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明成祖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晁中辰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晁中辰所著的《明成祖传》对明初杰出的帝王明成祖朱棣的一生进行了全景式的回顾。涵盖了永乐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外交等方面,再现了朱棣雄才大略的一生,同时也批评了朱棣在治国方面的缺陷。

该书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明初的中国历史画卷,对当代借鉴朱棣治国的历史经验,吸取其的治国教训,不无裨益。

内容推荐

明成祖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为中国历史作出过重大的贡献。本书从新的角度审视了明成祖曲折的一生。在作者的笔下,明成祖朱棣是一个既有功也有过的皇帝。和普通人一样,他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价值观。晁中辰所著的《明成祖传》资料翔实,脉络清晰,语言流畅,不仅生动地描写了明成祖的一生,而且深刻地展现了永乐盛世的风貌

目录

开头的话

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

 第一节 乱世婴儿

一、出生于战乱年代

二、生母之谜

三、明成祖生母传说及社会思想根源

 第二节 从宫廷到就藩燕京

一、宫廷生活

二、受封燕王

三、青少年生活的影响

 第三节 初露头角

一、众藩之首

二、结识怪杰姚广孝

三、初战告捷

四、易储未果

第二章 训兵待举

 第一节 明太祖之死

一、太祖遗诏

二、燕王奔丧

三、建文继位

 第二节 建文削藩

一、首削周王

二、再削数王

三、关于削藩的不同意见

四、对燕王的防范

 第三节 众谋士怂恿起兵

一、姚广孝和袁珙

二、金忠和颠士

三、建文新政

 第四节 暗中准备

一、风声渐紧

二、父子相继入京

三、佯狂称疾

第三章 起兵靖难,巩固后方

 第一节 北平誓师

一、智擒张呙、谢贵

二、夺占九门

三、誓师靖难

 第二节 略定后方

一、初战告捷

二、大破宋忠于怀来

三、智取卜万

 第三节 勇挫耿炳文

一、耿炳文北伐

二、燕王奔袭,南军败绩

三、真定大战

 第四节 大败李景隆

一、李景隆北伐

二、援永平和取大宁

三、北平保卫战

四、郑村坝之战

五、白沟河大战

第四章 转守为攻,直取金陵

 第一节 转战山东

一、李景隆一败再败

二、铁铉坚守济南

三、东昌大战

 第二节 转战河北

一、夹河大败盛庸

二、藁城击溃吴杰

三、斗智斗勇,固守北平

四、击破房昭

 第三节 长驱金陵

一、长驱南下

二、有胜有败,有进无退

三、灵璧之战

四、耀兵江上

五、建文求和成泡影

第五章 南京称帝

 第一节 入正大统

一、金川门之变

二、明成祖登极

三、革除之际

四、论功行赏

 第二节 屠戮建文遗臣

一、血腥的一幕

二、方孝孺不屈,“诛十族”

三、“瓜蔓抄”

 第三节 踪迹建文帝

一、建文帝死于火了吗?

二、寻找建文下落

三、关于建文疑案

 第四节 胜败之间

一、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二、建文帝失去民心了吗?

