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丛书编写组编著的《一本书读通历史经典》是一本历史普及读物。从内容上分中国篇和外国篇两部分;从结构上分正篇和延伸阅读,在每个正篇历史知识点后都跟着一篇延伸阅读,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一些与历史有关的小常识。中国篇总体采用编年史的体例,将中华五千年文明浓缩其中,以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的时间为主线,将各个朝代(时期)、各个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法律外交、文化艺术、历史典故、著名人物、民俗宗教等的历史发展,都做了详略得当的叙述。外国篇内容上起史前时期,到古代文明、中世纪历史、文艺复兴及新航路的开辟、至近代历史,阐述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政治经济的演变,文化宗教的传承以及著名人物、重要事件,等等。通篇以通俗的文字、活泼的形式,娓娓讲述历史的精彩,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轻松阅读古今中外历史,开拓视野。
人文素养丛书编写组编著的《一本书读通历史经典》是一本历史普及读物。从内容上分中国篇和外国篇两部分;从结构上分正篇和延伸阅读,在每个正篇历史知识点后都跟着一篇延伸阅读,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与历史有关的小常识。《一本书读通历史经典》中国篇总体采用编年史的体例,将中华五千年文明浓缩其中。外国篇内容上起史前时期,到古代文明、中世纪历史、文艺复兴及新航路的开辟,至近代历史,阐述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政治经济的演变,文化宗教的传承以及著名人物、重要事件,等等。
吕后称制
刘邦死后,太子刘盈继位,是为惠帝。吕雉控制了朝政大权。她心如毒蝎,先是密谋诛杀诸将未果,后来又毒死赵王如意,害死赵王母亲,刘邦的宠姬戚夫人,对其他刘氏诸王大加迫害。公元前188年,汉惠帝忧郁病死,太子即位。汉惠帝无子,此太子是吕太后从宫外秘密抱养的一个婴儿,对外则说是惠帝生的。小皇帝太小,吕太后便名正言顺地临朝执政。
吕太后称制中,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欲立吕家人为王,大臣们意见不一。右丞相王陵说,这违背了高祖临终前与大臣们立下“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白马盟约,不赞成吕太后的想法;陈平、周勃却说,高祖平定天下,分封刘家的子弟为王,这当然是对的,现在太后临朝,封自己的子弟为王,也没有什么不可以。散朝后,王陵批评陈平和周勃违背了誓言。陈平、周勃说:“当面在朝廷上和太后争论,我们比不上您;可是将来保全刘家天下,还要靠我们。”
公元前187年,吕太后封娘家侄吕台为吕王,吕禄为胡陵侯。从此以后,就陆续封吕家人为王。并逐渐让吕氏家族掌握了军权。朝廷大权基本上控制在吕氏家族手里了。公元前180年,吕太后患了重病。临死前封赵王吕产为相国掌管北军;吕禄为上将军,掌管南军,并对他们说:“我们吕氏掌权,很多大臣不服。我死之后,你们要带领军队保卫宫廷,不要出去送殡。”
吕太后死后,吕产、吕禄便策划叛乱。朱虚侯刘章得到消息,就派人告知哥哥齐王刘襄,约他起兵攻打长安。吕产派将军灌英带领兵马去征讨齐王。灌英一到荥阳,就跟部将们商量决定,按兵不动,暗地里通知齐王,要他联络诸侯,等时机成熟,一起起兵讨伐吕氏。齐王接到通知,马上就地安营扎寨,停止前进。
周勃、陈平为了从吕氏手里夺回兵权。派人鼓动郦寄去劝说吕禄道:“太后死了,皇帝年纪又小,您身为赵王,却留在长安带兵,大臣诸侯都怀疑您。如果您能把兵权交给太尉,回到自己的封地,齐国的兵就会撤退,叛乱也就会平息。”吕禄相信了郦寄的话,把北军交给太尉周勃掌管。
周勃拿到将军大印,马上向北军将士下了一道命令:“现在吕氏想夺刘家的天下,你们看怎么办?支持吕家的把右臂袒露出来,帮助刘家的把左臂袒露出来。”命令一下,北军将士们全脱下左衣袖,露出左臂来。这样,周勃顺利地接管了北军,夺了吕禄的兵权。
吕产不知道北军已失,当他到未央宫想要发动政变时,周勃派朱虚侯刘章带领一千多兵士,将吕产杀了。周勃带领北军,彻底清除了吕氏势力。大臣们废掉小皇帝,立高祖的儿子代王刘恒为皇帝,这就是汉文帝。
吕后临朝执政共8年,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减田租,奖励农耕,放宽对商人的限制,又废除了一批严苛的刑律,这些措施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
延伸阅读:汉初三杰
