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生自是有情痴(那些时光深处的情种)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萧忆昔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他们是历史上的帝王才子,他们一往情深,他们风华绝代。那一生,那一世,光阴止于他们的烟火流年。风流倜傥,翩然而立。爱与被爱,谁对谁错。萧忆昔编著的《人生自是有情痴》讲述历史上帝王与才子中著名的情种的爱情故事,作者在确凿史实的基础上,用动人的笔法演绎那些时光中不曾褪色的爱情悲歌。

内容推荐

萧忆昔编著的《人生自是有情痴》内容介绍:年少时节,还未遭遇爱情时,我就常常躲在角落或埋在书堆中,开始试图弄清她的本来面目。此刻,当我在这里写下“关于爱情”这个标题时,脑海中瞬间闪出万千杂念:光影斑驳的画面,有意义或无意义的符号和文字,一些熟悉或陌生的声音,各种零碎无章的情节,寓言般难置可否的格言体语录……

但我依然不敢轻易谈及这个既牵涉大众,又极具个体私密的话题。我所能说的,大抵不过是些断鸿零爪的絮语!那是我对于生活与爱情的真诚!一起来翻阅《人生自是有情痴》吧!

目录

帝王篇

 故剑情深南园爱——汉宣帝刘询

 楔子

 一、衰草故剑耀清霜

 二、微贱相携最深情

 三、南园遗爱悔痛绝

 娶妻当娶阴丽华——光武帝刘秀

 楔子

 一、一往而情深

 二、美人和泪辞

 三、娇痴卧君怀

 四、千古情。世世如今生

 相思血泪抛红豆——梁太子萧统

 楔子

 一、灵犀相印牵绊多情立马人

 二、禅性痴心。不为佛陀只为君

 三、天涯相隔,红豆泣血未亡人

 天上人间会相见——唐玄宗李隆基

 楔子

 一、惊鸿一瞥,从此君王不早朝

 二、呢喃缱绻,三千宠爱在一身

 三、渔阳鼙鼓,此恨绵绵无绝期

 江山不念划袜娇——南唐后主李煜

 楔子

 一、诗词为心动痴情

 二、手提金缕月黄昏

 三、天上人间春去也

 怅恨归期是无期——金世宗完颜雍

 楔子

 一、我未君临卿未嫁

 二、筚路同携胡尘沙

 三、契阔别兮永相忆

 深宫再无《长门赋》——明孝宗朱祐樘

 楔子

 一、紫禁城高暗影斜

 二、初识女儿定终身

 三、深宫再无《长门赋》

 关雌轻暖几度秋——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楔子

 一、晚来疏梅沁人香

 二、翡色玉兰伴君坐

 三、天妒佳缘难再续

 多情错生帝王家——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楔子

 一、过尽千帆皆不是

 二、为伊拼得红尘远

 三、冷萼凋残君王恨

 只今枯井黯魂销——清德宗爱新觉罗·载■

 楔子

 一、驻足却把青梅嗅

 二、慧质偏作弦外吟

 三、香魂顿化珍妃井

才子篇

 千山暮雪为一誓——徐德言

 楔子

 一、江左俊才堪相守

 二、颦鼓动地万里杏

 三、破镜重圆邀五湖

 从此无人怜腹音——苏轼

 楔子

 一、浓妆淡抹总相宜

 二、不合时宜最知音

 三、暮年缱绻永忆别

 几年离索错错错——陆游

 楔子

 一、锦瑟年华堪执手

 二、西风恣狂欢情薄

 三、沈园情事夜夜心

 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容若

 楔子

 一、一生一代一双人

 二、无限深情为郎尽

 三、纳兰心事几人知

 一腔心事托梅花——彭玉麟

 楔子

 一、剧怜窗下斯磨惯

 二、惜别惺惺情缱绻

 三、往事徒伤百念灰

 有情人间四月天——金岳霖

 楔子

 一、相见成痴逐林居

 二、一生极爱欲何词

 三、百年孤独忆芳魂

 痴恋一生黯然魂——沈从文

 楔子

 一、边城浪子尽倾

