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利奥特·阿伦森所著的《绝非偶然: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自传》的作者在书中详述了社会心理学许多最具代表性的实验,从理论假设到实验过程再到最后的结论分析,每一步都清晰可见。如果你对社会心理学实验和理论感兴趣,《绝非偶然: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自传》无疑是一顿饕餮大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绝非偶然(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自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美)埃利奥特·阿伦森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埃利奥特·阿伦森所著的《绝非偶然: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自传》的作者在书中详述了社会心理学许多最具代表性的实验,从理论假设到实验过程再到最后的结论分析,每一步都清晰可见。如果你对社会心理学实验和理论感兴趣,《绝非偶然: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自传》无疑是一顿饕餮大餐。 内容推荐 《绝非偶然: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自传》的作者埃利奥特·阿伦森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心理学家之一,曾荣获美国心理协会全部三项大奖:杰出教学奖、杰出著作奖、杰出研究奖。他所著的《社会性动物》被誉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 一个性格腼腆、资质平平的小男孩,在无财无势的家庭中长大,如何成为举世闻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年少时哈佛大学望洋兴叹的“笨小子”,十年后竟成为哈佛大学教授?在《绝非偶然: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自传》一书中,阿伦森用自己的经历阐明了社会心理学的真义: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向好的方向发展,一个人可以不受儿时不愉快经历和个性缺陷的束缚,通过自我完善成就可能的自我。 目录 推荐序 读大师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 中文版序 我的改变之路 前言 成就可能的自我 第1章 不被看好的笨小子——童年时期的自我觉知 第2章 一次难得的自我肯定——我是谁 第3章 投入心理学的怀抱——自我实现的渴望 第4章 毕生都想从事的事业——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第5章 发现天赋的实验之旅——无处不在的认知失调 第6章 哈佛园中硕果累累——难以改变的自我认知 第7章 永失至亲,偶得密友——为什么人们会彼此喜欢 第8章 社会变革的风口浪尖——种族偏见可以消除吗 第9章 最后的风波与华丽退场——如何诱导他人自我说服 第10章 人生犹如过山车——如何对待人生中的不完美 译后记 试读章节 父母总爱向别人讲述自家孩子的故事,但他们并未觉察到孩子们也在竖着耳朵听。记得最早有关我的一个故事发生在我一岁左右。母亲经常不厌其烦地把这个故事讲给朋友们听。某个大冷天,母亲放我在婴儿车里推去公园玩。“其他宝宝的脸颊都浮现出健康红润的颜色,”她说道,“可埃利奥特却冻得脸色苍白,嘴唇发青。他就是这样一个一脸病容的孩子。”每每听到母亲提及此事,我都能感受到她的尴尬,因为我没能像其他母亲的宝宝那样漂亮,这让我心生歉意。 出生贫民区 1932年我出生在马萨诸塞州切尔西。这是个贫民聚集的城市,隔着米斯蒂克河,与波士顿遥遥相望。切尔西城里布满了垃圾场、二手衣店和储油罐。我三岁时全家搬到邻近的里维尔,那里也是一个贫民聚集地。