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诗歌界,没有诗人能够让笔下的诗与思想随笔“并驾齐驱”,蒋蓝成为了个案。可以说,蒋蓝的作品实现了文学与思想、思辨与激情的较为完美的结合。《梼杌之书/蒋蓝作品系列》是蒋蓝近年的“非虚构人物”散文系列集大成之作,这是一部十一人的断代史,从翼王石达开的凌迟、大儒王闿运的成都宴游,到刘文彩三姨太凌君如的身世揭秘;从国画大师陈子庄的成都岁月、何洁与流沙河的爱情传奇,到对恩师和父亲的追忆。内容精彩纷呈,极具可读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梼杌之书/蒋蓝作品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蒋蓝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中国诗歌界,没有诗人能够让笔下的诗与思想随笔“并驾齐驱”,蒋蓝成为了个案。可以说,蒋蓝的作品实现了文学与思想、思辨与激情的较为完美的结合。《梼杌之书/蒋蓝作品系列》是蒋蓝近年的“非虚构人物”散文系列集大成之作,这是一部十一人的断代史,从翼王石达开的凌迟、大儒王闿运的成都宴游,到刘文彩三姨太凌君如的身世揭秘;从国画大师陈子庄的成都岁月、何洁与流沙河的爱情传奇,到对恩师和父亲的追忆。内容精彩纷呈,极具可读性。 内容推荐 《梼杌之书/蒋蓝作品系列》收录了作家蒋蓝近年完成的“非虚构人物”散文系列,约11个人物,人物跨度为近现代。作者采用的是一种“田野考察”的研究方法,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作者心目中回归“文史哲一体化”的心路。其在艰苦的采访、收集过程中,又灌注了文学本身应有的文体之美与思想意蕴。彰显了作品广阔的历史视野和深厚的文学底蕴。作品在坐实人物的历史时空坐标之余,更为关注人物行踪涉及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通过人物之间纵横交错的关系,完成了一段扣人心弦的历史叙事。 目录 掷出的分币与骰子(代序) 栲杌叙事 一个关于暴乱、缺失、颠踬以及挥霍青春的札记 石达开与脔割之刀 石达开在成都凌迟过程 王闽运与四川 19世纪80年代四川、成都的情色、宴游以及教育 褴褛时代的火焰凌霄 刘文彩三姨太凌君如身世揭秘 伤口的纯光迫使黑暗显形 国画火帅陈予庄的成都断代史 在繁体字与方程式的迷宫中 我的老师罗成基先生 人生如蚌,蚌病得珠 何洁与流沙河 何洁眼中的巴金伯伯 三次探望与三十年记 穿过镜头的马群披光而去 朱林与天葬师邱彭 置身蜀籁构筑的历史街头 历史学家王笛侧记 指缝里的白烟 我的父亲逝世记 附录 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蒋蓝随笔 蒋蓝随笔之我见 试读章节 自贡盐场的特点是:“牛头对马岭,不出贵人出盐井。”尽管当地出了谢奉琦、雷铁崖、李新琪、曹笃、龙鸣剑等一大批同盟会的豪杰,但当地人口语里的“贵人”,指的却是大官,这乃是官本位价值谱系中的常态取向。据我所知,本地所出最大的官乃是戊戌变法志士刘光第。1898年9月5日,光绪下诏赏他与谭嗣同、杨锐、林旭四人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预新政。这至多就是个省部级而己。