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力编著的《口才(心机与辞令职场进阶必备的说话技巧)》归纳了16种特别需要发挥说话技巧的情境,从说话隐含的思维与情绪开始推理,结合大量实例,讲述提高说话水平的思考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并请职业培训师进行了分析点评,提出了一些中肯的行动建议,对于提高读者、尤其是职场中人的说话水平,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口才(心机与辞令职场进阶必备的说话技巧)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作者 | 祁力 |
出版社 | 企业管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祁力编著的《口才(心机与辞令职场进阶必备的说话技巧)》归纳了16种特别需要发挥说话技巧的情境,从说话隐含的思维与情绪开始推理,结合大量实例,讲述提高说话水平的思考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并请职业培训师进行了分析点评,提出了一些中肯的行动建议,对于提高读者、尤其是职场中人的说话水平,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内容推荐 祁力编著的《口才(心机与辞令职场进阶必备的说话技巧)》讲述了:表达很重要,关系到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说话有技巧,立意合理信息准确传递方式还要清楚明白得体。说话,人人都会,但是说顺说好说得滴水不露,确实需要不断地揣摩和长期地历练。说话水平高,表面上看就是一个人善于表达,其实骨子里体现着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不要忘了,“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说话这种技术是可以学习的,《口才(心机与辞令职场进阶必备的说话技巧)》提供了不少经验和技巧,值得学习体会。 目录 第1章 场合 1.1说话要注意场合 1.2严肃场合不能开玩笑” 1.3危急场合一语自救 1.4社交场合的第一句话 1.5公关场合不忘“客套”与“敦促” 1.6不同场合下的不同用语 1.7利用特定的场合 1.8适当的场合适度的批评 1.9不同场合说敬语有讲究 第2章 细节 2.1使用恰当的称呼 2.2察言观色,获得好感 2.3切莫自以为是 2.4给对方一个“台阶” 2.5“坏话”也要好好说 2.6说话避开“我”字 2.7不懂装懂要不得 第3章 分寸 3.1把握好说话的分寸 3.2破与不破有玄机 3.3说话办事要留有余地 3.4只说该说的话 3.5奉承有度 3.6话到嘴边留半句 3.7少在背后议论人 3.8口无遮拦,话不投机 3.9嘴边留个把门的 第4章 开场 4.1学会推销自己 4.2亮出你的开场话 4.3礼貌的称呼利于开场 4.4迅速找到共同话题 4.5激起对方的说话欲望 第5章 布局 5.1在话语里巧“布局” 5.2让对方有胜利的感觉 5.3 引“蛇”出洞,诱其上钩 5.4出其不意,巧妙对答 5.5投其所好,欲扬先抑 5.6如何诱导别人说话 5.7巧解话中隐语,及时识破迷局 5.8给对方一个台阶上 5.9小心回答陷阱问题 第6章 圆场 6.1圆场的话怎样说 6.2言语失误,及时弥补 6.3争执僵局,巧妙化解 6.4明话暗说解窘境 6.5困境下以快补圆 6.6劝架的艺术 6.7轻轻松松消除误会 第7章 拒绝 7.1学会拒绝 7.2不要不好意思说“不” 7.3拒绝,但不使人难堪 7.4拒绝用语 7.5拒绝的妙招 7.6说“不”也有禁忌 7.7说“不”能赢得尊重 7.8谈判中的拒绝术 7.9拒绝别人尽量委婉 7.10学会真心地说“不” 第8章 提问 8.1提问的作用 8.2提问的技巧 8.3提问的尺度 8.4看清对方,问得适宜 8.5问得太多惹人烦 第9章 倾听 9.1乱插嘴的人令人讨厌 9.2打断别人说话易引起抵触情绪 9.3耐心听别人谈他自己 9.4倾听者的良好素质 9.5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欲望 