三、靖难之役中的李景隆

四、败者有因,胜非偶然

第六章 加强中央集权

 第一节 设立内阁

一、由丞相到内阁

二、内阁事权

三、内阁七学士

 第二节 再次削藩

一、削藩前先行安抚

二、削藩时雷厉风行

三、削藩后藩禁严厉

 第三节 任用酷吏

一、纪纲

二、I东瑛

三、用酷吏掌之有度

 第四节 创设东厂

一、重用宦官由来已久

二、设立东厂,层层监督

三、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第七章 经营边疆

 第一节 经营东北和设立奴儿干都司

一、对东北边陲的初期经营

二、设立奴儿干都司

三、竖立永宁寺碑

 第二节 设哈密卫和改土归流

一、经营西北和设立哈密卫

二、经营西南和改土归流

 第三节 封赠乌斯藏和经营南海

一、封赠乌斯藏

二、经营南海诸岛

第八章 四方宾服

 第一节 开明友好的睦邻政策

一、遣使通好

二、放松海禁

三、优待来使

 第二节 通好西域

一、与帖木儿帝国重归于好

二、陈诚和《使西域记》

 第三节 改善对日关系

一、明初倭寇问题

二、遣使通好,恢复邦交

三、望海埚之战

 第四节 郑和下西洋

一、用人得当,动因复杂

二、力排众议,连续出使

三、成就巨大,耗费惊人

 第五节 国王来访传佳话

一、满剌加王来访

二、苏禄王来访

三、淳泥王和古麻刺朗王来访

第九章 下安南和征漠北

 第一节 八十万大军下安南

一、安南王位继承问题

二、大举征讨

三、安南叛服

 第二节 首次亲征漠北

一、抑强扶弱,和平争取

二、丘福北征,全军覆没

三、御驾亲征,大获全胜

 第三节 第二次亲征漠北

一、漠北形势的新变化

二、率师亲征

 第四节 晚年三次出塞

一、第三次北征

二、第四次北征

三、第五次北征

四、五征漠北有得有失

第十章 文治有成

 第一节 尊儒纳士

一、“儒道光荣多矣”

二、延揽文士

三、编纂图书

 第二节 三千文士修大典

一、《永乐大典》的编纂经过

二、价值巨大,历经劫难

 第三节 台阁派歌舞升平

一、台阁派的兴起

二、歌舞升平

第十一章 屡兴大工

 第一节 营建北京

一、建都问题

二、营建和迁都

 第二节 浚通大运河

一、漕运问题

二、宋礼浚会通河

三、治黄和开凿清江浦

 第三节 修建大报恩寺等

一、大报恩寺

二、武当山宫观

三、长陵和永乐大钟

第十二章 治国得失

 第一节 知人善任

一、恩威并济,赏罚分明

二、人有长短,量才适用

三、不拘品级,不计旧嫌

四、敢言比敢为更可贵

 第二节 政无壅蔽

一、求臣下直言

二、勤于政事

三、“贵得大体”

 第三节 愿“斯民小康”

一、关心农事

二、赈灾治水

三、重丰收不重奇巧

 第四节 唐赛儿起义

一、劳民过甚

二、唐赛儿起事青州

第十三章 家庭生活和立储之争

 第一节 家庭生活

一、娶徐达女为妻

二、并不安静的后宫

三、近于病态的晚年

 第二节 为夺储兄弟阋墙

一、倾陷世子

二、立储之争

 第三节 倾太子明争暗斗

一、太子处境艰难

二、倾太子密锣紧鼓

三、众臣忧心,多人蒙难

第十四章 思想、才识和一生功过

 第一节 思想和信仰

一、政治思想

二、崇佛而不佞佛

三、尊道意在利用

 第二节 才识、爱好和作风

一、才识和爱好

二、躬行节俭

三、政贵务实,不尚虚文

 第三节 千秋功罪待评说

一、一个大有作为的帝王

二、一个有局限的帝王

三、结语

后记

修订后记

试读章节

燕师在占领通州、蓟州和遵化等地以后,东边已经安定。从南边来看,建文帝的军队在短时间内还赶不到北平,这时最大的威胁是北边的宋忠。他率领3万多军队驻守在怀来,随时准备向北平开进。只是因为北平已被燕王夺占,才没敢仓促进军。

怀来在居庸关西边。居庸关这时由俞填防守。俞填在北平失守后即退保居庸关,简练士卒,得数千人,也随时准备向北平反攻。燕王认为,居庸关地位险要,在攻取怀来以前应先攻取居庸关。他说: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据此可无北顾之忧。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俞填在居庸关是否“剽掠”,不见他书记载。他由北平仓促退回,强迫一些百姓协助守关,或许有之。但这样也就削弱了战斗力。

七月十一日,燕王命指挥徐安、钟祥和千户徐祥一起前往。俞瑱果然不堪一击,且守且战,在援兵不至的情况下只好弃关而逃,往怀来依附宋忠。燕王见到攻取居庸关的捷报以后,高兴地对部将说:“假如他们懂得团结民心,谨慎地防守这个关口,我们虽然想取得它,又怎么能很快攻破呢!这是上天授予我的礼物,决不可丢失。”于是便命千户吴玉在居庸关驻守。

