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票入选2011年当代中国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位于报告文学类第二名!
2010年1月,在浙江金华的婺城区箬阳乡琴坛村,由村民成立的罢免委员会,成功罢免了一位村主任的职务,因为他没有兑现上任时的承诺,引起国内媒体的高度关注。这是一次村民自治的生动实践。然而,它的内幕却鲜为人知。朱晓军、李英的报告文学《让百姓做主——琴坛村罢免村主任纪事》将向您描述这一事件错综复杂的全过程,帮助您了解正在走向民主法治过程中的中国乡村。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让百姓做主--琴坛村罢免村主任纪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朱晓军//李英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高票入选2011年当代中国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位于报告文学类第二名! 2010年1月,在浙江金华的婺城区箬阳乡琴坛村,由村民成立的罢免委员会,成功罢免了一位村主任的职务,因为他没有兑现上任时的承诺,引起国内媒体的高度关注。这是一次村民自治的生动实践。然而,它的内幕却鲜为人知。朱晓军、李英的报告文学《让百姓做主——琴坛村罢免村主任纪事》将向您描述这一事件错综复杂的全过程,帮助您了解正在走向民主法治过程中的中国乡村。 内容推荐 朱晓军、李英的报告文学《让百姓做主——琴坛村罢免村主任纪事》讲述浙西一个偏僻贫穷的小山村发生了一桩震动全国的大事件——金华市婺城区箬阳乡琴坛村的民选村主任邓士明擅自做主将集体资源龙潭溪廉价承包出去,村民用一百八十三个红手印成功地启动村主任罢免程序。通过民主投票,破天荒地罢免了大多数村民不满意的村主任,票选出了新的主任。《让百姓做主——琴坛村罢免村主任纪事》全篇情节曲折有致,堪称杯水起波澜。 目录 序一:生动的范例 序二:新农民是新农村的希望与未来 序三:以简洁和质朴取胜 第一章 村里出事了 第二章 村主任邓士明 第三章 村里村外的冲突 第四章 被邓士明吓得屁滚尿流 第五章 不对等的谈判 第六章 罢免办法投票表决通过了 第七章 邓士明被罢免了 尾声 琴坛村又选出新主任 琴坛村罢免村主任大事记(2008年4月—2011年1月) 后记 附录1·评论:向“深度”掘进 附录2·评论:“非虚构”文学新的道路和方向 试读章节 金华市区不大,不论是对事儿关心,还是对聚会有兴趣,大家丢下饭碗就跑了过来。 7点半,十三位琴坛村的年轻人就聚集在东关的超市。这是村民余金炉开的,租的是邓士勇的房子。 邓士勇是老村主任申小妹的儿子。四岁时,他户口就迁到了市里,在市里读书,又从市里参军。转业后,在中国银行金华分行工作。邓士勇是村子里的城市人,不仅文化水平高,有头脑,有能力,而且还拥有人脉资源。他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几十年,有同学、战友和同事,还有以各种各样方式结交的朋友。邓士勇就住在超市楼上,廖祥海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就是想请邓士勇参加,让他这个城里人给出出主意,策划策划。 “龙潭溪被承包出去了,我们怎么不知道呢?”关心此事的村民一见面就抱怨,不是对这事不满,而是感到自己被村里忽略了,有点儿恼火。 “这么大个事儿,没经过‘两委’讨论,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也没经过乡招标办公开招标,他邓士明就把合同给签了,承包费还这么低,是不是有什么猫腻?”廖祥海说出自己的猜测。 “溪滩是全村人的,要卖也得卖个好价钱,也不能贱卖呀。”张明辉说。 张明辉在金华开家电器商店,生意不错,一年能赚二三十万,在村里人眼里算得上大老板了。 说是“贱卖”显然用词不当,夸大其词,琴坛村人讲话不讲究准确,讲究的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没人会纠正这种概念错误的。 超市太小,除了货架货物之外,空间有限,十几个人挤在里边有点压抑,好像这人呼气时,那人才能吸气,影响思维。外边的雨善解人意地戛然而止,他们把凳子搬到外边,围成一圈,一边喝茶,一边嗑瓜子儿,一边聊天,一边商量事儿。 “溪滩这东西不是个人说了算的,那是村里的资源,是祖宗留下来的,不是随便拿出去包给别人二十八年的。”张明华说。 