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晚年所思(2)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周有光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晚年所思(2)》是周有光先生晚年所写的回忆录。从学术和生活的角度,以平实的语言,有秩地回忆了对其一生有触发的、在其人生中占重要位置的人物和事件。通过周有光先生的娓娓道来,其人生的智慧和为人处事的人格精神又体现在其中,读他文章的过程,如与一位老者在谈心,是这个浮躁的时代中,一本值得品味的好书。看周有光先生的书,不仅看到的是他的人生,也看到了其他同时代知识分子的人生,还从侧面展现了整个新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的面貌。

内容推荐

《晚年所思(2)》这本书是周有光先生在晚年所写,以回忆的方式,写出了自己当年的学术和生活经历。书中语言朴实,平易耐读,并没有学术上枯燥乏味的冗长论述,而是一位逾越百岁的老者以平和的心态和岁月磨砺后的智慧,向我们讲述他的人生,讲诉他对事物的看法。言语间,他的性情和他的人生态度,也清晰可辨。

在《晚年所思(2)》这本书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周有光先生作为一位中国的知识分子,对中国政治、文化、科学等诸多方面的见地。而且可以从他的叙述中,侧面了解与他同时代的,曾经接触过的,在文化上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并且还能了解到中国当时的国情,当时中国面临何种问题,作为知识分子在面临这种问题时和政治领导人之间的沟通和商讨,知识分子的识见、良知和人文关怀也更加地生动和真实地被呈现出来。同时,在周有光先生所经历的时代里,中国作为世界大的背景下的一个国家,它的命运又是受整个世界的影响的,从他的回忆中,我们又会认识当时世界的情况,中国所处的环境,以及对中国的发展和知识分子所做出的努力,也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目录

第一辑:闲谈过往

百岁忆

怀念《拼音小报》

张允和的乐观人生

我的世界小得不得了

回忆拼音方案的制定过程

中小学生睡眠不足

伪科学和假教授

变阴暗为光明

大雁粪雨

我的离休生活

吟诵文化家史

我与那些民主人士

胡乔木同志和文字改革

林汉达先生和语文教育大众化

回忆五四运动请来的赛先生

怀念邹韬奋先生

孔子与柏拉图的理想国

巧遇空军英雄杜立德

日本文改的旗手村野辰雄

三老闲谈窗外事

我的生死观

回眸百年

第二辑:淡看世界

全球化和大同理想

西天佛国的新面貌

旅美狂想曲

美国归来话家常

美国社会的发展背景

全球化巡礼

两访新加坡

不丹王国的民主化

两大文明古国的经济起飞

地球缩小了,胸襟要开阔

全球化时代的华夏文化

小国崛起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中文在世界上的真实地位

中国有三宝

后资本主义的曙光

人类文化学发凡

第三辑:百年思索

人类历史的演进轨道

人类文字的鸟瞰

传统宗教的现代意义

“求同存异”和“创新保旧”

漫谈“西化”

“衣食住行信”

从大同论到理想国

文化三变

吃的文化和文化的吃

两个层次的文化

字母跟着宗教走

丝绸之路和字母之路

九十而学儒

科学的一元性——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

《汉语拼音·文化津梁》序言

悲惨的生活画图向旧社会的宣战书

英语怎样扩大传播

从语言资源化说开来

台湾的语文改革

江河不择细流

第四辑:谈文论世

闲谈俄罗斯

汉语的今天

今日中国为何出不了大师?

105岁从世界看中国

108岁从读书放谈中国和世界

厚今而不薄古

中国模式如此成功为何无人模仿?

笑谈世界民主化浪潮

没有奇迹,只有常规

“汉字风波”

华夏文化漫谈

“河东河西”与“双文化论”

人类文化的结构和运动

要重估一切价值

谈汉语拼音走向世界

让学生的兴趣自由生长

谈古典文字问题

百岁学人谈沧桑

试读章节

百岁忆

我们这一代青年

我们这一代青年有几个特点:当时并不参加国民党,也不参加共产党。但思想倾向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因为共产党包括毛泽东、周恩来、陈毅都是宣传民主的。抗战时期,周恩来在重庆,是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副主任之一。