9.6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 9.7倾听能帮助你思考 9.8倾听中的插话技巧 第10章 攻心 10.1 了解对方是攻心的前提 10.2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攻心方式 10.3探探他的心有多深 10.4知己知彼,以实攻心 10.5喻之以利,晓之以害 10.6抓住心理,一蹴而就 10.7从消除心理障碍入手 10.8“如果我是你” 第11章 批评 11.1切忌轻易指责别人 11.2批评他人要真诚 11.3何妨批评也风趣 11.4批评的前提 11.5几种有效的批评方式 第12章 谎言 12.1假话的理由 12.2创造性地说谎 12.3说谎让事情更圆满 12.4不必过于真实 12.5用谎言给自己留余地 第13章 赞美 13.1赞美他人,照亮自己 13.2赞美的前提条件 13.3多谈对方的得意之事 13.4不要胡乱恭维对方 13.5“大家都这么认为” 第14章 幽默 14.1幽默的类型 14.2幽默在谈吐中的作用 14.3幽默促推销 14.4谁说中国人不懂幽默 14.5幽默的十大技法 第15章 含蓄 15.1《第六枚戒指》的故事 15.2含蓄是一种艺术 15.3换个说法会更好 15.4含蓄的表达方法 第l6章 明察 16.1边看边说,边说边看 16.2注意对方,谨慎开口 16.3从声气中认识人 16.4从音色中辨别人 16.5十种会说话的人 16.6七种似是而非的人 试读章节 鲁迅先生有一篇散文《立论》,从一个侧面非常生动地揭示了说话应注意场合的特点: 一户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子,全家高兴透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讨点好兆头。一个人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一个人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获几句恭维。一个人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孩子满月是喜事,主人这时愿意听赞美之词,尽管是信口之言:而说孩子将来必死确是有据之言,却使主人反感。因为在轻松的场合言语也要轻松,在热烈的场合言语也要热烈,在清冷的场合言语也要清冷,在喜庆的场合言语也要喜庆,在悲哀的场合语言也要悲哀。所以说话要看场合,到什么时候唱什么歌。 一位勤勤恳恳工作了几十年的老教师退休了,为此,学校为他和另一位曾多次荣获过“先进”的退休老同志~并举行了一个欢送会。领导对他们的工作和为人进行了热情洋溢而又非常得体的肯定和赞扬。相比之下,对那位曾多次荣获过“先进”的老同志的美誉则尤多。当轮到两位受欢迎的退休老同志致答辞的时候,他们对大家的欢送做了深情的感谢。一时间,会场里充满了一种令人动情的温馨气氛。作为答谢,话本该说到这里为止:然而,那位老教师却并未就此打住,而由人们对另一位“先进”的赞扬中引起了感触,并做了颇为欠妥的联想和发挥:“说到先进,很遗憾,我从来也没有得过一次……” 话犹未尽,坐在他对面的、平日与他相处得不很融洽的一位青年教师突然抢了话头:“不,那是我们不好,不是你不配当先进,是怪我们没有提你的名。”话语带着不肯饶人而又让人难堪的“刺”。冷不防,老教师的眼角眉梢被“刺”出了一股感伤的表情。一时间会场中出现了令人难堪的尴尬气氛。 领导见势不对,马上接过话茬,想把气氛缓和一下。照理说,这时,他应避开“先进”这个敏感的话题,转而谈论其他,然而,他却反反复复劝慰那位退休老教师,叫他对“先进”的问题不要在意,说没有评过先进,并不等于不够先进,先进不仅在名义,更要看事实。如此等等,一席话,等于是把本应避而不谈的话题做了重复和引申,使本已尴尬的局面显得更为尴尬。 这是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我们不妨把它叫做一个“不会说话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引出几点发人深思的教训来: 一是那位退休老教师的教训:不该作无谓的比照。比照,是谈话中常用的一种手法,用得好,可以使谈话产生某种积极的效果。这里,“积极的效果”是应该特别注意的。在退休欢送会这样的场合,人家所说的都是一些富有情感而又不失真意的十分得体的人情话和好话。