在政府机关,说话的分量往往不在于说者聪明还是愚蠢,而在于其级别的高低;在民间,说话的分量有时不在于对错,而在于说话者的威望。张明华说话声音不大,却很有鼓动性。 “我们要想办法把这龙潭溪收回来,不能这样就算了!”廖祥海建议。 “让邓士明把钱退回去,把溪滩收回来。要承包也要经过公开、公正、公平地招标投标才行,他们的合同无效,废掉废掉。” 这些年轻人不同于村里的老人,在城市闯荡多年,不仅见过世面,而且接受了现代文明。 “邓士明上来之后什么事都没做起来,还乱讲话,搞得村里不得安宁,我看趁早把他免掉算了。”张林军说。 张林军说话直言不讳,从不转弯抹角。 聚会的主题可能是一个,动机和想法往往是N个,有的想把承包合同废掉,将龙潭溪收回来;有的想发发牢骚,有的想凑凑热闹。他们都称得上村里的精英。哪怕知道自己算不得精英,也希望被看作精英。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多数人没想罢免村主任,要知道有这一动机的话,也许就不来了。聚会不同于开会,开会犹如龙潭溪,只要不发洪水就会顺着河道流淌下去,聚会是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一条溪流,流到了一起,说不定在哪儿就掀起巨澜,甚至于决口。大凡政权不大稳定,统治者最怕的就是群众聚会,国民党统治时期许多茶馆酒楼都贴着“莫谈国事”,怕的就是这个。 对张林军的话有人称赞,有人沉默,有人开心,有人胆怯。张林军根本就不管他人是怎么想的,索性像竹筒倒豆子似的把自己的想法统统倒了出来:“我们再也不能这样了,不能再对村里的事不管不问了,应该为村里做点什么了……” “是啊,等我们老了,还得回村呢,那里还是我们的家呢!”张明华悠然说。 邓士勇提议成立个组织,就叫同乡会好了。什么叫有头脑?这就是有头脑,让别人的想法顺着自己河床流淌!在座的人不禁拍案叫好,让邓士勇负责起草同乡会章程。他们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村民”,他们除出身农家,户口不在城市之外,已同城里人没什么区别,知道与了解的东西不比城市人少多少。 “我们要把村里那些有志向的、正派的年轻人都吸引进来,每人每年出点儿钱,为村里办点实事!”廖祥海兴奋地说。 大家兴奋地聊到半夜12点才散去。P12-15 序言 朱晓军、李英的报告文学《让百姓做主——琴坛村罢免村主任纪事》,很是引起我的特殊关注。在我们这样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一个小小的村主任的去留,本来不应当是个重要的事情,人们也不会十分在意。但是,这个此前人们也许根本不知晓的琴坛村,因为村民成功地行使国家法律赋予自己的民主权利,依法罢免了村主任,却突然被全国的新闻界和我们的报告文学作家关注,这其中,必有缘由。 依法治国,政治民主,是我们国家政治理念的文字语言表达。但是,在这样的文字语言表达的背后,要真正贯彻落实这样的政治理念和主张,就需要很多具体的措施和行为。而在广大的乡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就是人们在维护和行使自己政治民主权利的法律依据。《让百姓做主》这部报告文学,就是真实细密地报告琴坛村村民在国家法律的支持保障下实现自己民主愿望的完整过程,对于改变和推进乡村政治生活,对于从基层建设培育政治民主生活秩序等,都很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琴坛村,是浙西金华市的一个偏僻小山村。虽然山水秀美,但是,因为山高路远,地理环境偏僻闭塞和不少的其他原因,经济发展一直很慢,人们的生活依然不富裕。村里的很多年轻人都出外打工做生意,村子里留下的多是一些老人和孩子。也许是为了给村子寻找一条发展的出路,村长邓士明在征得部分村民同意后将村子里的一条长长的龙潭溪仅以每年一万六千元的低价承包给一个开发商,准备用来开发漂流,而且合同一签就是二十八年。而这位开发商在邻镇的茶山那边,承包短于龙潭溪的河流,每年的承包价格却是十六万六千六百元。对于这种既未和广大村民充分协商,又明显的低价承包合同,在金华打工生活的琴坛村村民廖祥海、张林军、张荣海等几十入知悉后强烈不满,协商决定要关注并改变这样的局面。于是乎,一场琴坛村村民自发组织维护自己民主、经济权利的活动就以改变不合理合同进而要求罢免不称职的村主任的目标而展开了。 《让百姓做主》对这个既充满了乡村生活矛盾、复杂人际关系、艰难民主行为的罢免行动从发生到结束的过程,进行了十分真实、细腻和生动形象的文学报告,有震惊,有愤慨,有犹豫,有担忧,有理智,有坚持,有依法推进的喜悦,整个报告,像一出故事完整、悬念不断、情节起伏、冲突激烈的戏剧,有很强的阅读吸引力。