 二、情书三千动佳人

 三、柳暗花明意成真

后记

试读章节

王国维先生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学,而这文学也和这个时代息息相关。例如春秋战国乱世烽烟,志士有感于百姓离乱、国祸民殃,乃起哲理玄思,兴游说之风,于是有了纵横捭阖的先秦散文和诸子百家;大汉一统宇内,富有四海,文景以黄老之学至富庶,武帝以儒孝专国策,宣威四夷,鞭笞天下,成恢弘豪迈、詹丽堂皇的大汉气象,于是才有了铺彩搞文、洋洋大观的汉赋;有唐一代国力鼎盛,四海升平,气象更兴,唐人豁达朗健,开放俊逸,唐诗才蔚为壮观;宋代武人无力,屡为外族所欺凌,但国势昌盛,前所未有,才孕育了深情绮丽、绵邈富贵的小词,在阁楼酒馆、驿野长亭婉转吟唱;至于元朝尚俗,人多爱勾栏瓦舍之戏,遂成元曲;明清近世,独辟蹊径,演成几出昆曲传奇、野曝小说,也都是与时代应运而生。

但往往大同下,会有小异。汉代虽气象恢弘,武帝一朝,后宫却屡屡发生阴谋惨绝的悲剧,在历史豪迈的脸颊上添上了一抹抹深深浅浅的暗痕。皇嗣刘病已就是武帝后宫惨剧——巫蛊之祸的一条余命。

当年,卫子夫受宠武帝,生下太子刘据。公元前91年,朝廷发生巫蛊之祸,太子无辜受冤而死,他的家人多数被诛,更有大批男女家眷被收监下狱,等待着未知的恐惧降临。一时扶老携幼,哀鸿遍野。其中有一位嗷嗷待哺的男婴也未能幸免,他的名字叫刘病已,为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

廷尉监丙吉见婴儿母亲已经不在人世,若无人照顾,必将死于狱中,于是心生侧隐,让名叫郭征卿和胡祖的女犯共同照顾和喂养。这可怜的孩子出世不久就失去了父母,然后在监牢中度过了他的幼年,直到他五岁那年才在武帝大赦天下的旨意下获得了自由。

生平第一次走出牢笼的刘病已拖着孱弱的身躯,望着监狱外瓦蓝澄澈的天空,只觉得有一种从没有过的舒适,尽管这种再平常不过的自由对他而言有些不适应。按照规定,被赦免的刘病已重新进入皇族谱册,并被送往外祖母家中抚养,然后再入长安,到掖庭学习。

从此,这个多灾多难的没落皇嗣终于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了。他远离了那残酷的旋涡中心,伏息于常人之中,过着宁静的生活,直到遇到了那个让他牵挂、思念一辈子的女子许平君。

许平君是暴室啬夫(即当时宫内管理监狱的官员)许广汉之女。史籍记载,许广汉也是一个命途多舛的人。他年轻时曾在昌邑王手下任职,后来因为随武帝出游,错将别人的马鞍放到自己的马背上,被判“随驾而盗”之罪,受宫刑,成了一名太监,担任宦者丞。后来又因为一件小事失职,被罚做鬼薪(皇宫内负责苦力活的一类人),最后慢慢升迁为暴室啬夫。这时,少年初长成的刘病已正在掖庭读书。这一老一少却同样厄运缠身的两个人竟然成了忘年之交。

那样的岁月是他终生难忘的。老友许广汉对自己既有长者的热切关怀,也有朋友的赏识交心,而这些丝毫不是因为他的皇族血统。白天,他会像诸多刘氏皇族子弟一样去进学,晚上回来会和老友倾心交谈。偶尔,他还会趁空去见见自己的心上人,也是老友视为掌珠的那个纤弱无语的女孩儿。P3-5

序言

年少时节,还未遭遇爱情时,我就常常躲在角落或埋在书堆中,开始试图弄清她的本来面目。此刻,当我在这里写下“关于爱情”这个标题时,脑海中瞬间闪出万千杂念:光影斑驳的画面,有意义或无意义的符号和文字,一些熟悉或陌生的声音,各种零碎无章的情节,寓言般难置可否的格言体语录……

但我依然不敢轻易谈及这个既牵涉大众,又极具个体私密的话题。我所能说的,大抵不过是些断鸿零爪的絮语!那是我对于生活与爱情的真诚!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稍有见闻的人,对这句话恐怕都不陌生。此处言及的“爱”,我固执地认为涵盖人间所有的感情。这就意味着要获得爱,是需要资本的,或者说是需要投资的。只不过,投资的回报率因人而异,因爱的种类而异。