对于这种充满人情味的好话,听话者要善于倾听,善于应答。大可不必拿别人的长处来衡量自己的短处,从而引起不快。 二是那位青年教师的教训:不要在别人失意之火燃烧时加油。一位勤勤恳恳工作了一辈子的老前辈即将退休时,虽然可能因为老先生平时在某些方面不善为人处事而与自己伤了和气,然而在欢送会这种场合,我们却不能乘别人一时失言,抓住不放,图一时之痛快而说出那些不合人情的刻薄话。在这种场合,无论如何,还是要在“欢”字上多考虑一些,“欢送欢送”,“欢”而“送”之,要尽可能多留一点美好给人家。 三是那位领导人的教训:应注意避开敏感话题。领导者的能力固然表现在原则性上,在会场一时出现了某种始料不及的尴尬局面时,他没有直接去批评那位言之有失的青年教师,而是竭力肯定那位教师的贡献,具有这种应急应变的意识并立即着手应变,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从具体的应变能力和说话方式的一面看,却又显得很不够。照理说,在这种场合,他应竭力避开“先进”这个敏感的话题,“顾左右而言他”,巧妙地把话题岔开,使欢送会的气氛由暂时的不欢而重新转向欢快,并顺势掀起新的高潮,而不是如他所做的那样,在敏感的话题上唠叨不休。能否机敏地避开某些不宜多说的话题,对领导者的领导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检验。 三个方面的教训,合为一点,就是:说话要注意场合。不看场合,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是愚者的表现。人,总是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点、一定的条件下生活,在不同的场合,面对着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从不同的目的出发,就应该说不同的话,用不同的方式说话,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P2-4 序言 说话的技术靠修养, 说话的效果靠情商。 编辑邀请我为本书作序时,想起了这样一桩往事:若干年前,我的一个闺蜜去美国留学。刚好我的另一位女朋友住在邻近的一个城市,我就介绍她们认识了。她们果然说得来,你来我往经常互相走动。有一天,我和朋友通电话,刚好闺蜜去了她家,时间晚了打算留宿,次日再回学校。那时的越洋电话远不像今天这样便捷,闺蜜就托我给她尚在国内的男友打个电话,通报一下当晚不在家没法接听电话。我自然照办,但没想到那个男生在电话里一个劲地追问:她到底去了哪里?你那个朋友是男是女?听到他那么紧张,我觉得应该宽慰他几句,潜意识里又觉得他有点过分,于是脱口而出:隔着这么远,就算她去了个男的家,你又能怎样?我本意是说,你不用紧张啦,如果她去了男生家,我还会专门打电话替她撒谎不成?那时候我的恋爱经验确实不足,显然低估了情网中人千回百转的心思,电话里传来的是.一声咆哮:我拿刀杀了你!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 尽管中国有句老话叫做“良言一句三冬暖”,但也有“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之说,而且还常常成为“毒舌”们的辩词。良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糖衣,我没有考证过,事实是,胶囊或者糖衣确实容易下咽一些,而且根本不影响疗效。这件事情之后,我对千年古训不免也产生了怀疑,既然良药未必苦口,那么,何必非要好话歹说?如果出于好意,用顺耳的方式进行表达岂不是效果更好?何必非要活鱼摔死了卖? 说到鱼,我又想起了一个故事。一对恩爱夫妻过曰子,吃饭时,妻子总是把多肉的鱼身夹给丈夫,自己吃鱼头;丈夫以为妻子爱吃鱼头,便每次都把鱼头留给妻子。就这样过了一辈子。到老了,丈夫发现,妻子原本是爱吃鱼身的,因为爱,她把自己认为最好的部分留给了丈夫;而妻子也才知道,丈夫其实爱吃鱼头,一辈子舍不得吃,为的是留给妻子。两个人都想委屈自己成就他人,只是因为几句话没有说到,反而得到了一个双输的结果,再怎么无私都令人心酸。唯一令人宽慰的是,夫妻有爱,委曲求全但也心甘情愿,虽然遗憾但也感动。但这种情况要是放到工作关系中,八成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