像要将《罢免申请书》交到可能会被罢免的村主任邓士明手上,并希望获得他的同意支持这样的复杂、严峻和尖锐的情节,几乎就是一幕非常完整精彩的戏剧。双方各自的复杂心理,见面后的对峙和冲突,情节非常有趣和深刻。作品很好地描绘了廖祥海等人,在现代法治社会生活下对于法治准绳的接受理解和使用的情形,看到了政治民主的宣传坚持在基层青年一代中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扩大的情形。在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时,他们既不是逆来顺受,无动于衷,也不是愤怒狂躁,莽撞蛮干,而首先想到集体的协同,法制的权利和力量。他们先是集中共议,自发成立同乡会,共同面对,此后又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提出罢免申请,最后在法律的基础上落实民主程序,然后在箬阳乡政府的监督配合下取得合理合法结果,并得到政府上级部门的承认。琴坛村的这一次村民自发的维护自己权利的政治民主罢免活动,给我们深入认识和坚持基层政治民主建设以很多教育。曾经存在的那些认为基层人们民主意识淡薄、民主行动能力不足、各种非民主关系矛盾复杂、不适合或难以开展政治民主活动的看法,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应该得到改变。政治民主,是一个得到大家赞成拥护和有力地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有效法治之路,必须坚决地坚持实践和推进。 作为这个罢免事件的当事人,邓士明并非是个贪官、恶霸或乡间豪强,他的家族在村里有人缘,也是比较富裕的人家,他自己本来也在外面干着收入不薄的经营活动。也许是为了提升家族在村子的威望,也许还真的想为村子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所以,在此前的村主任换届选举中邓士明虽有其他助选力量帮助以高票当选。可是,又或许由于他的能力不够,由于开展工作的艰难,尽管他努力了,甚至自己说还为村子垫付了数额不少的误工费,可还是因为其他一些问题,因为在溪滩承包这件事上踩虚了,以至引起人们要坚决罢免他这个村主任的严重事件。从作者为我们真实描述的事件过程看,邓士明至少在政治意识和行为方面是有欠缺的。将溪滩这样低价承包出去就已经铸成大错,在村民不满之后,他不是积极设法纠正自己的失误,反而坚持自己没有错误,甚至认为廖祥海他们是“小流氓”闹事,有意和他过不去,自己甚至还感到不少委屈。至于来自Y老板方面对村民的威胁压力甚至利诱,虽然没有明显的邓士明自己的影响,但这样的现象一定是和村民要罢免他有关联的。所以,琴坛村的这次罢免事件,对于普通的基层百姓是一个很好的法制教育和实践,对于邓士明这样的乡村基层干部,也是一次很好的教训和经验。 此前,在一些乡村基层换届选举中,曾经出现过不少非常复杂的矛盾表现甚至丑陋现象,令人感到疑惑和震撼。以人情宗族意识代替权力,以金钱贿选活动玷污民主行为等等,鉴于这些现象的存在,我们有理由将琴坛村的这次成功罢免村主任的村民民主维权活动,看成一个具有突出的里程碑价值的活动,它为乡村的民主政治提供了很好的例证和实践经验,也为基层的干部提供了一种活生生的真实参考对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民主是政治的基础,老百姓是民主的最坚实肥厚的基础土壤,当权者的任何行为,只有在符合老百姓利益的价值考验面前,才能够显示出合理的存在理由。“民意是天啊!” 《让百姓做主》这篇报告文学的成功,对于报告文学创作本身也很有积极的认识作用。它启示人们,报告文学创作,一定要和社会的现实生活矛盾现象有密切的结合,作家需要有敏锐和快速的社会发现与反应。事实说明,非常有价值的题材和带有深刻社会内容的对象,并不都包含在那些看似重大热闹的事件中,包含在那些位高权重或特殊身份的人物身上。在不少的时候,在社会生活的基层,在看似细小的地方,往往蕴含着足以左右社会大局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所以,我们的作家,需要经常及时用心地关注现实社会生活的DNA的变化! 后记 说实话,这一题材远远超出我的创作范围。 从2002年创作《让天说话》以来,我的题材都是城市的,譬如坚守医德的上海医生陈晓兰,“拎乌纱帽打假扫黑”的高官、浙江省体育局长陈培德,“6·20”矿难的第一责任人鸡西矿务局长赵文林,感动中国的艾滋病专家桂希恩……他们都是城里人。不论北方还是南方,城市与城市总是相通的;不管大都市还是小城市,生活与生活都是相似的。 