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环境足迹,就是人类的环境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企业的环境足迹就是企业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减少、改善环境足迹,就是加强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从环境足迹中寻找环境商机,是一种逆向经营思维,就像人每天都少不了吃喝拉撒,人类一刻也做不到离开环境而独立生存。有依赖就有影响,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环境。如何降低环境足迹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环保产品、环保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其中蕴涵着巨大的环境商机,并且与每个人、每个企业密切相关。由环境足迹衍生出的环境商机,可视为环保市场的常态商机,只要企业留心关注、细心琢磨,环境足迹中的某个细节、某个点都可以做出一片大市场来。例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成目标的企业可以通过出售剩余碳排放权获得收入,企业的创新型节能设备可以通过申请专利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未来,企业生存与发展都可能与低碳相关。
在低碳经济中,既有新能源汽车、低碳建筑、智能电网、可循环能源利用等较大的项目,也有像环保家电、节能设备等投资小并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小项目。低耗能、绿色环保的家用电器,居家装修采用的环保材料,绿色无公害的食品,水资源的再利用等,这些都是人们参与低碳经济的微小但又必要的举措,也是企业应该关注的无限商机。但是,目前企业重点关注的环境足迹商机只是低碳减排。对于“绿公司”来说,“中绿公司”更注重自身的节能减排创效;而“深绿公司”则把握低碳商机,经营低碳市场,帮助客户解决生产中的节能减排问题,引导消费者进行低碳消费。前者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代表,后者以GE为代表。
商用拼块地毯制造商InterfaceFLOR把握环境足迹商机,积极创造绿色循环经济。InterfaceFLOR的《2010零排放里程碑》互动报告提出,公司的目标是在2020年达到零废弃和零碳排放量。该报告记录了该公司过去16年来持续的环保行动和取得的巨大进步,并展望了未来10年将会面临的挑战,其得到了美国联邦环境保护部门和波音公司的支持。InterfaceFLOR采用的测量跟踪系统名为“生态测量学”,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历程有完整的记录。引人注意的是,通过ReEntry(r)计划,InterfaceFLOR成功开发出将旧地毯加工成新地毯的工艺流程,使10多万吨垃圾材料变废为宝。InterfaceFLOR大中华区副总裁帕特里克·莱利表示:“我们现在致力于寻找可再生、可循环的原材料,使我们整个生产过程,从原材料到成品,再到原材料形成一个闭环,也就是说,我们不再从大自然索取新的材料。公司的目标是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发展,最终消除地球上的环境足迹。”
高耗能行业是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耗部门和温室气体排放部门。钢铁工业和水泥工业在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中占有突出位置,其温室气体排放也位于工业部门前列。宝钢集团总经理何文波认为,能否适应未来社会对节能减排的要求,势必成为钢铁企业盛衰的分水岭。在何文波看来,全球钢铁业面临着严峻挑战,但并非所有的钢铁企业都能适应这种挑战,钢铁业将会进行一次大调整。“事实会证明,不是所有的钢铁企业都能成为环境选择的成功者,只有在成本和环境两方面同时具有优势的钢铁企业才能成为最后的优胜者。”
就当前中国企业的节能减排现状来看,中国企业的低碳行动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其绿色行动的层次不高。大多数处于“浅绿”层次,仅把低碳视为履行减排责任的一部分。优秀的企业也只在“中绿”层次,把低碳视为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一种手段。
如果仅从成本和社会责任角度理解低碳发展,就很容易忽视其更加重要的商业含义,这种认识将阻碍企业对低碳商机的把握,难以提升企业的低碳竞争力。欧洲联盟(以下简称“欧盟”)、日本及美国的很多企业,由于一直重视对低碳的研究,如今已经大幅度加速了其低碳竞争力的提升。例如,很多丹麦企业掌握的能源技术产品和服务水平目前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相关技术出口收入近些年获得了大幅度提升;日本大力发展光伏技术,其光伏企业已占领了该行业的国际高端市场;尽管美国没有承诺国家减排义务,其企业也只是自愿减排,但很多美国企业已是节能降耗和减排技术的世界级引领者,其技术和服务已经打人世界市场,渗透到诸多领域。
将环境足迹上升到经营的层次,跨国公司走在了前列,它们纷纷通过各种方式来降低自己的碳排放。例如,汇丰银行推出猪粪回收的新业务、谷歌开展替代能源开发、华硕电脑的碳足迹认证等。在这方面,如果中国企业还不迅速采取实质性的低碳行动,行业标准就会被跨国公司抢先制定。一旦它们为自己的产品建立起“低碳”标准,中国企业就会失去低碳商机,甚至在低碳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实际上,跨国公司的绿色供应链已经形成了低碳门槛。沃尔玛就要求10万家供应商必须完成碳足迹验证,并粘贴不同颜色的碳标签,因此,大大小小的供应商开始争先恐后地降低碳排放。以每家沃尔玛直接供应商有50家上下游厂商计算,影响到的厂商超过500万家,其中大部分在中国。这意味着,中国的原材料企业、制造商、物流商、零售商必须进行碳足迹验证,承担减排责任,否则将拿不到跨国公司的订单。
