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千万不能想当然,主观臆断“问题孩子”和孩子的“问题”,要分清什么是“问题孩子”,什么是孩子的“问题”,分清孩子哪些问题须及早修正,哪些“问题”要淡然处之。
我一位中学同学的儿子彬彬,今年3岁,他精力旺盛,调皮好动,一天到晚闲不住,不停地研究这个、捣鼓那个,且总是“搞破坏”。
一次,我们几个同学聚餐。在整个聚餐过程中,彬彬没有一刻闲着,他到处跑,触摸、探索周围每一件物品。嘴里嚼着食物,他也不忘不断拉开、拉合百叶窗帘,或抠墙皮、开门关门。
彬彬的爸爸妈妈轮番对他进行教育,一会儿严厉地呵斥他,一会儿强行把他摁在椅子上,一会儿又把他带离房间让他受罚……
可这都没能让彬彬“老实”一点儿,在爸爸狠狠地批评了他几句后,他生气地抓起地上的糖纸、瓜子壳等垃圾,扬到了餐桌上,落在了一些菜盘里。
所有的人都无心再吃饭,彬彬的爸爸妈妈都一脸尴尬,妈妈愤怒地呵斥儿子,爸爸忍不住对儿子动起了手。
我走上前,制止了彬彬的爸爸妈妈。
彬彬妈妈无奈地对我说:“老同学,你是搞教育的,你看我儿子还有救吗?这孩子总是好动,总是不能静下来。我曾带他去医院咨询过,可精神科医生说孩子没问题,但我总觉得他有多动症……”
原来,彬彬妈妈认为儿子的表现是多动症,并为此苦恼不已。我不禁苦笑,然后对彬彬妈妈说:“你儿子不是多动症,你看他动作很协调,注意力也没问题。多动症是指活动过度,常伴有注意涣散、动作不协调等问题。你儿子只不过是精力旺盛、好动、好奇心强而已,可不要给孩子乱扣帽子啊。”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父母,因为孩子有某些“问题”,就认定孩子是“问题孩子”,或把孩子的正常表现也定性为是“问题”,而采取不当的方式对待孩子,这是要不得的。
在我老家有个女孩,她爸爸妈妈的脾气都不好,对她非常严厉、苛刻。尤其是爸爸,脾气很火爆,女孩若不听话或做事不符合他的要求,他就会大声呵斥、恐吓女孩。
为此,女孩非常惧怕自己的爸爸妈妈,被他们批评不敢声辩、不敢哭,自己有要求也不敢提,爸爸妈妈要她干什么,她就乖乖地去干什么,从不给他们惹麻烦。
在爸爸妈妈的管教下,这个读小学的女孩看上去非常安静、隐忍、乖顺,总是一个人静静地看书、做事或玩耍,很少和其他人发生矛盾。
而女孩的爸爸妈妈也为自己管教女孩的“成果”而自鸣得意,当别人谈起这个女孩时,他们的眼神和口气中,似乎总流露出自豪,“瞧,我们把孩子调教得多么听话!哪像你们的孩子,不听话。”
的确,这个女孩出奇得乖顺,从不麻烦爸爸妈妈和其他人,这让爸爸妈妈觉得管教这个孩子非常省心。
但是,我却很为这个女孩担心。她的爸爸妈妈只看到了女孩表面上的乖顺,却没意识到女孩这种表现其实是-一个问题。女孩为了讨好他们而压抑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这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表现。
孩子不敢表达自己,不敢要求自己想要的,不敢在父母面前释放自己的内心情绪,这样压抑久了,孩子很可能会成为“问题孩子”。
这是做父母的最大禁忌:为了省却自己的麻烦,而无形地压抑孩子的个性需求,压抑孩子的情绪感受,却不知道自己的做法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身心伤害,不知道自己是在培养一个“问题孩子”。
一次,我带小语去公园玩时,遇见一个3岁多的男孩和他的奶奶。男孩拿一把小铁铲在玩沙土,奶奶在一旁看着他。男孩的铁铲是把新铁铲,尖部比较锋利。
一会儿,奶奶拿出水瓶要男孩喝水,男孩不喝。奶奶再次把水瓶伸到男孩嘴边,男孩就生气了,抓起水瓶狠狠地砸向奶奶。
水瓶砸到奶奶的胳膊上,然后掉到了地上,里面的水洒了一地。
奶奶无奈地摇摇头,捡起瓶子,走开了。
又过了一会儿,奶奶拿出樱桃给男孩吃。大概男孩正玩得高兴,被奶奶打搅,他很不高兴,就使劲推了奶奶一下。男孩力气真大,奶奶一个趔趄,向后倒退了几步,险些摔倒。
接着,男孩大叫着,突然将手里的铁铲扔向奶奶。铁铲擦着奶奶的身体从一旁落到了地上,铁铲的尖部险些打到奶奶身上。
看到这一幕,我惊出一身冷汗,想必奶奶也吓得够呛。
可这时,奶奶只是不痛不痒地呵斥了男孩几句,然后她把铁铲捡起来,放到手里提着的一个袋子里。
我走上前和男孩的奶奶交谈,问她:“孙子这么任性,您为什么不严肃地管教他?”我担忧地告诉她,“孩子这样下去可不好,将来会出现很多问题。”
没想到,奶奶只是叹口气说:“哎,家里就他一个宝贝,不顺着他怎么行啊?孩子这样没事,大了或许就好了……”
奶奶告诉我,他们一家人无论什么事都依着孙子,孙子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搞得一家人甚至左邻右舍都不得安宁。即使这样,奶奶也认为:孩子大了就好了。
我无奈地苦笑:真是糊涂的奶奶!
