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在清水、巧手和火焰之下变成美玉一般的陶瓷;灯火通明灿如星辰取代了点点油灯;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取代了书信,成为人们相互交流的快捷工具……王挺编著的《中小学生不可不知的科技发明》记录了人类历史上众多重要而且最具有代表性的伟大发明成果,详尽阐述了每项发明的由来与发展历程。本书既突出趣味性,又兼顾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把复杂的科学知识用简明、通俗的语言加以描述或说明,深入浅出,配有大量和正文匹配的图片或示意图,让版面更活泼、阅读更有趣、学习更轻松。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小学生不可不知的科技发明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
作者 | 王挺 |
出版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泥土在清水、巧手和火焰之下变成美玉一般的陶瓷;灯火通明灿如星辰取代了点点油灯;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取代了书信,成为人们相互交流的快捷工具……王挺编著的《中小学生不可不知的科技发明》记录了人类历史上众多重要而且最具有代表性的伟大发明成果,详尽阐述了每项发明的由来与发展历程。本书既突出趣味性,又兼顾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把复杂的科学知识用简明、通俗的语言加以描述或说明,深入浅出,配有大量和正文匹配的图片或示意图,让版面更活泼、阅读更有趣、学习更轻松。 内容推荐 人类科技发明经历了怎样波澜壮阔的历程?如何见证了文明的演变?又蕴藏着什么神奇的规律? 重新审视人类发明的历程,汲取人类创造的大智慧对今天的创新十分必要。《中小学生不可不知的科技发明》记录了人类历史上众多重要而且最具有代表性的伟大发明成果,详尽阐述了每项发明的由来与发展历程。让读者朋友们在尽享种种伟大成果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开阔视野、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爱上发明。《中小学生不可不知的科技发明》由王挺编著。 目录 1.筷子,不只是筷子/1 知识链接:筷子的故事/3 2.凉快便捷的发明/4 知识链接:拖鞋之都/6 3.最差劲的发明/7 知识链接:环保塑料袋/8 4.“有错就改”的修正液/10 知识链接:橡皮擦/11 5.葡萄汁的芳香——葡萄酒/13 知识链接:名人与葡萄酒的故事/14 6.环保的太阳能热水器/16 知识链接:太阳能/18 7.蓄墨水的笔——钢笔/20 知识链接:搭档墨水/21 8.信件的包装袋——信封/23 知识链接:各种信封/25 9.植物奶——豆浆/27 知识链接:喝豆浆的七种禁忌/28 10.气体取火器——打火机/30 知识链接:各种打火机/32 11.石地板——瓷砖/35 知识链接:文化石/38 12.炸药的发明/40 知识链接:最早的火药配方/41 13.陶瓷之都——中国/42 知识链接:吃饭的器皿——碗/45 14.拔牙再也不痛了——麻醉术/48 知识链接:活动的牙齿/52 15.显微镜的发明/55 知识链接:电子显微镜的发展史及医学应用/56 16.揭开天体的面纱/58 知识链接:最大的望远镜/60 17.轻陕便捷的自行车/62 知识链接:自行车的诞生/64 18.激光的发明/65 知识链接:激光的应用/66 19.“天国的阶梯砂/68 知识链接:电熨斗的发明/69 20.留住时间的神奇机器/72 知识链接:照相机的维护/74 21.温度的度量/76 知识链接:水银温度计/77 22.高山上煮饭——高压锅/80 知识链接:高压锅的使用方法/82 23.人类征服温度的时代/85 知识链接:空调扇的使用/86 24.电冰箱的由来/88 知识链接:冰箱如何节能/89 25.电话的发明/92 知识链接:“莫尔斯电码”/96 26.办公室的能手/98 知识链接:打字机的发明/101 27.真空吸尘器/103 知识链接:真空吸尘器的原理/104 28.留住美好的时光/105 知识链接:彩色胶片/107 29.百变魔盒——电视机/110 知识链接:默片/111 30.洗衣方式的革命/113 知识链接:全自动洗衣机/114 31.“妇女的解放者”——微波炉/115 知识链接:使用微波炉的禁忌/116 32.电子管的发明/118 知识链接:怎样延长电子管放大器的寿命/120 33.中国书写——五笔字型/122 知识链接:五笔字型字根表/124 34.“哈泼西考特”的演变/126 知识链接:钢琴的选择/130 35.布莱尔点字法——盲文/132 知识链接:“医生的笛子”/133 36.把自己当做试验对象的发明/135 知识链接:人工昆虫眼/137 37.人工心脏/139 知识链接:人工心脏瓣膜/140 38.“灵丹妙药”——青霉素/142 知识链接:阿司匹林的发明/144 39.