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进入世界500强”——这是联想人的共同愿景,它激发出了无限的创造力和驱动力,所以,在经济的潮起潮落之中,联想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联想总裁柳传志在说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强调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对企业目标和企业文化有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员工队伍。企业文化认同对于维护整体、保持战斗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公司采取几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保证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在员工中形成共同愿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首先,新员工进入联想之后都要接受“模式培训”,深入了解联想的历史、现状,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其次,联想人善于通过开会来统一思想,贯彻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决策准则。通过这些朴素而行之有效的措施,联想已形成稳定的企业文化和一支稳固的核心员工队伍。
自创业之初,联想就抱定了“要把联想办成一个长久的、有规模的高技术企业”的信念,并逐渐为自己定下了更清晰的目标——到2010年力争进入世界500强。这个目标已深深植根于每个联想员工的内心深处,它就像一盏明亮的灯,指引着全体联想员工奋勇前进。
同时,柳传志总裁也有着独特的魅力,能够把大家凝聚起来,指引大家向着目标前进。柳传志自己也曾说过:对于联想管理核心而言,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深刻理解市场运作的规律,认识企业管理的基本规律,并带动各层次的管理者共同认识。建立共同愿景是联想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同样地,建立共同愿景也应该成为我们团队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点毋庸置疑。不过需要提醒大家,我们在进行这项工作时,不要误以为它就是个人愿景或是部门愿景的单纯相加。从个人愿景上升到共同愿景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团队的发展仍旧停留在个人愿景的层茴上,那么其简单相加反而会阻碍发展,不能形成一种统一的文化。
我们看到在很多团队中,其文化和信仰并没有从上而下地渗透,而是在不同的部门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每一个上司和主管完全按照自己的风格来确定部门的风格,并且都认为那是最优秀的。事实上,这种“上司文化”、“部门文化”是不可取的,它就只能造就平庸的团队,而像联想这样的伟大团队,它的文化则一定是单一的、统一的。
当然,这也不是说我们就可以完全弃个人想法于不顾,共同愿景应该是由个人愿景汇聚而成,借着汇聚个人愿景,共同愿景才能获得能量。有意为团队建立共同愿景的朋友,必须持续不断地鼓励成员发展自己的个人愿景,这也是团队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如果团队成员没有自已的愿景,那么他们所要求遵从的共同愿景就不会融合到他们的个人意愿之中,这就丧失了建立共同愿景的初衷。换而言之,使个人愿景上升为共同愿景,我们就不能大搞一言堂,不能你定下什么就是什么。原因是这样的,愿景通常是治标不治本的,而且不是由一个人的愿景汇聚而成的,通常这样传统的由上至下的行政性指导很容易导致愿景的破产。
这也就是说,共同愿景不是下属在我们威逼下的服从意愿,而是团队中每个成员发自内心的愿景汇聚而成的共同体。这就如同珊瑚虫们都在分泌石灰质,而这些行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美丽的珊瑚。
而且,共同愿景也不是单一问题的解答。如果仅把它当作单一问题的解答,那么一旦士气低落或策略方向模糊不清的问题解决以后,愿景背后的动力也就跟着消失了,这就使愿景失去了“存活”的能源。
这可能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大体上说,我们在为团队设计共同愿景之时,还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共同愿景应划分为阶段性景象,以增强团队成员实现共同愿景的信心。共同愿景是一个组织确立的在一定时期内所希望达到的景象,是组织成员为之努力的总目标。在确立共同愿景的同时,应对其进行细化和分解,将愿景根据工作规律和特点划分为阶段性景象,由分景象组成共同愿景。
二、共同愿景应充分体现个人价值,增强员工的成就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人生舞台上事业有所建树,才华得以施展,情感得到尊重,这是所有个人愿景都应包含的。因此,对于这样的个人愿景必须鼓励和支持,平等对待成员中的每个人,彼此尊重,相互包容,形成一种快乐和谐的工作氛围。
三、在建立共同愿景的过程中,管理者应身体力行。一个团队或一个部门,犹如一艘航行于大海中的轮船,作为这艘船的管理者,应成为何种角色,是船长还是舵手,是摆在每一位管理者面前的问题。可以说船本身就像一个组织,如果本身结构设计不合理,再高明的管理者也难以驾驭。
总而言之,若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我们必须使团队每个成员都相信团队愿景,而不是把它做成某句裱好了挂在墙上却无人注意的话,或是一个强加的指令。因为,它的能量源于内心,而非外在的强加。P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