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铁龙”是法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其创始人安德烈·雪铁龙一生的经历充满着传奇。市面上关于名人传记的书籍虽然已汗牛充栋,但关于安德烈·雪铁龙的传记恐怕本书还是第一本。相比其他人物传记,雅克·沃根辛格所著的《安德烈·雪铁龙——汽车世纪的奠基人》也颇有特色。
本书擅长先描写大的外部环境,而后在这环境下引出书中主体人物。其中最引人入胜之处在于,稔知这些外部事件的读者们从未想到这些事件竟和雪铁龙家族有如此相关,而本书的主人公——安德烈·雪铁龙在这些事件中所受的影响就更值得读者深思了。本书努力通过每一个词语来表达当时情境和人物内心的意图,同这些细节相匹配的则是详尽的数字,作者从不无根据地评述现状,支撑论点的总是由事实数字组成的论据。
《安德烈·雪铁龙——汽车世纪的奠基人》简介:正是他的坚持,我们才有了整车交付、特许经营的销售体系;正是他的远见,我们才得以奠定全封闭、钢铁车身、前轴驱动的现代汽车模样;正是他的智慧。我们才发展了路牌广告、事件营销等现代广告人的营销概念。
同样是他,第一次借助汽车完成了跨越欧亚大陆的东方之旅,第一次用一个汽车品牌的名字装点埃菲尔铁塔……
这些传奇的缔造者,就是安德烈·雪铁龙——汽车世纪的奠基人。
雅克·沃根辛格所著的《安德烈·雪铁龙——汽车世纪的奠基人》将追寻他一生的足迹,带您展开一段神奇之旅。
第一章 降生于子夜
在那个年代,除非例外,男人们一般不会陪伴他们的妻子分娩。有身份的人家生孩子大多在家中由助产士接生,有时也请医生到场。登门接生的大夫由于常常一家接一家地爬楼梯,使得他们能够保持良好的出诊状态,而身材大多比较粗壮的助产士却总是絮絮叨叨,训斥着女佣,让她准备开水。
在这样的时刻,男人既无事可做,也无话可说,仿佛成了局外人,帮不上忙,但是又不无干系。这男人想必很清闲,只用让开走廊,任凭兴奋紧张的人群跑来跑去,男人只能等着,或者,他脑筋还转得动的话,就动动脑子。
有思想的男人迟早会总结自己的一生。此刻的勒维·雪铁龙坐在(确切地说,是陷在)宽大的、装饰有纽扣花纹的丝绒圈椅里面,一只手漫不经心地捋着颌下愁白的胡须,目光木然地穿过餐桌上的几盏煤气灯,望向几只蓝白相问的代尔夫特①彩陶罐子,却视而不见。他也不例外,盘算着走过的历程,推敲着自己的人生总结。
勒维·雪铁龙的思绪仿佛回到了19世纪50年代在阿姆斯特丹生活的幸福日子。那时他还是个年轻小伙儿,听着父母的差遣,成天在外面跑来跑去。他皮鞋的鞋跟敲击着马路上的细砖,发出的咔嗒咔嗒的声响,回荡在钻石商云集的街区。他好像又看到戴着高高帽子的工匠,正在王宫区的街上于活,卖煎饼和烤鱼的商贩推着小车沿街叫卖。他回忆起美食的味道,念念不忘的有醋泡李子,有人们通常捏着鱼尾、垂直提起直接吊在嘴边吃的生大西洋鲱鱼,还有扎着头巾的印尼人端出来的一盘盘香辣马来孜然炒饭。阿姆斯特丹城区50多条运河纵横交错,100余座桥梁横跨其上,沿河两岸的手推车和马车你追我赶,吆喝声此起彼伏,河面上鲜花商人的驳船与小艇穿梭来往,水中的野鸭悠闲自得地嬉戏。他仿佛看到了港口热闹的景象,来自天涯海角的商船在这里卸下丝绸、咖啡、茶叶、烟草和香料,趸船上的麻雀肆无忌惮地飞来飞去,海鸥发出刺耳的呜叫,即将起航去非洲或巽他群岛的轮船上滑轮嘎吱作响。
他想起了家和那精美的早餐,勒维离开家乡后就再也没有吃过那样的早餐(来到巴黎之后就更加不可能了)。他还想到了美味的填馅鲤鱼,外形保持原样,但鱼肉鲜美,妈妈做好了这道菜就盛在复活节专用的盘子里,供全家人美餐。还有星期六的面包,原料有白面和鸡蛋,做成麻花状,上面撒了一层调味用的罂粟籽,好吃极了!这是怎样可口的美食,又是怎样和美的家庭啊!12个兄弟姐妹,男生6个,女生6个,最小的2岁,最大的18岁,虽然孩子们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吵嚷嚷,但在大事上能彼此谦让,融洽相处。
阿姆斯特丹,令人称羡的海蓝色天空曾给予大画家弗美尔①巨大的创作灵感,在这清澈明亮的天空映衬下,市中心富贵人家高耸的巴洛克式宅邸门面格外引人注目,正门的上方镶着三角楣,呈阶梯状向两侧延伸,房屋的窗子上既无遮板,也不用窗帘,为的是让每一位路过的行人能够欣赏到室内客厅或厨房里的各种小摆设和绿色植物。运河两岸红灯区的住房则低矮狭窄,门窗上嵌着小方格玻璃。几年后,勒维·雪铁龙经常从这里的门前走过,无论是他独自经过还是和同龄的少年结伴而行,总要偷偷地斜眼看看端坐在门内的懒洋洋的胖姑娘们。那些女孩穿着袒胸露肩的衣服,胸前的领口开得很低,每当她们往前微倾上身,就会显露出天生浑圆的乳房,肌如白雪,肤若凝脂。她们神情安静地等待水手们的到来,手中有条不紊地织着永远织不完的披巾。