低碳经济被权威人士誉为人类历史上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在前三次工业革命中,中国要么陷入长期的动荡和战乱中,要么刚开始发展经济,都未能抓住工业革命带来的高速发展机遇期。在低碳经济来临时期,中国第一次进入了首发方阵,与发达国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P14-16
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
——英国生物学家 达尔文
我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我们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自然动态的美和天籁的美。
——美国加州大学副教授 诺曼·卡曾斯
建设低碳社会关键在制造创新。制造企业创新可以从三方面考虑:一是节能、提高能效实现低碳生产过程,二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进行能源结构调整、参与低碳能源发展,三是提供低碳产品,引导全社会消费者进行低碳消费。
——原暨南大学校长,现澳门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 刘人怀院士
低碳革命孕育新的生产力,首先考虑的是生态生产力,就是低碳软实力。低碳软实力是驱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引擎,通过低碳价值创新,将产业生产力与生态生产力有机统一起来,从而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共赢。换言之,在这场世界性的革命中,谁能将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有效结合起来,谁就是这场革命的最大赢家。
——邓正红
从高碳到低碳,就是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发展模式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发展模式转型,推动的力量来自绿色环保大潮,低碳发展乃是大势所趋,而转型的力量则来自低碳创新,低碳创新的内生力量就是低碳软实力!
按照低碳软实力理论,低碳价值的创造是低碳价值思维与低碳商业模式相结合的产物,即“低碳软实力=低碳价值+低碳模式”,而低碳价值创新是低碳软实力作用的最高形态。从高碳向低碳转型,低碳趋势代表未来之路,企业要摆脱高碳模式尽快走上低碳之路,除了需要外部的政策、市场推动,还需要内部的低碳驱动,即通过低碳价值创新构建持续高效运转的低碳模式,不断提升低碳效能、低碳效率和低碳效绩,从而使企业在低碳发展中持续获得高额、超额的“碳金”。
本书的写作意图就是帮助企业建立内部低碳创新驱动力,在低碳软实力的架构下,把握低碳发展的全新内涵,诠释企业低碳创新的操作要领,为低碳运营操作和低碳价值创新提供一整套具有极强操作性的低碳创新流程,让企业在绿色经济中开启低碳智慧、驾驭低碳商机、操控低碳市场,实现从高碳向低碳的转变。
创新推动高碳向低碳转型,就是要将低碳软实力集中于低碳创新,其实质是通过创新将高碳降解、软化,形成具有环境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低碳流”,实现碳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最大增值。
根据低碳软实力思路,低碳创新分为5种类型,即预见型低碳创新、应变型低碳创新、整合型低碳创新、制导型低碳创新和系统型低碳创新。预见型低碳创新在于提前赢得低碳市场,应变型低碳创新在于实现低碳产品与低碳需求的对接,整合型低碳创新在于将减碳变成提质增效,制导型低碳创新在于用低碳理念实现低碳成长,系统型低碳创新在于用全新的方法论为客户提供系统的低碳解决方案。
低碳发展是一场全球性、全方位的技术经济环境革命,其创新的内容包罗万象,但只要其中有些许的低碳突破,就能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低碳效益。低碳创新的重点集中在9个方面,即研发低碳技术、生产低碳产品、提供低碳服务、创造低碳个性、设计低碳方案、开发低碳工艺、选配低碳材料、推行低碳包装和实施低碳回收。每个方面的低碳创新都有自身的业务特点,都有具体的创新诀窍,需要企业细心把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应对。
低碳创新不是一次性的行动,而是一种持续的低碳发展动力机制。因此,开展持续的低碳创新,必须建立一系列的低碳创新保证。建立低碳创新保证,实际上就是建立低碳创新的长效机制。企业通过提炼低碳标准,创建低碳品牌,培育低碳文化,养成低碳习惯,明确低碳责任,推行低碳沟通,保持低碳协同,形成低碳专注,建立不断提升低碳效能、低碳效率和低碳效绩的低碳创新保证机制。
任何一种经济的发展都必须形成与之相应的运作模式,才算是成功的、长效的。低碳经济也不例外,与市场上许多成熟的商业模式相比,目前低碳商业模式还处于探索创新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讲,低碳商业模式决定低碳经济发展的成败。因此,最本质的低碳创新应该是建立富有低碳价值个性的商业模式,这也是低碳创新最关键、难度最大之处。
按照业务特点的不同,本书将低碳商业模式细分为9种类型,即低碳技术模式、低碳方案模式、低碳供应模式、低碳外包模式、低碳联盟模式、低碳循环模式、低碳生产模式、低碳管理模式和低碳经营模式。每种模式都是低碳商业模式的具体体现,都有自己的模式特点。企业可从自身的低碳业务出发,总结提炼低碳创新成果,创造相应的低碳业务模式。
资源有限,环境有限,低碳创新无限。高碳发展已到尽头,低碳转型势在必行。在低碳潮流中,企业如何以合理的成本、最低的环境和资源代价创造最大价值和最佳回报?就从低碳创新开始吧!