他常常说:我们共产党是主张民主的。我们青年一代就是讨厌国民党的专制。我们这一代都是这样的思想。

蔡元培在坏的时代能做好事

蔡元培在北洋政府时期就提出来:“教授治校,学术自由”。蔡元培是我丈人的朋友。在苏州的时候,我见到蔡先生面。

晚清下来是军阀时代。后来是国民党、共产党。最自由的是军阀时代。军阀时代做了很多好事情。军阀怎么会做好事情呢?那时候是民主制度,国会育,请蔡元培做教育部长,做了很多好事情。注音字母就是军阀时代提出来的。

军阀不垄断整个政府。文化部门、教育部门让进步的人来做。所以做出好事情。因此,最坏的时代做了很多好事情。

胡适建议把国民党一分为二

胡适对我们的影响很大。

国民党时期,他批评蒋介石。他劝蒋介石把国民党一分为二,两个党就可以互相监督。我的老伴张允和是胡适的学生。胡适是上海中国公学校长。胡适与我丈人都是安徽人。我的丈人办教育,请他提意见。

爱因斯坦空闲得不得了

我认识爱因斯坦是何廉先生介绍的。抗日战争结束了,何廉到美国,在普林斯顿大学做客座教授。爱因斯坦也在普林斯顿大学,他们是同事。

有一天,何廉对我说:“爱因斯坦空闲得不得了,想找人跟他聊天,你愿意去吗?”我说:“当然愿意。”于是,我就去和爱因斯坦聊过两次。

爱因斯坦的理论,我不懂。我们在一起,主要聊报纸上的问题,世界的问题。我的印象,爱因斯坦非常友好。我们聊天时,真像聊家常。他穿的还不如我讲究,没有一点架子,给我的印象好极了。

爱因斯坦有句话对我很有启发。他说:“人的差异在业余。”据计算,一个人到60岁,除吃饭睡觉,实际工作时间不很多,而业余时间倒是更长。通过业余学习,你可以成为某方面的专门人才。

卜舫济校长

圣约翰大学是教会学校,校长卜舫济,美国人,能说一口浦东腔上海话。有一次,他用上海浦东话对学生说:你们离开房间的时候,要把电灯关掉,否则浪费电力,电厂就要发财,学校就要发穷!学生大乐!卜舫济校长亲自授课,教哲学史。枯燥乏味的课程,他教得生动活泼。我至今还记得他在课堂上的传授:尼采说,不要生气,生气是把别人的错误来责罚自己。

卜舫济担任校长已经近四十年了,大家对他很尊重。但是,这一次(“五卅惨案”),我们学生去游行的时候,他阻拦我们,不让我们出校去。圣约翰大学及附属中学的学生宣布永远脱离圣约翰。学生的行动得到中国老师们的支持。中国老师们和学生,排好队,拿了铺盖就离开学校。社会各界支持我们,南洋公学也支持我们,后来办了一个光华大学。

与邹韬奋百乐门跳舞

邹韬奋是我在圣约翰大学的前辈同学。我妻子张允和的姑夫刘凤生,跟邹韬奋同班。邹家穷,刘把家里给的钱分一半给邹,助邹上学,两人的关系很好。抗战前夜,我们都在上海,一起玩。他们二位、我和我妻子,多次约好在礼拜六晚上去百乐门舞厅跳舞,度过非常快乐的时光。那在当时是高尚娱乐。我们都是埋头苦干的工作者,也要轻松一下。

当时上海有位教育家叫黄炎培,他联络开明士绅,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发展上海和江南的文化和经济。他有两位高级秘书,一位是王志莘,另一位就是邹韬奋。

徐志摩家一层楼一个样

徐志摩是光华大学聘请来教文学的。他也是北京大学教授,所以经常在北京、上海飞来飞去,结果飞机掉下地,去世了。很可惜。

他家里我去过。他住在一个很普通的三层楼房上。第一层布置英国式,第二层布置中国式,第三层布置日本式。一层楼一个样子。

中国的白话文诗歌到徐志摩成熟了,小说到沈从文成熟了。他们两个标志着白话文的成熟。徐志摩了不起。

赵元任来信四年后才收到

赵元任先生在学术上是了不起的。赵元任在美国教书,我的夫人上过他的课。我常常拜访他,请教他问题。中国语文现代化,是他开头的。

回国后,20世纪50年代,我们要设计拼音方案。事实上,在此之前,已经有过两代人的努力。早在中华民国成立第二年,当时的北洋政府就开始制订注音字母方案。是黎锦熙先生他们搞的,这是中国语文往前走的很重要的一步。赵元任制订国语罗马字,不用中国汉字式的符号,而是用国际通用的字母。赵元任的方案,从学术角度讲是很好的,可是推广上发生了困难。赵元任的思想对我影响很大,我们设计拼音方案时主要参考了他的学术成果。