由于坐落在萨福克·唐斯赛马道和万德兰赛狗道之间,里维尔市里随处可见小本钱的赌徒、赌马人和形形色色的粗鄙之人。这里的主要产业就是赌博。但里维尔的优势在于它是一座海滨城市,拥有一个不错的浴场和一条木板道,还有一个货真价实的木质过山车。我对年轻人的建议是,如果你不得不住在贫民区,务必选坐落在海滨的地方。 喜剧演员山姆·莱文森(Sam Levenson)回忆他在布鲁克林度过的孩提时代时,对埃德·沙利文说:“那时我们其实很穷,但我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句感人肺腑的话语却与我的经历不符。我们贫穷过,而且完全知晓。对那段经历,我有着栩栩如生的记忆:没有供暖设备的严冬,为了驱除寒意,我们饿着肚子早早上床,用毛毯和大衣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没钱修补鞋底的破洞,我只能把硬纸板塞进鞋里;没钱买新衣,总是穿哥哥嫌小的旧衣服。我记得有一次因为拖欠房租,我们被迫半夜搬家。我还记得因为经济拮据和父亲无力养家糊口这类问题,父母声嘶力竭地争吵。 我父亲名叫哈里·阿伦森,1909年他8岁时全家从俄罗斯移居美国。13岁时他辍学了,在波士顿推着一辆手推车沿街叫卖袜子和内衣。后来他挣到了足够多的钱,开了一家小服装店,改在柜台后兜售袜子和内衣。我母亲叫多萝西,在10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他们都出生在美国。母亲的父母也是俄罗斯移民,其父本·范戈尔德是个裁缝,靠着经营一家名叫“范戈尔德店——最棒!”的男式晚礼服出租店,逐渐跻身中产阶级。母亲的几个弟弟靠着努力工作摆脱了贫穷,分别成为医生、牙医、手足病医生和小业主。 我父母在1927年结了婚。从两方面来考虑,母亲都觉得自己下嫁了:一来,父亲连小学五年级都没念完,母亲却一向以自己的高中毕业学历为傲;二来,父亲是新移民,而母亲出生在美国。不过当时母亲已经27岁了,那年头这种年纪很难找到丈夫,况且哈里还是一位家底殷实的服装店老板,还开着一辆新款轿车。婚后不久,父亲就买下了第二家店面。那段时间他们过着富足的生活。对于从手推车叫卖起家,到拥有自己店铺的奋斗经历,父亲倍感自豪。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贾森出生于1929年,时值美国股市大崩盘后不久。我出生于1932年,6年后有了妹妹葆拉。 1935年经济大萧条最严重的时候,父亲的商店倒闭了,银行没收了我们抵押的住所,我们变成了穷光蛋。直到美国参战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在贫困中挣扎。伴随着物质匮乏,我们也成了精神上的穷光蛋。父母对任何观点或思潮都提不起兴致,他们从不讨论政治、音乐、艺术、历史或时事。尽管母亲自恃高中毕业,我却从未见她读过一本书。家里仅有的书籍是《圣经·旧约》(Old Testament)和一些希伯来语祈祷文。母亲的主要消遣是收听日间肥皂剧广播,特别是《海伦·特伦特的罗曼史》(HelenTrent)、《女孩桑迪》(Our Gal Sunday)和《凡人比尔,哈特维尔镇的理发师》(Just Plain Bill,Barber of Hartville)。父亲的主要消遣则是赌博。不幸的是他赌瘾很大,什么都赌,赌马、赌狗、赌棒球赛,甚至还赌三分钟内将有多少辆轿车经过雪莉大街和北肖尔路的拐角。 母亲一直不能原谅父亲让全家沦落到一贫如洗的境地,她将之归咎于父亲好赌以及缺乏经商才能。商店已经赔钱了,父亲还不肯解雇员工,而且依然习惯性地赊账给好赖账的顾客。“一旦这些家伙挣了钱,就会到别家商店购物,根本不用和你打照面!”母亲斥责父亲道,“况且自己家都三餐不继,你哪有钱给员工发工资?” 父亲则将家境贫穷归咎于经济大萧条,他的蓝领顾客们丢了饭碗,所以不得不赊账。我10岁那年,父亲曾试图向我解释他的观点:“我还有别的选择吗?他们是我仅有的顾客。他们真的没有钱!如果我不允许他们赊账,我就会失去所有顾客。再说,我怎么忍心解雇那些为我工作、依赖我过活的员工啊?”父亲认为是这些原因导致他没钱付租金,所以才丢了商店。我不能确定,父亲到底是不是那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的受害者,如果他不嗜赌,又会做生意,没准儿就不会变得一贫如洗。