旧时号称自贡的三大异人——厚黑教主李宗吾、罗跛神腿罗三爷、筹建富顺文庙的肖永升肖三公,但在20世纪70年代,只有罗跛神腿罗三爷闻名远近。 罗跛三爷名利田,号心丹。仙市乡(镇)箭口村斑鸠石罗家大院人,自幼习武,可惜是个跛子,自流井、富顺的武师都认为他非练武之材。罗跛三爷后去荣州拜朱沙罐为师修习字门拳术。据说他扬长避短,在跛脚上形成了独门腿功。某年,陕西会馆的陕西拳师雷老陕在汇柴口元朝井设擂,扬言以100头牛作赌本,说是谁要赢了他,这牛就归胜者。一时之间,自流井万人空巷,都挤到张家沱之上的汇柴口。摆擂七七四十九天自流井竞无人是其对手。有好事者远赴富顺,将罗跛三爷请来。罗跛三爷到得擂台之下,雷老陕见罗跛三爷是个跛子,哈哈大笑。这激怒了罗跛三爷,他最恨别人嘲笑他是跛子。他嘿嘿一声,径直往牛群走去!走了一圈,罗跛三爷就招呼同伴离开,下张家沱去喝烧酒。雷老陕跳下擂台拦住罗跛三爷,要罗跛三爷上台比武。罗跛三爷并不理会。正说话间,那打赌用的牛群,轰然倒地,每头牛额头有一个指洞,罗跛三爷用指力在牛头上戳了一个窟窿! 雷老陕赶紧跪下请罪,摆了酒席赔罪,据说还成了罗跛三爷的好朋友。这就是在自流井茶馆里反复流传的“罗跛三爷单指破百牛”的故事。 仔细想想,这固然夸耀了罗跛三爷的指力,手指如捅条——不,简直是一台拆房子的破碎机。不说别的,100头推卤牛是什么价钱?清末时期,一头“头班个子牛”价在20两银子左右,这样的代价,岂能是一个练家子拿得出的?看来,这不过是茶客们附会神功的结果。但茶客并不理会人们的分析,他们说了,这叫功夫!懂吗? 我不懂,只好洗耳恭听,津津有味。罗跛三爷押运井盐顺沱江入长江出川、罗跛三爷在灯杆坝力插旗杆…… 后来我考证出来,罗三爷在汇柴口擂台是动了手的。他被雷老陕抱住双腿举了起来。电光火石之间,三爷以跛脚瞄准老陕头部一戳(即字门功夫的“一”字),老陕顿时昏厥。陕西同伙为了报复,设计邀请罗三爷再去元朝井。罗应邀前去,刚一进门,门内忽然逐出一条2000斤以上的盐场“打人牛”。来势凶猛,三爷闪身避过,用二指点击牛头,牛顿然俯地。人们破开牛尸,头骨已被戳穿一个孔。这就是“罗跛三爷一字破牛头”的本事。 1979年前后,我开始习武。从偶然得到的一本长拳套路书上,悄悄依葫芦画瓢。练得起兴,把房前屋后的树木打了个遍。手掌骨折过两次,脱臼的次数就多了。我的双脚绑着铁砂袋,一绑就是几个月。其实,那时社会风气中并不流行武术,要知道,电影《少林寺》是1982年才上映的。 那时社会上依然有“文革武斗”的余续,偶尔有练家子在茶馆里现身,比如将一把竹椅子坐断,或者把茶碗掰碎,茶馆里的幺师…… P7-8 序言 从2000年开始,成都是中国的“第四大城”的说法,已成为成都的热门词。出处是朱自清1941年完成的组题文章《外东消夏录》中的《成都诗》。文章开头即说:“据说成都是中国第四大城。城太大了,要指出它的特色倒不易。”但“据说”就是据说,至今也不知道这个命名的始作俑者是谁。推测起来,估计就像人们的口头禅“听人说”一样吧,就是你在说,但以另一个你来传播。朱自清围绕“闲味”罗列了成都市井的诸多“闲状”,供人追忆之余,倒是更引起我的深思,因为朱自清在文章结尾处,委婉点明了这种“承平风味”的不足。我想,笼罩在细雨中的古老城郭与石板小巷,固然消失于历史的雾霭下,但那些融化在民俗里的文化韵致,却是历久而弥新的。 如今,知道李劫人先生和著名的“菱窠”的人越来越多,但读过先生作品的人却是越来越少。他的作品就是有关成都平原的风俗长卷,像《湖中旧画》《编辑室的风波》等短篇,几乎就是对成都生活的工笔式摹写。与朱自清一样,描绘成都人的慵懒,但李劫人先生没有空洞批评,倒是考证了其风俗形成的原委。