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何凤生院士集(精)/中国医学院士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郑玉新//钱方毅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郑玉新、钱方毅编著的《何凤生院士集(精)》介绍了何院士的生平事迹及成长成才经历,系统地总结了何院士从事我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和科研事业40余年的学术思想、医德医风、精神风貌、科研成果及教书育人等诸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本书中收集了何院士主要论文及综述35篇。

内容推荐

郑玉新、钱方毅编著的《何凤生院士集(精)》是《中国医学院士文库》的分册之一。《何凤生院士集(精)》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奋斗历程,介绍了院士的主要经历和事业发展的宝贵经验;第二部分学术贡献,包括院士的主要学术论文、学术著作以及学术年表等,反映了院士在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方面的主要成果及其价值;第三部分治学之道,阐述了院士的创新意识、严谨作风和刻苦精神;第四部分大师风范,记载了院士在培养人才和团队建设上为人师表的生动事例;第五部分社会影响,汇集了社会各界对院士学术成果和先进事迹的评价和赞誉;第六部分人生风采,以丰富的图片资料展示了院士在不同时期工作、讲学、国际交流、社会活动和业余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风采。全书充分诠释了何凤生院士的学术成就、学术思想和学术风范,可供广大医学工作者,特别是从事预防医学、劳动卫生与职业防治的专业人员学习、借鉴。

目录

第一部分 奋斗历程

 何凤生院士简介

第二部分 学术贡献

 一、何凤生院士的学术贡献与学术思想

 二、何凤生院士的主要学术论文

氯化乙基汞农药中毒

萎缩性肌强直四例报告

慢性四乙基铅中毒40例临床分析

亚急性醋酸苯汞中毒

慢性氯丙烯中毒引起多发性神经病的临床研究

The Pathology of Allyl Chloride Neurotoxicity in Mice

Effects of Allyl Chloride on Occupationally Exposed Subj ects

Chronic Allyl Chloride Poisoning——An Epidemiological,Clinical,Toxicological and Neuropathological Study

变质甘蔗中毒引起锥体外系神经损害

Effects of Pyrethroid Insecticides on Subjects Engaged in Packaging Pyrethroids

An E1ectroneurographic Assessment of Subclinical Lead Neurotoxicity

Neurological and Electrxoneuromyographic Assessment of the Adverse Effects of Acrylamide on Occupationally Exposed Workers

Effects of Combined Exposure to Pyrethroids and Methamidophos on Sprayers

Changes of Nerve Excitability and Urinary Deltamethrin in Sprayers

Evaluation of Brain Function in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 with Multimodality Evoked Potentials

Delayed Dystonia with Striatal CT Lucencies Induced by a Mycotoxin(3-Nitropropionic Acid)

Consistent Striatal Damage in Rats Induced by 3-Nitropropionic Acid and Cultures of Arthrinium Fungus

Intermediate Myasthenia Syndrome Following Acute Organophosphates Poisoning—an Analysis of 21 Cases

混配农药中毒防治研究

Polymorphism of Metabolic Genes and Susceptibility to Occupational Chronic Manganism

金属汞中毒的毒理、诊断与治疗(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动态)

中枢神经介质理论在锰中毒研究中的意义

职业性神经中毒诊断检查方法的研究进展

Occupational Toxic Neuropathies—an UDdate

中毒性神经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急性中毒性脑水肿的发病机制

职业性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病理及发病机制

OCCtlp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

Biological Monitoring of Occupational Pesticides Exposure

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

OCCtlpational Medicine in China

中国职业医学在发展中迎接挑战

Biological Monitoring of Exposure to Pesticides:Current Issues

Neurotoxic Effects of Insecticides—Current and Future Research:A Review

21世纪中国职业医学的发展趋势

 三、何凤生院士的主要学术著作

中华职业医学

神经病学第12卷——神经系统中毒及代谢性疾病

临床神经病理学

四、何凤生院士的重要讲话

我国职业病防治动态及研究进展

中国的职业病防治事业与时俱进50年

贯彻职业病防治法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关于人人享有职业卫生保健的宣言

21世纪中国职业医学的发展趋势

由抗击“非典”引发的对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思考

我国职业卫生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工作中隐藏的另类“杀手”:职业性中毒——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何凤生教授

让农民远离农药中毒——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凤生谈农药中毒的防治

农民健康的良师益友——喜读《亿万农民健康促进广播稿》

 五、何凤生院士学术年表

何凤生院士学历、经历及学术职务

何凤生院士论文目录

何凤生院士著作目录

何凤生院士科研成果及荣誉目录

何凤生院士参加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目录

第三部分治学之道

把毕生精力献给职业病防治事业

为我国职业卫生事业奋斗不息——记何凤生院士二三事

梅花香自苦寒来——记我国著名职业病医学专家何凤生教授

为了劳动者的健康——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劳动卫生专家何凤生

诠释天赋勤奋机遇

第四部分 大师风范

 我的导师,我的楷模——情系劳动者健康的何凤生院士

 严师、慈母、可亲可信的朋友——我的导师何凤生院士

 劳动者的健康守护神——何凤生

 她激励我们永远向前

 始终把工人农民的健康挂在心上——记何凤生院士

 《向何凤生同志学习座谈会》发言摘要

 In Memorium

第五部分 社会影响

 加强法治管理,做好新世纪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访我国著名的职业病防治专家何凤生院士

