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让青春飞扬起来(拥有健康的心理)/奠基石书系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林自勇
出版社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关系着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承担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任。作为学校、社会、家长,不能仅仅重视文化专业知识的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孩子们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改进教育方法上来真正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那么,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走向健康的心理状态呢?由林自勇编著的这本《让青春飞扬起来:拥有健康的心理》将为我们提供引导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秘药良方。

内容推荐

由林自勇编著的《让青春飞扬起来:拥有健康的心理》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让青春飞扬起来:拥有健康的心理》是青春少年快乐成长的必备手册,是广人家长引导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秘药良方!

目录

一 保持健康的身心

 正解“心理健康”

 培养高尚“人格”

 心理健康探索之路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正常与心理失常

 剖析“常态标准”

 解析各种“变态”表现

 心理疾病成因分析

 心理疾病的不同表现

 心理疾病发展三阶段

 正确对待心理疾病困扰

 分清心理疲劳与心理疾病

 正视幻觉、错觉、空想

 早日走出“妄想”误区

 豁达地面对人生挫折

 逐渐改变“固执观念”

 避免“神经过敏”

二 克服心理疾病困扰

 克服神经衰弱

 治疗失眠症

 怎样达到“足够”睡眠

 科学注解健康睡眠

 “噩梦”自然而生

 忧郁寡欢是健康的强敌

 保持愉悦的情绪

 警惕过度的情绪激动

 狂躁和犹豫是一对孪生兄弟

 易暴易怒情绪要不得

 克服紧张和恐惧困扰

 培养心灵的“韧性”

 心理补偿作用

三 消除心理障碍隐疾

 乐观助你摆脱烦恼

 积极消除厌恶情绪

 警惕心理的“三无状态”

 走近朋友,走出孤独

 消除自卑情结

 摆脱“恐惧”的心理障碍

 积极抵制“惧怕”心理

四 走出心理疾病的阴影

 根除“惧怕”的心理顽疾

 努力保持记忆力

 “抗拒心理”和“攻击行为”

 消除羞怯的自我防御

 走出“嫉妒”的盲区

 避免“双重人格”

 病态性格全记录

 实现性格的全面发展

 社交与身心健康

 恋爱与身心健康

 关注“个性特征”觅爱侣

 保持心理健康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奋发有为面对未来

 提高自身心理耐力

 加强自身心理攻力

 缓解自身心理压力

 身心健康之秘诀

 勤于用脑

五 心理疗法介绍

 心理疗法概述

 疗法之一:调节呼吸节奏法

 疗法之二:冥想放松法

 疗法之三:自主训练法

 疗法之四:大脑训练法

 疗法之五:暗示疗法

 疗法之六:疏导疗法

 疗法之七:运动疗法

 疗法之八:生物反馈疗法

 疗法之九:系统脱敏法

 疗法之十:惮恶修改法

 疗法之十一:格式塔疗法

 疗法之十二:心理交流分析法

 疗法之十三:笑疗法

 疗法之十四:音乐疗法

试读章节

心理健康探索之路

你听说过吧?有些学科的建立,往往是因为这些学科的创建者,有着这方面的切身体验以至痛苦的经历,因而激发了他们的极大热情,发愤致力于这门学科的探索,最终获得成就,造福于人类。心理健康学的创建,就是这样一个很突出的例证。

1900年,一个34岁的青年人,由于精神失常,从他住家的四层楼跳下,自杀未遂,被送进精神病医院。他为什么精神失常了?原来他和患有“羊痫风”的哥哥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哥哥病情发作时突然昏倒、四肢抽搐、面色苍白、口吐涎沫、声似羊鸣的可怕症状,因而时刻惧怕自己也会得这种病,于是精神失常了。

在精神病院的三年痛苦经历,使他深感精神病患者所受的待遇极为不合理,所受的治疗也多不合科学。尤其是社会上对于精神病患者的误解,最使他感到痛苦。因为一个精神病人,即使痊愈了,也仍会受到人们的歧视。在亲身感受与体验下,他立志终生努力从事心理疾病研究的事业。

这位自杀未遂者,就是心理卫生运动的发起人、心理健康学的先驱——美国精神病学医生克利福德·比尔斯(1876~1943年)。1908年他病愈出院后,写了一本名叫《一个发现自我的心灵》的自传体著作,1909年出版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几乎每年都再版,成为风靡一时的畅销书。比尔斯在这本书里,呼吁人们要注意对精神病患者的种种不公正的、不人道的待遇的事实,引起了社会上普遍的重视。

但是,当这本书刚刚出版的时候,却遭到社会上的冷淡和非难。有些人甚至把这本书看做是“疯子”的“疯话”。幸而得到当时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和精神病学大师阿道夫·迈尔的同情与支持,他们分别发表讲话、撰写文章(詹姆斯为比尔斯的书写了序言),对这本书给以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这样,才开始纠正了当时美国社会上对精神病学的种种不正确的看法。由迈尔所拟定的“心理卫生”这一术语,也就逐渐地被人们所了解和公认。