P2-5 序言 读大师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 ——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 迟毓凯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再版以后,又被拍成了电视剧,在国内外引起很大的轰动,也让更多的媒体对他产生了兴趣。有一天,一位英国女记者好不容易才打通他家的电话,恳请钱老让自己登门拜见。钱老一再婉言谢绝却没效果,于是就对那位英国女士说:“你看了《围城》后,可能会像吃了一只鸡蛋那样,觉得不错,但是,你又何必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 钱钟书虽然礼貌地拒绝了女记者的探访,但是很明显,这种拒绝并不能平抑民众对名人那颗“八卦”的心。文学界这样,心理学界亦如此。读到弗洛伊德惊世骇俗的性本能理论,谁不想知道一下理论背后的传奇故事;看完马斯洛充满温情的高峰体验解读,谁不想了解一下效应背后作者的心路历程?反过来,通过对研究者真实人生的了解,亦可以提升我们对其理论观点的认识。还记得那部反映弗洛伊德与荣格关系的影片《危险方法》吧,看过影片的人明显复习了一遍精神分析最初的发展史。 当然,更多的心理学家的人生不像弗洛伊德和荣格那样充满传奇色彩,但他们的经历依然对后来者充满启示意义,埃利奥特?阿伦森就是这样一位值得你了解的当代著名社会心理学家。 阿伦森是典型的好老师教出的好学生。他本科时的导师是马斯洛,硕士时的导师是麦克莱兰,博士时的导师是费斯廷格。当然,阿伦森最后的成就也丝毫不逊于他的几位导师,他的研究是经典社会心理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他也是美国心理协会110年历史上唯一一位获得全部三项大奖的心理学家:杰出研究奖、杰出教学奖和杰出著作奖。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他是如何与名师结缘、如何研究、教学和著述,又如何屡屡获奖的?是他人好,还是命好?他在自己的个人传记中给出的答案就如同本书的书名:绝非偶然。 笔者在教学常常提及一个引发大家思考的心理学观点:伟人的小缺点让他更招人喜欢,庸人的小毛病让其更招人厌恶。这个观点其实就源自阿伦森的一个经典实验:他让一些人评价访谈录音中的人物,结果发现,相对于一个毫无缺点的人,人们对一位优秀但却笨拙地打翻了咖啡的人评价更高。而这一研究的缘起,正是因为当时的古巴导弹危机中,肯尼迪总统决策失误,但民众对他的评价却提高了。可见,与众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躲在实验室”的心理学家不同,阿伦森是位研究内容关注社会、研究设计基于现实、研究结论超越常识的心理学家。他的研究及他本人受人喜爱毫不奇怪! 除了经典的研究之外,作为教师,我更推崇阿伦森的一点是他的文字表达。他的作品好读、易读,不愧为公认的“教学名师”。我第一次阅读他那本经典的教材《社会心理学》时,就惊讶于他竟能用一种讲故事的笔法,将心理学的精彩发现娓娓道来。这对于已经习惯了国内教材那种千书一面的笔者而言,无异于当头棒喝:心理学教材竟然可以如此贴近大众!教材都能这样写,自传的可读性更是毋庸多言了。虽然由于两种文字表达的巨大差异,译文不一定能百分百信达雅地传递阿伦森教授的本意,但《绝非偶然》依然可以让你读起来爱不释手、兴致盎然。 当前国内出版的心理学家传记,以精神分析学派的研究者为多,他们的人生经历往往也迥异于常人。此外,由于成长背景的差异,他们的奇情奇遇,对于一个普通的心理学爱好者的个人成长难有更多的借鉴意义。与此不同,在《绝非偶然》这本书中,阿伦森用轻松愉悦的笔调,描述了一名实验社会心理学家是如何紧随时代背景,感应内心的召唤,与时俱进地读书、研究和生活的。他的故事,就是一名普通的、“正常的”学生成长为伟大的心理学家的故事。 因此你可以:读大师的故事,学经典的研究,想自己的人生。 后记 本书忠实地记录了一位社会心理学大师精彩而辉煌的学术生涯和人生历程。作者幽默而不失清新的笔调,感人至深的个人奋斗故事,加之对一系列经典实验案例缜密而透彻的阐述,令人不忍释卷。 作者埃利奥特·阿伦森今年整整80岁。在美国心理协会一百多年历史上,他是唯一一位获得教学、科研和写作三项最高奖项的学者;他的经典著作《社会性动物》在全世界销量逾千万册;他的经典实验研究涉及认知失调、态度改变、人际吸引等多个领域;他所设计的拼图式合作学习法对减少种族偏见具有重要意义。