树大未必自然直,孩子小时的坏习惯、坏行为、小问题,如果不及时改正和解决,就会酿成大问题,使孩子成为真正的问题孩子。到时候,父母哭都来不及。
做父母的,千万不能想当然,要分清什么是“问题孩子”,什么是孩子的“问题”,分清孩子哪些问题须及早修正,哪些“问题”要淡然处之。
把有问题的孩子定性为“问题孩子”,漠视某些影响孩子成长的问题,或把孩子真正的问题视为正常表现,这些都是要避免的,因为这可能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P2-5
第一章 如果你的孩子有问题,你一定要先自省
我的儿子有多动症
——“问题孩子”与孩子的“问题” /2
女儿开始学“坏”了
——“问题孩子”源于“问题家庭” /6
她们母女俩都是小偷
——“问题父母”造就“问题孩子”/10
这孩子太叛逆
——错误的教育观念让孩子出问题/14
我儿子没有以前听话了
——错误的教育方式养出问题孩子/18
孩子怎么营养不良
——溺爱会扼杀孩子的成长/22
孩子不服管教
——把孩子扔给长辈或学校易出问题/26
第二章 孩子不能这样教,这样教孩子最容易出“问题”
不要强迫孩子得第一
——期望过高会伤害孩子/32
孩子不是父母的投资物
——非理性的爱会创造“问题孩子”/36
能不能让我决定
——父母教育不一致让孩子左右为难/40
看我等会儿怎么收拾你
——打骂,让孩子伤身更伤心/44
关注就是强化
——父母越关注,孩子的“问题”就越多/49
她基本就是帮倒忙
——教育要配合孩子的成长节奏/53
我这个孩子特别笨
——不要给孩子的问题定性/57
第三章 这样转化“问题孩子”,效果立竿见影
滚开,真烦人
——不放弃对“问题孩子”的教育 /62
孩子最需要什么
——爱是解决孩子“问题”的良方 /66
有本事考90分
——多肯定、认可“问题孩子”的进步/70
允许孩子犯错、跌跤
——欣赏孩子的优点,更要包容缺点/74
时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尊重孩子的教育才有效/78
你真是越来越努力了
——赞美,让“问题孩子”变优秀/82
我理解你
——孩子犯错,要给孩子改过的机会/86
第四章 擦掉德性污点,身教示范给孩子什么是对错
我们让他坐到这里来
——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90
你真是个守信用的人
——培养孩子的诚信品德/94
我也要说谢谢
——父母做表率,让孩子学会感恩/98
给孩子孝顺你的机会
——培养孝顺品德从表达孝心开始/102
玩具是大家的
——在尊重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分享/105
我哪里聪明,是老师教得好
——让孩子养成谦虚的好习惯/109
生活是他自己的
——培养责任感,让孩子为自己负责/113
第五章 纠正出格行为,用赏识给予孩子“正"影响
我不爱吃,要吃你吃
——教孩子正确释放不良情绪/118
你是蠢猪
——让孩子改掉说脏话的毛病/122
我没吃那些西瓜
——孩子撒谎,父母要耐心教育/126
让他向东,他偏向西
——正确对待孩子的逆反行为/130
他不再迷恋网络
——用生活乐趣帮孩子戒除网瘾/134
小松他打架了
——教孩子正确宣泄,杜绝打架行为 /137
表哥会玩也会学
——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 /141
你竟敢偷我的钱
——不要把孩子与贼画上等号/145
不买雪糕,我就不吃饭