邓正红
2012年6月
在绿色潮流推动下,世界经济形态出现了新的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由低碳革命引发的新经济,就是低碳经济。从人类文明发展看,低碳浪潮是继农业文明浪潮、工业文明浪潮、信息化浪潮后的第四次浪潮。从工业革命的历史看,低碳经济正引领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带来的机器化大生产,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力带来的能源生产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是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带来的经济智能化,第四次工业革命则是绿色环保带来的经济低碳化。
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促进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经济模式。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全球性革命,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等各个方面。低碳的基本标准就是减少排放、减少污染、降低能耗。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低碳革命是21世纪规模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革命,将比以往的工业革命意义更为重大、影响更为深远。
低碳经济带来全新的市场生态,在新的游戏规则下,企业将面临新的挑战。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方式,而且要以科技创新推动节能减排,由此将催生新一轮的科技革命。
在低碳革命中,新能源革命最受关注。世界经济版图在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的推动下正悄然发生改变。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酝酿着新兴产业革命,其核心是由高碳产业向低碳产业转化。低碳经济在发展产业生产力的同时还要兼顾生态生产力的提升,这是低碳革命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低碳产业的发展是产业生产力与生态生产力的相互融合,而不是相互抵消。
绿色潮流下的获利方法要考虑两方面的影响:①消耗对成本的影响;②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如果只考虑成本不考虑环境,就很难掘到“碳金”。绿色获利建立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从这点来看,生态生产力重于产业生产力。工业革命时期,虽然蒸汽动力极大地提高了英国机器大工业的生产力水平,但蒸汽动力对矿石燃料的大量消耗则严重污染了英国的自然环境,其创新的产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起到了破坏性的反作用。这种方法所获之利就不是“碳金”而是“白金”(指得利于白色污染)。
20世纪发生的从电气化到信息化的两次产业革命,都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跨越式发展,但是,其对碳基燃料、原材料的使用和消耗呈几何级数增加,其所造成的气候变暖问题成为全球性的产业和生态难题。因此,产业与生态的相融是产业革命最难解决的问题。
低碳革命孕育新的生产力,首先要考虑的是生态生产力,也就是低碳软实力。低碳软实力是驱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引擎,通过低碳价值创新,将产业生产力与生态生产力有机统一起来,从而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共赢。换言之,在这场世界性的革命中,谁能将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有效结合起来,谁就是这场革命的最大赢家。
低碳革命的世界浪潮到来了。大家准备好了吗?
作者邓正红
2012年5月
生态与利润好比鱼和熊掌,能否兼得,是所有企业都要面临的新课题。低碳创新是绿色潮流下企业的获利方法。《低碳创新(绿色潮流下的获利方法)》紧扣低碳价值创新,以作者邓正红首次提出的“低碳软实力”为驱动,从低碳创新类型、低碳创新内容、低碳创新保证以及创新低碳商业模式等方面,结合众多企业低碳创新的成功案例,提出了一整套操作性极强的低碳创新流程,指导企业把握低碳商机,以最低的成本、最少的资源和最小的环境代价,创造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持续获得高额、超额的“碳金”。
企业人士、致力于低碳环保的读者,以及对环保创新感兴趣的读者,都将从《低碳创新(绿色潮流下的获利方法)》中获益。
首次提出“低碳软实力”概念!
中国软实力知名专家邓正红扛鼎力作!
《低碳创新(绿色潮流下的获利方法)》写作意图就是帮助企业建立内部低碳创新驱动力,在低碳软实力的架构下,把握低碳发展的全新内涵,诠释企业低碳创新的操作要领,为低碳运营操作和低碳价值创新提供一整套具有极强操作性的低碳创新流程,让企业在绿色经济中开启低碳智慧、驾驭低碳商机、操控低碳市场,实现从高碳向低碳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