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学徒性格/星云日记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星云大师
出版社 岳麓书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星云大师编著的《学徒性格》内容简介:人要求得进步,必须要有“学徒性格”,耐得住别人教、别人怪、别人骂,才会进步,不当“学徒”,如何“出师”。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目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内容推荐

星云大师编著的《学徒性格》内容介绍:日记,是生活的痕迹,是成长的写照、经验的记载。也是一个人生命的历史,大部分的日记是私密的,或深植内心深处,或随着岁月泛黄……这是一份特别的日记,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学徒性格》,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

目录

自序 星云

星云日记·人人可读 林良

不生气(1995年7月1日-7月15日)

讲清楚、说明白(1995年7月16日-7月31日)

学徒性格(1995年8月1日-8月15日)

欣赏欢喜(1995年8月16日-8月31日)

编辑后记

试读章节

七月一日星期六

早餐后,在徒众多人陪同下,开车往擎天岗,想到那广大草原上跑香。八时到达目的地,迎面从山上三五成群下山的人众,一批又一批,可见他们很早就起来运动了,有些还是携老带眷的全家出来,洋溢着亲子间情谊,实在是很温馨的画面。

擎天岗是北部最著名的草原,日据时代,此地设有台北州州营的大岭卡牧场,放牧水牛,牛四处践踏啃食,使得地势平坦的山坡,呈现地毯般的草原,放眼一大片青翠,真是心旷神怡,是观察草原景观最好的“教室”,自然吸引那么多人来踏青。

由于气温已逐渐增高,不宜散步,只好提前下山,有了今天的经验,以后游擎天岗最好是在清晨或傍晚。如果能在这里办一次“回归佛陀时代”的活动,实在太理想了。

十一时前往“国父纪念馆”,和“中华文化复兴总会”秘书长黄石城先生、馆长高崇云先生等人,共同为“褚大雄释儒道水墨画展”剪彩。

十二时,《讲义》社长林献章先生,主编董笑珠及项秋萍小姐等人来访。

名画家李奇茂、张光远夫妇,今送我一套自画的“乡土生活邮票”首日封,五枚连刷方式。每枚邮资五元,难得的是邮票上有他私人印章,是很值得珍藏的一组邮票。除此之外,他们夫妇俩还送我一张一九六。年我为他们俩主持佛化婚礼的结婚照,那已是三十五年前的照片了,至今仍旧保存得很好。时间过得真快。

人往往会因看了一张照片或听了一句话,而回忆过往点滴,记忆是很奥妙的纪录机——

◎以愉快的心情学习事物,永不会忘记。

◎记忆并不是智慧,但没有记忆怎么会有智慧?

◎记忆是所有知识的收容器。

◎人大多抱怨记忆力不好,没有人抱怨判断力不够。

◎收集与分配是帮助记忆两大任务。

七月二日

星期日

以前打篮球是我例行的运动,球场是每天和徒众接心的地方,想参加的人,随时都可以加入,也随时都可以离开,徒众有很多问题,在球场上经我一点头或一摇头就解决了。四年前,因为腿跌伤了,不再打球,无形中与徒众相处的时间就更少了。

最近因为手术的关系,医生们一再提醒我,每天一定要运动,就如同吃药一样,不可偏废。所以我每天餐后半小时,一定以跑香方式来运动,徒众只要看到我在跑香,就会一个接一个的跟在后面走,有时人多浩浩荡荡的,就像是仪队,颇有昔日球场的气氛。在行进间,徒众向我请示工作上或修持上的问题,综合这些问题,我提示个人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出家人要像行云流水一般外出行脚托钵。经典记载:三十里内,不接受应供者是懒比丘。一个出家人如果懒洋洋的,如何去弘法度众?因此平时就要把精神提振起来。

◎没有生活、没有工作,就没有佛法。不流动的水是死水,不要把自己变成是一池死水,因为众生是活的,理念是活的,人来人往是活的,在活生生的弘法家务里,怎么可以如行尸走肉般了无生气?