——正面引导孩子的任性/149
儿子居然离家出走
——给孩子提供温暖的家庭环境/153
第六章 矫治不良个性,好性格成就孩子的大未来
有本领跟我比学习
——培养孩子的自尊心/158
你一定会翻过去的
——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力 /161
人家鹏鹏多安静
——让孩子学会自爱,悦纳自己 /164
你是最棒的
——多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168
你的宽容会改变你的命运
——培养孩子的宽容个性/172
只要你自己尽最大的努力就行
——面对困难,教孩子学会乐观/177
第七章 消灭心灵病疾,让你的孩子变得精神强大
我就要拿个奖回来
——帮自卑的孩子重拾自信/182
希望别人不如自己
——嫉妒很正常,帮孩子化解嫉妒/186
既生我,何不要我
——关怀孩子,让他不再孤独/189
我考不好怎么办
——帮孩子建立安全感,克服焦虑/192
我只得了第六名
——让孩子摆脱虚荣,欣赏自己 /195
如果我能做,那我还是小孩子吗?
——帮助孩子克服悲观情绪/198
我家孩子胆小老实
——父母放手,孩子才能不胆小/201
她怎么这么敏感
——让孩子学会克服敏感/205
第八章 扫平学习障碍,引导孩子爱学、乐学、会学
我女儿记忆力特好
——利用优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210
是不是狗狗饿了
——启发孩子养成思考的习惯/214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让孩子学会虚心好问/218
学英语跟老师有关系
——孩子成绩差总有原因 /222
我妈总是打扰我
——安静环境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226
我不想上学了
——孩子厌学,父母从自身找原因 /230
一边玩一边写作业,就会写很久
——允许孩子玩,让他写作业不拖拉/234
孩子成绩不好
——教孩子科学的学习方法 /237
第九章 解决人际问题,帮助孩子成功地融入社会
谢谢阿姨帮助我
——培养孩子的文明礼仪习惯/242
那些同学很讨厌.
——教孩子掌握交往的原则和方法/246
她把我的玩具摔坏了
——教孩子学会宽容和理解/250
不抽烟会很没面子
——教孩子选择品行好的朋友/254
这样的孩子不交也罢
——不要因功利干涉孩子择友/258
孩子之间有矛盾
——大人不介入,让孩子自己解决/261
孩子是不是早恋了
——教孩子学会正确与异性交往/264
家有“问题孩子”,对每个父母来说都是一本难念的经。自己的孩子有一堆“问题”,想必父母一定会觉得疲惫、无奈和无助。
为什么会有“问题孩子”?为什么孩子会有那么多“问题”?
简单地说,“问题孩子”来自“问题父母”“问题家庭”和“问题教育”,孩子的“问题”源于父母和家庭的“问题”,源于教育的错误。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大家各自谈起了自己的孩子。
快言快语的刘姐说:“我儿子常跟一些不爱学习的孩子在一起,整天东游西逛、玩游戏、聊天,学习成绩不好,真让我失望呐。”
三十出头的莉莉听了刘姐的话,说:“刘姐,您就知足吧,谁不知道您儿子懂事、孝顺,将来肯定不会让您夫妻俩吃亏。”
其余几个朋友纷纷附和。
莉莉叹口气,继续说:“看看我闺女,还只是个小学生,就让我操碎了心,丢三落四、马虎、贪玩……唉,别提了,一堆的问题!”
