了;也许不唱,只是在没人的时候,悄悄递过来一个绣着花儿的荷包,或从怀里掏出一把又甜又鲜的红枣儿偷偷塞给他……

但多数时候,你会听到的。——陕北人,直率而坦白!当那种狂热的生命精髓在他们的内心跃动着。他们甚至会唱出更粗野酸甜的歌。自古以来,陕北就有“人凭衣衫马凭鞍,好婆姨凭的男子汉”的说法。所以,一个男子大胆追求一个女子,或一个女子热烈爱着一个男子,不会被当成是什么丢人现眼的事的。你就敛声屏气听吧,果然,那远山又传来拦羊老汉酸溜溜、惆怅怅、羡慕而又妒意的歌声:

年轻的看见年轻的好,

白胡子老汉灰烧烧……

哦,唱吧!面对稔熟丰获,面对疲劳辛苦,怎不悠然自得唱几声呢!——太累了!自银灰色的黎明开始,他们就持续不懈地开始劳动。露珠被他们高绾的裤腿碰落了,他们常常发出低沉地喘息。午晌时,饿了,一家人就蹲在地头,围着饭罐,草草野食一下,便又开割了。整个田野都感觉到一种喧嘈和骚动,各样庄稼都要赶着往回收获。“拔一行荞麦风磨一行谷”啊!荞麦怕霜,要先收,而此时谷子也急急成熟了,农家腾不出手,只好眼睁睁看着辛劳一年的谷粒任山风摇损……

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4: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