◎师承对一个出家人很重要,没有师承就不懂规矩礼貌,古时候修道者四处参学,主要是亲近善知识,学习规矩。

◎一个人付出多少努力,就会回收多少成就。“给人”很重要,一句问好,一份恭敬,一份发心,都能成就无上功德。有一点口才,要用在讲经说法上,不要戏言谩语,折损自己的福报。

发心、信仰、慈悲、向上都可以成就一个人的道业。如何才能有前途?除了具备上述的条件之外,“正见”很重要,见解不正确很容易误人歧途。

一个人如果怀抱理想,想要创造自己的乐园,一定要学习忍耐,如此才能达到目标。语言上的口角是非只是个人的荣辱、暂时的假相,忍耐一下,一切得失荣辱终究会过去。想要成大事者,如果没有忍耐力,是不会成就的。

在佛门要能生根才会有力量,不要做浮萍,到处以过客心态,漫不经心,最后一事无成。P13-16

序言

我从童年开始,就喜欢写日记。但因那时生活艰苦,纸笔不周,只有将一些人事、新知、杂感、生活等记于脑海中。

一九四九年我初来台湾,最初几年曾写了二十多本约两百多万字的日记。后来自己翻阅时,发觉日记中尽是写些人我是非、他人得失,写到自己也是一副愤世嫉俗的丑陋面目。因此,在一九五二年的元旦,我重新在一本日记簿上写道:“我,是自私的;我,是丑陋的;自赞毁他,妄自议论,实在是人类的劣根性。”写完,我就将二十多本日记付之一炬了。

现在回想起来,不禁感到有点可惜,因为日记是一个人生活的痕迹,是一个人成长的写照,是一个人经验的记载,更是一个人生命的历史。假如那些日记至今还保存着,或者从那时起我一直将日记写到今天,相信一定会有许许多多有关人事、生活、知识方面的往事可以追忆,不管好与不好,我相信一定可作为做人处事的龟鉴。

一九六三年,我参加“中国佛教会”访问团到亚洲国家进行友好访问,由于行程紧凑,我就在飞机、火车、渡轮上,甚至有时没有桌子,如在印度天气太热,还趴伏在地面上,写了八十天的日记,每天写好后,要赶在《觉世》旬刊上发表,后来并将之定名“海天游踪”,交由佛教文化服务处出版,想不到却因为内容涉及一些对佛教人士的看法,因而引起不少风波。之后,我又至印度朝圣多次,对于佛国当初值得记述的事迹,并没有留下雪泥鸿爪而深感可惜。

一九六七年,我开始创建佛光山,最初在《觉世》旬刊上发表每天大事记,约数年之久,后因凤山张致良居士认为太过把人事公开报导,故而反对刊出,从此,我对开山时的心情经过未能留下丝毫痕迹,至今回忆,也觉得不无遗憾。

直至一九八九年春天,我组织了“国际佛教促进会大陆弘法团”到大陆探亲弘法,当时台湾各大日报纷纷邀我写访问日记,可能是因为事情太过繁忙,加上许多敏感问题,实在不易着笔。只有一一婉谢。虽然没有将日记在报纸上发表,但是我仍然写了三十天的日记,后因飞机输送行李时的失误,在大陆所买的书籍和那些珍贵的纪念品,甚至日记统统都遗失了,至今还不晓得流落何方,也许数百年后有人发现到的时候,说不定是一桩历史公案哩!

是一九八九年的七月吧,我为了顾念《普门》杂志的发行量,对其聊尽一点心意,便自告奋勇地向主其事的依空、永芸提供日记给他们发表,从一九八九年七月一日起,迄今四年,未曾间断。这些日子,我将自己个人的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一切皆公诸于读者之前。只是我的日记挂一漏万,没有真正顾及到生活方面,像有很多书信、谈话、友谊、计划,并没有记录下来,工作、演讲等内容,也由于篇幅的局限,没有完整地详录。尤其是对事情的看法、内心的感受,自觉表达得很不完全。  其实,这不是没有原因的。负责笔录日记的永庄,四年来他最辛苦,尤其因为他没有跟我讲话的习惯,也没有问过我日记要怎样写,或许由于他不讲话的缘故,我也没有特意告诉他我的一些看法。所以,他无法确实地了解我心中的体会,唯有待日记写好后,我在字里行间补上几句就草率地完成。

