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找,或者不找我,路就在那里,不远不近。你追,或者不追我,梦就在那里,不舍不弃。投入我的怀里,或者从此忍受平庸的亲近。追逐,圆梦,瞄准,射击。
成功有时候是很诗意的,它一直在某处等待。只不过有些人找准了目标,一击即中,而迷失了方向的人,至今还彷徨在迷宫。
奠基:好目标会指明成功的方向
曾经在微博上看到一个相当值得思考的笑话。说有两个男生同时向一个女生表白,女生说等你们环游世界以后再来找我。其中一个男生马上收拾行装准备出发,执行力高得令人感动,的确也傻得可爱;另一个男生也即刻行动,却是惊人之举:他围绕女生走了一圈,然后说了一句:You are my world。
这是一个关于目标的很有意思的故事。男生们的目标是追求女生并获得其青睐,这个女生提出的要求,其实是他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受到的干扰。通往成功的路上有两个岔道口,到底是坚定自己的目标,还是被一些小插曲分了心神,就是最终能否收获成功的差距所在。
目标对于成功的意义在于,不仅仅是知道往哪里走那么简单。如果说我们所渴望的成功是在自己的事业或者生活里建起一幢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的话,目标就是这幢大楼赖以稳固的地基。不但要打得深,还要持久耐用。
有些人会觉得有没有很明确的目标,事情都还是一样在做,水到渠成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要什么了。或者有的时候,他们的目标一直在更换,一会儿是成为优秀企业家,一会儿是项目的盈利,一会儿又变成年收入三十万……只能说,这些人对成功的追求,没有那么高,那么远。当一个人的行程只有三五千米的时候,目标不管设立在哪里,都能落入眼角的余光里面,自然不在乎有没有目标。但是当这是一场长途跋涉旅程的时候,目标就能为成功奠定伟大的基础。
攀过山的人一定有体会,你必须知道这山的海拔有多高,有多少级台阶,这样攀爬上去,才能克服一切艰难和阻碍。因为当你觉得辛苦和难挨的时候,你看到自己的目标,就可以这样给自己打气:离终点只有2000米了,再努力一点……只差1500米就到峰顶了,加油……最后800米……600米……300米……成功了!甚至,在半途中,你看看目标,再回顾起点,都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再有经验的探险家对于沙漠也会充满敬畏之情。不见得是沙漠的气候环境真的比高峰恶劣多少,而是在沙漠里,当你身心俱疲时,你看不到终点在哪里;当你饥渴交加时,你找不到绿洲的方向。这种困惑,渐渐就会变成绝望。因为没有目标就没有盼头,从而,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成功的可能。
目标在成功的过程中,是首要也是关键性的一个步骤。有好的目标,才会有好的过程。
目标让我们有渴望的方向。还记得高露洁广告那句台词吗?“我们的目标是——没有蛀牙!”一个品牌想要建立口碑,首先需要知道自己的定位。把牙膏做好不如明确目标:没有蛀牙。又如全国皆知、风评不一的“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可能很多人不一定知道脑白金的味道,但是逢年过节,这个产品的销量一定不错。
目标让我们能不顾别人的质疑。已故肥姐的女儿郑欣宜,一度也是重量级的胖妹。由于她遗传到母亲天生的易胖体质,很多人觉得她能瘦下来是一个天方夜谭。但是她心中一直有个坚定的目标,就是能穿上比基尼式的泳装接拍广告。在四个月中,通过地狱式的训练,她从104公斤瘦至54公斤。瘦是很多女孩亘古不变的追求,但是瘦的目标到底在哪里,相信很多人自己也不清楚,而郑欣宜的目标明明白白——身材好到可以穿泳装。在这样的目标下,任何人的不相信和嘲讽都在她的世界之外,她只有一个信念、一个确定达到以后能让自己觉得满足的目标,结果她成功了。 目标让我们在挑战中获得成就感。由于目标的设立通常都伴随着成功的喜悦,所以这个过程中的一切都预示着最快乐的时刻马上就要到来。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多少都会有坎坷,但是正因为有了目标的指引,面对每一个挑战,我们都充满这样的期盼——只要完成这个挑战,我们离目标就又近了一步。于是,挑战也成了成就。五月天在《倔强》里这么唱道:“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就算失望,不能绝望。”只要有美好的前景可以企盼,过程中的每一个挑战都是迎风飞翔的机会。
一个一个目标的完成本身就是成功的享受。每个人都会有阶段性的目标和终极目标。而所谓最终的成功,是一个没有定论的东西。毕竟,人生在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追求。每一个追求,其实都是一个细小的目标,每当完成这样的目标,心里都会涌起一种满足的感觉。很多人在追逐终极目标的时候往往会忽略阶段性小目标的成功,其实停下来好好体会和享受一下这种感觉,反而能更加懂得成功的真谛。成小事者只追结果,成大业者拥有整个过程并享有最终的收获。就好比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勇士,他们拥有8844米高峰上的雪山暖阳,也享受了每攀登上一个高度的新的视野和风光。
现在很流行一个句体:下一站,××。它是接下来的目标,也是永恒的追求。六个月后,下一站或许是一次加薪,而十年后,你将停靠在哪里呢?就从这一刻起,给自己确立下目标吧。P2-4
最近我一直在想一个很微妙的词:怀才不遇。
不知道外国文字中有没有类似的俚语,我觉得中国文人们对这个词的塑造实在是……有些无耻。
这时估计会有读者朋友想要上板砖来拍我一下,因为我相信拿起这本书来读的,一定会有“怀才不遇”的群体。但我想先让各位冷静一下,如果你仔细分析这个词,就会发现这是多么推卸责任的一种说法。
你怀揣着满腹的才华和能力,只是,没有人发现,而已。
看看这是什么逻辑?
