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关注孩子的目光
分类
作者 (日)佐佐木正美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等待——育儿中的重要心情

教育或者说养育其实就是等待。家长需要向孩子传达这样的信息:“我们会慢慢等你,不用着急。”不仅是孩子,所有人天生都有朝着好的方向去努力的能力。就算是受伤了,你放着不管,伤口也会慢慢痊愈。你要做的只是消毒,不让细菌感染。感冒了也一样,不用吃药,只要静静休息就可以恢复。

人的身体具有一种自愈能力,会自动地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当然除了衰老。但是对于那些正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来说,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成长发育。

所以,只要没有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所有孩子都会成为好孩子。虽然每个孩子的情况会有所差异,但是他们都会按照自己的素质、个性和能力充分发展。无论是养花、种菜、栽培果树,还是养育孩子,其实都是一样的,你只需要做好自己该做的,然后静静等待。当你能够感受到等待的喜悦和乐趣时,不管是养育孩子还是其他,都可以做得很好。

我最想告诉年轻妈妈和保育员们的就是:“孩子的很多发育和成长,比育儿书上写的更慢,你可以以更加放松的心态育儿。”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的孩子晚上哭闹,有的孩子不会。孩子们在各个方面都有相当大的个体差别。有些孩子不能符合父母的喜好或期待,也不能勉强。

在物质贫乏的年代,很多时候父母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养育孩子,但是他们不会焦虑不安。现在虽然很多方面都比以前有更大的自由,但是当孩子稍有一点没有达到父母的期待,父母就会大怒。

过去的年代,很多事情都无法按照人们的设想实现,而且那时家庭成员也很多。所以父母或祖父母往往把孩子放在自己身边,片刻不离。他们会背着孩子,或是把孩子放在婴儿车里到处带着,总之会一刻不离地看着孩子。当孩子在背上哭泣或吵闹的时候,父母马上就会问:“宝宝这是怎么了啊?”

不管父母最后有没有满足孩子的要求,都不会完全忽视孩子的要求。他们不会毫无反应,无视孩子的期待、希望,这样能在孩子心中形成巨大的安全感、自信和对别人的信任。

以前的人在教孩子规矩的时候,不会很心急,他们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孩子离得了尿布,每个孩子最终都能学会用筷子吃饭,所以不用跟别人比,不用催促。他们也许并不会说“宝宝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呢,好期待啊”这样的话,但是育儿时是放松和耐心的氛围。

怎样培养出孩子对生活的自信呢?要做到这一点,只需让孩子知道父母是他最坚强的后盾,是最理解他的人。然后,不慌不忙地养育他即可。

如果父母总是很着急,孩子长大以后会更加急躁,做什么事情都会浅尝辄止,没有定力,没有自信。他甚至无法等待自己,无法等到最终结果。所以,如果父母能够耐心地等待孩子成长,慢慢地等他学会什么,那么孩子也会学到这种等待的精神,学会忍耐。

因此,父母等待的态度会向孩子传达出“爸爸妈妈相信你”的讯息。这是向孩子传达爱的最简单易懂的方式。

P38-40

书评(媒体评论)

河北 阳阳妈(孩子8岁):佐佐木医生的这本书阐明了育儿理念和方法,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孩子成长的规律。爱孩子,就要接受孩子的全部,不仅爱他的聪明可爱,也要爱他的调皮和捣蛋。我们大人尚且不会今天知错了,明天就改正,那为什么要那么苛求孩子呢?用淡定平和的心态看待孩子的成长,不急不躁地等他长大,和他一起体验成长过程中的兴奋、快乐、沮丧和烦恼!