勒维·雪铁龙的思绪又来到了自己做工的珠宝工场,那是他父亲巴伦德·雪铁龙一手创办的,巴伦德·雪铁龙其实就是“雪铁龙”王朝的创始人,因为此前他们家族并不叫这个姓氏。 巴伦德的祖父雅各布·莫泽斯从第四次英荷战争的战场上幸存下来之后,就成为了一名水果商人,在阿姆斯特丹附近的村庄周围游走经营,很是辛苦。他的特长是销售国外的水果,卖的主要是柠檬,从荷属圭亚那运来的细皮小柠檬,黄黄的颜色,味道有点酸。因为他的职业,雅各布被当地人叫做“卖小柠檬的人”。1811年,拿破仑一世命令他的荷兰总督、爵封皮亚琴察公爵、前第三执政夏尔一弗朗索瓦·勒布伦,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人口普查,并规定建立姓氏制度。法国的统治对鲁洛夫而言,意味着跟他的父母莫泽斯夫妇和其他八位兄弟姐妹一样,根据法律被叫做“卖小柠檬的人”。其实,当初这个名字只不过是个外号,一个绰号,别人开玩笑取的,并无恶意,久而久之就顺理成章地叫开了。事情常常就是这样。善良的人们以为,莫泽斯家登记的姓氏不会比法国人的统治更长久,可能仅仅是权宜之计,法国人走后又会改回来,他们希望不会长久。
鲁洛夫英年早逝,死时才33岁。他的妻子罗丝洁含辛茹苦地将一双儿女一岁的巴伦德和4岁的萨娜抚养成人。巴伦德长大后当了珠宝工匠。20岁时,他爱上了一个钟表批发商的女儿,名叫内捷·罗斯布姆。姑娘天性活泼,其父在阿姆斯特丹约登布里街的黄金地段开了一家颇有名气的钟表店。姑娘的父亲觉得自家的门户远高于一个普通工匠的家庭,因此,他要求巴伦德修改姓氏,否则就不同意这桩婚事。在他看来,姓“卖小柠檬的人”太不文雅。那时候,改名换姓很容易,只要当事人结婚登记时找到7个人,证明申请人是自己说的那个人即可。这样,在1831年娶了内捷之后,巴伦德·卖小柠檬的人就改名叫巴伦德·雪铁龙,荷兰语意为柠檬,当时的拼写没有上面分音符的两点。
P3-5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 刘学教授
我个人是偏好阅读人物传记类书籍的,一本好的传记书籍往往能够把主人公描写的有血有肉,使人读起来似是生活在那个时代,仿佛亲历书中人物波澜壮阔的一生。在某种意义上,《安德烈·雪铁龙——汽车世纪的奠基人》就是这样一本书。
“雪铁龙”是法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其创始人安德烈·雪铁龙一生的经历充满着传奇。市面上关于名人传记的书籍虽然已汗牛充栋,但关于安德烈·雪铁龙的传记恐怕本书还是第一本。相比其他人物传记,本书也颇有特色。
由面及点,娓娓道来是本书的第一大特色。本书擅长先描写大的外部环境,而后在这环境下引出书中主体人物。其中最引人人胜之处在于,稔知这些外部事件的读者们从未想到这些事件竟和雪铁龙家族有如此相关,而本书的主人公——安德烈·雪铁龙在这些事件中所受的影响就更值得读者深思了。联想到创始人对其企业的文化的影响,读者们或许就更会唏嘘不已,感慨现今的雪铁龙公司不知该留下多少安德烈·雪铁龙的影子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安德烈·雪铁龙——汽车世纪的奠基人》不仅是一本好的传记,更是一本好的案例教材。
于细微处见真知是本书的第二大特色。和某些传记人物的戏说不同,本书的每一丝都透着斟酌与考究,这斟酌更多可见诸于作者对细节的推敲把握。本书努力通过每一个词语来表达当时情境和人物内心的意图,同这些细节相匹配的则是详尽的数字,作者从不无根据地评述现状,支撑论点的总是由事实数字组成的论据。同时,这种考究还体现在每一章节的标题和引语上,章节的标题或通过描述某一细节来映衬这一时期事件,或通过一句简单的总结概括背景,引语则和标题相互呼应,利用名言警句巧妙地道出了章节主要人物的心理状态。虽然本书时常着眼于细微之处,但其写作风格并不哕嗦,并没有极尽细节,它省略的地方反倒给了读者更多思考的余地,不会使读者有冗余之感。
在本书的上述特色之下,安德烈·雪铁龙的众多品格就跃然纸上了。他思维活跃,喜爱自由,热爱创新,性情自然随和却又有与生俱来的权威,大脑时常会涌现各种奇思怪想但又具备缜密的理性思维。他一生无时不在与各种力量斗争着,其中不仅有竞争对手、德国士兵、政府、合作伙伴,更有自己的身体。随着历史的演进,安德烈·雪铁龙和他的企业、他的家人朋友、他的敌人们在书中交织着,构成了本书的跌宕起伏。
目前正是《乔布斯传》盛行的时候,对比乔布斯和雪铁龙,相信读者们能发现伟大人物中的一些共性。阅读这些人物传记不仅仅可以使我们享受其中的故事情节,更多的则在于“以人为镜”,不断提高自己。我认为,我写的序言并无夸张与溢美之处,除了个人的友谊之外,基于我对人物传记的粗浅理解和认识,我认为这是一本好书。因此,我诚挚地将本书推荐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