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南编著的《兵圣遗书:孙子兵法出土之谜》用纪实文学的手法,叙述了银雀山汉墓发现、发掘以及学者们对出土竹书研究考释破译的全过程,对所涉及的著名历史人物如姜子牙、管仲、晏婴、司马穰苴、孙武、伍子胥、越王勾践、西施、鬼谷子、孙膑、庞涓等人的人生轨迹,作了不同程度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商周春秋时期那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嗟叹不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兵圣遗书(孙子兵法出土之谜)/考古中国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岳南 |
出版社 | 万卷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岳南编著的《兵圣遗书:孙子兵法出土之谜》用纪实文学的手法,叙述了银雀山汉墓发现、发掘以及学者们对出土竹书研究考释破译的全过程,对所涉及的著名历史人物如姜子牙、管仲、晏婴、司马穰苴、孙武、伍子胥、越王勾践、西施、鬼谷子、孙膑、庞涓等人的人生轨迹,作了不同程度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商周春秋时期那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嗟叹不已。 内容推荐 《兵圣遗书:孙子兵法出土之谜》是“考古中国”系列之一,由岳南编著。 《兵圣遗书:孙子兵法出土之谜》讲述了: 1972年春天,在山东省临沂市城南的银雀山上,兵学圣典《孙子兵法》和湮没遁失千余年的《孙膑兵法》真本同时出地,使争论了一千多年的学术悬案顿然冰释,并为这两部兵书的研究开启了划时代的一页…… 目录 第一章 银雀山奇缘 墓群中的新发现 镐头劈开棺椁 水中漂出半截竹片 第二章 一号墓的秘密 绝世兵法初露 增兵银雀山 紧急赴京上报 第三章 揭开玄机 发现二号墓 珍宝落谁家 最后的决裂 第四章 震动世界的发现 张营长神秘赴京 两部兵法横空出世 第五章 乱世枭雄乱世梦 真相初露 齐国的兴起 孙武家族的兴衰 孙武奔吴 第六章 穹窿山的割据 伍子胥的家世情仇 英雄会 刺杀吴王僚 第七章 命运的转折 山中观兵书 吴王殿前问兵 孙武杀姬 第八章 历史在这一年拐弯 西破强楚 捉鸡弄狗的日子 撤兵郢都 第九章 姑苏落日 再修《兵法十三篇》 吴越之战 孙武最后的时光 第十章 千古孙子千古谜 孙膑与马陵之战 真伪两孙子 孙武故里之争 第十一章 孙膑的影像 孙老家的秘密 甲子山孙膑洞 花开花落又一春 鸣谢 试读章节 镐头劈开棺椁 回到文物组,刘心健、张鸣雪将银雀山发现古墓的情况,很快向县文化局局长尹松若(“文革”中改称文化组,但习惯上仍按旧称)作了汇报,并提出三天后发掘的计划。由于这个墓从外观上看规模不是很大,因而在刘、张二人心中,这只不过是一般性事务,汇报时颇有些轻视的味道。此时的尹松若已年近六十,在文化管理方面还算是个明白人。对于此事,这位老局长除当场表示同意外,还严厉指示道:“这个墓不要给我粗心大意,要挖好,清理好,哪怕是一片草叶,也必须给我拿出来,如果谁再给我弄出个意外差错,我看就是狗坐轿子——不识抬举,到时候就别怪我尹某人不客气了……”众人听罢,表示坚决按老领导的指示办。 4月14日一大早,刘心健率领张鸣雪、杨佃旭、王文起、苏寿年、唐士文等一干人马,拖着一辆两轮木制排子车,携带发掘工具,迎着春风丽日,精神抖擞地赶往银雀山发掘现场。 在这一干人马中,真正能搞点考古发掘的业务人员只有刘和张二人。刘心健时年40多岁,算是当地考古方面的中坚力量。张鸣雪已是73岁高龄,此人属临沂土著,民国时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专业,后回临沂一中当生物教师。1957年,在“反右”的紧急关头,由于被一同事密报“经常搞歪理邪说,恶毒攻击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被组织上划为右派分子,自此作为党和人民的敌人经常被批判、揪斗。几年之后,政治形势有些转向,临沂地区文教局成立文物组,一位教育界的领导人本着对张的同情,积极出面活动,把处境艰难的张鸣雪调到地区文物组工作,此人算是从苦海中湿漉漉地爬上了岸。 上了岸边的张鸣雪,尽管此前对文物工作所知甚少,但本着干一行爱一行和对党感恩戴德的心情,开始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后来由于编制原因,文物组划归临沂县文化局领导,但仍分管整个地区的文物工作。