这是农村题材,对我而言是全然陌生的。我从小生活在城市,家里没有农村亲戚。 李炳银老师建议我写琴坛村罢免村委会主任事件时,我很犹豫,怕自己写不好。可是,我又不甘放弃,我相信炳银老师的眼力,相信他对选题价值的判断与把握,同时也敬佩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和“报告”上的敏锐。于是,我硬着头皮去金华采访。 在采访中,不仅结识了在城里经商的年轻村民廖祥海、张林军等一批年轻人,接触到了生活在偏僻山村的中老年村民,也认识了金华市作家协会主席王槐荣和常务副主席李英。后来,李英成为我的合作者,我们不仅合作了这部作品,还合作了长篇报告文学《忠诚是天》,而且那部作品获得了浙江省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奖。 我对炳银老师“钦点”题材下了一番功夫,先后去金华采访不下六七次,整理出来的文字有几十万字,还拍了大量的图片。初稿完成后,修改了三四遍,最后一遍是存放数月后修改的。 这部作品在《北京文学》2011年第四期发表后,不仅《光明日报》《深圳特区报》《钱江晚报》等主流媒体推介,《羊城晚报》《青岛日报》《文汇报》和人民网、凤凰网、新民晚报网、网易、北方网,以及《村委会主任》月刊等数十家媒体连载,而且许多影视公司找上门来,洽谈影视剧改编权,福建省著名编剧薛伟强先生将之改编成三集广播剧《琴坛溪》,荣获浙江省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十二届中国广播剧专家奖。2011年,这部作品登上当代中国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位于报告文学类的第二名;2012年,又高票获得第二届中国短篇报告文学奖…… 报告是报告文学的灵魂。这部作品的成功应归功于炳银老师,我只不过干了点儿力气活儿。在此,向炳银老师表示深深地感谢! 也要感谢廖祥海、张林军、张荣海、张明华、余根基等琴坛村的年轻人。在他们身上,让我们看到驻扎着“386199部队”的中国农村的希望。感谢被罢免的村委会主任邓士明,我们每次采访他都给予了友好地合作。去年,这部作品发表后,我又去采访,邓士明仍然那么友善,领着我去山里采访邹福根。说实话,士明这人不坏,为人真诚纯朴,不论好坏都不藏着掖着。那天,他穿着一件白色短袖衬衫,言谈举止有了点文化味儿。我开玩笑地说,你现在比上次采访时更像村长了。他笑了笑,讲述了自己的想法,以及对琴坛村未来的关心。在此还应该感谢邓士明的哥哥邓老师、邓士明的弟弟邓总,在采访时他们都给予了很好的配合。 同时,也感谢《北京文学》月刊社社长杨晓升,他不仅是我多年的朋友,也将是我一生的朋友。人生是漫长的,这样的朋友却是不可多得的。假如说真有前世来生,我相信我们都是好兄弟。没有晓升,报告文学对我来说是一个若即若离的梦,不可能在短短六年的时间内在《北京文学》《当代》《中国作家》上发表十多篇作品,也不可能出版《一个医生的救赎》《高官的良心》《让天说话》《中国百年婚姻档案》《忠诚是天》(与李英合作)等五部长篇报告文学和中短篇报告文学作品集。感谢《北京文学》月刊社副总编辑师力斌博士,他不仅为这篇作品的发表付出艰辛地劳动,还为这部作品拟了一个很好的标题一《让百姓做主》。让百姓做主,这反映了当下人民的呼声,这也许是这部作品深受关注的因素之一。 还要感谢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理由先生的广东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对“报告文学现场采访援助计划”的大力资助,这一资助不仅解决了采访经费问题,而且大大增加了采访与写作的信心。 最后,对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管士光、本书的责任编辑脚印深表谢意。三年来,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鼎力扶持下,我先后在这有着“中国皇家文学出版社”美誉的出版机构出版了两部作品:《一个医生的救赎》、《高官的良心》。由于他们的不可动摇的文学权威性、强大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两部作品均在市场表现不俗,前一部首印五万册,后一部发行三万册。我真诚地希望这部作品也能在市场取得不俗的表现,对得住人民文学出版社对我的充分信任。 朱晓军 2012年11月16日于杭州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