广东深圳 米菲:这是一本育儿书,告诉爸爸妈妈们如何培育人格健康的孩子;这是一本心灵治疗书,爸爸妈妈从中获得抚平育儿焦虑的力量;这也是一本心理解读书,让爸爸妈妈们反思育儿先育己的道理。当越来越多的爸爸妈妈们忙于给孩子们灌输知识、提高技能的时候,佐佐木先生的教诲如一阵清风,他温暖又坚定地告诉大家:请关注孩子的目光,请让孩子在与人交往中长大,请把育儿当作幸福和快乐的事情。

山东东营 虎虎昇威(孩子3岁):看过这本书后,我想到这样一个比喻——“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如果家长是内心强大、幸福健康的,那么孩子也必将迎着太阳长成参天大树;如果父母行为上有偏差,幸福感比较低,那么孩子的幸福感也大多不够饱满。所以,请做一名幸福的家长,把幸福、健康的思想通过日常生活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感受幸福,享受学习和生活。

江苏昆山 胡玥(孩子5岁半):看完佐佐木正美先生的书,感慨颇多。他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提出了孩子婴幼儿时期是人格培养的重要阶段,要培养有自律性的儿童,这些观点我都非常认同。特别是书中提到的“让孩子多交朋友的好处”这一论点。通过跟小朋友交朋友,我自己的孩子学会了分享、不攀比、不任性,体会到了互帮互助的乐趣,还学到了其他小朋友身上的优点。我们作为家长给孩子创造多交朋友的机会,这个应该不难吧。

江西南昌 悠妈(孩子2岁半):拿到这本书,越往后看越觉得,这不正是我一直以来寻而不得的一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建立正确认知的一本书”——吗?自认也算个爱学习的妈妈了。可读到此书时,却发现了不少令我感叹“哦,原来是这样子啊……”的观点。

广东珠海 梓昱妈:这是一本可以让我认真地一边看一边琢磨的书,它把父母教育中困惑问题的根源写出来了。其实育儿应该是轻松地,快乐地,不难做到的。与其说它是一本育儿书,不如说是一本父母的心理辅导书。

浙江 张雯:“学会与你的邻居建立更深入的联系”、“和丈夫沟通可以减少育儿中的不安”、“尽量满足孩子婴幼儿时期的要求其实更有利于他的自立”、“孩子与伙伴充分的游戏是他们形成健康的社会性人格的必要条件”……看完佐佐木先生《关注孩子的目光》一书,从他30年来对幼儿心理的研究结果中,我读到了一种“放松、开放、顺其自然”的爱的态度。

浙江 书意妈:看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一直呈现“三分教,七分等”这句话。孩子是棵正在成长的幼苗,作为家长,除了施肥浇水外,另外需要做的就是——等待,怀一颗理解包容的心等待孩子的慢慢成长,这不仅仅是爱我们的孩子,体现的还是对生命的尊重。佐佐木先生不是简单的教,整本书都在帮助孩子表达他们的意愿,语言温暖朴实。孩子们太需要有个懂他们的人来表达一下他们的心声——“我们不是不听话,只是我们在成长!”而佐佐木先生就是那么一个懂他们的人。

浙江嘉兴 珠妈:这是一本故事书一样的育儿书。没有说教,只有沟通、交流,让我自己对照着静静地思考。物质丰富的社会带给我们什么?绿色生活不单纯是大气、土壤、水源,强大的压力造成焦虑、躁狂、冷漠的一代。我们能否还下一代、再下一代一个清新纯净的社会?这不是一本教导如何教育的书,它仅仅不急不缓地描述如何关爱孩子。读完之后,我盯着身边的孩子,看着她依旧清澈的眼眸,我想将来的路上我要与她携手同行。

浙江嘉兴 宣爸:这本书有系统的脉络,将我们一团一团的疑惑慢慢解开,从出生的青春期,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源于心理层面的成长,尤其是地基式的0-6岁时期,这一时期孩子获得的满足,形成的安全感主导了接下来各个阶段的顺利过渡,父母为孩子营造温情的家庭环境是实现孩子健康身心的基础。本书作者的个人色彩浓烈,读者很容易感受到是一位长者在叙述在讲解,有笑容很耐心。这本养育孩子的指导书,带给我们新的视野。

浙江嘉兴 马沈扬家长:翻开佐佐木正美医生的书,首先被“好孩子不是听话的孩子”这个标题吸引。那怎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呢?”带着这样的困惑,我走进了“等待——育儿中的重要心情”这个篇章。通过阅读,我明白了孩子的着急情绪其实来自于我的急躁。