这本日记除了永庄之外,曾经为我代笔过的有慈惠、慈容、依空、慧军、永妙、满果、依日、依筏、依门、依宏、依晟、永贤、永均、永芸、慧传、满义、永海、满和、永有、依益、觉幻和李仁玉等人,他们有的为我写过一月半月,也有的只写了一天两天,无论记录的多与寡,我仍然要向这些徒众表示感谢,因为有他们,才没有让我的日记在四年里中断过。

有人说,在我的日记中并没有常常看见我读书:也有人说,读我的日记,很少看到我吃饭修行。也甚少叙述我生活中的细节,例如只见我坐飞机,并没有提及我去买票,只听闻我每天去某个地方,并没有说谁替我开车……事实上,天天要做的事情,常常要做的事情,顾此失彼是在所难免的。

也有人问我:日记是什么?我想了想,觉得日记有时候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反观自照;有时候日记是一个知己,可以尽情地向他倾诉自己内心的感受:有时候日记是一张功过表,上面记下了我们处世的对与错:又有的时候日记是一部成长史,留下了成熟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也有时候会觉得日记是一个百味坛,酸甜苦辣尽在其中……

此外,也有许多读者致电来函,给予我莫大的鼓励,像每次日记发表后,都会看到读者的热烈回响:有的赞美我为法忘躯、为教牺牲奉献,也有的说我的日记犹如一帖清凉剂,熄灭了都市里的喧哗和红尘中的纷争;有的说日记好像一盏明灯,为大家学佛的道路指引方向,更有的说日记好比一朵美丽的鲜花,吐露清香怡人的芬芳……若要真的问我对日记的看法。我则觉得日记是我随心自作、随性自遣的生活小品。

感谢很多人写了阅读“星云日记”的感言,如:“《中央日报》”社长石永贵先生、胡志强先生、作家尹雪曼先生、薇薇夫人等。有的人说我的日记有教育性的内容,有的人说有跟随我弘游天下的感觉,但我自己并不满意,因为文字并不十分流畅,对问题的看法也不十分深入,尤其有些事情的前因后果、上下关系及诗词古句,我都记不清出处,除感谢外,在此也顺便说声歉意。

现在,《普门》要将我这四年来的日记发行单行本,到一九九二年止,总计有二十册之多(编者注:《星云日记》共四十四册,此序作于前二十册出版时),感谢三宝的加持,和所有亲友信徒的因缘,没有你们,就没有现在这本日记。

一九九三年八月八日开山寮

后记

星云大师,1927年生,江苏江都人。12岁出家,1949年赴台,1967年开创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之宗旨,致力推动佛教文化、教育、慈善、弘法等事业。1991年成立国际佛光会。被推选为世界总会会长;于五大洲成立170余个国家或地区协会,成为全球华人最大的社团,实践“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的理想。星云大师一言一行所产生的影响已不限于宗教界,更普及全社会。星云大师自1989年访问大陆后,便一直心系祖国的统一。近年回宜兴复兴祖庭大觉寺,并捐建扬州鉴真图书馆、接受苏州寒山寺的赠钟,期能促进祖国统一,带动世界和平。星云大师著作等身,总计两千万言,已在大陆出版80余种,深受读者欢迎。

《星云日记》收录星云大师1989年7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的日记,最初陆续刊登于《普门》杂志“星云日记”专栏,后结集由台湾佛光出版社于1994年和1997年分两次出版,共计44册。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目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此次岳麓书社出版《星云日记》,分三辑先后推出,第一辑收第1册至第15册,第二辑收第16册至第30册,第三辑收第31册至第44册。各册书名不变,对原版编排格式作了简要调整,极个别文字作了删节处理。此次出版除改繁体竖排为简体横排外,对有些不便大陆读者阅读的词语用法也作了改订,如原版中“计画”“规画”改为“计划”“规划”,“连络”“连系”改为“联络”“联系”,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均径改,不出校记。但原版中专名(人名、地名等)之译名,无论常见或稀见,皆一仍其旧,如“布希”(即布什)、“雪梨”(即悉尼)等,为避免转译之误也,读者诸君明鉴。

台湾某些与大陆名称相同的大学或文化事业机构,或其他容易产生歧义误解的机构名称等,加引号表述,如台湾“中山大学”“故宫博物院”“商务印书馆”等。《中央日报》《中国时报》等涵盖全国性称谓的报刊名称,加引号表述,如“《中央日报》“《中国时报》”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0: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