有人说,如果社会心理学有诺贝尔奖的话,那么阿伦森肯定是第一位获奖者。也有人说,他是当今美国健在的最伟大的社会心理学家。在20世纪100位心理学大师的榜单上,阿伦森赫然在列。同时上榜的还有他的三位导师:马斯洛、麦克菜兰和费斯廷格。 也许我们会感慨,机遇太偏爱阿伦森了。的确,他自己也不否认命运的格外垂青:一帆风顺的职业生涯,诸多大师的提点,美满的家庭,可敬的同行和挚友,可爱的学生。然而,阿伦森的成功更来自于他个人对机遇的把握和积极的人生信仰。阿伦森的人生轨迹是对“美国梦”的最好诠释:只要自己足够勤奋和努力,就一定会得到老天的眷顾。贫穷而缺乏良好教养的家庭、备受歧视的犹太人身份、内向的性格和并不出众的资质,都曾让年幼的阿伦森自卑不已。然而,大学生活为他打开了希望之门。在马斯洛的提点和自己的领悟下,阿伦森找到了无比挚爱并愿意奋斗终生的事业——社会心理学。他笃信,每个人在环境和自身努力的改变下,都可以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他做到了,也激励着他的学生和所有的读者,相信自己,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与此同时,阿伦森始终相信,社会心理学理论与社会现实关系紧密,可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为人类造福。他通过自己严谨的治学努力和悲天悯人之心,积极地影响社会,为社会的良性发展和人们更美好的生活奉献良多。 自传的另一条主线是对亲情的讴歌和眷念。难舍的亲情是阿伦森人生奋斗的源泉。父亲和哥哥的早逝曾令阿伦森备受打击。哥哥贾森与他的关系,亦兄、亦父、亦友,那份浓情在阿伦森的笔下尤其令人动容。看到哥哥贾森英年早逝那一章时,译者不禁热泪盈眶,深深体会到阿伦森当时的心痛和悲哀。至亲的相继去世让阿伦森深刻认识到生命的无常,使他在以后的人生里珍惜分分秒秒,努力为事业和家人打拼,最终成为一位社会心理学大师、一位完美的丈夫和父亲。 全书将作者自己的人生故事、学术成就、社会心理学的重要人物和理论,以及20世纪美国重大历史事件交织在一起。对学界人士而言,能够从此书一窥美国社会心理学60年的发展脉络;对普通读者来说,阅读此书能感受一位学术大师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心灵和不凡的人生经历,悟出隽永深邃的人生哲理。 本书的翻译工作得到了不少人的关心和帮助,译者感激之情难以言表。首先感谢我的导师周晓虹教授,是他为我牵线翻译此书,让我有机会如此近距离地聆听一位智者的感人心声。感谢沈敏和李雪君夫妇、呙丽春、余淼、彭剑、孙庆、郑乔尹、陈剑梅、刘玉兰等诸位给予译者的指导和帮助。还有我12岁的儿子芄芄,在体育术语翻译方面给予了莫大的帮助。感谢父母和先生的理解和支持。译者水平有限,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沈捷 2012年7月于金陵城北 书评(媒体评论) 周晓虹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 阿伦森跌宕的一生,经历大萧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等恢宏的历史事件恐属偶然,但从中汲取文化养料成其大业,则是历史弄潮儿人生之必然;有幸师从三位心理学大师恐属偶然,但站在大师的肩膀上更上一层楼,则是精神进取者目标之必然。 社会心理学领域有无诺贝尔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成功者都有和诺贝尔一样甚至胜过诺贝尔的精彩人生。 菲利普·津巴多 美国心理协会前任主席 一切绝非偶然,阿伦森的人生注定是伟大的,与命运无关。 许燕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 聪明人就是比别人更能准确地把握机遇的人,阿伦森就是这样的人——具备成功者的智慧、勤奋、坚韧和乐观的人格品质。 加德纳·林齐 《社会心理学手册》主编 如果社会心理学界有诺贝尔奖,我相信埃利奥特·阿伦森一定是第一位获奖者。 罗伯特·西奥迪尼 畅销书《影响力》作者 埃利奥特·阿伦森以他一贯的风格,在跌宕的人生故事中沉淀出深刻的人性感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