浙江嘉兴 牛妈:《关注孩子的目光》书中提到,管教孩子=重复地教+不急躁地等待。这点也是我在这一年女儿小学生活中最深有体会的。她学习数学,并不是一教就会的,刚开始做进位加减法的时候,总是哭哭啼啼,做一百题得要花上一小时。她不明白、不理解,你给她讲了,她还是一脸迷惘。朋友家也是如此,通常是心平气和地陪写作业开始,暴打一顿作为结束。读完这本书,我更坚信给孩子时间的重要性。

北京 易锐昌:有幸拜读了佐佐木先生的这本书,让我再次感受到育儿确实是一项科学而又系统的过程,但愿中国每位父母都能体悟到其中的精华,并陪伴孩子享受其共同成长的乐趣。的确,当今浮华而焦躁的社会,诸多父母已经不再淡定,步步迷失自我,甚至还裹挟着孩子一起迷失。育儿先育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曾经的自我。

广东广州 植竣妈:“人越是被全面接受,就越容易有安全感,并真正独立。有一个人无条件地承认自己,会让孩子极大地信任这个人,从而会以这个人为标准,信任其他很多人。……在被认可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不会勉强朋友认可自己,反而拥有一种认可朋友的能力。相反,如果在成长的环境中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孩子在找朋友的时候就会一味要求别人的认可,不断地寻找接受自己的人。”这些话多么深刻和形象啊,绝不仅仅是对孩子适用,成年人的世界何尝不是如此?看看我们身边成年人的处世方式,基本也可以逆推他们曾经经历过一个什么样的家庭生活。

重庆 钫儿:读了《关注孩子的目光》这本书,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看过很多给予孩子爱的书,但是佐佐木正美先生是一名儿童精神科医生,这让这本书的视角会有所不同。

广东深圳 朵米妈:“不治已病治未病”,是医道的最高境界。教养孩子亦然。《关注孩子的目光》,关注的其实是奠定人格基础的根本。这本书关注的不仅是孩子的表现,更是孩子的心情;关注的不仅是孩子的成绩,更是孩子的动机;它不仅呈现了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更是挖掘了造成问题的根源。一句话,这本书关注的不是付诸表象的育儿之术,而是深入内核的教养之道。就作者三十年儿童精神科临床经验来说,这确是本情怀满满,但干货很多的书。

后记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社会性是指人与人在生活中相互交往。这种相互关系决定了每一个人的生活价值和幸福程度。

看“人”这个字就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支撑、相互依靠的,人只有在人群当中才能够切身体会到自身为人的意义。

我总是觉得,为别人做什么事情其实也是为了让自己能够生活得更加丰富多彩。人可以从帮助别人的行动中感受到巨大的幸福。我半生的经历告诉我,只考虑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可能让人找到幸福。

我从三十多年的从医经验中看到,父母为孩子做事情的时候最幸福,孩子幸福的笑脸会激励父母去继续努力。

不管是诗人、小说家、画家、音乐家、建筑家、演员,还是汽车生产商、电脑生产商或农民,大家都会在自己的作品或产品受到更多人欢迎时,感受到幸福和自己存在的价值。清洁工、出租车司机、铁路工人以及在超市、银行等各个岗位工作的人,也只有在感到自己的工作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时,才会从内心感受到生存的价值和职业的自豪感。

当我们在别人的喜悦中发现自己的存在价值时,就会觉得周围的人们都是如此珍贵,才会真正地为下一代而思考。

谈到思考下一代,人们会想起干净的水、空气、丰富的绿色以及地球上的其他物种。如何为后代留下河流、森林、高山等美丽的自然环境,如何保护野生动物以及节约能源,对于今天的人类来说都是重大的课题。

最后,我还想强调一下,对于人类来说,健康地养育生活在未来的孩子是最有价值的任务和使命。不思考下一代人的命运,我们就不可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今天,人类正在不断地破坏地球环境,而极少考虑到孩子们的明天,这样做结果只会不断地伤害人类自身的命运。不为他人着想,就不可能实现自我。这就如同“人”的字形和意义,是人的宿命。关爱孩子,珍惜孩子,对于大人来说,也就是在生活中珍惜自己。我衷心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这一点。