 《中华职业医学》评介

 职业卫生:迎接全球化挑战

 不情愿中的情愿——访职业医学专家何凤生院士

 让中国人“人人享有职业卫生”——访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研究员何凤生

 中国职业神经病学的奠基人

 我国科学家首次阐明混配农药中毒机制——研究结果为保护亿万农民健康,开发高效低毒农药提供了依据

 我国医学工作者何凤生等首次获西比昂-卡古里奖

 Professor Fengsheng He A Biographical Note

 International WHO’S WHO of Intellectuals

第六部分 人生风采

试读章节

何凤生院士简介

钱方毅

家庭出身及其影响

何凤生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来自农村,由于受到西方教育的影响,知识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使她的家庭逐步从中国的传统家庭转变为新式家庭,也折射出19世纪中国社会的变化。

父亲何兆清,1897年出生于贵州省贵定县一个自耕农家庭,幼年时其生母就去世,家中生活虽然拮据,祖父仍然供父亲上了私塾。贵阳开办了中学和师范学校后,父亲报考了不收学费、还有生活补贴的师范,居然录取。在师范学校,父亲学习成绩优秀。毕业后,又以贵州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南京高等师范学堂。在南京高等师范学堂,结识了许多同学,如严济慈(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名物理学家)、何衍贤(后任岭南大学教授)等。大学三年级时,广东省招考官费留法学生,他经考试录取,1921年赴法国,在里昂大学学习,攻读哲学,重点为逻辑学,获硕士学位,在法国5年,于1926年回国。在法国期间又新结识了不少朋友,如后来在中央大学任教的徐悲鸿和夫人蒋碧薇、徐仲年等。回国后经友人介绍,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任政治部主任,当时正值北伐,国共合作,广州国民革命形势高涨,父亲适应形势,投笔从戎,但不久,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军队里进行“清共”,父亲很不赞成对共产党进行残酷镇压,和师长何辑五(何应钦弟弟)产生分歧,因此辞去军职,回到南京东南大学(即原来的南京高等师范学堂),经当时系主任宗白华推荐,担任哲学系教授,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教学生涯。父亲又参加了中央大学哲学系的创建。

1926年父亲在广东汕头与在汕头女子中学任代课老师的母亲见面,双方产生了良好的印象。1928年他们在南京重逢,由相识、相恋到结婚。1929年长子何麟生出生,1932年长女何凤生出生,1933年次子何龙生出生,1934,年三子何麒生出生,1943年小妹何愉生出生。

1928—1937年这10年中,父亲在南京东南大学任教,时局暂时安定,南京经济开始繁荣,教授生活待遇优裕,母亲勤俭持家,并从事一些房屋经营,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1937年发生“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国,“八一三”淞沪会战失败后,南京中央大学(原东南大学)迁移到四川重庆,举家正准备搬迁时,母亲接到贵阳女子师范学校训导主任的聘书,遂由她带着全家4个孩子奔赴贵阳,父亲则独自随校去了重庆。1939年父亲把全家接到重庆,全家在大学校园中生活,当时为解决员工的子弟教育问题,中央大学和重庆大学联合创办了一所小学,并聘请母亲担任小学校长,何凤生及兄弟均在这个小学里读书,这时,抗战逐渐进入艰苦阶段,日本飞机时常轰炸重庆,1941年起,轰炸范围由市区扩展到郊区包括沙坪坝校园,她家附近也落了炸弹,家中房屋受损,门窗玻璃皆碎。由于生活艰苦,卫生条件非常差,痢疾流行,弟弟何龙生不幸染上痢疾,不治身亡,全家无比伤心。1943年小妹何愉生诞生,又给全家带来了喜悦和新的希望。不久爆发了珍珠港事件,美国对日宣战,美国飞虎队来到重庆,夺回了制空权,重庆的生活才恢复了正常。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各省高校的哲学系教授先后调至北京大学,包括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中法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形成群贤毕至的局面。

而北京大学哲学系也成为当时全国高等院校中唯一存在的哲学系,父亲也由南京大学调到北京大学哲学系担任逻辑学教授,除在北京大学讲课外,还到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担任客座教授,讲授逻辑学及西洋哲学史。他的专业是西洋逻辑学。他是我国著名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学专家,著有“科学思想概论”“逻辑原理及现代各派评述’’和“论理学大纲’,等著作及多篇论文。1969年,父亲因病去世,终年72岁。