在进攻宋忠的问题上,燕军中倒产生了意见分歧。燕王认为,宋忠拥兵怀来,对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在他未赶来以前,应该先出兵攻击他。将领们都说:“敌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这些将领们的意见应该说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宋忠是朝廷派来防燕的主要将领,原来属于燕王的一些精锐部队现在也都由宋忠统辖,声势颇大。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据居庸关固守,以逸待劳,不能不说是很好的主意。但燕王自有主张,他对将领们说:“我们当以智胜,难以力论。论力则不足,智胜则有余。敌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刚愎自用,乘他立足未稳之时,向他突然发起攻击,一定能击破他。”其实,除了宋忠轻躁寡谋、立足未稳这些有利条件外,还有一个很有利的条件,只是燕王未肯随便说出,那就是,宋忠的军队中有许多是燕王的老部下,有些可能已与燕王暗中相结。当燕王率兵赶去后,他们可以为内应,甚至可发生哗变。打胜了这一仗,燕王原来的嫡系部队就基本上可以重新收归己有。因此,燕王还是决定主动出击。

  七月十五日,燕王亲自率领马云、徐祥等将领,带领精锐的骑兵和步兵8000人,卷甲兼程而进,第二天即赶到怀来。

这时,有人从怀来城内跑出来向燕王报讯,说宋忠为了激励士气,就对原北平的将士们说:“你们全家都被燕王杀害了,死尸都把沟壑填满了,你们应该奋起报仇。”这些北平的将士有的相信,有的不相信。燕王听到这情况以后,就让这些将士的家人为前锋,仍打着旧日的旗帜,首先来到怀来城下。城内那些将士们远远地看见旧日的旗帜,又看到他们的父兄子弟都还在,都高兴地相互传告:“我们家原来都安然无恙,宋都督原来在欺骗我们,我们差一点上了宋都督的当。”于是,城内原北平将士纷纷倒戈,出城投降燕王。

P79-P81

序言

明成祖(1360—1424)名朱棣,1402至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原来被封为燕王,后通过靖难之役从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取了皇位。他死后的谥号是“文皇帝”,所以有的史书又称他为“文皇”。他的庙号是太宗,所以在《明实录》中他的实录就被称作《太宗实录》。后来,嘉靖皇帝将他的庙号改为成祖,所以后人便一直称他为明成祖。

在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当中,秦始皇是和长城联系在一起的,汉武帝是和张骞通西域联系在一起的,唐太宗则和“贞观之治”联系在一起,而和明成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是郑和下西洋、奴儿干都司、《永乐大典》等等。稍有点历史知识的人还知道,明成祖五征漠北,80万大军下安南,浚通大运河,大规模营建北京。作为一个封建帝王,明成祖能干好其中一件事就足可跻身到著名帝王之列,他却干成了那么多,而事实上还不止这一些。但是,他的名字也和“诛十族”、“瓜蔓抄”之类的残暴行为联系在一起,因而使得他的形象严重受损。这本书将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客观描述和分析,看看明成祖到底有哪些是非功过,历史怎么样造就了明成祖,明成祖又怎么样影响了历史。

后记

十几年前,我跟着张维华先生当研究生,多次聆听到张师对明成祖的评价。他认为,明代最耀人眼目的几个事件都出现在明成祖时期,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重要历史人物,尤其是他经营边疆、发展对外交往功绩卓著,值得大书特书。我从那时起就开始留意积累有关资料,现在终于写成了这本书,既了结了一桩心愿,也算是对先师的一种告慰。

有关明成祖的材料虽然很丰富,但对一些关键事件却记载各异。《明实录》无疑是最主要的史料,但《明太祖实录》被明成祖两次改修,记载明成祖一朝史事的《太宗实录》也有不少隐晦,野史记载又多失之褊狭,故不少史料需加以辨析,从而给本书的写作增加了不少困难。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也难保准确无误,还望同行专家指正。

为了忠于历史,免不了要引述一些文献。书中除将少数艰涩难懂的文字译成语体文以外,大部分引文仍保持原样。好在明代的文字比较通俗,一般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都可看懂。某些在行文中出现的简短引语,加上引号,表明言出有据,未加注释,以免过于繁琐。

在撰写过程中,黄冕堂教授和官美蝶教授都提出过许多宝贵意见,孟祥才教授还审阅了部分初稿。齐涛博士和吴忠民教授曾与笔者数次讨论历史人物传记的一般写作问题,使笔者受到许多启发。尤其是北京大学的袁刚博士和人民出版社的侯样祥同志,是他们推动我全力投入本书的写作。从全书的指导思想到当前历史人物传记的一些通病,他们都提出了极可宝贵的见解。没有他们的鼓励和帮助,这本书是不可能与广大读者见面的。谨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7:3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