没有人有义务满世界地寻找那些被埋没了才华的人!
或者我们说得更现实一点,如果你觉得你的才干被埋没了,只能说,你空有一肚子伪能力。
什么叫能力?
我能够胜任一件事情,快速上手并且做得比其他人都好。
我能够领导一个团队,知人善任,大家一起出色地完成工作。
我能够主导一个项目,让业绩提升30%以上。
既然你可以,那就去达成这些成就啊,这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的事情!
可是……没有人给我这样的机会。没有和我一样有能力的人协助我完成这些工作。
看,显然,你所谓的能力还有些欠缺。
你没有足够的魅力吸引一个愿意和你一起打拼的团队。
你没有足够的眼力找到能决定你事业高度的贵人。
你没有足够的魄力担当起一个重大的项目。
你没有足够的体力承受工作和挑战带给你的巨大压力。
真相就是这个——不是你有工作能力就够了!
在培训课程中,我会告诉学员这样的道理:不要告诉我你有工作能力,然后给我一个“但是”。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寻找问题,这叫做聪明;然而,只有不到30%的人能够知道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这叫做悟性;最终,只有5%的人用这些方法把问题解决,渐渐迈上成功的道路,这就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大智慧。
就像培训课程一样,这本书也许不能让你的生活和工作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但是如果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思考,有领悟,必定在某一个时刻,会有些类似灵感的东西突然间进人你的脑海,让你把事情做得更棒些。
然而,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这本书。
如果你是下述三类人,我想你可以继续读下去,否则,你可以放下它,寻找别的图书来学习或者消遣。
会有很多职场人来找我做心理咨询,他们通常睡眠质量都不好,压力巨大。不少500强企业的员工能通过当初层层面试筛选,不可谓没有工作能力,甚至很多人都有相当令人称羡的才华。但是他们胜任手头这份工作却似乎非常吃力。为着那些看起来不少但用起来不多的薪资如此这般辛苦,究竟是不是值得?
对于这些人,我想他们应当学会建立自己的人脉圈,笼络也好,培养也罢,至少身边能有和自己一样能干的人,共同来完成工作。越是有前途的事业,越是不需要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可是总有一些人,他们能和自己相处,但是学不会面对其他人。对他们来说,有能力不够,还需要伙伴。
我有一个朋友,职业生涯相当纠结。要说影响力,放在哪里他都能让氛围热烈起来,成为众人的焦点——人脉,他不缺;要说知识和才干,他一直都是领导的得力助手,换过很多岗位很多部门,工作完成得也不错——能力,他也有;要说外表气质,如果我们不拿明星的标准来要求,也算是一个干练的职场标准白领——形象,他不差。可是,他的职位,似乎总是和他有那么一点点不匹配。
这可能是所有怀才不遇的人群中最冤枉的一类,我一直分析这种痛苦的根源。大多数的人眼光需要向远处看,往高处望,而这类朋友如果想要成功,他们也许更应当审视自己,好好地思考清楚,在工作及生活里,想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他们迟迟没有更高成就的原因,或许只是因为他们没有敢于确认及承认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渴望。对他们来说,有能力不够,还需要心灵有一次成长的质变。
身边更多的则是想要把工作和事业经营好,却理不出清晰的头绪,苦无成功方法的人。他们热衷阅读励志类的图书,积极参加成长型的培训,似乎学到了很多东西,却似乎还是没有办法搞清楚自己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当一个人开始有这样的困惑的时候,就是离成功越来越近的时候。
每个人的人生都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重在模仿。就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状态。要的就是学习、复制,拼了命地想要充实自己。这样的人,能力对他们来说是最需要培养和巩固的东西。
当所有的学习和模仿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觉得脑子里满满的。很多人开始认为自己能力有了,知识够了,却又好像有能力也不见得能够成功,于是迷惘和无助。恭喜你,你已经走向第二阶段,这个阶段,重在超越。你会发现自己开始“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诚如每天照镜子的人有时会觉得镜子里的人有点陌生,这其实是一个重新审视和整理自己的过程。一旦达到这个阶段,能力反而会成为他们的负担。这个时候,需要把所有让人自视甚高的所谓“能力”暂时放下。能够突破自己,就能进入第三个阶段;无法超越自己,就只不过是一个有些许能力的普通人,不是必然能够成功的。
