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鸿先生秉持一贯爱护马华文学的热忱,在马华作协的协助下,和闻彬一起编选了《回家(马来西亚华文微型小说选)》,交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这不但可以让中国读者了解当代马华微型小说创作的现状与趋势,也借此加强了中、马两国的文学交流,对提升马华微型小说创作的质量,肯定有莫大的裨益。
微型小说在马华文学界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由于网络的流行,一般读者和作者对于篇幅较长的作品都有排斥的现象,因而促使微型小说能独领风骚、大放光芒。目前马华文坛撰写微型小说的作者已越来越多,就以本书所收集的作品来论,几乎网罗了老、中、青作者在内。他们不论是老将或新秀,都是写微型小说的高手,当然,他们作品的风格和手法,不尽相同。读者们若能用心去阅读,不难领略其中的奥妙和情趣。
钦鸿、闻彬主编的《回家(马来西亚华文微型小说选)》汇集了马来西亚一线作家最有名的微型小说作品。这些作品都涵盖了马来西亚华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文学是生活的反映,微型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成为海外华人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文学体裁,因为它的短小精悍,很适合写作和交流。
回乡魂
据闻福水叔是操劳而死的,享年五十四岁。
他殁时,四个子女和一个媳妇都带着欢愉、如释重负的笑容办理丧事!唯独两个年幼不懂事的孙儿,擎香拜祭时给香火烫着,哭个稀里哗啦,须劳动母亲又哄又吓的才止了哭,令丧堂上仅有的那么一点悲戚气氛也消殆了。
来吊丧的亲戚朋友开始议论纷纷。
“那些不孝子孙,真是大逆不道。老爸过世,一滴眼泪也没流,居然还笑呢,天打雷劈呀!”
“等分财产嘛,他们恨不得老爸早点咽气!”
“财产?福水叔一穷二白的,哪来的财产?”
“那块地呀!你懂什么!这些年经济好呀,加浦路到处在发展,以前两百块钱买到的烂泥巴,现在值二十万咧……”
福水叔的遗照似乎浮漾着一些感慨。他是由唐山南来的。战争爆发那年胶价好,他把新婚妻子留在乡下,随着淘金梦的浪潮涌到星洲大伯的胶园干活。后来发觉大伯只拿他当廉价劳工,一气之下跑到雪兰莪开荒!真正是披荆斩棘,辟出良田,有一种“含恨立志出乡关,淘金未成誓不还”的意味。
子子孙孙们披麻戴孝的,排成队伍,轻步走过乡间小路,过桥,越过北山的老橡树林……从山溪里汲起半桶清水;慢慢地,轻悄悄地回到乡居……他们脸上仍带着欢悦的微笑,像是去郊游一样悠闲!然后依照福建人的习俗,做大儿子的用毛巾蘸了清水,小心翼翼洗涤父亲的遗体,拭抹干净,才穿上寿衣。
福水叔脸上带着安详。他仿佛在临终前已彻悟了,这辈子的淘金梦是幻灭了。守在福建乡下的妻儿等待的是他每年两封的家信!而守在南洋这头的他却仍然一锄一耙的开沟筑堤,保护着那三英亩的可可园,免得被黄泥浆及工业垃圾所淹埋……他就是这样累垮了,含限归不了乡!
道士做法事的诵祷声嗡嗡扬扬。
孝子孝媳们仍然保持那愉快的笑容,不敢稍露一丝一毫悲伤神色。
吊丧的人们还在七嘴八舌。
“不是吧?福水叔要是有钱,这些年早就回唐山了,就是筹不到旅费,不能衣锦还乡,跟唐山的妻儿团聚……唉,你们知道吗?他连做梦都希望自己死后能葬在故乡……”
“说来说去,都是那些不孝子孙……唉,也难怪,娶了半唐番的女人,生的孩子是差了点……改天没把祖宗的牌位拿去烧,就谢天谢地啦!”
“半唐番?半唐番也是人吧?家里死了人呀,哭也不懂?太不应该了!”
