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发展的激励型规制研究》由张沁所著,本书将低碳作为约束条件引入中国的环境规制体系和宏观决策过程,从激励型规制的视角研究低碳发展的制度安排,提出实现低碳发展的激励型规制应当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分为短、中、长三期,针对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应对方案,分析、权衡引导低碳发展的规制手段对总体宏观经济和行业竞争力的负面影响,把握合适的规制力度,在环境治理与经济增长之间进行相机抉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低碳发展的激励型规制研究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
作者 | 张沁 |
出版社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低碳发展的激励型规制研究》由张沁所著,本书将低碳作为约束条件引入中国的环境规制体系和宏观决策过程,从激励型规制的视角研究低碳发展的制度安排,提出实现低碳发展的激励型规制应当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分为短、中、长三期,针对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应对方案,分析、权衡引导低碳发展的规制手段对总体宏观经济和行业竞争力的负面影响,把握合适的规制力度,在环境治理与经济增长之间进行相机抉择。 内容推荐 《中国低碳发展的激励型规制研究》由张沁所著,本书从宏观经济视角研究环境规制问题,以应对低碳内外部约束为切入点,研究环境公共品激励型规制及其在碳减排领域的应用,将实施碳出口税、征收碳税、开展碳排放交易三种激励型规制手段结合起来,在充分考量行业竞争力因素基础上,运用CGE等宏观计量模型分析主动征收碳关税、征收碳税等激励型规制手段的经济影响,论述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基本要素和制度设计,结合中国转轨阶段的制度因素,尝试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市场手段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全方位、立体性环境规制体系。 《中国低碳发展的激励型规制研究》研究内容视角新颖,较全面地梳理和归纳了环境和低碳规制的经济理论、研究成果和前沿问题,对我国进一步制定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综合经济部门的决策者、环境问题的研究者和实践者,都有所裨益。 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掣肘 1.1.2 中国将长期面临低碳的内外部约束 1.1.3 中国现有规制手段不足以应对低碳约束 1.2 研究意义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2.2 研究的实践意义 1.3 环境规制的理论基础与文献述评 1.3.1 环境经济学理论综述 1.3.2 规制经济学理论综述 1.3.3 低碳约束与政府环境规制 1.3.4 国内外相关研究 1.4 本书研究内容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1.5 本书研究方案设计 1.5.1 基本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5.3 结构内容安排 2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低碳约束 2.1 现有经济发展方式的资源环境困境 2.2 中国面临无法回避的国际减排压力 2.2.1 中国加速工业化将占据主要的国际碳排放空间 2.2.2 国际气候谈判形势对我不利 2.3 现有规制无法适应低碳约束 2.3.1 我国目前的规制现状及成就 2.3.2 低碳约束对政府规制提出的5点要求 2.3.3 低碳约束对现有规制提出的挑战 3 环境规制手段及其比较 3.1 环境规制手段及其分类 3.1.1 “庇古税(Pigovian Taxes)”手段 3.1.2 科斯手段 3.1.3 环境规制非正式制度 3.2 应对低碳约束的激励型规制手段 3.2.1 碳税 3.2.2 碳排放交易 3.2.3 防止碳泄漏的规制工具 3.3 环境规制的经济效应及其比较分析 3.3.1 行政命令型环境规制的经济分析 3.3.2 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的经济分析 3.3.3 环境规制经济手段的比较分析 4 应对低碳约束的短期经济手段——碳出口税 4.1 征收碳出口税的必要性分析 4.1.1 发达国家设置的国际环境壁垒是“十二五”时期我国迫在眉睫的挑战 4.1.2 碳关税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4.1.3 我国现有政策措施不足以应对国际环境壁垒 4.2 征收碳出口税的可行性 4.2.1 碳出口税对我国经济的短期影响 4.2.2 主动征收碳出口税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4.2.3 主动征收碳出口税对外贸形势的负面影响有限 4.3 征收碳出口税可能存在的政策挑战 4.4 征收碳出口税的政策建议 5 应对低碳约束的中期经济手段——碳税 5.1 我国征收碳税的必要性分析 5.1.1 我国环境税费制度现状及不足 5.1.2 征收碳税必须权衡的问题 5.2 定量模拟征收碳税对行业竞争力的影响 5.2.1 研究方法 5.2.2 数据处理 5.2.3 碳税对我国行业竞争力影响的情景分析 5.2.4 碳税影响的敏感性分析 5.3 中国碳税制度设计 5.3.1 碳税制度方案 5.3.2 碳税的综合利用 6 应对低碳约束的长期经济手段——碳交易 6.1 我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6.1.1 必要性分析 6.1.2 可行性分析 6.2 我国已有的排放交易实践及经验教训 6.2.1 排放交易实践的发展阶段 6.2.2 我国排放交易实践的经验总结 6.3 基于配额的碳排放交易的基本要素 6.3.1 排放限额的设定 6.3.2 排放配额的分配 6.3.3 覆盖范围 6.3.4 实施机制 6.3.5 保障措施 6.3.6 市场监管 6.4 建立中国碳交易市场的规制建议——基于国际经验 7 转型阶段低碳激励型规制面临的制度挑战 7.1 政府为主导的资源配置模式导致交易成本过高 7.2 以GDP增速为主导的绩效考核体系导致执行偏差 7.3 财力与事权不匹配,抑制地方政府应对低碳约束积极性 7.4 能源资源性产品的价格调控扭曲价格信号的传导 7.5 缺乏制衡机制,民众的环境权益得不到保障 8 构建综合运用经济手段的环境规制体系 8.1 激励型规制手段的综合运用 8.1.1 空间布局 8.1.2 时间布局 8.1.3 行业布局 8.1.4 路径布局 8.1.5 资金布局 8.2 改革配套相关制度 8.2.1 完善法律制度,加强立法保障 8.2.2 扫除市场障碍,完善制度供给 8.2.3 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理念 8.2.4 培育制衡机制,保障民众权益 8.3 与其他环境规制协调配合 附录 附录1 基于SIC-GE模型开展碳关税影响定量研究 附录2 有关国家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指标 附录3 《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减排义务 附录4 29个行业部门与44个行业部门以及SIC-GE模型137部门的对照关系表 附录5 36部门划分与《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44部门划分的对照关系表 致谢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