这第三个阶段,重在领悟。诚如很多人拥有了显赫的财富和地位之后,经常会觉得平淡是福,貌似依然“看山还是山,看水仍是水”,但是心境却已迥然不同了。成功是个很有趣的悖论。有时候看结果,再怎么辉煌的计划书,没有签约的那一刻,都只是浮云。有时候却只看过程,眼睛一睁一闭,0.1秒一次,叫做眨眼;8小时一次,叫做睡眠;一辈子一次,叫做人生。往往那些能收获成功的人,对自己一定有非常好的规划,什么时候要结果,什么时候享受过程。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不够努力,或者有些能力但尚未成功的人,他们总有理由来为自己开脱。诸如钱是赚不完的,或者什么高处不胜寒,不如简简单单地生活……他们之所以不成功,不是能力不够,甚至不是努力不够,而是因为指导他们追求的信念和成功者是截然不同的。你尚未让自己和家人体验过富足的生活,就轻易说财富多少都是这么过的;你尚未享有过在高管的职位上的挑战和成就感,就轻易认为做普通人更幸福……其实你明明可以更成功,这样的放弃,是不是有些可惜呢?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乍看没有什么区别,却相差了一个异常精彩的过程。
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有能力不够,还要有梦想和使命感。
假如这时你已经清晰地了解到自己到底是属于哪一个人群,那么这本书多多少少能够帮你去实现自己的愿望了。因为成功本来就是有方法的!
我们经常会发现那些成功人士,可能一开始连自己要什么都不太清楚,但身边总有些人和事会在某个时刻让他“开窍”或者“撞大运”,通常大家都说,这些人是遇上了贵人。的确,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靠自己单独打拼,思维和资源都十分有限。就如同一餐饭,或许某个菜的营养价值特别高,但是我们不能只依赖这个菜,天天吃,月月吃,最终还是会营养不良。均衡发展的生活和事业,就好比吃一顿饭那样,丰富一点,挑选的余地就大。所以成功的第一步,你需要帮自己建立一个强大的人脉圈,那么即便现在你还不算太成功,但是,无论是你想要成功,还是有人希望你成功,他们都会帮助你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加顺畅。 然后,最关键的就是,你必须有足够的胆识,去确定一个让你能够心潮澎湃的目标,指引你前进的方向。达人秀和星光大道的舞台成就了许多的草根明星,互联网或者餐饮行业里诞生了不少的亿万富翁,他们在成功之前,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可他们又注定和大多数人不一样,因为在他们的心里,装着太多人想都不敢想的目标。亨利·福特说, “无论你认为自己行还是不行,你总是对的。因此,当你开始觉得自己其实就应该成功的时候,成功已经在路的尽头盛装迎接你的到来了。”
同时你还需要为自己准备的,就是一个符合成功者的形象,一个让人能够被你感染的气场,以及一些与人沟通时候的技巧……而这些,你在这本书里都能够找到适合你的方法。只要你记住一件事情——不断地学习,你将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人都不缺乏能力,只是需要找对适用自己能力的地方。即便缺乏些许能力,也可以慢慢培养。要成功,能力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部分。我和我的同行、我的学员,都在努力探求让人生更加成功、生活更加富足、幸福更加容易获得的方式。现在,我把培训课程上的心得放在这本书里和更多的人分享。
别以为你有能力就够了。这个事实,的确很残酷。
好在,我们最欠缺的,往往并不是能力。如果你能早一点明白,早一点培养自己,早一点成长,这不是更好吗?
徐慧丽编著的《别以为你有能力就够了》内容简介:职场,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想活命,必须赢!
渴望成功的人,大都拼命地提高自身能力,但更多时候,这种努力并没有给你带来升职加薪的机会。有些人没有你有能力,有些人远不如你拼搏,有些人没关系没背景,可是他们却都可以升职加薪了。要知道,我们所欠缺的,往往并不是能力,在职场混得风生水起,你到底还差点什么?
《别以为你有能力就够了》揭示了让你驰骋职场的九大法则,掌握它,你就能迅速获得职场主动权。资深HR都认同的九大法则,助怀才不遇的你赢得这场职场翻身战。
徐慧丽编著的《别以为你有能力就够了》是坦诚的忠告,也是残忍的现实。在职场混得风生水起,你到底还差点什么?不管你是遇到瓶颈的70后,渴望成功的80后,还是初出茅庐的90后,掌握简单易行的“职场九大成功法则”,哪怕你没背景,没关系,只有敢拼搏,有能力,成功就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