丧事到了尾声。子孙们站在坟前,将麻纱和孝服除下,投入熊熊焚烧的冥纸堆里,一瞬间便化为飞灰……孝子孝媳仍带着笑意擎香朝坟头叩拜,始离去。
回到乡居,大儿子带头跪下,朝父亲的灵位再次焚香祷告:“爸爸,我们都依照您的吩咐,在丧事期间不敢悲伤流泪,怕真如相士所言,子孙一哭,您回头一望,灵魂便找不到回唐山的路……”
跪在灵位前的媳妇、子孙们这才抑制不住的号啕大哭!悲痛的泪水似决堤般泛滥……
P1-2
序
云里风
马华文学受到中国作家的重视,是从由厦门市所举办的“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开始。这个从1987年开始定期两年举办一次的研讨会,吸引了许多中国著名的评论家参与其盛。他们撰写论文,分别评介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印尼、文莱及马来西亚等地的华文文学作品,并将所有论文编印成集,因而引起了中国文学界对马华文学作品的高度注意。有几所大学特地设立了马华文学研究中心,掀起了中国作家研究马华文学的热潮,钦鸿先生可说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
凡是认识钦鸿先生的人,都会认同他是一位温文尔雅、谦恭诚恳的文人。他于1989年就开始研究马华文学,二十多年来,他曾为东南亚华文文学作品撰写了近百篇的评介文字,其中以马来西亚的居多。1995年,本人主编的《德麟文丛》替他出版了一册《海天集》,其中就收集了二十五篇评论马华文学的作品。
我和钦鸿先生由于各处异国,所以平日交往的机会并不多。但君子之交,贵在知心,通过冷静的观察,我觉得他有两点比较突出:一是工作勤奋,不馁不骄。二是态度认真,一丝不苟。据我所知,他在写评论前,不但会先把作品详细阅读几遍,而且还备了几百张小卡片,把有关的句子笔录下来,细心整理后才认真动笔,绝不马虎行事。他为了要做好这份艰巨的研究工作,费心费力,夜以继日,即使在健康面临很大的困扰时,仍然是坚持到底,锲而不舍。这种坚强的意志与严谨的治学精神,绝非一般人所能及。
他除了评介马华作家的著作外,也积极编选马华文学作品,设法在中国大陆出版。这对于协助推广马华文学及促进中、马文学交流,产生了立竿见影的良效。他在这方面所付出的劳心与劳力,既不为名,更非为利,其高风亮节,令人不胜钦仰。
这次,他秉持一贯爱护马华文学的热忱,在马华作协的协助下,编选了《马来西亚华文微型小说选》,交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这不但可以让中国读者了解当代马华微型小说创作的现状与趋势,也借此加强了中、马两国的文学交流,对提升马华微型小说创作的质量,肯定有莫大的裨益。
微型小说在马华文学界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由于网络的流行,一般读者和作者对于篇幅较长的作品都有排斥的现象,因而促使微型小说能独领风骚、大放光芒。目前马华文坛撰写微型小说的作者已越来越多,就以本书所收集的作品来论,几乎网罗了老、中、青作者在内。他们不论是老将或新秀,都是写微型小说的高手,当然,他们作品的风格和手法,不尽相同。读者们若能用心去阅读,不难领略其中的奥妙和情趣。
我并不擅长于写微型小说,多年前曾尝试写了几篇,都是不堪登大雅之堂的劣作。不过由于敝帚自珍的心理在作祟,所以在去年马华作协替我出版《云里风选集》时,我把《股票必赢术》这篇微型小说选上凑数。这次马华作协受托向全马华文作家征稿,我除了在报章上看到此讯外,也收到作协向我征稿的信。但我基于献丑不如藏拙的心理,始终不为所动。可是钦鸿先生看过了《云里风选集》内的这篇拙作,却坚持要把它收录在本书内。我想,无劣不能彰其优,无丑不能彰其美,那就让我的这篇拙作在这本选集中扮演彰优、彰美的角色吧!