不过,也有另一种说法是:美国的艾萨克·雷在1863年出版了《心理卫生》一书,但未被公认;1908年英国的克洛斯通出版了《心理卫生》一书后,这一专业术语才被正式采用。“心理卫生”这个术语,究竟是由谁最早提出来的,可以留待心理学史家们去考证;“心理卫生”是在二十世纪初叶提出来的则是无疑的,因而,它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这门学科由于比尔斯的热心呼吁奔走,声势日益壮大,终于发展成为一场社会运动,心理卫生也就被社会上普遍承认和逐渐重视起来。

比尔斯还克服重重困难,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委员会,发动了波及全球的心理卫生运动。因为心理卫生运动最初是作为改进精神病院,促使对精神病做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一种社会运动而兴起的,因此它的目的就是普及心理卫生的知识和早期治疗等措施,用以预防和减低心理疾病的发病率,进而促进心理健康,保障社会安宁。

1948年,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协助下,“世界心理卫生协会”宣告正式成立。在我国,1988年国立中央大学开设了心理卫生学科,1985年,在南京首创“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组织,国内几所大医院设立了脑系科,几个大城市设立了精神病医院。但是,心理卫生门诊咨询工作,始终未能在我国很好地开展起来,心理卫生知识也还未能在社会上普及开来。

你也许会问:心理学家詹姆斯和精神医学家迈尔两个人,为什么能“独具慧眼”,发现“心理卫生”必将成为一门蓬勃发展的新兴学科,从而加以大力赞助和热情扶植呢?说起来,他们两个人也各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插曲”。

原来,詹姆斯在三十多岁以后,曾经有一个时期陷于轻度的精神失常的痛苦状态。他当时整日遐思幻想,一些莫名其妙的悲哀与怅惘阵阵袭上心头,使他陷入愁闷深渊而无力自拔,甚至几次有过自杀的念头。后来他立志刻苦钻研哲学思想,倡导了“实用主义”这一近代美国主导哲学流派,于是改变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说,詹姆斯是采用了古老的“信仰治疗法”,治愈了他的心理疾病),心灵有了寄托,生活方式常态化,心理状态也就逐渐地恢复到平衡。

迈尔则是因为他所热爱与崇敬的爱好文学的母亲,在中年后罹患了一种导致精神失常的忧郁症,使得本来安谧、幸福、和谐的家庭,笼罩在痛苦不安的愁雾之中。这种不幸的家庭环境,激发了迈尔从童年起,立志要献身精神医学的研究,决心使他热爱的母亲和众多像他母亲这样不幸的人,免遭心理失常的苦痛。

青年朋友们,心理上的恐惧、焦虑、紧张和忧郁等等消极情绪因素,很容易使人罹致心理疾病,你该相信了吧?比尔斯的经历,便是一个有力的例证。还有,詹姆斯作为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也曾有过心理失常症状,因而说明,“心理疾病”并不可怕,也不“可耻”。同时,这两位科学家的遭遇也启示我们:青年时期在心理上不够健康,以至患有心理疾病,不仅完全可以治愈,甚至可以不用药物而自愈,而且,也毫不妨碍他们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就,以至可成为对于社会和人类有贡献的卓越人物。

谈到这里,你或许会提出疑问:“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心理健康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被人们普遍地叫做“心理卫生学”。二次大战后,很多精神医学家和医学心理学家,感到“心理卫生”一词在科学性上有些欠缺。他们认为心理卫生更多的是着眼于从消极意义方面来指导人们怎样诊断、治疗和预防心理疾病,而忽略了怎样积极主动地,从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上,去探讨如何保持与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他们指出,心理卫生最早只不过是侧重于强调对心理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后来,它虽然也标榜促进心理健康,但实际上远远没有完成和达到这样的目标。随着精神医学和医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的进展,同时也依据现代化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的要求,怎样更加积极主动地从理论原理和方法技术上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就显得更加重要了。相比之下,“心理健康”这个词,更富有积极性的建设性的意义,于是索性改用“心理健康”或者“心理保健”来代替了“心理卫生”。

我觉得心理健康学取代心理卫生学,不仅是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结果,同时也是时代要求的必然发展趋势。附带说一句,心理卫生的“卫生”一词,英文为“hygiene”,它是从古希腊“健康女神”“Hygeia”衍生而来,因此,“卫生”一词原初就有“健康”之意。

P6-8

序言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青少年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是一个开始由家庭更多地迈进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据专家估计目前我国初中生心理不健康的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

据统计,青少年心理问题中最常见也最严重的要数抑郁症,因抑郁导致自杀的例子屡见不鲜,给许多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和损失。社交恐惧症也是青春期的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见到异性表情不自然、脸红、怕跟人目光对视或怕被别人目光注视等。再有,学习负担过重,也常给青少年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因此陷入痛苦的青少年比比皆是。还有,因人际关系压力而烦恼的青少年心理问题,通常表现为自卑、过分注意他人评价、容易受到伤害、虚荣心强、怕丢面子等。另外,由于青少年时期,思想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好奇心及模仿性强,使他们很容易受同伴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养成不良习惯和沾染不良嗜好。此外,还有因为性烦恼产生的心理问题等。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关系着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承担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任。作为学校、社会、家长,不能仅仅重视文化专业知识的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孩子们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改进教育方法上来真正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走向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思想教育、家庭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各个方面独立的功能和作用,又要三者协作,相互促进,还要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律保障机制,从而形成强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希望本书能够成为青少年快乐成长的必备守册,成为广大家长引导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秘药良方!

编者

201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2:3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