我曾努力想描绘出不同种类的爱的回报率:父母子女之爱乃是一本万利,短暂投资而可尽情取之;男女之情爱次之,其他又次之。

然总的说来,一味索取不懂付出的人,必然失去所爱。

我曾对友人言,只有体会过爱情苦难和无助的人,才有资格去真正领略那些动人的爱情故事,否则必然误人歧途。

数不清的故事、电影里描述了这样类似的情节:二人初见,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但经过种种努力,一方被另一方打动了,最终二人两情相谐。这样的情节往往让初涉情事的人误人歧途。因为,爱或不爱,是不可努力的。

努力得来的爱,大抵是一种感动,抑或是一种基于生存或生活需要的安全感和满足感。但我要说,那与爱是两回事。产生真爱的基础,源于最初的好感和吸引——无论这吸引来源于外貌、气质、性情,还是涵养、学识;无论这吸引纤若游丝,还是猛烈如奔雷。

因而,妄想在这个时代获得真爱而非其他感情(这种其他感情多半表面类似爱情,因而能让人安之若素)的人,应时刻洞察自己的内心。

我曾在我一部未付梓的小说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忧郁的男孩深深爱上了自己的表姐,他为此矛盾不已,苦不堪言,最终选择了杀死德高望重的族长。

坦率地讲,这样荒诞的情节绝非仅仅为了制造噱头。因为在我看来,爱意最是神出鬼没、不可捉摸。一个谦谦君子可能为了一种说不出的气味爱上一个舞女,一个浪子可能为了豆蔻女子无意的眼神难以自拔。若非有意识地规范约束,爱意可能发生在任何情况下,任何人之间。

证明“永远爱着你”为世间最大的谎言,是极不讨好的活!但情况似乎确实是这样。

如此,深爱着的朋友们,你如何保证你不会像现在一样陷人下一次的爱?如何保证呢?

很多人尝试给爱情定性。

培根义正词严地说,爱情是“让人放弃智慧和财富”的危险品;萨特说爱情是一种事业,又直言不讳地指出,“当两个人相爱时,他们就立即与上帝作对”。

关于爱情,你我的认知都如大象面前的盲者,做着试图闻一而知十的蠢事。  对此,拉·封丹关于爱情的寓言让我服膺:

爱神和疯神在一起游戏,那时候爱神有一双明亮而美丽的大眼睛。忽然有一天。他们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僵持了许久,谁也说服不了谁。爱神提议,去找众神评理。疯神却毫无耐心,他生气地给了爱神一个耳光。从此,爱神那双美丽明亮的大眼睛失去了光明!

美神维纳斯听到此事十分伤心,发誓要为儿子报仇。她找到神王朱庇特、复仇女神奈美西斯和其他众神说:“我儿子爱神如今离开了手杖就寸步难行。这样的恶行,无论受到什么惩罚都不为过。”

神王和复仇女神被她吵得头昏脑涨,最后只好做出了如下判决:疯神永远充当爱神的引路人!

现实如此淡漠!

却为什么还要对爱情作无谓的理想追寻?

大抵为跛而近之吧!

后记

中国历史浩渺三千年,从来不乏动人的爱情传奇。从最早的娥皇、女英的神话,到今天我们身边、网上流传的各种版本的感人恋情,加上戏剧、小说等文人虚构敷衍的故事,可谓汗漫难计,不可胜数。若要一一细说,实在不易。因此,本书从开始规划起,就定下了一个原则:除了细枝末节和不妨大碍的具体场景之外,书中所提到的所有人物和故事都是确凿史实,皆有典籍可堪稽考。这也是为什么全书要分为“帝王篇”和“才子篇”——历史从来都不是为庶民百姓而作!

然在进一步规划和写作过程中,却发现不少人物和事件虽然确有其事,也有可信的史实根据,但史籍记载只寥寥数笔,十分简略。若要成文,确属不易。这样的材料,写之而无余地,弃之而觉可惜。思前想后,只好勉强放在后记中,聊应本书之体例。

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谋臣苟或之子苟璨常说:“当今的女子,才学不值一提,因此最好讲究容貌。”当时,骠骑将军曹洪有个女儿十分漂亮,远近闻名,荀璨听说后将她娶回家中,整天缠绵在一起。一年冬天。曹氏生病,全身发热不止。苟璨无奈之下,脱光衣服跑到雪地里站立良久,等身上凉透了才回屋,抱着妻子为她降温。后来,妻子还是生病去世了,荀璨十分伤心。前来吊唁的好友对他说:“为什么要这么伤心呢?这样相貌出众的女子也不止一个呀。你再娶一个不行吗?”苟璨听了黯然神伤,“佳人难再得啊!”,于是悲痛、思念过度离开了人世。《三国志》、《世说新语》等均有记载。