精神抖擞的小白鼠——人造血液/147 知识链接:让生命之树长青/148 40.中国独特的医疗方法——针灸/151 知识链接:“国粹针灸”在美国的故事/152 41.心脏起搏器发展史/157 知识链接:“心脏起搏器之父”/163 42.注射器的简史/165 知识链接:无痛注射器/167 43.摩擦起火——火柴/168 知识链接:安全火柴/170 44.“分秒必争一/174 知识链接:电子手表小常识/176 45.清洁助手/178 知识链接:制作肥皂泡泡/180 46.“标记石"/181 知识链接:铅笔的分类/182 47.晶莹明亮的秘诀一玻璃/183 知识链接:玻璃为什么是透明的/184 48.透明的安全防护——防弹玻璃/186 知识链接:单向防弹玻璃/187 49.有阳光穿过——窗玻璃/189 知识链接:未来的玻璃/196 50.嫫母与镜子/200 知识链接:“魔镜”/202 51.眼镜的来之不易/205 知识链接:佩戴隐形眼镜注意事项/206 52.邮费谁来付/208 知识链接:中国邮票的发展史/210 53.生活必备品——伞/213 知识链接:救生的太阳伞——降落伞/215 54.保鲜保存——罐头/217 知识链接:罐头起子/220 55.最早的“计算器炒/223 知识链接:算盘/226 56.一次偷懒造就的发明/229 知识链接:吉列剃须刀/230 57.条形码的简史/232 知识链接:条形码的识别原理/235 58.满世界跑的电池/236 知识链接:我国太阳能电池产业现状/239 59.弓箭谁在先/240 知识链接:弓箭/241 60.多功能的刀具/244 知识链接:瑞士军刀的清洗及维护/246 61.牙刷的千年史/248 知识链接:牙刷的妙用/250 62.“良心”秤/252 知识链接:弹簧秤/253 63.拉链/255 知识链接:圆珠笔的更新/261 64.口香糖是谁发明的/262 知识链接:来自橡胶的意外——雨衣的发明故事/264 65.锁的发明/268 知识链接:指纹锁/269 66.柴油机的问世/271 知识链接:四冲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273 67.战场上的怪物/276 知识链接:电动机的演变/278 68.汽油机的发明/281 知识链接:二冲程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85 69.充气的轮胎/287 知识链接:如何选购轮胎/288 70.铁轨与火车/290 知识链接:摩托的发明/293 71.阿基米德螺旋泵/296 知识链接:水泵发展史/297 72.“大智若愚一的发明/299 知识链接:流动的陆地——轮船/302 73.飞机与莱特兄弟/304 知识链接:飞行之最/310 74.火箭源于中国/312 知识链接:水火箭/314 75.太空中遨游的飞行器/315 知识链接:苏联宇宙飞船/317 76.“曼哈顿工程”/319 知识链接:广岛原子弹事件/320 77.太空的新成员/323 知识链接:雷达的发明/325 78.磁与电的神奇/328 知识链接:法拉第名言/329 79.偶然中的发明/331 知识链接:我国古建筑避雷针/331 80.第一代灯泡/333 知识链接:爱迪生精神/334 81.显示器的革新——液晶技术/336 知识链接:与成功擦肩而过/337 参考书目/339 试读章节 1.筷子,不只是筷子 筷子的诞生,是火出现后因熟食烫手而诞生的。在上古时代,因为没有金属器具,加之因兽骨较短、极脆、加工不易,于是先民们就随手采摘细竹或树枝来捞取熟食。处于荒野的环境中,人类生活在茂密的森林草丛洞穴里,最方便的材料莫过于树木、竹枝。因此,小棍、细竹经过先民们烤物时的拨弄、急取烫食时的捞夹、蒸煮谷黍时的搅拌等,筷子的雏形逐渐出现。这是人类在特殊环境下的必然发展规律。从现在筷子的形体来研究,它还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即使经过4000余年的发展,其原始形态依然没有改变。 关于筷子的名称,各个时代叫法不同。先秦的时候叫“挟”。秦汉时期又叫“箸”。隋唐的时候称“筋”。李白曾有诗句描写道:“停杯投筋不能食”。直到宋代的时候,才有“筷”的称呼。为什么后来的人都不写不叫“箸”,而有了“筷子”这个名称呢?说来有趣,它与一种禁忌习俗有关。明代有一部书里说,曾经吴中也就是现在的江浙一带就不叫箸,叫筷子。原因是江浙一带的人撑船的多,船户人家撑船有很多讲究,有很多忌讳,说这个“箸”跟“停住”的那个“住”字同音,撑船的人总想着一帆风顺,停住不走,不就麻烦了吗?于是,人们就把这个“箸”改成“快”,快快地走,那么词变了,发音变了,字也变了,还是竹子头,不是“者”了,是快慢的“快”,我们现在的筷子的“筷”其实就是一个方言字。筷子的发明、使用与沿袭,恰也如中华文明的一个缩影。 尽管是一双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筷子,但它能同时具有夹、拨、挑、扒、撮、撕等多种功能;而与看上去“动刀动枪”式的西方餐具相比,成双成对的筷子又多了一份“和为贵”的意蕴。 数千年来,华夏箸文化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到了明代,箸的发展特别明显的一点——首方足圆。