我从三十年前开始从事儿童临床治疗,足迹踏遍了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儿童咨询机构、孤儿院、家庭裁判所、保健所、少年教养院、母子之家等各种机构。在那里,我遇到过很多不幸福的孩子和父母,和他们交谈。近几年来,我发现,孩子以及他们的父母的不幸福程度,出现了逐年递增的趋势。

我一直在和保育教育工作者们开学习会,讨论关于孩子和父母的问题。最早的学习会始于二十多年前,是和东京拍江市托儿所的阿姨们一起开的,到现在,神奈川县的各个市町村、广岛县的福山市、冈山县的仓敷市等地都在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育儿学习会,托儿所的阿姨、幼儿园的老师以及普通市民在工作之余聚在一起,开学习会或讨论直到深夜。这样的学习会已经开了成百上千次了。

本书是其中一个学习会——横滨市私立托儿所自主学习会“佐佐木讲座”上近二十次讲座的记录,受福音馆编辑部的厚爱而集结成书。

编辑出于让更多人读到此书的愿望,一直热心地给予我长期的鼓励,但是由于我的忙碌和懈怠,本书的出版比计划晚了很长时间。没有佐藤勉先生和土田范彦先生的强力支持,就不可能有这本书。

在本书出版之际,首先我要感谢在各个场合遇到并与我交谈的孩子们以及他们的父母、共同参加学习会的托儿所阿姨、幼儿园老师以及其他参与者们,特别是“佐佐木讲座”的参加者们。

同时感谢为本书画了很多可爱插图的山胁百合子女士。

还要感谢中川李枝子女士,感谢她一直给予我默默的鼓励,让我感到巨大的幸福。

最后我要将本书献给我的恩师台弘老师,自从1966年从新渴大学医学部毕业来到东京,在东京大学进修精神医学开始,台弘老师就一直守护、指引着我的儿童临床研究。

目录

婴幼儿期是打下一生人格基础的根本时期

 婴幼儿时期是一生的“地基”

 婴幼儿时期是打下人格基础的重要时期

 婴幼儿时期的教育,很难重新来过

人际交往越差的家长育儿中的不安越多

 不能忽视教育问题背后的时代背景

 十个妈妈有八个焦躁

 和丈夫沟通能够减少育儿中的不安

 育儿中的不安从哪里来

 孤独的父母依赖孩子

重视促进孩子和各种人的交流,养育合格的社会人

 人需要有能让自己放松的人际关系

 不要把和人交往当作痛苦,努力和别人一起放松

 孩子是在和别人的交往中长大的

 用细节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首先要相信别人的善意

好孩子不是听话的孩子

 等待——育儿中的重要心情

 无条件接受眼前的这个孩子

 孩子遇到失败时家长应及时出现帮助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想做的事

 过度期待会成为孩子自由成长的障碍

 逆反期是在为下一步的成长作准备

妈妈从怀孕起就要建立与孩子的亲密关系

 妈妈的情绪会传达给胎儿

 母体与胎儿交流的方式

 妈妈的心理活动通过胎盘传递给孩子

 妈妈日后的育儿行为与生产后的育儿方式息息相关

满足婴儿的需求就是在培养他未来的自立

 埃里克森的研究——人的每个生命周期都有发展任务

 婴儿期的发展任务——培养基本信任

 被满足的婴儿才会对周围人充满信任

 不能认为用哭泣来吸引人注意的孩子是不好的

 孩子相信妈妈,才能相信别人

大人现在不听孩子的话,孩子以后就不会听大人的话

 婴儿最早遇到的困惑

 社会性参照——人的社会性存在基础

 养育孩子时,大人要把心和眼睛真正放在孩子身上

 为什么有的人能遵守规则,有的人不能

 培养社会性参照的关键时期

 什么都按孩子的愿望满足,会把他惯坏吗

 过度干涉才会让孩子丧失自主能力

 在父母前无法放松的孩子

 当自己的愿望被满足的时候,孩子容易学会信任

孩子通过不断重复地做同一件事发展主动性和创造力

 不知疲倦的幼儿期的孩子

 看着孩子到处活动的快乐

 孩子的行为就像是科学家做实验

 上学之前要有充分的和伙伴一起玩的经验

 通过朋友了解自己

管教就是“重复地教+不急躁的等待”