后来我在北京大学上课,出版了一本《汉字改革概论》,赵元任看了以后,就从美国写信给我。可是碰到了文化大革命,这封信我在四年后才收到。

老舍喜欢讲乌龟王八的趣事

老舍跟我是很好的。在美国常常跟老舍在一起。老舍爱讲笑话,每个礼拜天到我家吃饭,开心得不得了。因为他喜欢吃中国菜,我的老伴买菜自己做菜。

老舍很有趣味。他喜欢讲乌龟故事,他讲了很多乌龟王八的趣事。有朋友对他说,你老是讲乌龟,今天就不要讲了吧,你唱一个戏吧。老舍就唱戏,结果还是唱钓金龟。

小丁的“左倾幼稚病”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成立了政治协商会议笼络许多党派。周恩来代表共产党在重庆参加政协,长驻重庆。周恩来每月举办小规模的座谈会,聚集一二十人,商谈国家大事。他的秘书许涤新是经济学家。我每次都参加他们的座谈会,所以周恩来一早跟我相熟了。周恩来常说,我们共产党主张民主。大家反对国民党的专制,共产党宣传要民主,所以知识分子向左转。

我家发生过一个笑话。抗日战争时期,漫画家丁聪常来我家。我们一家都很喜欢他,叫他小丁。我6岁的儿子十分崇拜他。一天,我在家中闲谈,说小丁有点“左倾幼稚病”。我的儿子向他告密:“爸爸说你‘左倾幼稚病’!”弄得小丁和我都很不好意思。多年以后,我的儿子到了70岁的时候,对我说:“其实那时爸爸的‘左倾幼稚病’不亚于小丁。”

陈毅的几句话,我一直记着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章乃器担任粮食部的部长。他曾问我是否愿意去粮食部工作,我说我不想担任行政工作,还是回到教书兼银行的老本行。

我在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任教,并在新华银行兼职。

陈毅是当时的上海市市长,他很好,很看重我对上海经济建设的见解。在上海,与陈毅常常见面开会。后来,北京成立一个中央普通话推广委员会,陈毅做主任,我做委员,又在一起了。我觉得与陈毅很谈得来。

陈毅很幽默,他是一个有趣的人。他有几句话,我一直记着。他说他到非洲的摩洛哥去,摩洛哥国王请他吃饭。一个客人后面站一个人,叫调味师。国王讲笑话:我们每个人前面都有一盘菜,都是社会主义。但是调味,各人不一样。

与林汉达看守高梁地

五七干校在宁夏平罗的远郊区种了一大片高梁,快到收割的时候了。我和林汉达两人奉命看守高梁。

林汉达原来是教育部副部长,年龄比我大。他七十多岁,我六十多岁。我们两人得到的命令是:要不停地到处去走,不允许我们站着不动,不允许聚在一起。连看守三天后,没有一个人影。十几里路以外都没有人家,没有人来偷,也没有什么人管我们两个。所以,第四天,我们就聚在一起,还躺下来聊天。

我们聊的是语文大众化的问题,聊得很开心。

他问我:“未亡人”、“遗孀”、“寡妇”,哪一种说法好?

我开玩笑:“大人物的寡妇叫遗孀,小人物的遗孀叫寡妇。”

他大笑起来!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他问一位扫盲学员:什么叫“遗孀”?学员回答:是一种雪花膏,白玉霜、蝶霜、遗孀。

他就问:这个“孀”字为什么有“女”字旁?

学员说:女人用的东西嘛!

林汉达笑着补充:普通词典里没有“遗孀”这个词,可是报纸上偏要用它。

我问:“你查过词典了吗?”

他肯定地告诉我:“查过,好几种词典都没有。”(多年后才加入。)他提倡语文大众化的认真态度,很令人钦佩!

我们聊了很多,很尽兴。傍晚了,我们走回去。林汉达边走边说:“教育不只是把现在的知识传授给青年一代,更重要的是启发青年,独立思考!”

P3-8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3: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