2013年6月
(作者系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原主席)
编后(钦鸿)
为马华文学事业做一点事情,对我而言,既是缘分使然,也是情之所系。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我开始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时,就与马华文学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中国五四新文学与马华文学本来就是血肉相连、水乳交融、无法分开的,因此,我在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时,就涉及了许多曾经南下新马、投身过马华文学运动的老作家,例如郁达夫、巴人、杨骚、许杰、胡愈之等等;也涉及许多从南洋回国定居的归侨作家,例如丘士珍、张楚琨、萧村、流冰等等。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后来不由自主并且自然而然地进入了马华文学研究的领域。我还清楚地记得,1991年5月云里风先生首次率领马华作协访华团来上海时的情景。虽然这是我涉足马华文学研究后与马华作家们的第一次见面,却一见如故,彼此都感到非常亲切自然,其中与好几位作家还从此缔结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深厚友谊。我想,这就是一种缘分吧。
当我一开始关注马华文学研究的时候,便得到许多马华文友的厚爱。有的为我宣传推介,有的帮我联系发表评论文章,特别是时任马华作协主席的云里风先生,诚邀我与另两位中国作家一起赴马来西亚作文学交流,使我有机会亲炙这块马华作家们生活的土地,近距离地深入了解马华文学的历史和现状,并与许许多多的马华作家建立了友谊。嗣后,云里风先生又把我研究马华文学的第一本专著《海天集——我看新马华文文学》纳入由他主编的“德麟文丛”出版,这些都愈益加深了我对马华文学的感情。这些年来,如果说我多少还做了一些工作的话,那是与许多马华文友的支持和帮助分不开的。诚然,我深知自己的能力有限,但出于对马华文学的热爱之忱,也为了回报众多马华文友对我的关爱和期待,我会继续有计划地把这一项研究进行下去。目下所编的《马来西亚华文微型小说选》便是其中之一。
文学是生活的反映。微型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样式,自古已有,而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更是于今为盛。虽然,在现代社会,长篇巨著仍然不乏创作者,但应当看到,更多的文学写作者在需要宣泄自己内心的感受时,那些短小、便捷的文学样式,往往更容易成为首选。这就是何以在当今东南亚许多国家里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极短篇、闪小说等)、小诗风靡一时而又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不过比较而言,由于有人物、有故事、有情节,微型小说所能包含和反映的思想内容相对地比小诗更为丰富,而且也容易吸引更为广大的读者群,因此,我在考虑把马华文学作品介绍给中国读者的时候,也首先选择如今在马华文坛上相当盛行的微型小说。
毫无疑问,马来西亚是华文微型小说的创作大国,马华微型小说的创作在东南亚乃至世界华文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马华文坛,从事微型小说创作的人数众多,不但有成绩斐然的小说家,就是本来侧重于其他文学样式创作的诗人、散文家,也都纷纷涉足微型小说创作的领域;不但文学界的前辈作家宝刀未老、时有所作,更有大批青年作者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出来。这些年轻的作者不仅给马华文学创作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并且也以新的视角、新的思想,以及新的表现方式,为马华文学的质量提升、影响拓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编这本《马来西亚华文微型小说选》,就是希望能够反映当代马来西亚华文文坛微型小说创作的大致面貌,使中国大陆的广大读者藉以对马华文学及其所反映的马华社会生活的现状和动态有所了解,进而促进中马华文文学和文化的沟通和交流。如果因此能对马华微型小说的创作有所促进,更是我所希望看到的。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这本《马来西亚华文微型小说选》的编选任务终告完成。工作中得到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其中曾沛、陈政欣两位老友助力甚多,更有多年来对我关爱有加的原马华作协老主席、前辈作家云里风先生热情为本书作序,还有众多马华作家给予了信任和支持,这些都是对我的莫大的鼓励。我也把它看成是与马华文学之缘的一次延续,相信这种美好的缘分还将长久地延续下去。
这次编选《马来西亚华文微型小说选》,闻彬女士参与了工作。她的学术专业原来是外国文学教学研究和刊物书籍的编辑出版,但四十多年与我相濡以沫地一路走来,我所撰写的许多文章,她都是第一位读者和批评者,对于我的支持和帮助自不待言。现在她更进一步参与进来,与我共同进行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对我而言,无疑是更增添了一股动力。
最后,想对责任编辑蔡晓妮女士和江苏文艺出版社也想说一声谢谢,希望今后还能有机会与他们继续合作。
钦鸿
2013年8月23日于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