 大人在孩子两三岁时就要开始管教了

 什么是好的管教

 以大小便训练为例说说不好的管教

 孩子不会一次就学会,大人要不断地教,耐心地等

 强制性管教不能培养出孩子的自律性

 培养自律性的重要时期

大人必先要自己幸福,才能让孩子幸福

 你希望养育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关心他人的能力是怎样养成的

 孩子会把身边的人当作自己的榜样

 孩子越小就越容易变得和榜样一样

 关心他人就是和别人一起快乐一起悲伤

 自己越幸福就越能关心他人

 在幸福的人身边长大的孩子是幸福的

孩子通过和伙伴游戏学到社会规则

 在游戏中发现自己

 一起制定游戏规则

 开电车游戏

让孩子多交朋友的好处

 还没有做好自立准备的年轻人

 孩子在小学阶段要学会的最重要的东西

 和朋友互相学习

 朋友越多越能健康成长

 拒绝上学的孩子

 一到学校就躲进保健室的孩子们

 缺少让心灵获得平静的地方

青春期是寻找自我的时期,家长要耐心守护

 凝视自我的时期

 通过别人的目光来确立自我

 通过伙伴反观自己的内心

 长时间打电话对青春期孩子的意义

 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

 青春期综合征

 温暖地守护孩子寻找自我的时期

富裕的社会带给我们的

 现代人正在丧失保持身心健康的条件

 被富裕破坏的东西

 生活的便利扩大了人类的欲望

 人不再能忍耐

 无法控制自己的怒气

 患有退避型神经症的年轻人

 越来越难体会到喜悦

 愤怒的情感增强了

 把不好的事情归咎于别人的倾向

 人际关系愈发冷漠

 通过聊天和别人一起放松

致保育工作者:请保持充满爱的心灵

 从事保育工作的价值

 实现愿望的孩子和没有实现愿望的孩子

 控制自己不骂孩子

 不要视孩子的父母为敌人

 考虑父母和孩子双方的幸福

 从“只要尽到最大努力”中感受喜悦

致父母们:要如何度过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是谁在育儿

 珍惜现在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让孩子感到放松的爱

 无条件接受孩子的本色

 理解孩子的愿望

 折腾父母的孩子

 当父母把自身的欲望当做重心时

 父母绝不能对孩子说的话

 接受长大之后的孩子

后记

关注孩子目光的佐佐木先生(中川李枝子/文)

内容推荐

《关注孩子的目光》是有着三十年儿童心理治疗临床经验佐佐木正美医生,数十年来遍历上百家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儿童心理咨询机构、儿童福利院、妇幼保健所等,与众多幼教老师对谈交流,为无数家长讲座培训的经验总结。该书出版16年,仍位居日本亚马逊家教类图书排行榜第1名。

很多父母以为,只要在家里严格管教孩子,就可以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教养的人;以为只要知识丰富了,音乐技能或运动能力突出,就是一个出色的人。但事实并非如此。教育不是以强压弱,不是闭关修炼,更不是折腾,教育要让孩子有笑的能力和感恩的心,拥有自我提升与修复的正能量,过上幸福独立的生活。

“好孩子不是听话的孩子”,“满足孩子的需求就是在培养他未来的自立”,“孩子通过和伙伴游戏会学到社会性规则”……认真地读过《关注孩子的目光》,您一定会获得启发和帮助,抛却育儿中的焦虑不安。让我们一起为养育幸福独立的孩子而努力!

编辑推荐

6岁以前的婴幼儿时期是奠定一生人格基础的根本时期。就如建筑物的地基一样,如果地基没打牢,往上盖的建筑就算再美观,装修得再富丽,也是危险建筑,随时有倒塌的危险。成人以后的问题,只要回顾他的童年,往往都能找到根本原因。那么,如何将孩子培养成人格健全、幸福独立的人?大人首先要幸福,要能全面接受自己的孩子,要善于等待。作为一本家教书,佐佐木正美编著的这本《关注孩子的目光》不仅是教大人如何育儿,更是在教大人如何做自己。语言亲切,循循善诱,内容实用,促进家庭和谐进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16:0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