他认为,成都的生活价廉物美,容易让人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进入成都的一切,似乎都慢了起来,照此下去,就有脑满肠肥之嫌了。这个说法未必能放之四海,其实,本地人的聪明与狡黠,如水一般——总可以把你放大,成为一个大人物。下面,就讲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 一个哥们告诉我,本市有家书店挺火爆,非要拉我去看看。书店怎么会火爆?又不是迪吧,莫非还有更另类的招数?经不着哥们再三聒噪,去就去吧。 我们的汽车艰难地在长顺街的菜市场里移动,行人用憎恶的目光回敬汽车的无礼,好不容易拐进一条挂满晾晒衣服、被单的胡同,从一溜张扬的裤子下钻过去,眼见就撞到死胡同的墙壁,哥们猛喊一嗓子:到了。 一套底楼的住宅,将墙打掉开成门面,一排排书架在拥塞的空问里,显然经过精心的设计安置。几幅油画待在楠木画框里。因沉重而气势不凡。空气芳香剂漂浮着玫瑰花香型的化学改良味道,让热汗缠身的我也突然想起了风情万种的女人!在这个时候,男人都是大方的。CD版的萨克斯因播放太狠,听起来就不是那么出尘了,但恰到好处地在提醒你,思维不能飘逸得太远,还是选书要紧!这时,我听见深切的歌声,从书架深处弥散出来。 书评(媒体评论) 蒋蓝是当代中国最杰出的随笔作家之一。随笔是当今中国备受欺凌的文体——从前是意识形态,现在是商业和“《读者》体”随笔,它们共同参与摧毁了随笔的声誉。蒋蓝多年来的努力,就是要为这种高贵的文体重新赢得尊严。这本书的出现,将和多年来已经出版的少数几本随笔一道,恢复随笔的本来面目。它的出现向我们宣告,无论有多少莫名其妙的人——作协官员、商人或其他高高在上的偷鸡摸狗者——在糟蹋随笔,终归是无用的。因为文学史最终只会承认:文学的编年史根本就不是一年接一年编下去的。文学史反对1、2、3……的线性编年。 ——敬文东 蒋蓝和我一样是蜀人,而且祖籍至少三代都在盐都自贡,那里有两件物事世人皆知,就是恐龙和食盐。就物理而论,一则躯体庞大,一则微末细腻,况蜀人尚滋味,且口重,嗜辛辣,都一并体现在他行文的风格中。他试图解析中国人的身体器官,不是生理肢体,而是文化器官、精神肢体。古人也言及肢体,但多归于易学,蒋蓝则偏符号学意味。仅这点也值得期待。 —— 钟鸣 历史记忆、历史建构打通,这是另类的历史,面向大众的历史,公共的历史,是历史走出象牙塔的令人钦佩的尝试。这是别具一格的历史写作,是出自文学家之手的散文体历史,但比历史家的著作更引人入胜,淋漓痛快。文字资料、口述史、传说、田野调查、地方史、掌故、史迹、文人骚客的记录,等等,交织在一起,完成了一段扣人心弦的历史叙事,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王笛(美国德克萨斯州A&M大学历史系教授) 仿佛蚕丛时代的‘纵目人’,蒋蓝看待世界的眼光奇特。纵目看到的世界,乃是垂直的立面,从这个立面上,可以看到时间断层的沉积物,把过去、现在和未来,放置在同一平面上观察。消失已久的古蜀国的文化幽灵,扇动着现代主义的巨翅,盘旋在蒋蓝的言辞‘城堡’之上,呈现出一副玄妙而又怪异的话语奇观。由对历史幻影的玄学冥想,突然间变成现实的文化意识形态的犀利批判,蒋蓝在虚构话语世界和现实经验世界之间,建立了一条隐秘的通道。但这是一条人迹罕至的幽暗小径,其间隐藏着蒋蓝的话语魔术的大秘密。 ——张闳(同济大学哲学系副主任、批评家张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