其余朋友也都打开话了匣子,纷纷述说自己孩子身上的“问题”。
都说“孩子是自家的好”,不知在这些当妈妈的眼里,怎么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总不如人家。
小齐说:“我儿子问题更多,不仅丢三落四,还迷恋网络游戏、电视。唉,现在的孩子真难教育,一个孩子就有这么多让人操心的问题,真累死了。”
小齐说完,大家齐刷刷看向一直没发言的我,我是这群人中唯一两个孩子的母亲,而且,在他们眼里,我也是很成功的妈妈。
听了她们的话,看着她们各异的表情,我笑了,淡淡地说:“其实,每个孩子都不是完美的,但每个孩子又都是可爱而美丽的,关键是我们做父母的如何看待他。”
顿了顿,我继续说:“就像我女儿小语,她聪明细致,有爱心,活泼可爱;但她也很叛逆,做事拖拉、没有计划性,这些在某些父母看来可能就是大问题。
“不过我觉得,父母爱孩子,应是爱孩子整个人,而不只是爱他的优点。
“没有孩子一点儿问题也没有,如果我们只关注孩子的问题,就会疲累不堪。如果我们接纳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尊重和爱孩子的生命本身,相信我们会体验到更多为人父母的快乐。”
的确,每个孩子都存在一些成人认为是“问题”的表现,但这并不阻碍孩子成为有价值、有丰满情感且成功的人,不妨碍孩子成为对人、对社会有益的人。
作为父母,或许会有这样的体会:养育孩子是件苦差事,在这个过程中,在孩子不同年龄段,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让父母焦头烂额。
从前的一位同事曾向我抱怨说,她与女儿娇娇的相处,几乎每天都是让她身心俱疲的“战役”。
娇娇读小学五年级,有个性、叛逆、爱美。同事是中学教师,她告诉我,今年暑假,她“在家要比在学校上课辛苦100倍”,因为每天都要面对女儿的各种问题。
一天,我在同事家做客,我和同事谈话时,同事要求女儿去写暑假作业,女儿不从,玩起了电脑游戏,这件小事便激起了母女俩的一番激烈争论。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同事同意娇娇先玩一会儿游戏。
半小时后,娇娇还在玩游戏,同事一气之下关掉电脑,这下可点燃了娇娇的心头之火。
接下来很长时间,娇娇处处与妈妈对着干。妈妈要她去烧水,她不去;妈妈好心劝她看电视小点儿声音,她装作没听见;妈妈训斥她,她更大声地顶撞妈妈……
看着母女俩,我心想:真是一对冤家。
同事对我叹气说:“哎,这孩子真难管,这么多毛病,每天不让我生一肚子气她就不甘心,养个孩子真不容易。”
我心里苦笑。或许是当教师的她对自己的孩子有完美主义情结,容不得女儿有一点儿问题,可她的努力却没换来自己期望的结果。
事实上,孩子有问题很正常,教育孩子就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要抱怨问题,而要学会面对问题,设法解决孩子的问题。
期望自己的孩子十全十美、没有“问题”,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既然孩子的问题是不能避免的,父母何不试着接受孩子的“问题”,接受孩子的独特呢?
没有孩子一点儿问题也没有。父母要记住,孩子的问题本身不是问题,而如何面对孩子的问题才是问题。
其实,在我眼里,没有“问题孩子”、没有“坏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他们好的一面没被父母挖掘出来,他们的“问题”却被父母用错误的方式给滋养了出来。
孩子天生是一张白纸,父母在上面涂抹什么,孩子的人生就会呈现什么。孩子生来是一块海绵,父母给孩子什么,孩子就会不加选择地吸收什么。
孩子生来没有是非观念,不知道正确和错误,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身心特点,不懂教育规律,就很容易在教育路上迷失方向,给孩子错误的引导,造就“问题孩子”。
基于太多父母面对“问题孩子”、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时的无知、无助和无奈,便有了这本书。
书中所提出的教育难题,都是我在教育实践中接触的无数父母(包括我自己)教子时所面临的、所困惑的,感谢他们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希望书中的经验,也可以给彷徨困惑中的父母一些启迪。
女儿开始学“坏”了一一“问题孩子”源于“问题家庭”;
你真是越来越努力了一一赞美,让“问题孩子”变优秀;
我们好担心你一一培养孩子的孝顺品德从表达孝心开始;
这样的朋友不交也罢一一不要因功利干涉孩子择友。
没有“问题孩子”“坏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他们好的一面没被父母挖掘出来,他们的“问题”却被父母用错误的方式给滋养出来了。
《家有问题孩子怎么办》由蒙谨所著,《家有问题孩子怎么办》供读者阅读学习。
你的孩子是否不听话、脾气倔、胆子小、做事慢吞吞、黏人……
放心,这都不是问题!
《家有问题孩子怎么办》由蒙谨所著,本书引导父母反思自己,重新看待“问题孩子”,学习最先进的亲子教育方法和理念,摆脱“问题孩子”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