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原版的基础上所编写而成的,该书以第一版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为主,并保持了原有逻辑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600-1000MW亚临界和超临界压力机组及国外引进机组的资料,如UF技术、EDI技术、蒸汽加氧吹扫技术、AVT水工况、CWT水工况、凝汽器不锈钢管和钛管的腐蚀及其防止等;删去了一部分内容,如水的消毒处理、阳离子交换处理、电渗析除盐和一些药剂标准等;并重新改写了一部分内容,如水的澄清、沉降和过滤处理、水的吸附处理、热力设备的腐蚀与防止、热力设备的清洗、凝结水精处理等。另外,该书还对少部分章节进行了文字修正。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火力发电厂水质处理及控制过程中各个操作单元的工作原理、设备结构、设计原则及运行控制方法,内容包括:天然水体的水质及锅炉用水水质指标,水的混凝、沉淀与澄清处理,水的过滤及吸附处理,水的离子交换除盐,水的膜分离(包括RO技术、UF技术及ED和EDI技术)及蒸馏法除盐,锅炉设备的金属腐蚀原理与防止,锅炉给水的AVT水工况和CWT水工况,汽包锅炉的炉水水质和蒸汽质量控制,热力设备的清洗,锅炉水汽质量的现代分析检测与微机诊断,锅炉补给水的程序控制,凝结水的精处理及程序控制,冷却塔的原则设计及循环冷却水处理和空冷技术,共计十第二十六章。
本书可作为在电力、化工、石油、冶金、环保等单位从事水处理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参考用书,也可作为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师参考教材和电厂运行人员培训用书。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篇 水质概述
第一章 天然水体的物质组成
第一节 水的特性
第二节 天然水体的物质组成
第三节 影响陆地水化学组成的因素
第二章 锅炉用水概述
第一节 锅炉用水的水质指标
第二节 天然水体的分类
第三节 天然水体的水化学特性
第四节 天然水中的碳酸化合物
第二篇 水的预处理
第三章 水的混凝处理
第一节 水中胶体颗粒的主要特性
第二节 胶体颗粒的稳定性与脱稳方法
第三节 混凝处理原理
第四节 混凝剂、助凝剂和混凝试验
第五节 絮凝反应与动力学过程
第六节 混凝处理设备
第四章 水的沉淀、沉降与澄清处理
第一节 水的沉淀处理
第二节 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沉降
第三节 平流式沉淀池
第四节 斜板斜管沉淀池
第五节 澄清池
第六节 机械搅拌澄清池
第七节 澄清池的运行管理与调整试验
第五章 水的过滤处理
第一节 滤床特性
第二节 滤床的截污原理
第三节 水头损失
第四节 过滤设备的工作过程
第五节 过滤设备
第六章 水的吸附处理
第一节 吸附处理原理与类型
第二节 活性炭的性能
第三节 活性炭的吸附容量与吸附速度
第四节 活性炭床的运行与管理
第三篇 水的离子交换除盐
第七章 离子交换基础理论
第一节 离子交换树脂
第二节 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能指标
第三节 离子交换反应与离子交换平衡
第四节 离子交换速度
第五节 动态离子交换过程
第八章 离子交换除盐
第一节 复床除盐
第二节 带有弱型树脂交换器的复床除盐
第三节 离子交换装置及运行操作
第四节 除碳器
第五节 混合床除盐
第六节 离子交换除盐系统
第七节 离子交换树脂使用中注意的问题
第九章 离子交换水处理工艺及装置的设计计算
第一节 水处理系统的选择
第二节 出力计算
第三节 除盐单元的工艺计算
第四节 除碳器的工艺计算
第五节 辅助设备及系统的选择
第六节 交换器本体设计
第四篇 膜分离与蒸馏法除盐
第十章 反渗透除盐
第一节 基本原理
第二节 反渗透膜
第三节 膜元件(膜组件)
第四节 给水预处理
第五节 反渗透装置及其运行
第六节 反渗透装置的故障与对策
第十一章 超滤
第一节 超滤原理
第二节 超滤膜及其膜组件
第三节 超滤系统的运行
第四节 超滤过程污染与控制
第十二章 ED与EDI水处理
第一节 电渗析(ED)
第二节 电去离子(EDI)
第十三章 蒸馏法除盐
第一节 蒸馏法除盐原理
第二节 蒸发(器)装置
第三节 闪蒸蒸发装置
第四节 水垢的形成与防止
第五节 闪蒸蒸发装置应用实例
第五篇 锅炉金属腐蚀与给水调节
第十四章 热力设备的金属腐蚀与类型
第一节 金属腐蚀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第二节 火力发电机组的蒸汽参数与水汽系统
第三节 热力设备的氧腐蚀
第四节 热力设备的酸性腐蚀
第五节 停用腐蚀与停用保护
第六节 热力设备的介质浓缩腐蚀和应力腐蚀
第七节 凝汽器冷却水管的腐蚀与控制
第十五章 锅炉给水水质调节
第一节 锅炉给水水质调节的重要性
第二节 锅炉给水水质调节方式与水质标准
第三节 锅炉给水中腐蚀产物的存在形态
第四节 AVT水化学工况
第五节 CWT水化学工况
第六篇 汽包锅炉的炉水调节与化学清洗
第十六章 汽包锅炉的炉水蒸汽质量控制
第一节 水垢和水渣的特性
第二节 汽包锅炉的炉水水质调节
第三节 蒸汽品质与污染
第四节 各种杂质在饱和蒸汽中的溶解特性
第五节 各种杂质在过热器和汽轮机中的沉积
第六节 蒸汽纯度标准与控制方法
第十七章 热力设备的清洗
第一节 热力设备清洗的必要性
第二节 水清洗和蒸汽加氧吹洗
第三节 热力设备的化学清洗原理
第四节 化学清洗的工艺过程
第五节 化学清洗的质量检查和废液的处理
第七篇 现代水质分析与微机测控技术
第十八章 现代水质分析与监测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离子色谱分析法
第三节 离子选择性电极在线检测技术
第四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
第十九章 火电厂水汽化学过程微机在线监测和控制
第一节 微机监测和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第二节 火电厂化学过程微机监测和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
第三节 微机监测和控制系统的硬件类型
第四节 微机监测和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第八篇 锅炉补给水处理程控
第二十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PC)原理
第一节 PC的定义及特点
第二节 PC的结构与分类
第三节 PC的工作原理
第四节 输入/输出处理及系统诊断
第五节 PC程序设计
第六节 编程器及编程软件包的使用
第二十一章 PC在补给水处理控制中的应用
第一节 系统设计及机型选择
第二节 过滤器的控制
第三节 阳床工艺过程自动控制
第四节 阴床工艺过程自动控制
第五节 混床工艺过程自动控制
第六节 补给水处理系统的自动控制
第九篇 凝结水精处理
第二十二章 凝结水精处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凝结水过滤
第三节 凝结水混床除盐
第四节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及运行
第五节 盐的漏过机理及铵化混床
第六节 混床树脂的分离及体外再生
第二十三章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程序控制
第一节 工艺流程
第二节 高速混床再生系统程序控制
第十篇 循环水的冷却与处理
第二十四章 循环冷却水的冷却构筑物与设计
第一节 冷却构筑物
第二节 水的冷却原理
第三节 冷却塔设计
第二十五章 循环冷却水处理
第一节 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特点
第二节 水质稳定性的判断
第三节 防垢处理
第四节 污垢的形成与防止
第五节 微生物控制
第二十六章 空冷技术
第一节 发电厂的空冷系统
第二节 空冷系统中的设备
第三节 空冷机组的水质特性及防腐处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