西晋文学家潘安,是历史上最有名的美男子,但他是个十分痴情的男人。潘安十二岁与父亲的好友、当时大儒扬州刺史杨肇相见,因为神童般的才识而受到杨肇的赏识,与杨家女儿结下了亲事。成婚后,夫妻感情十分融洽,二人生活也非常幸福。但后来杨氏早亡,潘安悲痛不已,从此终身不娶。他将满腔的思念化作一首首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的悼亡诗,让人念之断肠。潘安《怀旧赋》和《悼亡诗》三首均有记载。今录起《悼亡诗》一首: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

凛凛凉风生,始觉夏衾单。岂日无重纩,谁与同岁寒。

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展转睁枕席,长簟静床空。

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独无李氏灵,彷佛睹尔容。

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

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

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

中唐国子监四门学教授欧阳詹,字行周,福建泉州人,贞元八年登进士榜第二名,与韩愈同年。欧阳詹为人重情,不喜仕进。有一次,他前往太原,遇上一名叫李倩的女子,二人一见钟情,誓相谐美。但欧阳詹公务在身,不能久留,于是与爱人李倩相约,回长安处理完公务立刻派人前来接她。离别之后,李倩长相牵挂,日夜思念,终于一病不起。临死前,她作诗曰:

自从别后减容光,半是思郎半恨郎。

欲识旧来云髻样。为奴开取缕金箱。

她将这首诗和一个发髻让人转交给欧阳詹后就去世了。欧阳詹听闻噩耗,悲痛不已,他来到太原,看到遗物,百感交集,最终在悲痛思念的折磨下大病一场,不久就去世了。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一诗和唐人孟简作《咏欧阳行周事》对此事都有涉及。

北宋刘庭式,苏轼的同僚兼好友。苏轼为密州太守时,他任密州通判。刘庭式还未考中进士时,在家乡定了一门亲事。待他释褐止呕,与他定亲的女子因为生病而双目失明,加上家境贫困,自惭形秽,不敢再向刘庭式提婚约的事情了。有人向刘庭式建议说:“您不如娶她的妹来代替,如何?”刘庭式却一直没有忘记这门婚约,回答说:“我早已经答应了这门婚事,怎么会违背初衷呢?”后来,刘庭式还是娶了这名盲女。夫妻二人相敬如宾,情洽欢好,盲女还为他生下了几个儿子。后来,盲女因病去世,刘庭式悲痛不已,到太平观出家当了一名道士。此事见苏轼《书刘庭式事》一文。

南宋沈俭,自幼与张家女儿张玉娘定亲。他们本是中表至亲,沈俭和玉娘从小在一起玩耍,情投意合,是难得的青梅竹马、佳偶天成。沈俭为人博学沉静,不慕虚荣,张玉娘也是难得的才女。后来,沈家家道中落,沈俭又无意于功名富贵,不愿参加科考,张家见状,便生了悔婚之意。玉娘得知后,坚决反对,以死相争。张家无奈,只好告知沈俭“欲为佳婿,必待乘龙”,逼他上京考试。沈佺对玉娘痴心一片,虽心如针刺,但迫不得已离家上京。玉娘不见沈俭,思慕不已,做《山之高》三章:

山之高,月出小。

月之小,何皎皎!

我有所思在远道。

一目不见兮,我心悄悄。

采苦采苦,于山之南。

忡忡忧心,其何以堪。

汝心金石坚,我操冰雪洁。

拟结百岁盟,忽成一朝别。

朝云暮雨心来去,千里相思共明月。

沈俭本没有功名之心,但为了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愤而入场,很快就金榜题名,考中榜眼。沈俭的才名不久就传遍京城。只是在离别的日子里,他日夜思念玉娘,为此饮食不安,彻夜难眠,不久就相思成灾,病倒在床。公元1270年,沈俭客死京城。玉娘闻言,悲痛难抑。后来,玉娘也因悲伤和思念,病重离开了人世。

除以上诸条外,在翻阅典籍中,另有诸多断篇残句,难于考证真伪,唯有置之不顾,以待来者。

2012年5月 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7: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