许多年之后,据曾和他一起工作过的杨佃旭回忆,张本人除了参加考古发掘,大多数时间都是骑一辆破旧自行车,每天往返四五十里路程,到各处搞文物普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张鸣雪从一个门外汉,渐渐成为当地文物圈的元老。几十年打拼,也使他从小张变成了老张,由老张又熬成了张老,满头青丝渐成白雪,当年的花媳妇弄成了白头婆,直到70多岁仍退而不休,蹲在文物组那把虽破旧动荡,但对他来说仍充满无穷魅力的椅子上,要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 与张鸣雪有些不同的是,38岁的杨佃旭在这个新组成的团体中,则属于打工性质。杨早年毕业于师范学校,当过教师,后调武装部政工科当干事,再后来转业到县图书馆工作。由于图书馆和文物组同属文化局领导,又在一个院子办公,双方自然多有来往。杨本人曾好几次受领导派遣,参加过文物组主持的考古发掘,具有一定的考古知识和经验。这次即将进行的银雀山古墓的发掘,因文物组缺少人手,杨佃旭同前几次一样受领导委派,成为填补这一空白的主力。 由于尹松若局长对本次发掘曾有过明确要求,在实施过程中的照相问题就成为整个考古程序中不可疏忽的重要一环。但在经济上极端落后,正处于万户萧瑟鬼唱歌的沂蒙山区,作为整个地区唯一的一个文物组,此时并没有一架可供使用的照相机。无奈之中,刘心健等人只好硬着头皮到县电影管理站求援,并聘请掌握一台进口照相机的宣传干事钟球作为这次行动的摄影师予以帮忙。想不到这个钟球当时满口答应,拍着胸脯一再说“哥们儿绝对没问题”,但当所有的发掘者都来到了银雀山,并在墓坑旁等了一个多小时之后,却仍迟迟见不到钟球的人影。一股焦虑、愤懑的情绪开始在大家心中蔓延升腾,由上海市文化系统划为右派分子而发配到临沂县文物组的工作人员王文起,原来就和刘心健有些不对付,今见钟球千呼万唤不出来,心中暗想,这刘、钟二人还不知搞的什么鬼名堂,说不定故意拿大家开涮,性急之下,心中火起,冷不丁大喊一声:“不管是他娘的毛球还是鸟球,老子不理这个球了,还是钻坑实在!”说罢拿起一把铁锨,“刷”地一下纵身跳入坑中就要动手。刘心健望着这阵势,刚要随身附和,猛地想到先前的教训和老局长的指责,心中打个激灵,嘴里喊着:“老王,不照相千万动不得,一定要等钟球来。”随后跳入坑中对王文起的举动强行阻拦起来。 想不到这王文起并不把刘心健当一盘儿菜,涨红了脸高声喊道:“你不用拿着大奶子吓唬小孩子,死了‘驴’难道还不能推磨了,我就不信动不得。”边说边挥动铁锨铲起来。刘心健一看对方不吃自己那一套,顿时火起,一把夺过王的铁锨扔出坑外。王文起望着刘心健惊愣片刻,接着大怒道:“我看你是找死!”话音刚落,只听“啪”的一声如鞭子在空中抽动的脆响,刘心健“哎哟”一声喊,双手捂腮倒地不起。 坑外的人们一看要出人命,纷纷跳入坑内,一伙人强行按住正暴跳如雷的王文起,另一伙赶紧将刘心健抬出坑外施救……正在大家连拖带拉陷入一片混乱之时,钟球携带照相器材,哼着小调晃晃悠悠地赶来了。众人一见,扔下王、刘二人,纷纷向前痛斥指责。钟球开始尚有些糊涂,一看这阵势,又听了大家七嘴八舌、叽里咕噜的叙述,才知道自己闯了大祸,不敢嘴硬,忙向大家赔了不是,然后摆出照相器材动作麻利地工作起来。大家看到这场景,怒气渐消,不再追究对方的罪过。王文起的情绪也随着钟球的开机基本稳住,不再主动找茬儿。刘心健亦从短暂的痛羞状态中缓过劲来,精神一如从前,只是左边腮上生出了四根红色的“胡萝卜”,看上去不是很美,也不温柔。 钟球在坑内坑外折腾了大约一个多小时,方才宣布告一段落,接下来就是真刀真枪地发掘了。经过近半个小时的争吵与讨价还价,这个没有明确领导人,更没有绝对权威的临时发掘团,终于达成暂时的共识,并形成了一个纲领性决议。根据决议规定的人员分工为:刘心健、杨佃旭具体负责坑内的发掘;王文起等几人在地面与墓坑之间负责传递出土文物;张鸣雪在坑口负责看守放于地排车中的器物。由于围观的民工和闲杂人等越来越多,特请苏寿年联合建筑队的孟季华负责维持秩序,其他人员作为机动力量随时调换使用。随着这个决议的出笼与实施,震惊中外的银雀山汉墓考古发掘正式拉开了帷幕。 由于“驴”和建筑队的弟兄们在孟季华向文物组报告之后,又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挖掘,古墓的形制已基本清楚,刘心健等只作了简单的清理,最底层的棺椁就全部显露了出来。 从整体看上去,这是一座长方形竖穴式墓葬,墓坑属直接在山冈的岩石上开凿而成,墓壁直上直下,没有发现其他墓葬惯有的斜坡墓道。据后来的测量数据显示,墓室南北长3.14米,东西宽2.26米,地表至墓底深度为3米。不知是因为年代久远还是其他原因,墓室上部有较大面积的残损,正是因为这残损,才导致室内集积了约有半米厚的污泥浊水。 P10-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