所谓“首方”,即是上部为方形,“足圆”,即箸的下半部为圆形。明代以前无论是银、铜、竹、木、牙箸等,大多为圆柱体,也有六棱形的,但四方形的极少,到明代后箸以首方足圆为特征。由前代的首粗足圆柱形箸改为首方足圆体,看起来变化并不大,但这一小小的改革有三大好处: (1)首先圆柱体筷箸容易滚动,而民间称之为四楞箸的首方足圆箸,不会滚动,设宴待客放在桌上很稳重。 (2)四楞箸比圆形箸能更稳当地操纵,如吃拔丝类菜,方头筷子握在手中用力拔菜也不易打滑,吃面条更得心应手。 (3)四楞方箸为能工巧匠在箸上题诗刻字雕花提供了艺术发展的良好条件。圆柱体筷箸难以表现绘画刻字,方箸不但可以两筷相应拼组成画幅,也可十双筷箸排列组成更大的画面。 所以说箸首由圆体发展为方体,为生产更精美的工艺筷子奠定了宽广的基础。方箸既可以单面刻,也可双面刻,还可以四面刻。 知识链接:筷子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位勤劳聪明的老猎人,家里有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经常为了一些小事吵嘴、打架,平时好吃懒做,除了自己,他们谁也瞧不起,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最有本事。当其中两个儿子打架时,另一个儿子不仅不劝架,还在旁边看热闹,家里被他们搞得乱七八糟,日子也越来越艰难。老猎人常常摇头叹息道:真是作孽哟,养了三个只顾自己的不争气的儿子,这样下去日子可怎么过啊! 老猎人决定想个办法来教育他们,他先叫三个儿子每人折一根筷子,兄弟三个都是轻轻一折就断了,老猎人又叫每人折一捆筷子,兄弟三人用尽全身力气,脸涨得通红,怎么也折不断,老猎人意味深长地说:“就像你们刚才折筷子一样,你们三兄弟,谁也离不开谁,大家团结起来,就好比一捆筷子,合起来谁也折不断,如果你们都自以为了不起,那就什么本事也没有。” 兄弟三人明白了折筷子的道理,从此他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劳动,日子逐渐过得幸福起来。 P1-3 序言 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对我怎样评价。我却这样认为:我好像是在海上玩耍,时而发现了一个光滑的石子儿,时而发现一个美丽的贝壳而为之高兴的孩子。尽管如此,那真理的海洋还神秘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牛顿[英国] 从远古开始,人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从油灯到电灯到无影灯,从刀剑到枪械到炸弹,从热气球到飞机到火箭……正因人们不断丰富知识,掌握技能,才使人们在自然中得以生存。我们没有猛犸象的庞大;没有猎豹的速度;没有致命的毒液;没有尖锐的牙齿……是什么让人类得以生存?是知识!枪械让我们驯服野兽;飞机让我们在天空中翱翔;船只让我们在海洋中畅游……可见,知识的力量多么伟大!我们用知识挽救生命,用知识治理环境……知识无处不在!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写道:“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的确,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知识使海伦·凯勒创造了这些神话。 因此,把科普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切实强化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强化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育科学精神,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这既是青少年阅读的目标,也是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最高宗旨。 本套书涵盖了大部分学科领域,既突出趣味性,又兼顾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把复杂的科学知识用简明、通俗的语言加以描述或说明,深入浅出,配有大量和正文匹配的图片或示意图,让版面更活泼、阅读更有趣、学习更轻松。 本套书语言轻松、诙谐并贴近生活,一改以往知识类书籍过于严肃和死板的现象,力图更加贴近青少年读者,让他们更容易接受书中所涉及的知识,也更便于理解和记忆。知识的博大精深犹如海洋,想要以点带面往往会导致以偏概全的错误。所以,书中的知识点还是有限的。但是,编者希望能借此书激发起读者对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更广泛的兴趣,使读者自觉地去寻找知识、了解知识、掌握知识,让这些知识更好地为读者所用。由于编者学识有限,本书如有不足之处,敬请读者多多谅解并不吝赐教。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