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_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做人法则
在人际交往中,处理事情,人们遵循三大类步骤,每类步骤又包含一些具体的小步骤。
第一步,调查。人们首先会分析这件事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如果对自己的需求既无利也无害,整个事情的价值等于零,人们就不会进行下一步行动。只有对自己有利或有害,才会调查事情的有关情况。
第二步,决策。根据调查结果,确定处理事情的最佳方法——能带来最大好处的方法。
第三步,执行。根据决策,执行既定方法。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现客观反馈的事实和计划不符,人们会重新判断事情的价值,进而改变方法。
我们知道,决策是重中之重。那么,如何决策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类型的事情,从而采取不同的决策方式。
任何事情总会涉及许多因素,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一是对象,多数时候是指直接刺激自己的他人所发之话语、动作、表情等,而非他人本身;二是条件,包括自己、他人和环境等。对象是核心因素,其他因素通过对象发挥作用。
有些事情十分简单,条件中的各项因素都很简单,因此可以直接根据对象的价值采取反应,几乎是本能反应,用不着多思考。例如,和人交谈时,对方称赞自己,会表示感谢;走在马路上,有人迎面过来,会主动避让。
多数事情属于普通事情,条件相对复杂一些,主观和客观力量对对象的影响大,对此可采取基础价值决定反应的决策方式。对象、他人、自我和环境这四大因素都属于事情的基础因素,具有基础价值。基础因素派生出自己的反应和他人的反馈等,因此蕴含着整个事情的价值,也就是说,全部基础因素的价值总和等于事情的整体价值。
在盘算基础价值时,必须综合考虑对象、他人和环境对自己需求的价值。而且,在考虑他人的价值时,不仅要考虑他人的力量对自己需求的制约,还要反过来考虑自己的力量对他人需求的制约,因为自己的力量会影响到他人的反馈。如果自己比对方更有力量,更能制约对方,自己就会相对看轻对方,而被对方看重。因此,他人具有一种综合价值,即他人对自己的价值减去自己对他人的价值。
事情整体价值的构成如下所示:
事情整体价值=基础价值
=对象价值+条件价值
=对象价值+他人综合价值+环境价值
=对象价值+(他人对自己的价值-自己对他人的价值)+环境价值
例如,当基层员工恭敬地问候总经理后,总经理一般是如何盘算的呢?第一步,衡量出员工恭敬问候这个对象具有重大价值,因而值得自己关注;第二步,衡量出员工本人地位很低,缺乏力量,对自己只有较小的价值;第三步,衡量出自己对员工具有重大的制约价值;第四步,发现周围环境对自己没什么影响;第五步,综合前面几部分价值,得出这件事整体对自己的价值较小;第六步,根据事情的较小价值,确定平淡的反应态度和方法;第七步,轻微点头,就算是合理的回应。整件事情的交际公式如下所示:
员工重大尊敬+员工较低的地位-领导较高的地位+环境的零影响=较小的有利价值→总经理略微尊敬的态度→总经理轻微点头P16-17
在阅读本书之前,请先看一个故事。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和一个年轻人辩论为人处世的问题。
年轻人自信地说:我断定,像欺骗、偷窃、奴役之类都是非正义的事情。
苏格拉底沉着地问:如果一个被人民推选的将领奴役一个非正义的敌国人民,我们能不能说他是非正义呢?
年轻人尴尬地回答:他是正义的。
苏格拉底步步紧逼:如果他在作战时欺骗敌人,怎么样呢?
年轻人无奈回答:这却是正义的。
苏格拉底紧追不舍:如果他偷窃敌人的财物,如何呢?
年轻人狡猾地说:是正义的。不过,我开始说的是针对我们的同伙。
苏格拉底机警地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应该明确界定,像欺骗、偷窃这类事情,施之于敌人是正义的,但施之于同伙却是非正义的,对待同伙必须绝对忠诚坦白,你同意吗?
年轻人又自信地说:完全同意。
苏格拉底问:如果一个将领看到他的军队士气消沉,就欺骗他们说,援军马上要来了,因此提高了士气。又如一个孩子需要服药,却不肯服,父亲就骗他,把药掺进饭里给他吃,使孩子恢复了健康。这两种欺骗的行为应该放在哪一边呢?
年轻人尴尬地回答:应该放在正义的一边。
苏格拉底继续质问:一个人怕伤心的朋友自杀,把他的剑偷去,这种行为应该放在哪一边呢?
年轻人又无奈地回答:当然,也属于正义。
苏格拉底笑道:这就是说,就连对于朋友也不应该在一切时候都坦率行事?
年轻人钦佩地说:对!如果您准许的话,我甘愿收回我已经说过的观点。像欺骗、偷窃、奴役之类方法未必不正义。
这个故事有好几个版本,但大同小异。它说明了什么呢?它说明,关于做人,一切具体的法则,哪怕看上去非常正义,非常道德,也不是永远正确的,而是只适用于特定的情况。大到善良、真诚、美观等,小到握手、问好、谦虚等,莫不如是。
那么,做人岂不是特复杂特难?有没有一个东西来统领这些具体的法则,让为人处世变得容易,并且放之四海而皆准呢?有。这就是本书要告诉你的做人的最高机制总则!
最高机制总则,也叫效益总则,也就是说,它能让你在任何时候都获得最大的效益,或者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具体来说,最高机制总则就是以下内容:为需而动一唯利是图一因效制宜一分层处事。它不是简单的以变应变——这本身就不是绝对正确的,而是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一切以效益为目的。掌握了最高机制总则,就会一帆风顺,无往而不利!掌握了最高机制总则,你就掌握了一切!
不信?读完你就不这么说了。
平凡与成功之间,相差的仅仅是分析问题的视角。平凡人与牛人的差距,也仅仅是对“随机应变”的理解。《牛人是做出来的》作者刘尚东通过生活的积淀,开篇即指出成功的关键在于真正理解人生的最高机制准则。以此出发,他分六大部分详细阐述牛人在不同场合是如何随机应变,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规避不利因素,从而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牛人是做出来的》围绕牛人是做出来的、牛人是如何做出来的这一鲜明的观点,手把手地指导读者改善自我的生活,成为社会真正的主人。
那么多指导做人的书,那么多技巧,令人眼花缭乱。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它们一定正确吗?它们永远都管用吗?……一切技巧都源自人性!人性就是自保,就是自利,你的所有言行都是为了谋利和减少损坏。刘尚东编著的《牛人是做出来的》洞察古今中外所有成功者的秘密,提出为人处世的最高机制,并教你在具体的场合中怎么做,轻松谋利,一下成牛人!