汉初三杰是指张良、萧何、韩信。正是由于他们的全力辅佐,刘邦才能击败强大的“西楚霸王”项羽,建立西汉。刘邦当上皇帝后,曾这样说:“出谋划策,决胜千里,我比不上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筹集粮饷,我比不上萧何;率领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杰啊,我能够重用他们,这就是我得天下的原因。”
景帝削藩
汉朝虽然仍实行秦朝的郡县制,但还分封了22个诸侯国。这些诸侯都是汉高祖的子孙,他们的封地不断扩大,势力逐渐强大,如汉景帝时的齐国就有70多座城。他们逐渐不受朝廷的约束,成了割据一方独立王国。
公元前155年,御史大夫晁错对汉景帝说:“吴王私自开铜山铸钱,煮海水取盐,招兵买马,动机不纯。不如趁早削减诸侯国的封地。”汉景帝说:“削地只怕会引起他们造反。”晁错说:“削地会反,不削地也会反。现在造反,祸患小;将来再反,祸患大。”汉景帝采纳了晁错的意见,找借口,下诏削减了诸侯的部分封地。
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济南、菖川等六个刘姓诸侯国国王发动的叛乱。叛乱的口号是“诛晁错、清君侧”,目的则是想推翻汉景帝的统治,史称“七国之乱”。朝廷中妒忌晁错的人乘机说,七国发兵都是晁错引起的,杀了晁错,七国就会退兵。接着,有一批大臣上奏章弹劾晁错,说他大逆不道,应该杀头。汉景帝看了奏章,竟昧着良心将一心维护汉家天下的晁错杀了。汉景帝杀了晁错,下诏书要七国退兵。这时已经打了胜仗,夺得城池的吴王濞蛮横地说:“现在我也是个皇帝,为什么要拜受别人的诏书?’’汉军营里有个叫邓公的官员,到长安向景帝报告军情。汉景帝问他:“你从军营里来,知不知道晁错已经死了?吴楚答应退兵了吗?”邓公说:“吴王一直有造反的野心。这次以削地为借口发兵,哪里是为了晁错?陛下把晁错杀了,恐怕以后没人敢替朝廷出主意了。”汉景帝这才知道自己错杀了晁错,后悔莫及。
叛乱很快就被大尉周亚夫、大将军窦婴率兵镇压下去。吴王刘濞兵败被诛,其他叛王均畏罪自杀。七王之乱被平定下去后,景帝便加速了削藩的进程,将王国境内的名山大川一律收归国有,诸侯王不准再自行治理国家、任免官吏,历来享有的政治特权大部分都被削夺。至此,王国终于与郡一样受到中央的直接控制。
延伸阅读:文景之治
西汉文帝、景帝在位期间(公元前179~公元前141午)推行轻徭薄赋、减省刑罚等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矛盾相对缓和,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被后世史家誉为盛世,称“文景之治”。
P25-27
历史是人类活动的时空记录,读历史而知其兴亡得失。《一本书读通历史经典》立意于让更多的人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利用古人的智慧应对今天的现实生活,这样才能让我们看清忠臣与奸佞,正义与邪恶,在树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道路上找到衡量标尺。
这本书是一本历史普及读物。从内容上分中国篇和外国篇两部分;从结构上分正篇和延伸阅读,在每个正篇历史知识点后都跟着一篇延伸阅读,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一些与历史有关的小常识。中国篇总体采用编年史的体例,将中华五千年文明浓缩其中,以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的时间为主线,将各个朝代(时期)、各个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法律外交、文化艺术、历史典故、著名人物、民俗宗教等的历史发展,都做了详略得当的叙述。外国篇内容上起史前时期,到古代文明、中世纪历史、文艺复兴及新航路的开辟、至近代历史,阐述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政治经济的演变,文化宗教的传承以及著名人物、重要事件,等等。通篇以通俗的文字、活泼的形式,娓娓讲述历史的精彩,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轻松阅读古今中外历史,开拓视野。
今天的世界,是由历史的世界积淀而成,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只有用心感受历史,了解人类发展史上的苦难与辉煌,才能增强对历史的理解与认识,才能把握历史大势。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是我们走过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