何兆清品德高尚,刚正不阿,淡泊名利,热爱祖国,忧国忧民,发奋读书,追求真理,广交朋友,与人为善,重情义,讲孝道,具有20世纪20—30年代典型中国知识分子的性格和气质。在学术上,他是我国西洋哲学史及逻辑学研究的先驱之一,著述较丰,有重要建树,为这些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的所作所为对子女及学生的思想形成潜移默化地产生了重要影响。

母亲梁兆纯,1905年出生于广东省梅县一个侨眷家庭,她的父辈在东南亚一带打工经商,母辈在家务农,因此她从小受到勤劳节俭的教育,培养了勇敢坚强的性格,在汕头读小学,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她很早就有了妇女解放和教育救国的理想。她依靠多年来自己做裁缝手工积攒的费用,只身到上海考入江苏女子师范,后转学到南京女子师范,最后于1928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教育系并留校任助教,同年和父亲结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她应聘担任贵阳女子师范的训导主任,她以很高的爱国热情参加救亡活动,曾是贵阳市妇女救亡会的副主任,带领学生上街宣传抗日救国。1939年她在重庆组建中央大学重庆大学联合子弟学校并担任校长。1年后她又回到教学岗位,在重庆大学教育系任副教授。此期间正值“八年抗战”最艰苦的时期,家庭经济拮据,子女年幼,她在家是贤妻良母,在外则积极参加教育工作和社会活动,表现了中国妇女的才能和美德。

新中国成立后,她在北京中国文联民间文学研究所担任《民间文学》的编辑工作,为发掘我国民间文化遗产做出了贡献。1961年困难时期,她响应党的号召,主动退职。1985年恢复退休待遇。

在母亲言传身教下,何凤生兄弟姐妹耳濡目染,从小就养成了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好学上进的良好学习态度,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并跳班进入初中,中学阶段成绩优异,年年名列前茅。高中毕业时,均以16岁进入我国著名大学——中央大学学习。

母亲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她遵循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对待学生与子侄辈亲友和对待自己子女一样如同己出,在生活上、经济上、学习上总是热情帮助,关怀备至,帮助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她的一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一生。她的学生遍布国内外,桃李满天下。她坚强正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精神。值激励着子女后人,给他们树立了学习的楷模。1995年母亲因病逝世,终年90岁。

哥哥何麟生,我国著名钢铁专家。1929年4月4日生于南京。1945年考入重庆中央大学化工系,1949年毕业。到上海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学习,后分配去东北鞍山钢铁公司化工部任技术员,随后被派往苏联德涅泊彼得罗夫斯克冶金学院进修,1953年回国。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9年他提出并主持精苯酸洗流程的改造,提高了苯的产量。1960—1967年,他担任化工总厂副厂长。1974年他参加了省人大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全国第四届人大代表。1976年任鞍钢副经理,主持鞍钢的长远规划和技术改造。1979年调到上海参加宝钢总厂筹建工作。1979—1989年任宝钢总厂副厂长。1989—1992年初,他被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委任为津巴布韦钢铁厂改造项目的生产专家组组长。

弟弟何麒生,1934年出生,1961年南京工学院毕业,分配至华中科技大学,先后任教员、副教授、教授,是我国著名激光工程专家,1994年因病退休,2007年去世。

妹妹何愉生,1943年出生,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毕业,硕士,曾留学意大利进修一年。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现在美国开设中医诊所。P3-5

序言

《中国医学院士文库》

新中国成立以来,医学科学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除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外,一代代医学前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知识遗产功不可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是每一个时代应负的责任。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医学院士均为公认的学术领军人物,他们的高尚医德、严谨医风、精湛医术,已成为我国医学界的宝贵财富。将这些名家大师们的思想和科研成果,进行深入挖掘、系统总结和传承,从而得以造福后世,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人民军医出版社组织出版《中国医学院士文库》,充分体现了这种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文化自觉。在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及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口腔医学会的积极参与下,特别是在各位院士的全力支持下,《中国医学院士文库》终于呈现在大家面前。《文库》从文化出版与医疗卫生这两个行业的结合点上,准确地把握住了军地医务人员对弘扬医德医风、提升医疗技术的深层需求和期待,广大医务人员可以从中领略、学习到我国医学界名医大家不畏艰辛的奋斗历程、科学严谨的治学风范、勇于创新的学术精神、开阔深刻的思维品质。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要实现这个目标,既需要一批服务保障体系完善、让老百姓放心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更需要一支医德医风高尚、业务素质过硬的医药卫生人才队伍。我相信,这套凝聚着各位医学院士智慧和心血的著作,一定会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欢迎和喜爱,一定会在加强各级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提升医务人员职业素养、增进职业操守、加快职业成长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16: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